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2-04-20 23:39:41 作者:

【推荐】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锦集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锦集九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衣钩、挂图或投影、能挂在衣钩上的物体、投影仪、马德堡半球实验情景、大气压的应用投影片……

  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纸板、水。

  学生准备材料:玻璃杯、自然实验盒(注射器、挂钩)、橡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出示利用大气压力原理的塑料衣钩。

  2、谈话: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塑料挂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用他来挂衣服或炊具等物体)?怎么用它?(使劲按在墙壁或玻璃等比较平的物体上挂钩就会贴在上面了。

  3、演示:(1)将塑料挂钩按在黑板上或窗玻璃上,用它来挂衣服或其它物体)。(2)让小朋友们上来拉一拉,看看是否很粘。(3)请小朋友们拿出学具袋中的一个塑料“碗”来按在课桌上,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粘。

  4、谈话:为什么这个塑料挂钩掉不下来呢?为什么你们把塑料“碗”按在课桌上要用一定的力才能把这个“碗”拔下来呢?

  5、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塑料挂钩的秘密。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力

  (1)讲述:为了弄清塑料挂钩的秘密,我们来做个试验。

  (2)演示实验:拿一只玻璃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先不要松手)

  (3)提问:松开手后,纸板会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学生发表意见后,松手)

  (4)学生分组实验。(同上)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

  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水为什么流不出来?

  是什么力量把纸板压得紧紧的?(希望学生能说出是大气压力)空气的压力是往什么方向压的?(启发学生说出是由下往上压)

  (7)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把自然实验盒中的注射器拿出来,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口,把活塞往外拉。

  (8)汇报实验结果:能把活塞拉出来吗?拉活塞时,你有什么感觉?

  (9)讨论:

  为什么活塞拉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活塞压得这样紧?(空气的压力)

  空气的压力是向什么方向压?(启发学生说出是自上往下压)

  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点?说明什么?

  (10)学生汇报。

  (11)教师小结:以上实验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空气的压力。在地球周围乌黑丰一层顾厚的空气,大约有20xx~~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所以人们又把空气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力。(板书课题。)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

  2、指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1)讲述:刚才,用杯子、纸板做实验时,有的大气压力是由下往上的;用注射器做实验时,有的同学说大气压力是由上往下的。大气压力到底是向着哪个方向呢?为了弄清这个总是

  们再来做个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照实验1的方法,把装满水的杯子盖上一纸板倒过来。使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纸板会掉下来吗?

  (3)讨论: 这说明什么?

  (4)教师小结:实验说明,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也就是说,一个在空气中的物体,它的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的压力。

  (5)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空白。

  以上实验说明: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3、指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力之大。

  (1)出示投影片——马德堡半球实验。

  (2)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

  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个有名的实验,发生在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当时的市长是葛利克,他是一个学者。有一天,他把德国皇帝和仪员们请来观看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拿了两个直径约360毫米的空心半球,把它们合起来,通过一个小孔把球里的空气抽去,再塞住小孔。然后在球的两边拴上绳,套上马,向两边拉。开始,每边用一匹马拉,拉不开,然后每边用二匹马拉,还拉不开……一直增加到每边八匹马,才勉强把铜球拉开。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3)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这个实验生动的说明了大气有压力,而且压力很大。

  (6)同学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大气压力很大,为什么我们还感觉不到,不会被大气压力压扁呢?

  (7)学生汇报。

  (8)教师小结: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大气压力,是因为我们身体内部也有压力,身体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压力,这些压力相互抵消了。

  4、指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应用。

  (1)提问:现在,谁能解释按在玻璃上的这个塑料挂钩为什么掉不下来呢?臬才能使这个塑料挂钩吸得更紧一些,挂的东西更重?为什么?

  (2)讨论: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大气压力做事的例子吗?

  (3)出示大气压力的应用投影。

  (4)观察、讨论:图中是什么东西?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它们是怎样应用大气压力的?

