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10-29 06:19:14 作者:

【实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九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科学活动

  大鞋和小鞋

  活动目标:

  1、感知鞋子的不同颜色和大小。

  2、感受自己穿鞋的快乐。

  经验材料准备:

  1、鞋子是孩子每天都用的服饰,因此,有一定的感知经验,并通过大鞋和小鞋让幼儿感知自己穿鞋的快乐。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小朋友愿意和老师一起光脚做游戏吗?

  2、听音乐《碰一碰》光脚做相应的动作。

  3、将各种颜色及大鞋子展示在孩子面前。

  4、你最喜欢内、你最喜欢那一双?为什么?

  5、穿上你喜欢的大鞋子和老师做游戏好吗?

  6、小朋友说一说你喜欢大鞋子吗?为什么?

  7、大鞋子虽然很漂亮,但小朋友穿上会不舒服,穿上自己的鞋子和老师做游戏好吗?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获得成功的要领:重心、小心、积木摆放、高矮等

  2、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重点

  幼儿自由探索制作纸桌的方法和使纸桌变稳的方法。

  难点:

  幼儿探索纸桌"稳"的方法,并能用较完成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份A4纸,一份积木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主题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一起来聊一聊桌子,一张桌子有哪两部分组成?

  师:一张桌子由四条桌腿和一个桌面组成!那如果缺一条桌腿会怎样呢?三条腿的桌子你见过吗?它的桌腿是什么形状的?

  二。幼儿探索,一条腿的纸桌

  (一)(PPT)题目:一条腿的桌子师: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PPT(一条腿的纸桌)。

  这张桌子不是4条腿,也不是3条腿,而是1条腿。(出示两张纸)有难度才需要我们去挑战!让我们的脑筋转一转,只有小手去动动、去试试,这样我们才会成功!

  师:请你想一想,这张纸怎样才能做成桌腿呢?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提要求,幼儿初次尝试操作。

  师:两人一组在一张桌子上操作。你们可以自己想,也可以参考别人的。请大家轻轻的选一个位子坐下来。(教师个别指导"你用什么方法做成的桌腿")2。教师讲解做纸桌的方法并做记录。

  师:我们继续来聊聊,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做成这一条腿的纸桌?注意说方法。

  幼:卷——圆柱体出示PPT幼:折——三棱体、长方体出示PPT师:先折再折——讲解"双层"纸桌的"稳"。出示PPT"稳"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接下来我们再一次探索,用积木来做测验,把积木一块块的放在纸桌上,全部放上去,纸桌不倒,你就成功了。积木倒了,我们重来。这一次要让你的桌腿变的稳,想想有什么方法。

  (四)教师讲解获得成功的要领1、师:你觉得要让纸桌变得稳,可能跟什么有关系?——积木的摆放(交叉摆更集中,找到重心)、积木摆放的数量、纸桌高矮、粗细、小心等等。

  2、师讲解"插"的方法要领。

  三、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要思考、探索,怎样让桌腿更稳。老师昨天在午睡的时候也在思考,后来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请你来看一看。(师示范折纸桌)请大家将所有积木都放在老师的积木框里,观察老师所用的方法带着思考结束活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轮子的作用。

  2、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探索精神。

  3、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汽车玩具、三角形、正方形积木玩具、有轮子的盒子和没轮子的盒子。

  购物车运沙袋和两人抬沙袋;②可拉动的行李箱和背着旅行袋;3、场地布置:运物路线(圆形、双圆)可接力的站点(两种颜色的点)。

  4、区角操作材料:①图画纸、彩笔;②纸盒、轮子、双面胶、绳子等;③展板(展出幼儿作品)活动过程:

  一、玩中生趣,直接导入(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请小朋友试着玩一玩你面前的东西,看看谁玩的方法多、最有趣。)二、分类游戏,讨论探知:

  快速把它们放进这个篮子里。好,小朋友们真能干,现在到我这里来。《伸手招呼幼儿过来,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

  2、小朋友来看,你能告诉我这些玩具为什么能滚动吗?幼:他们有轮子。

  3、师:哦!因为它们有轮子,所以才会滚动。那如果我们用长方形和三角形做轮子会怎么样呢?可以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

  4、师:那有了圆形的轮子有什么好处呢?师:还有吗?

