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目标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标志,知道自己的物品应摆放何处。
准备
幼儿每人几张代表个人的、图案相同的卡片;班上每位幼儿的卡片图案各不相同。
过程
活动(一)
1.摸卡片
教师请幼儿分别从一组标志卡片中摸出一张,并告知每人摸到的卡片即是自己的标志;标志会提醒小朋友自己的东西应放在哪里。
2.介绍自己的标志
教师待幼儿告诉同伴自己的标志上是什么图案,并帮助每位幼儿在各自的标志上写上名字。
活动(二)
1.分组找朋友
教师将幼儿分成几组,分别带领少数幼儿到室内寻找自己的小标志,并教幼儿如何摆放毛巾、水杯等物。
2.找“邻居”
教师向幼儿强调贴自己标志的地方是幼儿自己的小天地,自己的东西要放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教师请幼儿看一看自己小天地旁的“邻居”是谁,并记住。
建议
1.选择的标志应图案简单、生动,特点明显,便于幼儿记住。
2.活动(二)进行前教师应先贴好全班幼儿的标志。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目的要求
l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及月相的成因。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会做月相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月球方位变化和月相变化推想月球的运动和月相的成因)。
3 、通过认识月球的运动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天体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电灯 (瓦数大的)、皮球。
2 、挂图或投影片:一个月的月球方位和月相变化、月球的公砖、月相成因示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l 、提问:
( 1 )地球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 2 )地球自转一周用多少时间?地球公转一周用多少时间?
( 3 )伴随地球自转发生什么现象?伴随地球公转发生什么现象?
( 4 )我们是根据什么推想地球运动状况的?(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情况。)
2 、谈话:
( 1 )在中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用一个月的时间观察过月球。月球除了像太阳一样有东升西落的现象以外,还有什么现象?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一个月内的月球方位和月相变化。)
( 2 )说一说,在一个月内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么变化?月球的样子有什么变化?
( 3 )关于月球的方位变化和月球的圆缺变化,你有什么问题?
3 、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月球的运动和月球圆缺变化的原因。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月球的运动
( 1 )讲述:我们首先来研究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变化能告诉我们什么。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变化有两种,一种是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变化,另一种是在不同日期同一时刻的变化,我们分别来研究。
( 2 )讨论:
①根据你过去的观察说一说,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傍晚 6 时、 7 时、 8 时……),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是怎样的变化的?(自东向西移动)每天都是这样吗?你认为这种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
②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 (初二、初四、初八……的傍晚),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是怎样变化的?(自西向东移动)这说明什么?(月球在自西向东运动)这种变化会不会是由于地球自转或公转产生的?(不会)为什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③农历初二、初八、十五的傍晚,月球分别在天空中的哪个方位?农历十六、二十二、二十八的早晨,月球分别在天空中的哪个方位?月球在天空中移动的“路线”(轨迹)是什么样的?(弧形)
④上半月,我们看到月球在地球上空沿弧线自西向东运动;下半月,我们仍然看到月球在地球上空沿弧线自西向东运动。这说明什么?(说明月球在围绕地球转动,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⑤农历初二月球在什么方向?农历十五月球在什么方向?每个月都是这样吗?这说明什么?(这也说明月球在绕地球运动,只有这样,上述现象才能循环出现。)
⑥通过以上分析,你知道了什么?
( 3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月球的公转。
( 4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月球总在围绕地球转动,月球的这种运动叫做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 5 )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2 、指导学生认识月相的成因
( 1 )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月球的圆缺变化。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板书:“月相”)。
( 2 )讨论:
①随着日期的`推移,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初二是向左弯的月牙儿,初八是有半边明亮,十五是圆月,二十二是左半边明亮,二十八是向右弯的月牙儿。)每个月都是这样的吗?从月圆到再次看到月圆,中间相隔多少时间?(农历一个月)
②月相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在变化?
③月球会发光吗?为什么我们看到月球是亮的?(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在阳光的照射下,整个月球都能被照亮吗?哪部分是亮的?(板画说明,只有月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才是亮的,才能反射光刀由此推想月相变化可能是怎么回事?)
