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精华】大班教案范文集锦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小工具进行团、压、切等技法,塑造出小和尚的基本造型。
2、感受手工劳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和尚PPT、彩泥、泥工板
活动过程
一、回忆现实生活中的小和尚,欣赏彩泥制作——小和尚,导入活动。
教师:我们家乡的嵩山少林寺,你去过吗?都见到了谁?今天我们用彩泥做了一个小和尚,你觉得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呢?
二、请幼儿讨论并演示彩泥小和尚的具体制作方法。
教师:我们应该先做小和尚的什么部位?它是什么形状的?你觉得应该怎样做?请你演示给大家看。接下来应该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幼儿依次演示给大家。
教师:你会怎样装饰小和尚呢?给小和尚戴上一串佛珠吧?幼儿自由充分讨论。
三、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尝试探索各种造型的小和尚。
四、展示作品,体验成功。
师:你喜欢哪一个小和尚?为什么?你是怎么制作而成的?
大班教案 篇2
目的:
1,在购物游戏中,学着运用加法计算出老师指定的钱款。
2,提高幼儿的心算能力和归类能力。
准备:
超市环境设置:货架三个:内有各种食物,上有数字标签,分别为1、2、3、4、5、6、7、8、9。幼儿每人一张练习纸、记号笔等,雪花片若干
过程:
一,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1,游戏:碰球
2,游戏:猜拳
二,超市购物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娃娃数学城去做客,我们要准备一些礼物。我们每一位小朋友有10元钱,请小朋友购物时正好把10元钱用完。
2,幼儿购物,老师随机指导。
3,请个别幼儿说说,你买了几样食物,是几元钱的?怎样算的?
4,幼儿之间互相检查是否正确,并加以纠正。
5,把食品按类放回货架。
6,再次购物,并用列式把购物时的计算方法写出。
7,请个别幼儿介绍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游戏:计算打比拼
礼物都买好了,请小朋友把礼物都放在小椅子的下面,我们要到数学城做游戏了。
幼儿按座位分成1—6组
每组按座位号依次抢答老师出的数学计算题,答对的小组得一分,累计多者为胜。
四,结束整理
请幼儿按货物的种类有序的摆放货物。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
(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
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
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
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蛇皮袋是农村常见常用的一种工具,对孩子来说非常熟悉。此外蛇皮袋又具有自己的特性:它可以任意折叠、任意拼搭、任意卷捏、任意拉升。对孩子来说非常神奇和好玩。我设计这次活动,正是利用了蛇皮袋可以任意拉升的这一特性,让孩子把蛇皮袋当成一个个小跳袋,并赋予孩子喜欢的动物角色——袋鼠来开展体育锻炼,让孩子玩的快乐,玩的有趣。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行进跳,提升跳跃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锻炼腿部肌肉,掌握协调能力。
3、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并能勇敢的尝试各种挑战。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根《蛇皮袋》卷成的金箍棒。
2、《西游记》音乐。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模仿孙悟空做动作。
2、教师把金箍棒变出蛇皮袋,激发幼儿玩蛇皮袋的兴趣。
3、幼儿自主玩蛇皮袋,教师观察指导。
4、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玩法。
(小袋鼠跳跳跳、拉大锯、舞龙、炒豆豆等)
5、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一个新游戏抢四方
介绍游戏玩法:幼儿五人一组,四个角上分别放四张凳子,五人分别双脚钻进蛇皮袋,其中四个幼儿分别站在四张凳子前,另外一名幼儿中间。游戏开始幼儿开始念儿歌“抢、抢、抢四方”当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幼儿开始跳着去抢椅子,没有抢到的幼儿到中间去。游戏反复几次,教师观察尽量能让每个幼儿都有抢到椅子的机会。
6、师:刚刚你们都已经玩累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幼儿盘腿而坐,教师和幼儿玩变变变的游戏。让幼儿把蛇皮袋变小,在变小。最后整理好蛇皮袋回教室休息。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阅读、倾听、操作活动中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受一本图书两个故事的奇妙。
2、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胆想象,裁剪出不同的东西。
3、喜欢阅读活动,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鼓励幼儿在面临难题时要多动脑。
活动准备:
故事演示文稿一个;幼儿人手一张方形纸,一把剪刀。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书,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观察封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图画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上有谁?这两个人可能是什么关系呢?(原来是爷爷和孙子)
2、引出角色:小男孩的名字叫约瑟,旁边是他的爷爷,观察一下封面,这是怎样的一个爷爷?
二、阅读故事,随故事情节的发展用纸变出不同的东西。
1、讲述故事第一段——毯子变外套。
边讲述边将方形纸剪成一件外套。
幼儿人手一张方形纸,一把剪刀,将方形纸剪成外套。(教师:请你把你的毯子剪成衣服)
展示幼儿作品:为什么要将纸先对折?(左边和右边要对称)
2、讲述故事第二段——外套变背心。
提问:你们能将外套变背心吗?约瑟会慢慢长大,所以请你变一件最大的背心。去试一下吧。
没有示范的'情况下,幼儿自由探索将外套变成背心。
展示并评价幼儿的作品。
3、讲述故事第三段——背心变领带。
请你将背心变成一件东西,随便的变,但一定要变得大一点。剪掉的东西越少,变出来的东西就越大。
4、讲述故事第四、第五段——领带变手帕、手帕变纽扣的情节。
爷爷又把领带变成了什么?手帕最后又变成了什么?你们想去变出纽扣来吗?去试一试吧,你能变出特别的,不一样的纽扣来吗?
5、讲述故事最后一段——纽扣不见了。
三、完整阅读故事,理解故事的情节。
1、 师幼完整阅读故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提问:故事中爷爷将毯子变出来什么东西?为什么要不断地变出新的东西来?当变出的东西变小或破损时,妈妈总是怎么说?(真该把它丢了),而约瑟总是怎么说?(爷爷一定有办法)你觉得故事中约瑟的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节约、聪明、慈祥)
四、发现图画书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秘密。
1、观察图(二十),寻找丢失的纽扣。
教师:最后纽扣不见了,那纽扣掉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在图中找一找。
2、有选择地观察几幅画面,了解小老鼠一家的变化。
这个故事里还有小老鼠的一家,小老鼠的一家原来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后来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真是太有趣了,两个世界,两个故事。
图(一)约瑟的爷爷正在缝制毯子,地上落了一些碎布,这布料就落到了谁的家里?小老鼠的家里,这两个小老鼠躲在洞口,它们好象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东西,他们当时是怎样表现的?
图(四)小老鼠第一次见到这神奇的蓝色布料,不知道它是什么?也不知道可以用来干什么?老鼠妈妈扯下布料,拿来一个核桃壳,原来老鼠妈妈生了个宝宝,这宝宝身上的毯子就是用这蓝色布料做的。
图(十)老鼠宝宝上学去了,那些老鼠穿的全是灰色的背带裤,只有这两个老鼠宝宝穿的蓝色背带裤,多神气呀!
图(二十六)看看现在小老鼠的家,你发现了什么?(故事中不断剪下的布料被小老鼠利用了起来,他们用这些布料打扮自己的家,装扮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活动延伸:
1、完整阅读绘本中的小故事:小老鼠一家的故事
2、感恩活动:我爱我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