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2-02-01 05:12:30 作者: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合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合7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用简单电路检验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教学准备

  1、电池、小电珠、导线及各种可以用来检验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材料。(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

  2、钳子、螺丝刀、灯头、插头、插座等实物。

  3、钥匙、橡皮、塑料尺、铅笔、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在连接电路时,为什么总要先把导线两端的橡胶皮或塑料皮剥掉或把油漆刮掉后才连接呢?

  2、学生回答

  3、学生观察:看课本第22页上图,提问:

  (1)这些导线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铜、铝等)

  (2))这些导线中的表层和内芯在电路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1)讲解: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电流容易从铜、铝等金属物体中通过,这种现象叫导电,这些物体叫导体。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课题)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将实验结果分别填写在第23页的表格中。

  (4)讲述: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而不是“不能导电”的物体。因为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导电,如干木材是绝缘体,而湿木头就是导体;空气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而在高压下则可以导电,变成导体了。

  (1)(出示实物或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

  (2)讨论:这些电器的各部分哪些是用导体材料做成的?哪些是用绝缘材料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②灯座外面的胶木是绝缘体,其余部分是导体。绝缘体可防止其他物体与通电部分导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③拉线开关,开关芯的铜片是导体,外面的胶木和塑料拉线均是绝缘体,可防止开关中通电部分导体与其他物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④导线内芯的金属丝是导体,导线表面的橡胶皮是绝缘体。橡胶皮的作用是防止两根导线中金属丝接触,防止其他物体与导线中金属丝接触,金属丝容易导电。

  (4)师生小结:导体和绝缘体具有不同的用途。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需要隔离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一般来说,各种金属都能导电,塑料、橡胶是常见的绝缘体,而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因此,在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必须用绝缘材料做成,这样人在操作时才能安全。

  (1)讲述: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必须注意安全用电。因为人是导体,如不注意,当有强大电流流过身体时,就会把人电伤或电死。

  (2)讨论:课本第拟页的图中,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小结:发生触电事故通常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电器质量不好,漏电;二是缺少安全用电的知识;三是麻痹大意,违反安全用电的规定。

  介绍安全用电知识:这儿有一首安全用电的歌谣,请同学们跟老师朗读,记住里面的一些要求。这首安全用电歌,同学们不但要自己记在心里,而且回到家以后,还要向其他人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电的知识。

  课后感受

  学生对于导体与绝缘体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知道了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最主要的方法。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对儿童观察能力的训练。近期,我班正在进行“好吃的食物”主题活动,幼儿对一些常见的蔬菜和水果有了初步的经验。如何抓住契机,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观察活动中进一步激发观察的兴趣,帮助其整合并提升经验和认识,从而发展其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的能力。我们选择了幼儿熟悉且喜欢的西红柿作为观察物,设计了此次观察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了解西红柿的主要特征和简单食用方法。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多种方法找寻观察物,提高观察感知能力、比较能力和判断力。

  3、愿意参与观察感知活动,并乐意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三、活动准备

  1、教具:图表1张,感官标记、特征标记若干;布口袋1个;西红柿、青瓜、红荔枝、红苹果标记图卡各1张;篓子3个;关于西红柿的课件。

  2、学具:幼儿每人1个盘子(盘上附有盖布),内装:西红柿、青瓜、红荔枝、红苹果四种实物各1个;人手1把塑料小刀。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游戏情景,引出观察任务。

  (1)师出示有盖布的盘子(幼儿人均一盘),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吃的东西,放在盘子里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芽”

  (2)请幼儿掀开面前盘子上的盖布,说出盘中食物的名称(西红柿、青瓜、荔枝、红苹果)。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师出示相应的标记图卡。

  (4)师提出下一环节的观察任务:“在这四个宝宝当中呀,有一个宝宝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是谁呢?请你们用小眼睛、小手还有小鼻子来找一找它,好吗?芽”

  2、根据线索进行选择、感知和操作,初步把握观察物特征。

  (1)线索1:它又红又圆。

  ①提出操作要求:“我们现在就开始找它啦!它又红又圆,请你们用小眼睛找找看,然后把又红又圆的食物拿到盘子的外面来。”

  ②幼儿按要求感知、操作。

  ③提问:“你们为什么在盘子中留下青瓜呢?”