  (5)讲解:图中几种东西的原理。

  巩固、应用

  1、讲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和大气压力的应用。

  2、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结论。

  机动实验:

  把两块玻璃片在水中压在一起,从水中拿出来,不许把玻璃片向前、后、左、右拉动,能把两块玻璃片拉开吗?这是怎么回事? 《大气压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表现鹅的基本特征及不同动态。

  2、让幼儿知道鹅是家乡的特产之一。

  3、引发幼儿学习鹅的兴趣。

  4、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幼儿会念古诗《咏鹅》,

  2、深蓝色卡纸、白色、红色、浅蓝色、绿色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客人,你看它是谁?(聚光灯出示大白鹅)

  大白鹅长什么样子?

  师:我们寨桥人用大白鹅烧出了一道有名的菜,叫寨桥老鹅。

  我们家乡的渔民伯伯在滆湖里还养了很多有名的水产品,你知道吗?

  (引导幼儿讲述并出示图片)

  师:古时候的诗人还特意为鹅写了一首诗,叫《咏鹅》,你会念这首古诗吗?

  师:今天老师想把这么漂亮的鹅画下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二、欣赏感知,理解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情景化语言,让幼儿感知鹅的表现方法,使技能学习融入到情景中。)

  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示范:

  有一个小蛋宝宝和一个大蛋宝宝,它们很孤单。小蛋宝宝想跟大蛋宝宝做朋友,于是小蛋宝宝拿起电话跟大蛋宝宝说:“你好啊,我们做个朋友好吗?”大蛋宝宝回答说:“好啊,朋友!”(添画鹅的脖子)小蛋宝宝听了很开心,它睁开眼睛(添画),戴上了一顶红红的帽子,张开扁扁的嘴巴(添画并涂色)说:“你好,你好!”

  师:你们看,两个蛋宝宝变成了什么?(大白鹅)

  师:大白鹅很开心,它神气地伸长细细长长的脖子,穿上红舞鞋(添画并涂色),

  张开翅膀(添画翅膀),翘起尾巴(添画尾巴),在水里跳起舞来了(添画水波)!它把羽毛洗得白白的(均匀涂色),真漂亮呀!

  师:这只大白鹅好神气啊!你来学一学神气的样子!

  (引导幼儿观察大白鹅伸长细长的脖子,好像很神气地样子。)

  三、幼儿创作,大胆表现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情景化的语言来指导幼儿的创作,引发幼儿的创作兴趣,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出不同动态的鹅。)

  师:你们看,还有很多鹅也赶来跳舞了,它们是怎么跳的呀?

  引导幼儿观察鹅的各种动态并区分鹅的头和身体的大小。

  师:还有许多小蛋宝宝和大蛋宝宝也想变成跳舞的大白鹅呢,你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好吗?

  提出要求:

  (出示图片)鹅的头是小蛋宝宝,身体要画成大蛋宝宝,还要画出大白鹅神气地长脖子,再给它涂上白白的羽毛,最后可以添画一些漂亮的荷叶和水草,让画面更漂亮!(播放音乐)

  四、展示交流,体验成功

  展示作品:找找谁的大白鹅最神气

  (播放音乐)我们一起来学学自己画的大白鹅神气的动作(特征、动态方面),边跳舞边念古诗。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蒜苗。

  2、了解蒜苗的营养价值,并探究蒜苗的吃法。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蒜苗若干颗。蒜苗炒鸡蛋。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蔬菜宝宝,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

  幼:想。

  教师出示蒜苗。

  幼:蒜苗。

  师:这是我们种的大蒜,经过小朋友天天浇水施肥,发出了绿芽,慢慢长成了蒜苗。

  二、认识蒜苗

  师:小朋友仔细观看,看看蒜苗宝宝(上面,中间,下面)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观察描述。

  师:蒜苗宝宝的上面是叶子,中间是茎,下面是根。蒜苗宝宝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

  幼:蒜苗的叶子是绿色的,尖尖的,细细的,长长的。

  师:叶子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呢?

  幼:涩涩的。

  师:叶子的下面蒜苗的什么?

  幼:蒜苗的茎。

  师:蒜苗的茎是什么样子的?

  幼:长长的。

  师:蒜苗的最下面是蒜苗的什么?

  幼:蒜苗的根。

  师:蒜苗的根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幼:白色的,像粉丝,胡须。

  师:小朋友真棒,你们知道吗?蒜苗根的作用非常大,它可以吸收土里的养料,使小蒜苗一天一天长大,并在根上面的地方长出大蒜。那蒜苗闻起来是什么味道的?

