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有关大班教案模板锦集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一、教材简解:
在一次课间游戏的时候,有今天小朋友站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说的正起劲,我很好奇他们在说什么,于是我便做了过去,正好听到皓皓说,“我会怎么穿衣服,自己穿袜子和鞋子!”这时果果赶紧接上去,“这算什么!我早就会了!”这时旁边小小也走过来说道,“才不是呢!我今天来幼儿园的时候看到你妈妈帮你撑伞的,我都是自己撑的!”果果听了立刻又进行了反驳,“我还会做好多事情呢!”听着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我觉得有必要开展一节相关的社会课,引导孩子们知道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可以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此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这一节大班社会活动。
二、目标预设:
1.了解不同方式的劳动,知道劳动是件光荣的事情。
2.尝试自己动手整理书包,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体验劳动的快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不同方式的劳动,知道劳动是件光荣的事情。
活动难点:体验劳动的快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四、设计理念: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关社会领域的特点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制定。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宠着,很少有机会自己动手干一干、做一做。甚至好多孩子穿衣服、穿鞋子都是爸爸妈妈一手包办的,他们在家里不经常接触“劳动”这个活动,也很少感受过劳动的感觉,所以我想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幼儿感知被劳动是幸福的,但是自己劳动也是幸福的,更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从小要养成自己动手劳动的好习惯!
五、设计思路:
劳动是见光荣的事情,这就要求孩子们从小事做起,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一、手偶剧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通过说一说,了解不同的劳动方式”、“ 三、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联系自己的生活”三个环节,从小动物和小昆虫的劳动方式联系到人们的劳动方式,最后引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说一说、做一做,在幼儿思考的基础上,能够自己动手操作,在“做中学”体验被劳动和劳动的感觉。
六、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手偶(杜鹃夫人、大象法官)、白板课件、书包(每组一个)
2.经验准备:幼儿对于一些常见的职业有简单的了解、幼儿有自己劳动的经验
七、教学过程:
一、手偶剧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谈话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一号是什么节日吗?
(2)师:是的,五月一号是劳动节,在劳动节这一天森林里的大象法官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情,我们一起听一听大象法官是什么说的?
2.利用手偶,讲述故事
3.提问:你们谁愿意说一说杜鹃夫人是只怎么样的小鸟,你们喜欢她吗?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了解“五月一号”是劳动节,在通过手偶剧表现“杜鹃夫人”这样懒惰的反面形象,接着通过提问,让幼儿说一说你喜不喜欢“杜鹃夫人”这样的小鸟,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才是榜样,是积极的情感和形象。】
二、通过说一说,了解不同的劳动方式
1小动物和小昆虫的不同劳动方式
(1)师:可不是所有的小动物都像杜鹃夫人那样懒惰的,其实我们森林中的其他小伙伴都是很勤劳的,你们谁愿意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是很勤劳的?
(2)幼儿交流讨论
(3)小结:其实不只是小动物和小昆虫很勤劳,人们也是很勤劳的
2.了解人们的不同劳动方式
(1)提问:谁意愿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
(2)提问:除了刚刚我们说的职业外,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职业?
(3)小结:工作是为别人服务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关心劳动者。
【通过从小动物和小昆虫联系到人们的生活,引导幼儿了解其实小动物、小昆虫和我们人类是一样的,许许多多的叔叔阿姨和爷爷奶奶都是很勤劳的,他们都在做着不同的劳动。】
三、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联系自己的生活
1.说一说
提问:(1)小朋友,你们被别人服务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2)小结:是的,被别人服务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那自己劳动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小朋友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今天我们来尝试自己整理书包,为上小学做准备,感受一下自己劳动的.心情,好吗?
2.学会整理书包
(1)说一说整理书包的方法
(2)派代表进行比赛
(3)教师点评,幼儿说一说劳动的心情
3.联系生活
(1)除了整理书包,你们还有什么事情会自己做呢?
4.帮助别人
(1)在幼儿园,你们能够帮助老师或者小朋友做些什么?
(2)在家,你们可以帮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些什么?
(3)在社区,你们可以可以做什么?
2.小结:你们真能干会做这么多的事情,不过最重要的是你们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烦烦别人。今天回家后就可以尝试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好吗?
