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有关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生成
本次课程源于幼儿的一次科学区活动。那天我们在科学区中投放了蜡烛、瓶子及打火机。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其中有一位小朋友无意间将一支蜡烛折断成长短不一的两截。他一会儿用小瓶子盖在一支短蜡烛上,一会儿将大瓶子盖在短蜡烛上。他发现小瓶子里的蜡烛熄灭得快。我们根据孩子的发现查找了一些科学资料,同时还进行了实验,发现了蜡烛燃烧的几个有趣现象,于是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产生了。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地操作实验材料,进行各种探索,观察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幼儿科学实验的认真态度,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
三、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3支蜡烛(一支长、两支短),一个透明的大杯子,一个透明的小杯子,一个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张记录纸和一支笔,同时每组桌上放一支主蜡烛和一个打火机。
2、多媒体课件及展示台。
3、歌曲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四、活动过程
(一)运用课件激发幼儿兴趣,了解蜡烛的用途。
1、课件引入。
师:你们看。谁来了(多媒体演示蜡烛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和蜡烛宝宝说说话好吗?
2、了解蜡烛的用途。
蜡烛宝宝:小朋友们好!你们想一想,人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我呢?
幼儿:过黑黑的山林时,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
蜡烛宝宝: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我的用途确实很大,我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光明,还可以给你们带来快乐呢!
师:小朋友,下面请你们点燃桌上的蜡烛,和蜡烛宝宝一起来唱歌吧!
幼儿点燃蜡烛,并和蜡烛宝宝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二)启发联想,初步感知空气与蜡烛燃烧的关系。
1、启发联想。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呢?
幼1: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
幼2:用扇子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
幼3:把蜡烛拿到外面让风一吹也会熄灭。
幼4: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
幼5:我上次在科学区玩儿的时候,发现用瓶子盖在蜡烛上面,蜡烛就熄灭了……
师:用瓶子盖上去真的能使蜡烛熄灭吗?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实验。
3、引导幼儿之间交流实验结果。
师:这个办法行吗?(行!)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瓶子盖到燃烧的蜡烛上,蜡烛会熄灭吗?(请3位幼儿自己解释。)
师:小朋友,让我们来听一听蜡烛宝宝是怎么说的吧!
放多媒体,边观看蜡烛熄灭的过程边听蜡烛宝宝的解释: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燃烧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当我被杯子盖住后,里面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少。最后氧气没有了,我也就熄灭了。
师:噢!原来蜡烛燃烧还需要氧气呢!
(三)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
1、师:小朋友,蜡烛宝宝还有许多有趣的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想!)那你们看一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
幼:一支长的蜡烛、两支短的蜡烛、大的瓶子、小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师:我们就来学做小小科学家,去找一找蜡烛燃烧的秘密。不过我们做实验时要象科学家一样仔细地看一看,耐心地做一做,还要不怕困难。只要你们仔细地看,耐心地做,你们一定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请你们将发现的现象记录在这张表上(出示记录表)。记录时可以想想我们平时学过的记录方法。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同时注意鼓励胆小的'幼儿(有些孩子怕烫,有些缩手缩脚)和认真实验的幼儿。
3、组织幼儿交流。请小朋友将自己发现的现象放在展示台上与大家交流。
幼儿A:我发现大瓶子盖在小蜡烛上火熄得比小瓶子的慢……
幼儿B:我发现瓶子一盖到3支蜡烛上,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幼儿C:我把蜡烛放到有水的碟子里,发现火熄灭了,水就跑到杯子里去了,还冒泡泡。
幼儿D:我发现火要灭时,就把瓶子拿起一点。一拿起瓶子,火又变旺了。
幼儿E:我将长的和短的蜡烛一起放在大瓶子里,发现长蜡烛的火熄灭得快。
幼儿F:我发现我的瓶子变热了,而且变黑了。(若有幼儿提出这个现象,师可追问幼儿:你们的瓶子是不是也这样?(是)咦!瓶子怎么会变热、变黑的呢?幼:是蜡烛火烧热的,黑的是烟。)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验证。
1、师: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你们可以看一看,哪种现象自己还没有发现,再去做一做实验吧!还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交流一下自己实验中的想法。
2、幼儿再次自主地实验,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将各种有趣现象都做一做。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研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水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常接触的物体,每一次的玩水活动,他们总是饶有兴趣地聚集着一起摆弄水、将玩具丢进水中玩耍;但孩子对于水的兴趣仅限于玩水,对于水的特性孩子并不清楚。水的流动、水的搬运常识孩子知之甚少,为了让孩子充分运用感官,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运水工具,如何提高运水的速度和效率,让孩子们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探究水的特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尝试开展了《小小运水工》的户外科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地尝试在不同情况下选择适宜于运水的工具和材料,解决运水中遇到的问题。
2、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
3、了解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索欲望,在动手中动脑。
三、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各种运水工具(瓶子、杯子、漏斗、有孔的瓶子、勺子、碗、汤匙、茶叶罐、海绵、洗碗巾、毛巾),人手一块围裙、雨鞋、袖套。
(二)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运水工具,对水的流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活动流程:
徒手练习,激发兴趣——使用工具,探索体验——学习合作,提高效率——层层深入,挑战困难
五、活动过程
(一)徒手练习,激发兴趣
1、师以问题引入活动,提出第一次的运水要求:
⑴运水时要很小心,尽量不让水漏出来,看谁最棒。
⑵不要把水泼到小朋友的身上和脚上。
2、幼儿尝试徒手练习,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
3、教师提问:刚才你们用手运水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捧起来的水能不能全部运到森林里去呢?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能说出电脑的外形特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电脑能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电脑的用途。
活动难点:能够合理想象、设计电脑。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电脑一台。
2、知识经验准备:让幼儿自己尝试操作电脑,感知电脑的各种功能。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电脑,说出电脑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激发幼儿对电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操作电脑,并让幼儿感知电脑能看光碟、听音乐、画画等功能。
二、讨论:电脑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爸爸、妈妈用电脑来做什么事情?
