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实用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家中常见的植物.
2.感觉照顾植物的乐趣.
3.了解植物成长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lt <我家的植物&;gt >.
2.挂图:&;lt <我家的植物&;gt >.
3.班级里栽种的各种植物.
活动流程:
展示挂图→ 思考问题→ 照顾植物→ 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展示挂图:
请幼儿看幼儿用书&;lt <我家的植物&;gt >的画面,教师给幼儿一一讲解展示挂图&;lt <我家的植物&;gt >.
二.思考问题:
看到了图上的许多种植物后,请幼儿思考以下问题:
─哪些植物会发出香味?你们家里有能发出香味的植物吗?这些植物让你想到什么有趣的事?
─哪些植物的叶子有多种颜色?你家有吗?是些什么颜色的叶子呢?
─哪些植物会攀爬?这些植物学会开花吗?开什么颜色的花呢?
─哪些植物常在房间.客厅里看到呢?
三.照顾植物:
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照顾植物:
─修整枯掉的叶子或过长的枝叶。
─整株拔起生病的植物,更换土壤、晒晒太阳。
─当土壤表面干了的时候,就需要给植物浇浇水,直到喷底有水漏出来为止。
─开花的植物放在阳光下,观叶的植物一星期1-2次太阳即可。
四、活动延伸:
学习孵豆芽的方法并观察豆芽成长的过程。
科学活动:绳子的用途
温州第四幼儿园:金笛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展示各种工具,初步感受工具的种类很多。
2、在观察操作尝试中感知工具的作用很大,发展综合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收集各种工具。老师和幼儿到室外寻找特殊的工具。
2、卷笔刀、削苹果机,刨子,开瓶器。以及相对应的辅助用品。
活动过程:
一、尝试操作使用工具
1、师:“前几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今天让我们就来试试这些工具,看看它们有什么用。”(幼儿分别操作工具,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二、交流工具使用方法
1、师:“刚刚小朋友都使用这些工具,请你来说说你使用了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2、幼儿讲述使用过程和方法。
3、教师小结:这些工具有的是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有的是在学习中用到的。
4、师:“桌子上还有一些工具请你看一看,玩一玩,它有什么用?”
5、分类并认识字卡。
师:“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工具,按照不同的用途帮它们分分类。”(幼儿操作)
师:“你为什么把这些工具都放一起?”(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出示字卡: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4、再次分类及巩固。
教师出示有字卡的篓子,请幼儿再次分类。
师:“桌上还有一些工具我请几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名称和用途,并将它们分分类。(个别幼儿讲述、操作)
5、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殊工具
师:“老师这还有两样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农作工具并认识字卡。
6、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很多的工具它们有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农作工具。还知道了他们各自的用途。
三、总结认知激发探索。
出示锯子,提问幼儿这是什么?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
教育幼儿要爱观察,爱探索,长大发明各种有用的工具。
活动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生成
本次课程源于幼儿的一次科学区活动。那天我们在科学区中投放了蜡烛、瓶子及打火机。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其中有一位小朋友无意间将一支蜡烛折断成长短不一的两截。他一会儿用小瓶子盖在一支短蜡烛上,一会儿将大瓶子盖在短蜡烛上。他发现小瓶子里的蜡烛熄灭得快。我们根据孩子的发现查找了一些科学资料,同时还进行了实验,发现了蜡烛燃烧的几个有趣现象,于是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产生了。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地操作实验材料,进行各种探索,观察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幼儿科学实验的认真态度,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
三、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3支蜡烛(一支长、两支短),一个透明的大杯子,一个透明的小杯子,一个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张记录纸和一支笔,同时每组桌上放一支主蜡烛和一个打火机。
2、多媒体课件及展示台。
3、歌曲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四、活动过程
(一)运用课件激发幼儿兴趣,了解蜡烛的用途。
1、课件引入。
师:你们看。谁来了(多媒体演示蜡烛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和蜡烛宝宝说说话好吗?
2、了解蜡烛的用途。
蜡烛宝宝:小朋友们好!你们想一想,人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我呢?
幼儿:过黑黑的山林时,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
蜡烛宝宝: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我的用途确实很大,我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光明,还可以给你们带来快乐呢!
师:小朋友,下面请你们点燃桌上的蜡烛,和蜡烛宝宝一起来唱歌吧!
幼儿点燃蜡烛,并和蜡烛宝宝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二)启发联想,初步感知空气与蜡烛燃烧的关系。
1、启发联想。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呢?
幼1: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
幼2:用扇子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
幼3:把蜡烛拿到外面让风一吹也会熄灭。
幼4: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
幼5:我上次在科学区玩儿的时候,发现用瓶子盖在蜡烛上面,蜡烛就熄灭了……
师:用瓶子盖上去真的能使蜡烛熄灭吗?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实验。
3、引导幼儿之间交流实验结果。
师:这个办法行吗?(行!)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瓶子盖到燃烧的蜡烛上,蜡烛会熄灭吗?(请3位幼儿自己解释。)
师:小朋友,让我们来听一听蜡烛宝宝是怎么说的吧!