  三、实验感知:

  教师请幼儿分组推动有轮子和没轮子的盒子,然后报告试验结果,哪一个盒子更容易推动。

  1、师:现在我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想一想,轮子还有什么作用呢?看这里老师准备了两个不同的盒子,一个是有轮子的,一个是没轮子的。现在我们分成四组,去试一试哪一个盒子更容易推动。(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个盒子更容易推动了吗?举起来让我看一看。

  2、师:小朋友刚才都试过了,有轮子的盒子轻轻用力就能走很远,而没有轮子的盒子,要用很大劲才能往前走一段路。(教师边说边示范)这样看来有轮子的盒子要比没有轮子的盒子更省力一些。

  四、操作对比(轮子的省时省力的功能)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件有意思的东西,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些什么?教师出示物品(儿童购物车和米袋)。现在我们来像运动员一样玩个接力赛,这里有两个跑道,一个跑道一组小朋友,现在老师把你们分成四组,我们按箭头的方向进行运物比赛,看看那个组能轻松获得胜利。①用购物车运沙袋和两人抬沙袋;②可拉动的行李箱和背着旅行袋;师:小朋友都参加比赛了,比赛结束了,你们有什么想法?你运物的时候怎么样做会既节约时间又力气呢?

  五:拓展思维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二、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与实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现象,培养幼儿观察的敏锐性。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皮球、橡筋、气球、弹簧、木块、铁片、弹性球、动物标靶、自制弹弓(每人一个)、纸制子弹等。

  五、活动过程

  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

  幼儿自主选择一个皮球跟着音乐拍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没有气的。

  诱导幼儿按一按、捏一捏有气和没有气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气会弹得高,原来空气也有弹性。

  找一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

  (1)在一大堆物品中找出有弹性的物品(如拉一拉弹簧、橡筋、捏一捏气球、海绵等)。

  (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有弹性的。如弹簧床、海棉枕头、沙发、床垫、吹气救生圈等。

  玩一玩。

  (1)橡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一只小球,并用同一只手拿着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筋一端系着中指,然后一只手拿着球向前投,随后收回,重复投掷,可投向目标处。

  (3)固定橡筋一端,另一端手拉着小球,拉到一定的距离时放手,让球反弹回去,超过固定物的高度。

  (4)将长橡筋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拍柄上,然后用球拍向上拍打小球,让小球弹上去又拉回来,反复拍打。

  做游戏。

  (1)看谁射中靶。

  用力投掷玩一玩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长,让小球能打中相隔一定距离的动物标靶。

  (2)看谁弹得远。

  一手握小弹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纸制子弹拉紧橡筋,然后放手,让子弹弹出去。拉得越紧,子弹弹得越远。

  在地上按一定距离画三条线,超过最远一条线得3分,超过第二条线得2分,超过第一条线得1分。

  六、注意事项

  1、小弹弓不要对着别人。

  2、可分别采用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自由活动的形式。

  七、拓展思路

  弹簧纸偶:先把一张大的长方形纸卷成筒状,然后在上面画上眼睛、嘴巴、耳朵及尾巴等。用另一张小纸条来回折叠,折成弹簧状,要求折得整齐。然后把纸筒粘在弹簧状纸条上,用手轻轻一按,它一会儿变矮,一会儿变高。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 活动目标:

  1、 探索吹泡泡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使泡泡吹大和发生变化。

  2、 积极投入活动,大胆尝试,能用语言表达操作的过程。

  3、 感受成功的快乐,对科学小实验产生兴趣。

  二、 活动准备:

  1、水桶、洗衣粉、洗洁精、肥皂粉、洗发水、水。

  2、各种吸管、抹布。糖、醋每组一份。

  3、"比克曼的世界"DVD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教师对每组吹泡泡,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自己吹泡泡的方式来引起幼儿兴趣,幼儿一下子就被感染了情绪,都试着来抓泡泡。)2.师:你们也想吹泡泡吗?那么,我们一起来做好吗?

  (在这个环节中,激发了幼儿自己制作吹泡液的愿望。)3.师:做吹泡液需要用什么呢?

  教师:原来洗衣粉、肥皂、洗发水、沐浴露、洗洁精、洗手液加了水以后都能制作成吹泡液。

  二、幼儿实验(一) 尝试制作吹泡液1. 师:老师准备了肥皂粉、肥皂、洗发水、沐浴露、洗手液(边说边出示)你们可以任意选一种来制作吹泡液。看哪位小朋友做得又干净又快,而且用完的东西都能放回原处,做成功后马上回到座位上,好吗?

  (在制作吹泡液材料的选择上,我大量幼儿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东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就是这些东西都能制作吹泡液。同时渗透了操作常规,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2. 幼儿实验。

  (在制作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制作的材料,通过自己的实验了解了制作吹泡液的方法。)3. 师: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朋友已经制作成功了?

  (1) 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吹泡液的?怎么做的?

  (2) 和他一样,用XX来制作也成功的小朋友有哪些?谁和他使用的材料不同也成功了?那是用什么制作的呢?

  (3) 有没有不成功的呢?那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和幼儿一起观察他的吹泡液来找不成功的原因,并想出解决的办法。

  教师请不成功的幼儿把吹泡液拿上来观察,请其他制作成功的幼儿来原因。你是用什么制作的?

  师:那怎么做才能作成功呢?