分小组讨论:我设计的新型电脑。讨论结束后请各组推选一名幼儿说一说本组的想法。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让幼儿把自己设计的电脑画出来。
情境延伸:将电脑放置在活动室一角,教幼儿正确操作,让幼儿操作电脑,玩简单的益智游戏。
家庭延伸:家长可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去逛电脑城,增加对电脑的感性认知。
【活动分析】
电脑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之一,选择电脑作为主题谈话对象,能够让幼儿有话可说。活动中,幼儿通过倾听别人讲述和自己参与探讨,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全语言讲述的环境中,锻炼了幼儿的表达性口语能力,符合小班幼儿语言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目标。
【活动注意】
1、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使用电脑的正确操作方法。
2、鼓励幼儿合理想象,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电脑。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现扑克牌的多种有趣玩法,探索如何让扑克牌站立,感受扑克牌短边对折和长边对折稳固性的不同。
2.能积极、主动表述自己的探索发现,拓展思维,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萌发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探索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扑克牌(包括长边、短边对折的牌,用于比大小的10以内的牌)、篓子、盘子各若干,与扑克牌有关的变魔术视频,铃鼓,自制的皇冠等。
2.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手指游戏“开门”,有搭积木、折纸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引出活动内容
教师双手合拢(一张扑克牌藏于手掌心),边念儿歌边依次打开五个手指。
儿歌内容:一门开开进不来,二门开开进不来,三门开开进不来,四门开开进不来,五门开开我进来。
指导语:打开我的五指门,里面藏着什么?
二、比一比,了解扑克牌的外部特征
指导语:仔细看看你的牌,和别人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教师边给每位幼儿发一张牌边提问,引导幼儿发现扑克牌上的花纹、图案、数字各不相同。
指导语:扑克牌可以怎么玩呢?一起和石老师玩个“比大小”的游戏吧。
如教师说“比、比、比大小,我是红心4,谁的牌比我大,请你赶快举起来”,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迅速作出判断,如果手中的牌比4大就举起来。
三、试一试,让扑克牌站起来
指导语:小朋友们猜一猜,扑克牌可以站起来吗?我们让它站在小椅子上试试吧。
幼儿尝试,教师观察,及时肯定幼儿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集体面前表述,如“让扑克牌靠着椅背站立”。
指导语:怎样才能让扑克牌自己站起来呢?
幼儿再次探索,教师引导他们用折叠的方法尝试,重点介绍“短边对折"和“长边对折”。
四、搭一搭,感知长边、短边对折稳固性的不同
1.出示长边、短边对折的扑克牌,探索高楼怎样搭。
指导语:老师这儿有什么?它们能站起来吗?那可以用它们搭高楼吗?谁来试试?
请两名幼儿分别用长边、短边对折过的两种牌搭高楼,发现“很难叠高”后,教师出示未折过的扑克牌,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小结:搭高楼时动作要轻,一层楼上平放一张扑克牌,再搭第二层,用这种方法搭高楼就容易多了。
2.尝试用长边、短边对折过的扑克牌分别搭两座四层小楼,比比哪种楼房比较稳固并说说原因。
3.搭高楼比赛,比比谁搭的楼房又高又稳。
指导语:我们发现短边对折的扑克牌搭的楼房比较稳,那现在就用它来进行搭高楼比赛,同等时间内谁搭的楼房层数最多最稳固,谁就是我们班的搭楼高手。
幼儿比赛,教师提醒幼儿动作要轻。搭得最高最稳的幼儿,教师奖励他一顶皇冠。
五、赏一赏,感受扑克牌玩法的多样性
1.“刮牌”表演。
指导语:石老师这儿还有许多扑克牌,我不仅能让它们都站立起来,还能让它们听口令走路呢。
2.欣赏变魔术视频,结束活动。
指导语:扑克牌还是魔术师的最爱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师是怎样用扑克牌变魔术的。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使幼儿发现肥皂的外形特处和用途。
2.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各种感官司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3.通过吹泡泡活动,增添幼儿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形状、颜色、气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药皂、婴儿皂每组一份。
2.脏手绢若干,脸盆四只。
3.吹泡泡玩具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尝试一:引导幼儿观察肥皂的外部特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1.请小朋友试着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筐中的肥皂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
2.幼儿动手尝试,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司进行尝试。
3.请幼儿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大家。
4.师生共同部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各种各样的味道。
(二)尝试二:洗手间
1.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师提问:手绢脏了,你们能把它变干净吗?
2.幼儿尝试洗手绢,教师个别指导,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洗的过程中手绢和水的变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讨论:肥皂的用途。
4.总结。
(三)尝试三:游戏“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儿动手尝试,引导并鼓励幼儿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欢乐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