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实用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锦集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喜欢探索的良好习惯。
尝试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
关键智力:
自我;自然观察
教案准备:
真水果,苹果,梨,香蕉,桃等若干,水果模型。
小刀一把;猴子的手偶;大袋子。
教案过程:
环节1:学习儿歌《水果歌》
教师出示装图片的盒子,请幼儿摸出图片,能说出图片上水果的颜色。
教师将图片贴在展示板上,边贴边教幼儿说儿歌。
将所有图片贴完,教师带幼儿说儿歌2-3遍,并请幼儿上前边点图边说儿歌。
环节2:探索活动《真假水果》
教师拿出猴子的手偶,说,“你们好,我是猴子”。
教师说:“哎呀,我现在肚子好饿啊,你们给我点吃的吧?好不好,你们知道我喜欢吃什么吗?”
教师可让幼儿假装喂猴子吃点东西。幼儿喂完了,猴子还不饱。
教室带着猴子假装找东西吃,找到了一个装着水果的大袋子,这是猴妈妈留给它的。
猴子打开袋子,拿出一水果模型一咬,怎么都咬不进去。教师问幼儿,这是为什么?
原来猴妈妈太粗心了,把真的水果和假的水果混在一起了。小猴子可着急了。
老师布置任务,请小朋友帮小猴子找一找真的水果在哪里。
教师将幼儿分组,每个幼儿3—4个幼儿,由一位老师负责,幼儿探索真假水果的区别。
指导老师的指导:不能直接告诉幼儿哪种是真的,哪种是假的,可引导幼儿通过手,鼻子,眼睛等多种感官去发现。
幼儿分享成果。教师将幼儿聚集在一起,请每组的一些幼儿说说她们如何辨别水果的真假。教师用刀切开幼儿找出的真水果。
环节3:区域活动
美工区:给水果描虚线和涂色。
角色区:在角色区玩水果模型和头饰等。
活动评价:
能通过各种感官观察物体。
能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大班幼儿的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逐渐发达、探索、动手的欲望也越来越强了,所以在选择大班活动内容时,应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入手,满足探索操作的欲望,使之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复制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如何让孩子关注生活中的复制现象,并感受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呢?我预设了这个科学探索活动,旨在让孩子在与多种材料的互动中,了解和关注身边的复制现象,激发探索的欲望和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中我制定了两个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探索复制的简单方法,体验复制的乐趣。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为活动重点。探索复制的简单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开始,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情境,把许多相同的水果模型凌乱的放在地上,请小朋友帮售货员阿姨收拾还没来得及整理的货物。这样的开头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大家纷纷要求帮忙整理。更在他们自己的动手整理中发现了秘密:一模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更以这些一模一样的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提问引出了下面的操作环节。
第二环节:根据纲要,本着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目的,我以超市货物不够为由,激发幼儿动脑为超市制作货物。为活动的操作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剪刀、拷贝纸、橡皮泥、印章、印泥水彩笔等。制作结束后帮助幼儿分析没有制作出一摸一样货物的原因,更让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知道,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的过程叫做复制。知道什么是模具,了解模具是复制的工具。
第三环节:为了让幼儿更生动更形象的了解到生活中运用到的复制,我特地找了一些录像片段和图片,利用这种多媒介体手段,让幼儿最直接的去感知平时很看不到的多东西,增加幼儿对复制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为幼儿设置了疑问,通过设疑"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声音可以复制吗?"把活动自然的带出了教室,把科学过渡并延伸到生活中去。这样更能让幼儿感受到科学是无处不在的,让幼儿时刻关注科学,乐意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杯白糖水,标记指示图,磁铁板一块。
2、装有温开水的水壶每组两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盖布四块。
活动过程
1、观察活动,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一杯白糖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
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
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2、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观察桌上的材料,说说都有些什么?
你们猜猜看,如果把这些料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幼儿自由表达)
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壶倒水时,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壶身,不能倒的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帮助幼儿理解“溶化”,并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饮料粉溶化的方法。)
3、品尝活动
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4、表述结果,教师记录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步骤。
教师利用标记指示图进行记录。
5、再次冲调饮料
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你还喝过哪些味道的水。
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还能使什么溶化?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猜想―验证式”的设计。幼儿对于溶解现象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但是知之不多。这一活动就是利用幼儿对溶解现象的一定经验,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让幼儿通过实验拓展他们的认识,验证他们的猜想。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都藏在果实里,了解种子的用途。
2、通过观察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3、通过品尝种子食品,对种子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Ppt:水果的切面
2、ppt课件:种子 食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水果“杏”图片,引发幼儿对水果的兴趣。
引导幼儿按水果的名称、生长的地方、形状、口味等方面进行介绍。
2.说一说哪是杏的种子?
二、展开 1.寻找水果里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用途。
Ppt课件:水果的切面
(1)课件演示,幼儿观看 。你们吃过这些水果?有没有发现果实里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东西)
(2)再次观看水果切面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在果实中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们发现这些果实里面都有种子宝宝。种子宝宝为什么要藏在果实妈妈的肚子里呢?
2、了解种子的用途。
(1)讨论:种子宝宝有什么本领呢?
(2)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浇水、施肥,它会慢慢地发芽、长叶、开花,最好会结出许多许多的果实。
3、发现丰富多彩的种子。
(1)观察发现种子宝宝都是一样的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对各种种子的颜色、形状、硬度、光滑度等进行观察讲述。
4、 品尝种子食品
(1)ppt课件:种子 食品小朋友看看这些是什么?它们叫什么呢?(花生、黄豆、玉米等)小结:这些都是植物种子。种子种子不仅能长成植物,而且还是我们人体的营养宝库,所以,许多种子也被人们做成了食品。
(2)种子食品你们看看这些种子能做成什么食品呢?幼儿观看课件并讲述种子食品。
三、结束
1、幼儿品尝种子食品。
2、教师:我们认识了水果的种子,还品尝了一些种子食品,如果以后你还发现了其他植物种子的秘密,再来告诉大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制作意图:丰富幼儿的动手操作材料,增加操作的兴趣。
教育价值:
1、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锻炼幼儿的点数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选用材料:塑料桶、塑料膜、塑料盒、串珠、辅助材料
制作方法:
1、将塑料桶装饰成娃娃(五官及大嘴巴)
2、将压好膜的纸卷成管后进行装饰,在娃娃的两侧安上两个塑料盒,放小珠子(小珠子分两种不同颜色)
适应年龄:4――5岁
操作地点:桌子上、地毯上、玩具柜上、小椅子上等
做作方法:俩人同时开始喂娃娃,将串珠从各自的塑料管中喂娃娃(珠子分两种不同颜色,并同时结束,两人在从娃娃的大嘴巴中取出珠子,清点各自的珠子有多少,多者为胜。
建议:塑料管(压膜管)可以一样长,也可以长短不一样,让幼儿轮流使用,并且感知管的长短不一样,喂珠子的快慢也不一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