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2-02-03 21:36:23 作者:

【必备】大班教案模板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大班教案模板汇编五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能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2、学习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理解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排序操作,对数量的排序活动感兴趣。活动准备:一片荷叶、两朵荷叶、三只虾、四只螃蟹、五条小青鱼、六条小鲤鱼、七个河蚌、八块小石头、九个田螺、十根水草的卡片各一;1—10的数字卡片;幼儿用笔;荷叶点数操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内容

  教师策略:出示小青蛙

  指导语:小青蛙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它有许多的好朋友,它的好朋友都有谁呢?

  二、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教师策略:

  1、逐一出示十张卡片,请幼儿以目测的方法数。

  2、看卡片上物体的数量,集体进行拍手数数。

  指导语:

  1、它的数量是多少?

  2、一片荷叶我拍一下、两朵荷花我拍两下……

  三、学习按1—10的数量排序

  教师策略:

  1、幼儿按图片的数量从少到多进行排队

  2、给图片下方贴上相应的数字

  3、教师给对的小朋友一个五角星

  指导语:

  1、小青蛙的朋友这么多,请小朋友帮助给它的朋友排排队。

  2、在小红旗后,把数量最少的朋友排在最前面,数量最多的朋友排在最后面。

  3、排好后在卡片下方贴上相应的数字。

  四、比较相邻两数的关系

  教师策略:

  1、把1—10的数字按从少到多排列一排在黑板上,教师手指一个数字,比较相邻两数的关系。

  2、幼儿操作

  指导语:3的后面是数字几?4比3多多少?3比4少多少?

  在荷叶空格处画上圆点,使每排图的顺序按数量从小到大排列。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

  2、尝试用不同的图形拼成汽车、轮船和飞机,体验拼图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会用不同图形变成汽车、小船、飞机。

  难点:理解故事蕴含的哲理。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百花争艳,小动物们都想出去玩玩,可是有一只翅膀小小的蝴蝶不会飞,没有朋友跟它一起玩。你觉得它心理会怎么想?

  二、分段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结合课件欣赏第二段。

  (1)蝴蝶在紫罗兰下发现了谁?蝴蝶是怎样做的?

  (2)小矮人怎么感谢蝴蝶的?这只喇叭有什么用?

  (3)邀请函上怎么说的?大家都去了,蝴蝶心理怎么想?

  2、结合课件欣赏第三段。

  (1)蝴蝶第一次吹喇叭吹出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形)

  (2)你觉得这些图形有什么用呢?

  (3)原来这些图形变成了一辆小汽车,请你在自己的板上拼一拼,看看每种图形分别用了几个?(在老师的屏幕上验证答案)

  3、结合课件欣赏第四段。

  (1)他们又遇到了什么困难?蝴蝶第二次吹响小喇叭,这次的图形会变成什么呢?(电子白板上出现帆船的影子)

  (2)请幼儿说说要拼成一艘船,需要哪些图形?

  (3)出示操作图,请你在自己的板上拼出帆船,并记录每种图形的数量。

  4、结合课件欣赏第五段。

  (1)他们又遇到了什么困难?蝴蝶第三次吹响小喇叭,这次的图形会变成什么呢?要变成一架飞机需要用到哪些图形呢?

  (2)请幼儿在自己的拼板上拼一拼。

  5、结合课件欣赏最后一段。

  (1)是谁邀请他们去图形岛上玩的?

  (2)蚂蚁、蜜蜂、蚂蚱对蝴蝶说了一句什么话?它们为什么要这样说?

  (3)听了它们的话蝴蝶心理会

  6、请你给故事起个合适的名字。

  三、完整欣赏故事。

  1、看课件完整的欣赏故事。可让幼儿跟着一起讲讲故事。

  2、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3、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附故事《春天,去派对》

  灌木丛中有一座小村庄,村庄里住着一只蝴蝶。它的翅膀太小了,所以不会飞翔。蝴蝶朋友们总是取笑他,不愿意和他一起玩儿。“可是,我想和他们一起玩儿呀……”蝴蝶委屈地想。

  一个春天,蝴蝶在一朵紫罗兰下发现一个摔伤了的小矮人。蝴蝶喂了他一些蜂蜜,又细心地照料他。“谢谢你,蝴蝶!从现在起,如果你需要什么帮助,请吹响这只喇叭。”小矮人向蝴蝶道了谢,就消失不见了。

  过了一会儿,小村庄里飞来一封邀请函。邀请您参加图形岛上的春天派对!于是,蚂蚁、蜜蜂、蚂蚱和村庄里的其他小动物都急匆匆地赶去参加派对了。“我多希望也能去参加图形岛上的派对呀……”蝴蝶又被孤零零地丢下,伤心地掉下了眼泪。

  忽然,他想起了小矮人送给他的喇叭,蝴蝶拿出喇叭吹了起来,“嘟——嘟——”喇叭里吹出了许多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哈!”他们组成了一辆汽车。“哇哦,一辆汽车!”蝴蝶惊喜地叫了起来。

  蝴蝶开车行驶在路上,遇到了累得气喘吁吁的蚂蚁。“蚂蚁,上车来吧!”

  他们越过了一座山坡,一条小河拦在了面前。“我们要到河对岸去——该怎么过去呢?

  蝴蝶又吹响了喇叭,“嘟——嘟——”“哈!“吹出了一只小船!