【通过从“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劳动”过渡到“我们小朋友身上”,都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而且陶行知先生也早就提倡“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理念,所以之前的环节中孩子们已经说了很多、看了很多,现在可以让他们动手做一做,自己体验一下劳动的感觉。由于大班幼儿即将要升入小学,所以对于为上小学做准备,我便采用了整理书包的形式,对此,孩子们的兴趣也是相对比较高的。然后又通过提问引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后再通过一个延伸的话题,我们会做自己的事情后,还可以帮助其他的人做一些小朋友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鸟儿声、剪纸树林贴墙边,制造树林的氛围。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2、启发幼儿观察鸟的头和身体的方位变化。
3、初步了解不同姿态的画法,提高幼儿绘画的表现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对作品的讲述和构思;
难点:了解不同姿态鸟的画法。
活动准备
1、鸟儿中声的录音、一幅姿态各异,色彩丰富的鸟类示范图。
2、鸟儿的基本构造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先听录音,林中各鸟儿的叫声,然后挂出鸟的图片,让孩子来说出这节课的内容,并通过观察使孩子们对鸟类有个初步的印象。
二、基本环节
1、通过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其对鸟的不同姿态的讨论,让孩子明了如何变化才能创造出新形象。
2、出示鸟儿的基本构造图,让孩子明白鸟的结构,根据孩子的讲述,我们一起画了不同的鸟,为孩子进一步的达到目标做了巩固。
3、让孩子来说一说在鸟的家园里:有什么?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主要是让孩子了解构图比例)接下来出示完整图,一方面介绍主题的构图,另一方面加强对颜色的强调,给孩子整体的美的享受!
4、孩子作画,教师辅导。
三、结束环节
让孩子介绍介绍自己作品,教师一一记录了下来,给予适当的评价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深,也没有实际的孩子来进行设计,以至目标制定不够具体、明确、有针对性;
2、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能根据《纲要》,以孩子为主体,考虑到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⑵对幼儿发展的反思:本次活动,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规律,给孩子适度的想像、思考与自由发挥的空间;
⑶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
3、活动效果: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导入那让孩子先看一段鸟儿的专题片,让孩子的观察更直观、更逼真。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合併跳跃动作
2.体验身体与空间的关系
3.训练手眼协调的动作能力
4.能尝试各种不同的跳跃的动作
活动准备:
方形砖块5块(可用方形积木替代)体能环1个*60cm(圈圈)
引导:
教唱儿歌“青蛙”并配合动作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让孩子动动身体,并熟悉“跳”的动作。
活动过程:
1.大人可布置一个水池的情境,将砖块或积木比拟为石头排列成直线的路径,体能环(圈圈)做为青蛙休息的莲花叶。
2.请孩子模仿小青蛙跳水的动作,跳过每一个障碍,最后在莲花叶上休息。
3.待孩子熟悉基本跳跃的动作后,则可以变化各种不同路径的玩法及跳跃的动作。
五、观察注意事项:
1.双脚合併跳时,双膝与并节弯曲;落地时双脚着地。
2.先让孩子练习弹起身体往上跳,熟悉身体动作的控制后再进阶练习跳跃的动作。
六、活动评量:
1.能灵活控制身体的动作
2.能移动身体并往上弹起
3.能双脚合併跳跃
4.双脚跳跃时双膝及并节弯曲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幼儿认识面部五官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用粘贴的方法制作动物面具.
2.复习粘贴面相,启发幼儿贴出不同动物的面相,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
活动重点:
启发幼儿贴出不同动物的面相.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彩色纸 圆形的白纸 浆糊 抹布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幼儿观察--幼儿制作--活动评价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2、老师带来一些玩具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数到三。
3、你们看是什么?(小动物)
4、这是动物面具,你们喜欢吗?
5、幼儿观察
6、你们看到哪些动物?你们怎么知道它是小白兔的?你怎么知道它是小熊的?
7、你想做一个什么动物?
8、谁愿意将你心里想的动物面具做给大家看。(幼儿示范)
9、你们想不想做一个自己的动物面具?
10、请你们先想想你想做一个怎样的动物面具,想好后再做。
11、幼儿制作
12、提醒幼儿用完浆糊要把手指擦干净。
13、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幼儿。
14、鼓励幼儿大胆的和幼儿交流自己的作品。
15、活动评价
16、展示幼儿作品。
17、请你说说你最喜欢哪个面具?为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