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2-01-29 14:39:48 作者:

【热门】大班教案模板汇编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大班教案模板汇编4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由来:

  孩子们都喜欢玩一些电动玩具,我们班的孩子常把小汽车带到班里来。一天,殷鹏杰又把他新买的小汽车拿来了,小朋友都争着玩,结果汽车掉到地上,电池被摔了出来,他不会把电池装上,急得都哭了。通过了解,我发现班里的大部分孩子对电池不了解,没有成人的协助不知道怎样安装电池,因此生成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电池,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2、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的准备:

  ⑴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有关电池的资料(种类、用途)。

  ⑵到商店观察销售的电池。

  ⑶科学区投放一些电动玩具、手电等物品。

  ⑷布置相关资料汇报墙饰。

  2、物质上的准备:

  ⑴教师和幼儿共同搜集到的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手机、各种不同型号不同种类的电池。

  ⑵正负极标志图+—。

  ⑶电池宝宝的课件。

  ⑷“小小电动汽车赛”的比赛场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㈠师:孩子们,今天咱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看看都有什么吧?

  ㈡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全班小朋友带来的玩具。(幼儿边看边说物品的名称)

  ㈢师:孩子们,这么多好玩的玩具你们想玩吗?请你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玩。玩的时候要仔细看看你玩的是什么?有什么发现?

  ㈣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探索。(引导幼儿发现这些东西都需要电池)

  ㈤讨论:玩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电动玩具会动、手电筒会发光、钟表会走、手机能使用?它们的电池装在哪里?(幼儿说自己选择物品装电池的位置)

  二、通过观察、讨论认识电池。

  ㈠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电池的知识。

  1、师:孩子们,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和手机使用的电池一样吗?它们哪不一样?你对电池有什么了解?

  2、幼儿结合前期经验的准备交流有关电池的知识(种类、用途)。

  3、教师小结:在这次活动之前,我们搜集到了一些电池。刚才小朋友们也说电池有许多种,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干电池、充电电池、纽扣电池和蓄电池(教师边说边出示相应的电池)。这么多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电池放在一起,你能找出自己要用的吗?

  4、说一说:哪种电池是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和手机使用的电池。

  ㈡安装电池,找出电池的正负极。

  1、过渡语:小朋友们找的都很准,知道自己手中的东西使用什么电池,如果我们把电池从这些东西上卸下来,你还能不能快速、准确的装回去?

  2、幼儿进行装电池比赛。

  ⑴师:孩子们,我们有四个小组,电动玩具组、钟表组、家用小电器组、手机组,你最想参加哪一个组的比赛?(幼儿自由说)

  ⑵幼儿自由选择比赛的小组。

  ⑶玩具组装完电池的小朋友可以拿好玩具到指定的汽车场地进行“小小电动汽车赛”,其余幼儿自愿为他们加油。

  3、师:孩子们,我们在玩这些玩具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小朋友的汽车不能走了,手机不能用了,这是为什么?(部分幼儿装错电池和玩具中的电池没有电了)

  4、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玩具不能玩了?(可以让幼儿充分猜想,有可能玩具汽车玩的时间长电池没电了、有可能小朋友把电池装错了、有可能玩具坏了)。

  5、过渡语:我们一起检验一下猜想的对不对。

  6、请幼儿进行检验。(小组成员协助装错电池的幼儿重新安装)

  7、交流经验:你是怎么装的?电池该怎样装?为什么这样装?

  8、教师小结:每块电池都有+、—两个符号,(出示正负极标志图+—)

  +表示电池的正极,—表示电池的负极,我们在装电池的时候要看清电池和电池盒的正极和负极。

  ㈢了解了解使用电池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的环保知识。

  1、师:孩子们,电池宝宝特别想和咱们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看它来了,我们和他打声招呼吧(播放第一张幻灯片)。电池宝宝有话要对你们说,我们一起来听听。

  2、播放课件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电池宝宝说使用电池的注意事项和废旧电池的危害)。

  3、引导幼儿讨论:废旧电池要怎样处理?(请小朋友想办法,随意说)

  三、延伸活动。

  ㈠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使用电池的物品,并尝试自己安装电池。

  ㈡想一想以后还会有哪些电池?它们什么样?

大班教案 篇2

  从教师的教学策略来看,首先是体验性策略:本次活动中,在每段音乐出现时,我都引导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充分地体验音乐。从倾听到借助动作、语言、记忆唤起等帮助幼儿体验音乐、增强感受。

  幼儿是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和游戏,自主体验、表现了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其次是情境性策略: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经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此活动中通过出示小鼹鼠图片,以小鼹鼠的角色贯穿整个韵律活动。根据音乐特点创设情景,利用情景化的语言引导幼儿感受并熟悉音乐特点,根据音乐性质匹配相应的身体动作。

  如:小鼹鼠排着队出去玩,以为大灰狼来了,来到草地上悠然自得地舞蹈,最后小鼹鼠快跑回家!最后是角色游戏及角色互换策略: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活泼、可爱的小鼹鼠形象,深受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更加激发他们大胆地参与到音乐游戏活动中。从小鼹鼠的小脚到小脚长大了一点到长成大脚,通过角色的表演进行游戏。小鼹鼠在森林里走走走,快快地跑出去又快快地跑回来。结束部分的角色替换,由幼儿替换教师做队长,更是让幼儿意犹未尽。