放多媒体,边观看蜡烛熄灭的过程边听蜡烛宝宝的解释: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燃烧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当我被杯子盖住后,里面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少。最后氧气没有了,我也就熄灭了。
师:噢!原来蜡烛燃烧还需要氧气呢!
(三)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
1、师:小朋友,蜡烛宝宝还有许多有趣的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想!)那你们看一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
幼:一支长的蜡烛、两支短的蜡烛、大的瓶子、小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师:我们就来学做小小科学家,去找一找蜡烛燃烧的秘密。不过我们做实验时要象科学家一样仔细地看一看,耐心地做一做,还要不怕困难。只要你们仔细地看,耐心地做,你们一定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请你们将发现的现象记录在这张表上(出示记录表)。记录时可以想想我们平时学过的记录方法。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同时注意鼓励胆小的幼儿(有些孩子怕烫,有些缩手缩脚)和认真实验的幼儿。
3、组织幼儿交流。请小朋友将自己发现的现象放在展示台上与大家交流。
幼儿A:我发现大瓶子盖在小蜡烛上火熄得比小瓶子的慢……
幼儿B:我发现瓶子一盖到3支蜡烛上,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幼儿C:我把蜡烛放到有水的碟子里,发现火熄灭了,水就跑到杯子里去了,还冒泡泡。
幼儿D:我发现火要灭时,就把瓶子拿起一点。一拿起瓶子,火又变旺了。
幼儿E:我将长的和短的蜡烛一起放在大瓶子里,发现长蜡烛的火熄灭得快。
幼儿F:我发现我的瓶子变热了,而且变黑了。(若有幼儿提出这个现象,师可追问幼儿:你们的瓶子是不是也这样?(是)咦!瓶子怎么会变热、变黑的呢?幼:是蜡烛火烧热的,黑的是烟。)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验证。
1、师: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你们可以看一看,哪种现象自己还没有发现,再去做一做实验吧!还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交流一下自己实验中的想法。
2、幼儿再次自主地实验,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将各种有趣现象都做一做。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教案:小小听诊器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幼儿感知听诊器能把声音放大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意识;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探究欲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卡纸、书、25~35厘米长的橡皮管或塑料管、漏斗、手表、手机等。
五、活动过程
说一说周围有哪些声音?人的身体内部有什么声音?
听一听,把耳朵贴在同伴的胸口上,有什么声音?与平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区别?身体里还有哪些声音也是很微小的?
试一试。幼儿将卡纸卷成纸筒,将纸筒一端贴在同伴的胸口,将自己的耳朵贴在纸筒的另一端,听一下心跳的声音,与耳朵贴在心口听到的心跳进行比较。
做一个小小“听诊器”。把橡皮管一端套在漏斗上,若有空隙用彩泥固定。
游戏:“听诊器”好用吗?
(1)把橡皮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用漏斗听同伴的心跳声,再用耳朵直接听,比一比用哪种方法更方便、听得更清楚。
(2)请同伴原地做运动,再用自制“听诊器”听他的心跳声,比较一下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3)利用“听诊器”听同伴呼吸、肠蠕动等内脏发出的声音。
应用“听诊器”去听周围的环境及身体内部发出的细小的声音,如手表、手机、喝水、咽唾液、呼吸等声音。
六、注意事项
1.应选择适合幼儿操作的小漏斗。橡皮管的长短应选择在25~35厘米之间。
2.橡皮管和漏斗衔接不密封,可以用橡皮泥或胶带密封。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主动探究恐龙秘密的积极性,能用自己的方式大胆表达对恐龙的认识。
2、初步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
3、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培养正确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
有探究恐龙的积极性,并对有正确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1、幼儿收集各类有关恐龙的图片。
2、课件。
3、幼儿用书。
4、固体胶教学过程:
1、出示课件:导入活动教师:小朋友,猜猜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
出示图片:一张各种各样的恐龙的图片教师:你们认不认识它们?我今天请来了恐龙小博士介绍自己的家族。
2、出示不同类型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恐龙及其外形特征。
教师:这是什么恐龙?请小朋友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教师:那么请恐龙小博士告诉我们一些关于这一只恐龙的一些秘密吧。
教师模仿恐龙小博士介绍恐龙的一些习性。
3、师生共同讨论恐龙。
教师:你们发现恐龙有哪些不一样的?
教师:你们现在有没有见过恐龙?为什么呢?
师生共同:恐龙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地球上,后来恐龙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环境不再适合它们生存。从此,恐龙在地球上消失了。有的恐龙被埋在了地下,它的骨骼变成了石头,所以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化石和模型。
(策略:通过让幼儿主动探索,培养了幼儿探索。)
4、利用课件对恐龙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等内容进行深化教师利用课件加深幼儿对恐龙的认识,使幼儿认识。
谈话结束,激起继续探索的欲望。
5、拓展手工教师:请小朋友把科学书翻到第28页,认识上面的恐龙。
教师:翻到最后一页制作立起来的剑龙。
先把剑龙的模型抠下来,然后用固体胶粘上。
教师巡视、指导。
6、作品展示把幼儿做的作品进行一个小展览。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好了,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关于恐龙的那么多秘密,开不开心呀!其实,恐龙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等着小朋友去探索,让我们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的资料,在教室里布置一个恐龙世界吧!