  师:好,那过一会你再试一下!还有谁没有成功?我们来看看他的吹泡液!你是用什么制作的?

  师:谁来帮他想办法?

  师:那你再试一试!还有谁没有成功的!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让我来试着吹一下,好吗?(老师在试吹的过程中吹出了泡泡。)师:这是怎么回事?

  师:应该怎么吹呢?

  师:好,用他们教你的办法再来试一试!好吗?

  (二) 尝试用不同的管子来吹泡泡,发现问题。

  1. 师:这次我们吹泡泡要用桌上的三根管子分别来试吹泡泡。你们猜这三根管子吹出的泡泡会一样吗?(请幼儿猜想)师:好,那就来试试吧!刚才吹泡液没有制作成功的小朋友想一想自己是什么原因,赶快该一下再来试吹,好吗?

  2. 幼儿试吹。

  师:为什么粗的管子吹出的泡泡最大呢?为什么两根细管吹出的泡泡不一样呢?

  (三) 尝试在吹泡液中加入糖或醋,发现问题。

  1. 师:这次在吹泡液中要加入一样东西,在试吹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

  2. 师出示生活中经常看见的食糖和白醋。

  师:你在吹泡液中加入其中的一种,看看有什么变化?记住了,加了糖就不能加醋了;加了醋就不能加糖了了!

  3. 幼儿实验4. 师:你们都试了吗?

  (1) 谁放了什么?(放了糖)你们有什么发现?

  (2) 谁放了醋?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三、 结束:

  引起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1. 师:吹了那么多次的泡泡,吹出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状的?一般的情况下泡泡吹出来都是圆的,但是比克曼世界里的气泡吹出了不同形状的泡泡来,我们一看吧!

  2. 幼儿观看《比克曼的世界》。(内容:气泡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有方形的、有拱形。)3. 师:泡泡还可以吹出方的和拱形的。吹泡泡好玩吗?但是泡泡吹出来会怎样?有个小哥哥,他有好办法不让泡泡破,我们再来看看!(看录象)(内容:小哥哥戴着羊毛手套来玩吹出来的泡泡,既不破,又能拍。)4. 师:我也来试试!(老师把吹出的泡泡,用穿着毛衣的胳膊去抛抬)为什么泡泡没有马上破而且还在跳舞呢?请你们也回去试试,再来告诉大家!

  (通过电教化的手段,激发幼儿新的兴趣。通常情况下,泡泡吹出来是圆的,但是泡泡有时吹出来不一定都是圆的。在改变一定的条件下,泡泡还可以吹出其他的形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幼儿初步知道新鲜的空气是没有形状、颜色和气味的。

  2、通过动手操作,知道空气充满我们的空间,空气无所不在。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二、活动准备:塑料袋、

  三、教学活动:

  1、回忆故事《空气空气你在哪儿?》

  2、出示塑料袋

  塑料袋里有什么?抖动一下,把口捏住,有什么变化?

  3、请幼儿拿塑料袋,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空气.------证明:我们周围到处都充满了空气.

  四、小结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云的变化,有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2、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感受天上云的变化与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

  活动重点和难点:

  了解雨、雪是由云变成的。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

  材料准备:多变的云视频、各种云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回顾和交流幼儿关于多变的云的已有经验。

  引导语:这段时间,我们在晴天、多云、阴雨的天气带小朋友观察过各种各样的云,云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云像什么?

  提问:云会不会移动?云为什么会移动?怎样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讨论:云会不会变成其他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

  3、观看云变成雨、变成雪的课件,感知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的现象。

  讨论: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

  通过课件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的雪也是云变成的,进一步感知云的变化。

  4、感受和发现云朵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引导幼儿分小组将观察记录按天气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制作小组大记录表,并向大家介绍本组的观察发现。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多种纸并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不同纸质发出的声音并用象声词表达出来。

  3、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准备一份:复印纸、卡纸、瓦楞纸、玻璃纸、报纸、皱纹纸

  2、音乐《木瓜恰恰恰》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特殊的朋友,看看是谁呀?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操作

  3、师幼讨论

  这些特殊的朋友是谁呀?(出示不同纸质的纸,让幼儿知道纸的名称、用处。)

  是纸。

  是什么纸呢?有什么用?

  瓦楞纸可以用来布置环境

  白板纸可以画画、写字,还可以折纸。

  牛皮纸可以包东西,报纸可以用来看的。

  皱纹纸也可以布置环境,还可以用来跳舞。

  教师:纸的本领真大,有的可以用来布置环境,有的可以写字、画画,还有的可以看、了解我们身边的、国家的事情、还有的可以用来包裹东西等等。不同的纸它的用途是不一样的。

  (评析:一开始以朋友的身份引出,使幼儿产生了一种亲切感,通过操作让幼儿从视觉和触觉上感受不同纸的质地,使幼儿知道各种纸的.名称和不同的用处,从而引起幼儿对纸产生探索的兴趣。)

  4、探索纸发出声音的方法,体验不同的纸发出的不同声音。

  第一次玩纸,探索不同的方法。

  纸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能“发出声音”,我们桌上有一些不同的纸,我们去玩一玩、试一试,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让纸发出声音?把你的做法与感受与同伴讲述。(幼儿操作)

  你玩的是什么纸?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纸发出声音的?