④月相变化是伴随月球的什么变化发生的?伴随月球的方位变化而发生,随着日期的推移,月球逐渐向东移动,月相不断变化。)这两种变化在时间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月球的方位变化与月相变化部是循环的,周期都是农历的一个月。)由此推想月相变化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可能与月球围绕地球的转动有关系。)
( 3 )讲述:以上,我们对月相的成因做了一些推测,认为可能与月球的公转有关系。为了证明这些推测对不对,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的方法是:用教室里这盏灯当作太阳,你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灯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 4 )学生分组实验。
( 5 )汇报实验结果。
( 6 )讨论:
①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②根据以上研究,说说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 7 )讲解:月球不会发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向着地球的一面有时全部是明亮的,有时明亮部分大于黑暗部分,有时明亮部分与黑暗部分各半。有时明亮部分小于黑暗部分,有时全部是黑暗的。这样,在地球上就会看到有月相变化。
( 8 )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 9 )提问: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月相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巩固应用:
1 、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月球的运动和月相的成因。
2 、提问:
( 1 )月球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 2 )伴随月球的运动我们看到什么现象?
( 3 )月相的成因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如果月球本身会发光,我们会看到有月相变化吗?如果月球不是绕地球转动,我们会看到有月相变化吗?
布置作业:
思考:据研究,月球也有自转运动,可是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总是同一面,看不到月球的背面,这是怎么回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音乐欣赏《小小蛋儿把门开》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让幼儿知道歌曲名称,熟悉歌曲旋律。
2、用好奇、欢快的情绪唱歌并能唱清歌词,唱准曲调,愿意与教师一起愉快歌唱。
3、知道鸡蛋是鸡妈妈生的,然后由鸡妈妈孵出小鸡。
活动准备:
鸡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生活模仿动作》
2、《合拢放开》、
3、《这是小兵》、
4、《小鸟醒来了》、
5、《大雨和小雨》
二、导入活动
1、出示鸡蛋,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鸡蛋是哪里来的?
2、鸡蛋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做倾听状“笃、笃、笃”咦?谁在叫“开门”?
3、哦!鸡妈妈生出蛋,蹲在蛋上孵呀孵,孵出小鸡来。小鸡就是从鸡蛋里孵出来的,小鸡要出来小蛋壳就要怎样呀?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小小蛋儿把门开》。小朋友听:
三、欣赏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示范,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在伴奏下再次范唱歌曲,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还说了什么?
3、教师按节奏完整朗诵歌曲:原来这首歌曲里是这样说的......
四学习歌曲
1、教师弹唱带领幼儿分句念歌词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请幼儿跟随教师完整学唱歌曲。
3、教师轻声演唱,幼儿大声演唱。
4、幼儿大声唱,教师小声唱。
5、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6、请幼儿跟随乐曲自由表演动作。
五、结束部分
1、歌表演《春天》。
2、小结活动下课。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接触各种类型的玩具车辆,了解它的结构和用途。
2、通过操作玩耍,加深幼儿对车辆的感性认识。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车的结构和用途。
2、 幼儿各自说自己手上的玩具车。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类型的玩具车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玩具车的名称。