  ④幼儿表述对青瓜的观察结果,引导幼儿说出其特征:“又绿又长。”

  ⑤请幼儿将青瓜宝宝送到一个画有青瓜标记的篓子里,并说“青瓜宝宝我送你回家”。

  (2)线索2:它的身体是滑滑的。

  ①提出操作要求:“请你们把荔枝、苹果、西红柿放回盘子里,再用小手找找看,谁的身体是滑滑的?然后把它拿出来。”

  ②幼儿按要求感知、操作。

  ③提问:“你们为什么留下荔枝宝宝呢?”

  ④幼儿自由表述自己触摸荔枝的感觉(表壳粗糙并有些刺痛感)。

  ⑤请幼儿将荔枝宝宝送到一个画有荔枝标记的篓子里,并说“荔枝宝宝我送你回家”。

  (3)线索3:它没有明显气味。

  ①提出操作要求:“请你们用小鼻子找一找它,它是没有明显气味的,请将它拿出盘子。”

  ②幼儿按要求感知、操作。

  ③提问:“你们为什么留下苹果宝宝呢?”

  ④引导幼儿学习闻的正确方法,并表达自己闻到的气味。

  ⑤请幼儿将苹果宝宝送到一个画有苹果标记的篓子里,并说“苹果宝宝我送你回家”。

  (4)师幼共同请躲在布口袋里的神秘宝宝“西红柿”出来,让幼儿发现与自己操作后的结果(盘中只剩下西红柿)吻合,获得成功感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

  3、运用多种感官,进一步感知主要特征。

  (1)游戏1“眼睛看看我”。

  ①(出示眼睛的标记贴在记录表上)指导语:“西红柿先和我们玩一个‘眼睛看看我’的游戏。”

  ②提供幼儿人手1个洗干净的西红柿和1把塑料小刀。

  ③提问:“请你仔细看看西红柿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④幼儿仔细观察西红柿的'外形,边看边自由表达观察所得。(幼儿说到什么特征,教师就将该特征标记对应摆放在记录表中,见图1。)

  ⑤提升经验:西红柿是圆圆的,它有红红的身体,头上还有一顶绿色的小帽子。

  ⑥幼儿学习用塑料小刀独立切开西红柿,边看边说自己观察到的西红柿里面的样子(有红红的肉,有籽,还有许多汁流出来。)

  (2)游戏2“小手摸摸我”。

  ①(出示小手的标记贴在记录表上)指导语:“我们再来和西红柿玩第二个游戏‘小手摸摸我’。”

  ②提问:“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西红柿,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③幼儿轻轻用手触摸感知西红柿的特征,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与感受。(幼儿说到什么特征,教师就将该特征标记对应摆放在记录表中,见图2。)

  ④提升经验:西红柿滑滑的,它的身体软软的,摸起来凉凉的。

  (3)游戏3“小嘴尝尝我。”

  ①(出示小嘴的标记贴在记录表上)指导语:“你们想尝尝西红柿吗?我们来和西红柿玩第三个游戏‘小嘴尝尝我’。”

  ②幼儿品尝西红柿,自由表述尝到嘴里的感觉。(幼儿说到什么特征,教师就将该特征标记对应摆放在记录表中,见图3。)

  ③提升经验:西红柿有许多汁,它酸酸的,甜甜的,真好吃。

  ④拓展认识:闻闻切开后的西红柿,有酸味,不同于未切时的无味。

  4、结束部分:拓展生活经验,了解西红柿的多种食用方法。

  (1)提问:“西红柿可以生吃,还可以怎么吃呢?”