  从活动的效果来看,首先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对这节音乐游戏兴趣比较浓厚,幼儿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他们能够大胆创编手指游戏中小鼹鼠跑的部位,更加深了对A段音乐的理解,激发了幼儿的自主创编,为完整游戏打下基础。其次,师幼互动、幼幼互动良好。手指游戏及创编身体动作时尝试让幼儿创编脚爬到的部位,教师退出,让幼儿成为引导者带领大家一起做动作,从而加深对音乐旋律的熟悉程度。结束部分教师退出,幼儿领队,虽然不是每一个幼儿都做了一次队长,但是在集体游戏时体验到了音乐游戏的快乐。

  最后是音乐游戏的规则性。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在音乐游戏中,游戏也具有一定的规则性,游戏规则在活动中表现为游戏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如:小鼹鼠出去玩时要求幼儿轻轻快快的往两边跑出去再跑回来,而不是四散跑开或者前后左右四方向的跑出去再跑回来。多数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遵守规则,但个别幼儿还是出现了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提醒。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从幼儿自己兴趣爱好入手,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好奇心理,根据幼儿爱表现自己,让幼儿在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同时还发挥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细致的观察图片,有序的排除图片的词序来。

  2、帮助幼儿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

  3、教育幼儿不大不安别人的话,仔细倾听他人的讲述。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画面“幻想长出翅膀的孩子”。

  2、油画棒、图画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按序出示画面,教师提问四幅图上有几个人?给他们起名字好吗?请你谈谈小明在干什么?

  (2)幼儿结伴进行自由讲述。教师注意倾听,找出幼儿普遍存在的讲述毛病。

  二、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

  请幼儿到前面进行讲述过程,教师不要插话,在幼儿讲述完后,启发下一个讲述者的失误。

  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

  刚才哪位小朋友讲得好?

  引深:如果加上xx会不会更好呢?

  帮助幼儿归纳讲述思路:

  画面上有谁?他原来是怎样的孩子?

  当它长上翅膀以后,他做了哪些事?

  四、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

  (1)如果我们有了一双翅膀会干些什么?

  (2)绘画讲述:

  如果我有翅膀启发幼儿将自己的想象在图画在纸上。

  小朋友们互相交流图画进行讲述。

  指名把自己的画上台给大家讲述,评价。

  教师给与肯定鼓励表扬。

大班教案 篇4

  大班“开超市”是一个数学活动,“开超市”是我们幼儿园经常进行的一个主题。我发现这个主题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数学教学内容。比如统计货品的数量,给商品标价、买卖货等都与数学有关。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统计记录经验,但知识经验还比较零散,需要再提升一下,这个活动让幼儿学习用图表统计的新方法,以拓展幼儿的数学经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而超市是幼儿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所,从中挖掘数学学习的元素,也符合了纲要中提到的,教学内容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

  这个活动就教学内容而言,其实并不新,超市的内容是老师们经常涉及的。但是我们想体现一个理念,就是让幼儿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增加幼儿的数学经验,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因此我的三个环节都是围绕解决实际问题而展开的。

  第一个环节,开张前登记超市的财产。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统计记录超市里的物品,并将统计结果展示交流。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个体不同的经验,他们有了思维的碰撞,也有强烈的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继而老师和幼儿共同商讨出一种新的统计方法,这样的学习更加激发幼儿的主动行和积极性,改变了以往的教师单纯教的模式。

  第二个环节,对商品进行分类统计。通过对超市商品的分类,先让幼儿小组合作,完成分类,集体尝试用新方法来统计记录。合作是大班幼儿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在进行商品分类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这样既降低了第一次操作的难度,也同时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

  第三个环节,对每一类商品再次分类统计。这是个人操作的方式来利用新图表进行统计记录的过程,最后再次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在集体中进行交流和检验。因此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并把操作的记录表呈现在集体面前,既起到了与同伴分享交流、拓展经验的作用,也自然地完成了互相验证。

  这样三个环节的安排,一方面是让孩子在操作前有明确的目标,内心有一种要解决问题的动力,他们更愿意投入学习。另一方面也有一个难易的递进,如先分大类,再分小类。

  活动开展表面上是按超市的实际流程展开,实际上内在遵循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注重了由易到难:先用自由的方法统计,继而教师推荐新方法,大家共同分析统计的方法难易,优劣,选出孩子心目中比较认可的方法,这也是一种经验的提升。这个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单一操作练习的形式,而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主旨,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中拓展数学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教学活动设计:开超市 (大班)

  设计意图:

  超市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场所,而“藏”在超市里的数学却比比皆是,货品分类、货品排列、货品重量、货品价格、买卖等等。通过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把需要的物品清楚的记录下来,这对于大班的幼儿是一种经验的提升。设计这个活动是想让幼儿带着以开超市为主要目的学习任务,尝试分类,并使用另一种统计方法来记录超市物品,并在活动中能表现出自主、探索的学习状态。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初步学习利用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并了解图表统计的特点。

  2、乐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学习。

  活动准备:

  1、玩具架3个,小篮子5个,购物车2辆水果、蔬菜、水产品若干;

  2、统计图范例一张,空白表格两张;

  3、幼儿操作用格子图纸若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经验,谈论与超市有关的内容,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通过记录货架等物品初步尝试统计。

  1. 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货架、购物篮、购物车的数量。

  2. 幼儿交流自己所记录的方法。

  3. 讨论新图表制作方法。

  4. 尝试新图表的统计方法进行记录。

  三、通过对超市商品的分类,学习和利用新图表统计货品。

  1. 请幼儿把超市商品进行分类。

  2. 尝试合作学习,分组统计各种类别的商品数量。

  3. 请幼儿将各类别的商品进行再次分类并统计数量。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大班教案

下一篇:幼儿园找朋友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