2、 游戏《汽车跑得快》,介绍玩法。
3、 了解车的结构和用途。
4、 自由活动:互换玩具车玩。
教学反思
教学中幼儿玩得很高兴,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玩耍中不能争抢,要谦让。
小百科:玩具也可以是自然物体,即是沙、石、泥、树枝等等的非人工东西,对玩具应作广义理解,它不是只限于街上卖的供人玩的东西,凡是可以玩的、看的、听的和触摸的东西,都可以叫玩具。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中一条小鱼的孤单和三条小鱼的快乐,引导幼儿知道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是快乐的。
2、初步感受三段歌曲的不同速度。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鱼儿好朋友》歌曲磁带。2、小鱼的头饰三个。3、盛水的鱼缸,实物金鱼三条。
【活动过程】
一、出示盛有鱼的鱼缸导入:
教师出示盛有一条鱼的鱼缸:你们看,鱼缸里有什么?它是怎样游泳的?请小朋友学一学小鱼游泳的样子。
二、学唱歌曲:
1、小鱼找朋友
在这么漂亮的鱼缸里住着一条小鱼,虽然它住在这么漂亮的房子里,但是它一点也不快乐。(用缓慢的速度唱出:“一条鱼,水里游,东游西游找朋友。”并伴随孤独,苦恼的表情。)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它?(引导幼儿讨论,理解第一段歌词。)
2、和小鱼做朋友
(1)我们去给小鱼找朋友吧!有条小鱼愿意和它做朋友了,两条小鱼碰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动作呢?(请幼儿大胆想像两条鱼在一起的情景,启发幼儿用简单的动作、表情来表现)。
教师和幼儿一起模仿鱼游的动作,一边用中速唱出:“两条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并伴随高兴的表情,理解第二段歌词内容。
(2)出示另外一条鱼。另一条小鱼看到两条小鱼这么快乐,也要来和它们做朋友了,三条小鱼碰到一起会怎么样呢?(请幼儿想像三条鱼在一起玩耍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合适的动作、表情来表现。)
教师和两个幼儿一边做鱼游的动作,一边用较快的速度唱出:“三条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并伴随愉快的表情,理解第三段歌词内容。
三、表演歌曲:
1、播放音乐磁带,带领幼儿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
2、为三名幼儿戴上头饰,按照三段歌曲的内容幼儿依次出场,表演“鱼儿好朋友”,提醒幼儿注意表情和动作,以此巩固幼儿对歌曲的熟悉和理解。
四、教师小结:
教育幼儿在生活中多和好朋友一起玩。
三条小鱼在一起玩耍多么快乐,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相互团结,相互帮助,这样我们才会生活得很快乐。
【活动延伸】让幼儿分组戴头饰表演歌曲。
【设计意图】小班孩子年龄小,刚刚走进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为了培养孩子乐于和同伴玩耍,进行团结友爱教育。我设计了 《鱼儿好朋友》这个活动,让幼儿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在音乐活动中与同伴游戏的快乐。学会交朋友,感受和朋友在一起的乐趣。
教学反思:
我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作了更变,我加了小鱼的头饰,配合歌曲清唱,将幼儿的情绪带入到歌曲中,并且深受感染,情不自禁地跟着我一起唱着曲调。在幼儿听了以后,一下子便能感受到小鱼在单独一人和与朋友在一起是不一样的情绪体验,有了朋友便很快乐。在表演的时候,幼儿由于经验不丰富,我便让幼儿模仿学习小鱼的动作、表情。在此基础上,还鼓励幼儿自己大胆做动作,用肢体语言感受到音乐的情绪和节奏。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比较高昂,在说说、做做、唱唱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小百科;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使幼儿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
教育幼儿做一个勇敢不怕冷的孩子。
幼儿能积极的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了解冬季并使幼儿体会冬季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儿歌挂图。
2、小猫头饰一个。
3、小兔头饰六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
二、基本部分
1、老师戴上小猫头饰讲故事(要求幼儿记下故事中谁怕冷,谁不怕冷):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不一会儿,雪花飘了下来,没多久房子白了,小树白了,地上白了。小动物们都说好冷好冷,我们赶快藏起来吧,小动物们都怕冷不愿意出来了。可是,我们的小朋友,小刚和小明却不怕冷,他们穿上了小棉袄,戴上了小手套,不怕风也不怕冷,在雪地上玩。不一会儿,他们在门口堆了一个雪宝宝,他们和雪宝宝一起开心的玩,玩的可高兴了。
2、老师出示儿歌图(1)