活动延伸布置恐龙世界
1.将作品收起来布置到活动角。
2.继续收集资料,共同布置"恐龙世界"。
3.请家长带小朋友去看关于恐龙的一些影碟或去恐龙博物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在实践中大胆操作探索,了解和发现磁铁同性相斥的现象。
2、能合理想象,创编故事,大胆讲述。
3、通过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学具:空心小磁铁每人2个,橡皮泥每人1小团,动物小卡片每人2张。
2、教具:教师制作好的磁铁动物(小兔、老虎),视频展示台、电视机各一台,演示用的桌子一张。
3、教师已编好《你追我逃》的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磁铁动物玩具,引起幼儿对活动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大二班来了两位小客人,它们是……?(小兔子和大老虎)它们俩发生了什么事呢?
2.放录音,教师操作表演动物玩具老虎追兔子,幼儿聆听观看。
3.提问:师:小兔子被老虎追上了吗?
幼:没有追上。
师:老虎为什么追不上小兔子呢?
幼A:因为小兔子跑的快。
幼B:老虎没用呀!
师:这里可藏着一个小秘密呢?有谁发现了吗?
幼A:我发现小兔子自己会跑的。
幼B:老虎追小兔子逃,老虎不跑小兔也不跑了。
幼C:老虎和小兔下有东西。
幼D:对,好象是磁铁,上次我在黑板上玩时也有过这样的。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看一看小兔和老虎到底是用什么做的`?
(评析:教师首先设置悬念,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两个玩具身上。通过视听活动,以及教师诱导式的提问,使幼儿对活动中的磁铁玩具产生了极大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磁铁玩具小兔和老虎的结构。
1、用视频仪向幼儿展示玩具的结构。请一幼儿拆开玩具拿到视频下展示。
2、提问:师:你发现了什么?
幼A:有磁铁。
幼B:还有橡皮泥呢!
师:这个玩具是怎么做成的呢?
幼A:把一张动物卡片,插在橡皮泥上,然后把泥嵌在磁铁的洞洞里。
幼B:先放泥到磁铁,再插上动物卡。
师:到底用什么方法最好,让我们来自己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吧!
(评析:视频展示玩具,让幼儿亲眼看到了玩具的结构,探索到了制作的方法,这是幼儿的一次自主活动。他们对老师的玩具十分好奇,很想马上知道是怎么做的。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探求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
三、幼儿大胆操作探索制作磁铁玩具。
1、师: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制作需要的材料,小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做两个玩具,做好后可以玩一玩两个动物你追我逃的游戏。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和适当指导幼儿制作,鼓励幼儿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
师: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怎样才能用一只手操作,让两个动物一个追一个逃?
(评析:整个环节满足了幼儿好动的欲望,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玩具。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但幼儿由于对磁铁的相斥特性不了解,好多人出现了困难。但是,只有当困难来临时,才能鼓励他们大胆提出疑惑,让幼儿继续深入探索磁铁的秘密。)
四、针对幼儿存在的困难,重点帮助解决幼儿操作中的难点。
1、师:有谁在操作中碰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帮助解决!
幼A:为什么我的小蝴蝶一下子就被熊抓住了?
幼B:是不是你的磁铁贴反了?
幼C:我刚才也是这样的,后来我把一块磁铁反过来做,就对了。
2、师:那么是什么原因会导致两个小动物吸起来或一直碰不上头这两种不同情况发生呢?因为磁铁有它的一个秘密。是什么秘密,谁知道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屏幕。
3、教师在视频下向幼儿展示两块磁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效果。
(评析:在活动中幼儿大胆交流着自己的探索过程,这也是一个幼儿相互帮助,相互讨论学习的好机会。视频展示的效果很好,让每位幼儿都看到了磁铁的秘密,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为
幼儿继续完成制作有了知识准备。)
五、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1、师:现在小朋友可以继续做,已做好的小朋友可以自己边玩边编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
2、开展讲故事比赛。鼓励幼儿勇敢地上来表演操作磁铁玩具讲故事。
师:讲故事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希望大家踊跃参加。参加比赛的选手自己准备好表演的玩具。本次比赛人人有奖。
3、对幼儿的积极表现进行表扬,授予“优秀表演奖”“小能手奖”“聪明宝宝奖”“好故事奖”等。
(评析:活动进入尾声,讲故事比赛活动又一次把幼儿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人人有奖的评比活动使幼儿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自信,情绪愉快,表现积极,让幼儿做了一回小主人,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六、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在语言活动区继续边玩边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2、在科学活动区投放一定数量的磁铁供幼儿继续探索磁铁的其他特性,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兴趣。
活动评价:
整个活动将“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创新思维”三者有机结合,让幼儿在看一看、做一做、讲一讲的活动中,引发
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大胆创新。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并且始终以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活动,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活动中,幼儿情绪愉快,思维活跃,激发了幼儿对自己的自信,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此外,活动的延伸的安排,让一些对磁铁有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进行探索。也给那些胆小害羞的幼儿一个自我表现的空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