  我玩的是瓦楞纸,我是用弹的方法的。(幼儿示范)

  我用的是拍的方法和搓的方法。

  我用刮的方法和甩的方法,还有往两边拉的方法。

  我用了两张牛皮纸上下拍打的方法。

  再次玩纸,体验不同的纸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这些纸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幼儿玩纸)

  不一样,有的纸发出的声音是清脆的、有的纸发出的声音太小了、轻柔的。

  有的纸发出“沙沙”的声音了。

  教师:能让纸发出的声音有许多。有甩、拍、搓、弹、拉等方法。小朋友还发现了不同的姿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有的是清脆的、有的是轻轻的、柔柔的声音,还有发出“沙沙”的的声音。

  (评析:给幼儿了两次玩纸的机会,每次玩纸的要求各不相同,是逐步提升的。在玩纸的过程中,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使纸发出声音的许多种方法和不同的纸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在此环节中充分开阔了幼儿的思维。)

  5、选择纸张为乐曲伴奏。

  自由选择纸张伴奏。

  这么好听的音乐如果用我们的纸来为它伴奏会不会更好听呢?我们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来尝试一下吧。(幼儿选择纸张)

  用不同的方法为乐曲伴奏。

  你想用哪些方法来伴奏呢?

  先用拍然后用弹再用搓的方法来伴奏。

  幼儿听着音乐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为乐曲伴奏。

  (评析:让“纸能发声”这一特性,在幼儿的感受中得以发挥,让幼儿过了一把瘾。享受音乐的美,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6、活动结束

  这首《木瓜恰恰恰》在小朋友的伴奏下变的更加好听了,原来很普通的纸还能为乐曲伴奏。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其它种类的纸,它们是不是也能发出声音呢?请你们去找一找,玩一玩,再将能发出声音的纸收集起来,放在我们的发现室吧。

  (评析:活动中教师只让孩子们探索了几种较为常见典型的纸,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种类、质地、用途不同的纸,但是有的纸能发出声音有的却不能。通过请小朋友寻找把这一活动引向了课堂之外,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创作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对了解动画成因感兴趣,有探索科学的欲望。

  3、鼓励幼儿进行简单的制作活动,能大胆地较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制作过程。

  二、活动准备:

  画有小猫钉钉子不同形态的画纸若干(画纸左下角标有1――10的数字),快速翻动成动画的小画书若干,小纸盒十个,双面胶,钉书机,筷子画有小鸟和鸟笼子的画纸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小画书,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都喜欢看什么?我这也有一部好看的动画片,它呀,就藏在我的这本小书里,你们想知道演的是什么吗?(发给幼儿每人一本小画书)

  小朋友,你的小画书里画有什么?(个别幼儿回答)现在请小朋友玩一玩,怎样让里面的画面也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幼儿自己探索)×××,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幼儿一边操作一边回答)×××,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给小朋友操作一下。

  看了这样的小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幼儿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刚才有的小朋友提出为什么小书里的人能动起来,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过图片后会留下印象,在很短的时间内看过许多这样连续动作的图片,留下的印象就连起来,就像在放动画片。

  2、幼儿自己制作平面动画小书

  刚才是老师的小书里放动画片,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制作动画小书?前面有十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藏着一个小秘密,等你从这十个盒子里把十个秘密都找齐了,你看一看会发现什么?(幼儿自由探索,有的孩子从动作上排序,有的孩子从图片左下角的数字上来排序,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相互帮助)十个秘密都找齐的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快速翻动,小猫就像在钉钉子)老师帮你把动画小书钉起来。

  3、幼儿探索制作立体动画

  小朋友真聪明,能把许多连续动作的图片制成动画小书,我这还有两幅图片,一幅是小鸟,另一幅是鸟笼子,谁能用这根筷子和双面胶来做帮手,让这只小鸟动起来,飞进笼子里。(教师一边说一边出示各种物品,幼儿自主探索,教师指导)×××小朋友做好了,你来演示一边,怎样让小鸟飞进笼子里?你是怎样做的?(幼儿回答先把小鸟图片的背面粘上双面胶,再粘上筷子,再把鸟笼子的图片粘到筷子上,双手一搓筷子,小鸟就“飞”进笼子里了)

  4、结束部分

  小鸟飞进笼子里了,我们让小班的小朋友看一看,是怎样做成的,好吗?(带领幼儿到小班去)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