  (2)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表达。

  (3)师幼观看课件,了解西红柿的其他吃法(炒、煮西红柿,喝西红柿汁,蘸西红柿酱等)。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融入故事情境中。

  2、发散幼儿想象力,用适合的语言模仿打电话。

  3、在体验、交流、表达中感受小动物之间,自己与同伴之间那美好、关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片(树、小鸟、小老鼠、喇叭花)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师:森林里可漂亮了,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带领幼儿做律动《森林水车》进入活动室

  二、理解想象1、森林里可真漂亮,你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讲述1D2小节2、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快帮它们想想办法吧?(幼儿讨论各种办法)3、聪明的小老鼠也想了一个好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好办法?(出示喇叭花图片)4、为什么小老鼠要在树下种上喇叭花呢?

  5、为什么喇叭花会变成小电话?

  三、学说对话教师讲述5D7小节1、你听到了小鸟和小老鼠都说了些什么?

  分角色扮演小鸟和小老鼠学说对话2、如果你是小鸟和小老鼠,你们还会说些什么话呢?

  3、这喇叭花电话可真好,可以让小鸟和小老鼠天天说着悄悄话,我们把它们的故事告诉其他小动物听听吧。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讲述故事四、结束活动小鸟和小老鼠不光说着悄悄话,它们还在电话里唱歌呢,听!

  歌唱《打电话》结束活动活动延伸:

  附故事:喇叭花电话一棵很高很高的树上,住着3只很小很小的小鸟,树下住着3只小老鼠。

  小鸟很想去找小老鼠玩,可是它们还没有长齐羽毛,不会飞。小老鼠想去找小鸟玩,可是,它们又不会爬树。

  一只小老鼠在树下种了棵喇叭花。

  喇叭花爬呀爬,爬到了小鸟家。喇叭花开了,又圆又大,变成了小电话。

  小老鼠在树下问:"喂,是小鸟吗?"小鸟们在树上回应:"喂,是小老鼠吗?"小鸟们为小老鼠歌唱:"滴答,滴答,滴滴答。"小老鼠为小鸟们念歌谣:"大尾巴长,大尾巴大……"一棵喇叭花,连着两个家,小鸟和小老鼠,天天说着悄悄话。

  活动反思:

  孩子们都非常开心.活跃.如果准备的更充分肯定更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明白不提不合理要求,不无故使性子,要做个说理的好小孩。

  2、在幼儿教师的协助下,尝试研究小故事,并依照自个儿的理解,创作小狗熊变更的小故事内容。

  3、体会孤单的感情,乐意与小伙伴和睦相处。

  教学预备:小狗熊玩具一個。

  教学过程

  一、幼儿教师展示小狗熊玩具,述说小故事《蛮横无理的小狗熊》。

  幼儿教师:小狗熊在超市里做啥?母亲讲小狗熊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幼儿教师:小狗熊在幼儿园是怎样表现的?教师讲小狗熊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小朋友讲小狗熊是啥样的小孩?

  孩子为何不喜爱小狗熊,他们为何讲他蛮横无理?你是小狗熊你会怎样做?

  二、组织孩子探讨,协助孩子辨明对错,明白要做一個讲理的小孩。

  幼儿教师:母亲、教师与小朋友喜爱小狗熊吗?

  幼儿教师:为何母亲、教师与小朋友们都讲小狗熊是蛮横无理的小孩?蛮横无理的小孩行不行?为何?

  教育孩子:好小孩均要说理,不提不合理要求,不任意使性子,要与小伙伴一块儿友善游戏。例如果不说理,会让其它人伤心亦会让自个儿伤心的。

  三、引导孩子续编小故事《小狗熊讲理了》。

  幼儿教师:小狗熊蛮横无理,母亲、教师与小朋友均不喜爱他,他一個人又难过又伤心,他好想让大伙儿再喜爱他,小狗熊应当如何是好?请孩子帮小狗熊想想,我们一块儿来编小故事《小狗熊讲理了》好不好?