  幼:香香的,辣辣的。

  三、品尝蒜苗

  师:小朋友吃过蒜苗吗?喜不喜欢吃呢?

  幼:吃过,喜欢(不喜欢)。

  师:那你们知道吃蒜苗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吗?

  幼儿讨论。

  师:蒜苗可以给菜提味,让菜的味道更加新鲜。蒜苗还有良好的杀菌,一菌的作用,能有效预防流感。所以小朋友应多吃蒜苗。你们知道蒜苗可以怎样吃吗?

  幼:蒜苗炒鸡蛋,蒜苗炒肉。

  师:今天老师把小朋友种出的蒜苗做成了一道菜,蒜苗炒鸡蛋我们一起来品尝吧,

  幼儿品尝蒜苗炒鸡蛋。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引导者,引导幼儿通过看、摸、闻、品尝方式,了解蒜苗。并且进行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幼儿不断积累学习经验,萌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眼睛的基本构造,知道眼睛的用途。

  2、知道要保护眼睛,学习爱护眼睛的正确方法。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初步了解爱护眼睛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眼睛的图片,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上边门,下边门,关起门来就睡觉(请小朋友们来说出谜底)

  2、带领幼儿观看眼睛的图片,了解眼睛的大概构造及作用。

  (1)这是什么?眼睛的上边是什么?中间的黑葡萄就是什么呢?

  (2)如果我们的眼睛看不见东西了怎么办?(请大家一起闭上眼睛来体验看不见东西的感觉)

  3、观看教学挂图,了解可能会伤害眼睛的种种错误行为。

  4、引导幼儿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师提问讨论:眼睛对我们大家都很重要,但我们要怎么样才可以好好保护它呢?(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再请个别幼儿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在平时生活中,看书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都不可以过长,学会做眼保健操。

  【活动反思】

  大部分孩子都已了解眼睛对我们的重要性,知道平时要保护好它。在今后还会和家长朋友做好家园共育,随时提醒幼儿用眼时间,养成用眼卫生的好习惯。

  小百科:眼(又称眼睛,目)是一个可以感知光线的器官。最简单的眼睛结构可以探测周围环境的明暗,更复杂的眼睛结构可以提供视觉。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目标:

  让幼儿知道自己及家庭的简单情况,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材料:

  用积木搭几条街道,十字路口搭一个民亭;用椅子搭几个家;已布置好的儿童商场一个。

  准备:

  1、在组织此活动前应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告诉幼儿有关家庭的简单情况。

  2、民警了解情况时,应一一询问幼儿的姓名、家庭住址、家里的电话号码、爸爸妈妈的姓名及工作单位等情况。

  过程:

  1、分配角色。老师扮演大姐姐,幼儿扮演小伙伴,助教扮演民警。

  2、创设情景。大姐姐和小伙伴一起到很远的商场去玩,回家时,走到十字路口迷路了。(名称解释“迷路”的意思就是不知道回家的路、找不到家了。)

  3、姐姐启发幼儿想办法,诱导幼儿去请民警叔叔帮忙,提醒幼儿询问民警时要有礼貌。

  4、民警叔叔向幼儿了解情况,指导幼儿大胆回答民警叔叔的问话。

  5、小朋友谢谢民警叔叔帮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路。

  6、游戏:帮迷路的小花鸭回家

  师提问:① 谁在哭?为什么哭?

  ② 小花鸭找不到妈妈怎么办?我们快来帮它找妈妈吧!

  引导幼儿扮演民警叔叔和小花鸭,用有效的有礼貌的语言进行对话,帮助小鸭子找到回家的路并将小鸭子送给鸭妈妈。

  7、在《母鸭带小鸭》音乐伴奏下边唱边做出快乐动作与表情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幼儿知道自己迷路时该怎么办,并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在上这节课时我运用了图片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一开始我创设迷路的情节,吸引幼儿解决办法,找民警回家。然后又以游戏形式帮迷路的小花鸭找家,这样既吸引幼儿兴趣又让幼儿愿意主动开动脑筋。