幼儿看图说说:图中有什么,美吗,想象它是怎样飘落下来的?那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张燕说:图上有雪花飘下来,它象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林天羽说:雪花像一朵朵的小花,美丽极了。幼儿发言积极,有许多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老师说出了儿歌的第一句:冬天到,雪花飘。
提问:冬天很冷,小动物们不愿意出来了,那我们要向小动物们学习吗,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去看看我们的小刚和小明是怎样做的。
3、出示图(2)、(3)
幼儿看图自己说出了儿歌第二句:穿上小棉袄,戴上小手套。第三句:门口堆个雪宝宝。
4、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和雪宝宝玩的高兴吗?通过图上那里可以看出?你们想和雪宝宝一起玩吗?幼儿发言很积极,连平时班里从不见发言的幼儿蒋浩博都说:老师,我很喜欢雪花,我想和雪宝宝一起玩。
5、师:小朋友要勇敢,不怕冷才能和雪宝宝一起玩。
6、幼儿跟老师读儿歌三遍,体会儿歌。
7、表演儿歌。分两组比赛读儿歌。(戴上小猫头饰)
三、结束部分
师幼一起读儿歌两遍。
教学反思
1、这节课上完,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对我编的故事很感兴趣,孩子们听的特别认真。我想,今后上语言课可以尝试把儿歌先编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找出儿歌内容,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儿歌。这样上儿歌就不用领着孩子死读了。
2、这节课上时天气虽然已经很冷了,但还没下雪,孩子们没有能在雪地上体验游戏的快乐是很遗憾的。
小百科: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和学习儿歌,感受儿歌一问一答的乐趣。
2、通过学习儿歌,熟悉各种动物的习性。
3、学习儿歌能简单表演,能想象更多会飞、游、跑的动物,简单创编儿歌。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儿歌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幼儿通过已有生活经验去理解儿歌的内容,同时还能运用简单的语言去表达。
而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即为本节课的难点。
活动准备:
1、画有鸟飞、鱼游、马跑的图片一张。2、会飞、游、跑的动物头饰,大字卡:飞、游、跑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并理解儿歌的内容。
1、师:今天,有很多动物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它们是谁呢?师边说边出示小鸟图片提问:小鸟有什么本领?(会飞)小鸟是用什么飞的呀?(翅膀)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鸟飞。师边学边说,小鸟怎样飞?
边学师边引导幼儿学说:拍拍翅膀飞呀飞。
2、看,谁来了?出示图小鱼图片。提问:小鱼有什么本领?(幼儿回答)我们来学学小鱼游吧。边学师边引导幼儿学说:摇尾巴点点头3、接着,谁会来呢?小朋友猜猜看。(师做马跑的动作给幼儿提示)师出示小马的图片提问:马有什么本领呀?(会跑)马儿怎样跑?引导幼儿学说四脚离地身不摇。
二、根据对图片的理解,学念儿歌
1、师:现在,我们看着图一起来念一遍(引导幼儿完整地念儿歌一遍)
2、师:刚才小朋友念得真好听,那这首儿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谁知道?(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师小结:一个问一个回答,这样的儿歌就是问答歌。
3、和幼儿用问答的形式念儿歌,提高幼儿念儿歌的兴趣。
三、迁移已有经验仿编儿歌。
师:请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东西会飞,是怎么飞的?(师引导幼儿创编儿歌)照此方法创编游和跑的动物。
附 儿歌:谁会
谁会飞?鸟会飞。
鸟儿鸟儿怎样飞?
拍拍翅膀飞呀飞。
谁会游?鱼会游。
鱼儿鱼儿怎样游?
摇摇尾巴点点头。
谁会跑?马会跑。
马儿马儿怎样跑?
四脚离地身不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的幼儿们能够了解到更多动物的特性,好像小鸟是会飞的,小鱼是会游的,小马是会跑的等等。同时通过学习儿歌去启发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按照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设定的引入环节还是比较扣题的,通过图片的展示,能很快的激发起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在后面的创编儿歌环节,幼儿所表达出来的实际效果也是很不错的。不过在中间的学习念儿歌环节,我就觉得有很多不足了。其实针对小班段的幼儿,我们不要强行的让他们去记忆,而是要让幼儿通过理解去记忆。在学习语言课程的时候我们要通过开放性的方式去引导幼儿自己想象,而不是用完全叙述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记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