  引导孩子从小故事的情节进一步提高上入手创作,例如:例如何对母亲讲,例如何对教师讲,例如何对小伙伴讲及大伙儿怎么样对待他的改变等。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小班第一学期第一次家长会内容

  时间:20xx.8.29

  地点:小班教室

  参加人员:小班全体家长

  主要内容:

  一、开学初期具体安排

  1、9月2日,正式开学,时间半天(由家长陪同),共同熟悉班级的环境。2、9月5日起全天上课,家长按时来接孩子。

  3、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

  7:45—8:30 晨间接待

  8:30—9:15 户外活动

  9:15—9:30 点心

  9:30—11:00 集中教学活动、户外活动

  11:00—11:30 午餐

  11:40—14:30 午睡

  14:30—14:45 起床

  14:45—16:10 游戏、户外活动

  16:10—16:30 点心

  16:30—16:45 离园准备

  16:45—17:30 离园

  二、接送须知

  1、每天接送时间:上午8:30前,下午16:45后,中午不能接回家;第一天接园时,请家长尽量早点来接,以免影响幼儿情绪。

  2、如果您的宝宝今天没来上学,爸爸妈妈们别忘了请假。请于9:00之前将原因短信告知老师。(上班时间不能接电话。)

  3、来园时,你可以这样帮助幼儿:

  (1)在家穿好围兜、背好小书包。

  (2)家长送幼儿到班级门口,鼓励幼儿自己背着书包走进班级,大声地向老师问好。

  (3)用愉快的方式,在班级门口尽快和幼儿道别,家长不要进班。

  (4)逐渐让幼儿在老师帮助下,自己将书包放入书包柜。

  早上8:30务必将幼儿送到幼儿园,如果有事需要交代请写在纸条上,并属上幼儿的姓名座号。将幼儿送以班级后不管幼儿有无哭闹情况请尽快离开,请相信老师。

  4、离园时间,请帮助您的宝宝养成这些好习惯:

  (1)接园时请提醒幼儿与老师再见,并关注班级门口家园联系栏上的通知。

  (2)接园时不要在幼儿园吃点心。

  5、幼儿生病时,需要在幼儿园吃药的,需要将中午的药品量装在小袋中,写上班级、姓名,在门口晨检时交给医生并进行登记。

  6、接送卡的使用:每天上午来幼儿园时需要刷卡,下午接园时也需要刷卡,没有卡不能进幼儿园。

  三、上学需带的东西:

  1、开学第一天请将幼儿的被褥(枕头、毛巾毯、拖鞋、小毛巾)带来幼儿园。

  2、每天都需要带书包,请在书包中为幼儿准备3套衣裤(可用不会褪色的白板笔写上记号,文具店有卖)。

  3、开学的前几周可以为幼儿带一个他最喜欢的玩具来幼儿园。

  4、皮球、橡皮泥(单色、奇妙多或培乐多牌)、12色水彩笔(买西瓜太郎牌、笔用茶叶罐装来、每支笔的笔杆和笔帽都分别贴上号数)、12色油画棒(真彩牌)、拖鞋、2张个人生活照、图画书3本。

  四、入园的配合工作

  1、幼儿的所有物品请家长做好记号(姓名和座号),包括围兜、衣服、裤子、被子(拉链处)、垫被、毛巾毯、皮球、橡皮泥等。

  2、围兜每天都要穿。

  3、建议女孩子剪短发,不能带小饰品。

  4、每周剪指甲,因为指甲太长一来不卫生,二来容易不小心抓到自己和别人。

  5、夏天有蚊子,如果怕被蚊子咬可以为幼儿穿上轻薄的长裤或者在家里涂好花露水。

  6、家里的危险物品,不带到幼儿园来。

  7、请为幼儿穿套头的衣服、裤子不穿紧脚的,不穿裙子(上厕所不方便),不穿绑鞋带的鞋子。

  8、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事情要及时和老师说便于老师及时处理。

  9、学习蹲着上厕所,回家后可以进行练习。

  10、孩子刚入园,哭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请家长首先要相信老师是有能力让孩子尽快不哭的,所以请把孩子放心交给老师,家长不进班。