  在幼儿知道小花鸭迷路时,我让幼儿帮他想办法。我出示了商场、公园等一些人多地方的照片,提示幼儿外出时在这种地方迷路了该怎么办,幼儿互相讨论回答,我把幼儿的答案整理后再做小结,幼儿就能很快记住,明白在自己迷路时的解决办法。在外出时要紧跟大人或牵着爸妈的手,不要一个人乱跑。迷路时,如果在马路上可以找警察帮忙;如果在商场或公园可以找工作人员广播,或者站在原地等爸妈来找你,小朋友们都在游戏中记住了。通过该活动,我觉得孩子的收获是很大的,以下是孩子的声音:

  1、知道迷路后寻找家长的方法,和与家长出门要紧跟家长或拉着家长的手。

  2、先在原地等一会儿,不要慌张,也许爸爸妈妈就在不远处。

  3、如果走失的地方在商场或公园,可以找到公园的广播室,告诉工作人员你和爸爸妈妈的姓名,联络电话等,让工作人员帮忙广播寻找

  自己的父母。

  4、要乖乖地听工作人员的话,和他们一起等自己的父母来接你。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漱口的方法,懂得餐后漱口的重要性。

  2、知道漱口是为了保护牙齿。

  3、能积极参与互动。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5、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嘟嘟熊、奥利奥饼干、盘子、大牙虫图片、镜子、幼儿每人一个小杯子、水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嘟嘟熊要邀请小朋友去他家做客。

  (二)懂得漱口的重要性。

  1、今天是嘟嘟熊的生日,嘟嘟熊请小朋友吃奥利奥饼干。

  导语:奥利奥饼干是黑的`,牙齿会变黑吗?

  2、嘟嘟熊家有镜子,我们一起来看看牙齿会变黑吗?

  提问:牙齿上怎么会有黑黑的东西?是什么呢?如果不把奥利奥饼干从牙齿上赶走,时间一长牙齿会不会生病呢?

  3、嘟嘟熊牙痛表演,这时大牙虫出现。

  4、讨论:嘟嘟熊多难受呀!你们喜欢大牙虫吗?

  教师:你们牙齿上也有奥利奥饼干,时间长了也会长出大牙虫,我们赶快想个办法赶走它!

  教师小结:牙齿上有脏东西可以用牙刷刷牙,也可以用漱口的方法,可是幼儿园没有牙刷,就让我们来漱口吧!你们会漱口吗?

  (三)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

  1、幼儿自由尝试漱口,教师观察。

  2、教师演示: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起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3、幼儿边念儿歌边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

  4、请个别幼儿示范。

  5、幼儿集体模仿漱口动作。

  教师提醒幼儿:水喝到嘴里马上就吐出来,可不行,应该让水在嘴里上上下下冲洗几次,才能把脏东西冲走。

  6、漱口:幼儿拿好杯子喝水漱口,吐在水池里。

  7、照镜子看看谁的牙齿最干净。

  (四)初步形成饭后漱口的意识。

  引导语:小朋友们学会了漱口的方法,就能保护你们的牙齿,在幼儿园中什么时候漱口呢?

  教师小结:我们吃完饭一定要漱口,不然大牙虫就出现了。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百科:漱口是利用液体含漱从而清洁口腔的方法。通过漱口可清除食物残渣和部分松动的软垢,以及口腔内容易借助含漱力量而被清除的污物和异味。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莲湘糕的制作过程。

  2、通过品尝莲湘糕,感受过新年快乐气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吃莲湘糕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视频、PPT、可以食用的莲湘糕、歌曲《新年好》。

  活动过程:

  一、回忆莲湘糕

  1、出示莲湘糕: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我们一般什么时候会吃莲湘糕呢?

  师:莲湘糕是我们廊下镇居民的传统美食,每逢过年,爷爷奶奶都要做上几盒热气腾腾的莲湘糕,寓意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2、你吃过的莲湘糕里有些什么东西?是什么味道的?

  小结:莲湘糕有很多种口味,有豆沙的、红枣的、芝麻的……,大多数都是甜甜的。

  (价值取向:通过谈话,回忆生活经验。)

  二、莲湘糕的制作

  1、师:你们知道这么好吃的莲湘糕是怎么做的吗?