  11、在家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号数、会说大小便、学习蹲着上厕所。

  12、正确对待孩子的表述,有事情可以先找老师了解情况。

  13、家长每天接园时,要记得看班级门口家园联系栏上的通知。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放声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唱歌。

  2、用各种水果替换原歌词,并根据歌词自编表演动作。

  3、注意倾听他人的歌声和伴奏,努力与集体相一致。

  活动准备:

  苹果树一棵。

  已认识苹果,知道其特征。

  活动过程:

  1、在歌曲《秋天》音乐的伴奏下,做小树叶飞舞进教室。

  2、学唱新歌。

  出示苹果图片,让幼儿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做摘苹果的动作。

  在音乐伴奏下,老师边朗诵歌词,边做摘苹果的动作。

  老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念歌词,并边做摘苹果的动作。

  老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学唱歌曲,练习过程中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前奏,并努力与大家的歌声一致。

  3、放声唱与默唱交替。

  边唱歌曲边拍手。

  不唱歌曲,在乐曲的伴奏下拍手。

  唱一句,默唱一句,默唱时用拍手表示。

  4、创编新歌词。

  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其他水果,以及它的颜色、形状和其他有关特征。

  老师帮助幼儿把新的水果及特征替换原歌词并唱出来。

  5、即兴歌表演。

  鼓励幼儿边唱歌边做表演动作,并让做得好的幼儿单独表演,还可以组织幼儿自由结伴,和好朋友一起边唱边表演,表达快乐的心情。

  苹果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1、理解歌词内容,领会歌曲中美好宁静的意境。

  2、学习词:绿绿的、蓝蓝的、亮亮的、甜甜的。

  3、学习表演歌曲。

  活动准备:一幅诗歌内容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讨论:梦

  1、 师:小朋友们做过梦吗?梦见了什么?

  2、 刚才小朋友都做过各种各样的梦。小草、天空、星星也会做梦,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梦是怎样的,好吗?

  二、老师有表情、有韵律地朗诵诗歌,请幼儿欣赏诗歌,学习朗诵诗歌。

  1、诗歌里边谁做梦了?它们的梦是怎么样的?

  2、幼儿用轻柔的声音朗诵诗歌:小草的梦,绿绿的;天空的梦,蓝蓝的;星星的梦,亮亮的;宝宝的梦,甜甜的。

  三、出示诗歌内容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诗歌。

  指导幼儿发音要清晰准确、有节奏感。

  四、引导幼儿根据诗歌的格式仿编诗歌,帮助幼儿记录下来。

  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图片。

  1、这些是什么?它们的梦又是怎么样的呢?

  2、幼儿自己挑选图片,根据图片的内容仿编诗歌。

  五、结合幼儿仿编的诗歌内容一起完整地有节奏地朗诵诗歌。

  活动反馈:孩子们在讨论自己的梦中所看到的事物开始了本次活动,通过讨论孩子们自然的

  明白了什么是梦。当我说到小草、天空、星星也有梦的时候,孩子们静静地聆听了我朗诵诗歌《梦》。由于诗歌很短,孩子们很快就能背诵并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于是我很自然的转入到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对诗歌进行创编,孩子们在我自己的示范创编和带动下,打开了思维,说出了许多令我感到非常惊讶的诗句:

  田田说:汉堡包的梦,油油的。

  黄丽盈说:小猪的梦,臭臭的。

  东东说:小猪的梦,肥肥的。

  莹莹说:风筝的梦,飞来飞去的。

  文浩说:甜甜圈的梦,香香的。……

  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活跃,敢于表达自己的思维。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