  2、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就是讲莲湘糕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幼儿观看视频,教师讲解:

  装糯米粉-用木片刮刮平-用模具压出放馅料的洞-放馅料-再装满糯米粉,用木片刮刮平-盖上一块湿布-方形工具扣在做莲湘糕的模具上-翻个身,用木片在模具上用力敲几下-糕做好了-最后放入蒸笼中蒸

  小结:制作莲湘糕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会做莲湘糕的人本领可真大!

  (价值取向: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莲湘糕的制作过程。)

  三、品尝莲湘糕

  1、师:看了这么久的莲湘糕,口水都流出来了吧?别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好吃的莲湘糕,我们大家一起去品尝一下吧!

  2、幼儿品尝莲湘糕,教师播放歌曲《新年好》并巡回观察,引导幼儿说说:你吃的莲湘糕的什么陷的?是什么味道的?

  (价值取向:通过品尝莲湘糕,再次体验过新年的快乐气氛。)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树与人们的关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愿意讲述树的好处,发展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3.萌发初步的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树木及小鸟、小猫小狗、小朋友、房子等图片,布置成美丽的树林。

  2.与散文诗内容一致的电脑课件1-8,连续的配乐朗诵录音若干段。

  3.树杆、树冠,胶水、大副铅画纸每桌一份。各种可供选择的人与小动物的图片若干。

  4.优美的音乐2段。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树林”参观。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树林玩好吗?

  2.幼儿随优美的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树林。

  (二)探索树林的秘密。

  1.师:美丽的树林到了,小朋友看到树林里都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讨论: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树林里玩?

  (三)欣赏、理解散文诗。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初步感受散文的美。

  师:树林可真美,人们都喜欢在这里尽情的玩耍,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树朋友》的散文诗。(老师边连续播放课件)2.(逐段放课件)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

  A.春天,小松鼠在树梢上干什么?

  B.夏天,小松鼠又在树林里干什么?

  C.秋天,树叶怎么样了?

  D.冬天,小松鼠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制作树林,体验树的多样性及好处。

  1.树真好,小朋友喜欢树吗?我们一起来做一片美丽的树林,让很多的小动物和小朋友都来玩好吗?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干和树冠粘贴成大树,然后选择喜欢的小动物粘贴在树林中。

  2.放配乐散文诗《树朋友》的录音,幼儿自主操作。

  活动延伸:

  1.把孩子们的作品陈列在活动室的周围,让孩子们参观讲述。

  2.在自主活动中创编《树朋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故事,能听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了解苹果种子长成苹果的过程,并通过身体动作加深对成长的体验。

  3、学说短句:我来抱抱你,愿意与同伴交往。

  活动准备:挂图、小鸟、太阳、雨水的头饰、苹果、水果刀、魔术箱

  一、引题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神奇的魔术,下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看老师是怎么变魔术的。

  师:老师变出了什么呀?幼;苹果

  师:对是苹果,那你们知道苹果里面有什么?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苹果里面有什么!

  师:原来苹果里面有苹果的种子,那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苹果种子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椭圆形、黑色的。

  今天老师就来讲一个关于苹果种子的故事。

  二、老师第一遍讲述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请小朋友说说老师刚才讲的是什么的故事呀?

  幼:苹果种子的故事

  师:故事里面有谁呢?提到一个人物出示一个图片

  三、第二遍老师出示道具讲述故事

  刚才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棒!下面请小朋友们看着图片在来仔细的听一遍故事.

  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一句话?

  故事听完了,请小朋友说说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一句话?

  四、游戏扮演

  师:刚才我们听了苹果种子的故事,那我们现在来扮演一下苹果树、太阳、雨水、小鸟吧!

  在扮演之前我们先来学学她们是怎么说的,太阳说:我来抱抱你吧!雨水说:我也来抱抱你吧小鸟说:你好!小树苗!

  师:刚才我们学了太阳、雨水、小鸟那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来扮演一下小芽、太阳、雨水、小鸟

  开始时小芽蹲在地上,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师:小朋友,刚才她们扮演的好吗?幼:好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芽好吗?请三个小朋友来当太阳、雨水、小鸟

  五游戏结束:

  太阳在外面微微笑,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来当苹果种子们,一起去外面让让阳光抱抱我们吧!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大班工作计划

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