  蝴蝶驾船航行在小河上,看见了挣扎在水面上的蚂蚱。“蚂蚱,快上船来吧!“他们一起渡过了小河,眼前又出现了一座陡峭的悬崖。”图形岛就在我们对面,我们该怎么过去呢?“蝴蝶第三次吹响了喇叭,“嘟——嘟——”“哈!”这一次吹出了一架飞机!蝴蝶正驾驶着飞机飞翔在空中,看见了扇着沉重翅膀的蜜蜂。当然,他也顺路截了蜜蜂一程。

  他们终于到了图形岛,令蝴蝶又吃惊又开心的是,接他们的,竟然是他再紫罗兰下救助过的那个小矮人。

  “欢迎你,蝴蝶!我是这里的精灵,是我邀请你们来的。”

  随后,小矮人在图形岛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春天派对。

  “蝴蝶,以前我们总是不理你,真对不起,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做好朋友吧!”

  这个阳光灿烂的春日里,蚂蚁、蜜蜂、蚂蚱和蝴蝶一起唱啊,跳啊,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大班教案 篇3

  大班语言《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

  设计说明:乡村的出现,使幼儿有了想象和向往的空间。在本次活动中,以“老鼠下乡、老鼠进城”的视角,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激发了表达欲。通过完整感受,分段理解,自由讨论,并在角色扮演中进一步体验城市与乡村两种不同的环境,了解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方式不同,要尊重别人的'感受。

  活动目标:

  1、了解城市与乡村的不同之处,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

  2、能大胆地讲述故事,尝试按照不同的角色形象进行故事表演。

  3、感受角色形象展现的乐趣,乐于合作表演角色形象。

  活动重点:了解城市与乡村的不同之处。

  活动难点:根据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模仿表情与语音。

  活动准备:

  1、幼儿对城市及乡村的了解。

  2、角色及内容挂画、角色手偶。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已有经验。

  1、教师提问,幼儿讨论:我们是两个好朋友,一个来自城里,一个来自乡下,小朋友你们猜猜,我(城里老鼠)是哪里来的?我(乡下老鼠)是哪里来的?

  ——提问时出示手偶,由幼儿观察后判断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的两个角色。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认知是否有偏差,及时提示并纠正。

  2、教师引出故事。

  ——大家可要仔细听听,我们两个好朋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讲述故事内容,初步理解情节。

  ——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幼儿专心聆听。

  ——此次讲述也只出示老鼠的角色图片。

  ——故事讲述完毕后,教师提问:城里老鼠到了乡下以后感觉怎么样?乡下老鼠去城里住,他喜欢那儿吗?为什么?

  三、进一步熟悉故事,理解其中的情感。

  1、教师再次讲述故事。

  ——教师讲述时,出示内容图片(城里的食物、乡下的事物),以此为切入点明晰城乡的不同。

  ——教师提问:乡下老鼠每天吃什么?城里老鼠呢?城里老鼠为什么要带乡下老鼠进城?乡下老鼠刚到城里的时候,看见了什么?他的心情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乡下老鼠为什么要回乡下去?

  2、幼儿结合图片尝试复述一段故事。

  ——将故事分为老鼠下乡及老鼠进城两部分,教师可先结合图片做示范,再请幼儿讲述。

  ——教师可作提示。

  3、引发幼儿关于城里和乡下不同的思考。

  ——请幼儿交流在乡下生活的感受。可结合提问:你在乡下住过吗?乡下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城里生活和乡下生活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城里还是乡下?

  ——可请有生活经验的幼儿介绍乡下生活的见闻与感受,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尝试故事表演,师生互动。

  1、表演前准备,抓住声音形态及动作表现。

  ——调动幼儿感知经验,突出分析老鼠的神态与语气(例如羡慕、开心、骄傲、害怕等)。

  2、幼儿间合作表演故事。

  ——两幼儿分别选择一老鼠手偶,进行角色扮演,大胆展示。

  ——每一轮结束后,请其他幼儿做点评,加深幼儿对情节及角色情感的感知。

  活动延伸:

  节假日,家长可带幼儿去杭州周边的乡村游玩,幼儿尝试讲述游玩经历,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大班教案 篇4

  一、设计思路

  1、活动来源——真实生活情境

  大班幼儿好胜心强,喜欢竞赛性游戏,但常会为了赢输而起争执,原因之一是统计方法不合理,记不清输赢。本次活动通过“谁是猜拳高手”的游戏,让幼儿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探索统计方法,既满足他们的游戏需求,又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2、活动定位——概括提升原有经验

  梳理、归纳、概括是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本活动以经验呈现——概括提升——巩固运用为主线,通过实践操作和交流分享引导幼儿主动建构经验,感受统计的重要和有趣。

  3、教材价值——培养统计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统计是探究性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本活动不仅发展幼儿的计数、比较数量等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辩析的过程中学习统计记录的方法,有助于培养统计意识,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萌发对统计的兴趣,感知统计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通过数量比较判断输赢。知道收集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数据,在经验分享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竞赛性游戏的经验

  材料准备:实物投影仪、黑板、记录纸、笔等

  四、活动过程

  主要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取队名,营造气氛

  “我们要在男孩和女孩之间举行一次猜拳比赛,先为自己队取个名字。”

  2、猜输赢,激发兴趣

  3、想办法,引出比赛

  “两队都有希望获胜,到底谁能赢只有比一比才知道,你认为应该怎样比呢?”(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设想比赛方法:如男女对抗,赢的人数多的队获胜;组内选拔,选派获胜次数多的人参加总决赛等)从幼儿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经验呈现,概括提升

  1、第一轮游戏,运用自己的方法统计(游戏方法:男女对抗)=1*GB3

  ①二人游戏

  ②集体交流

  交流游戏结果并引出统计方法

  “你和谁比?赢了几次,你是怎么记住的?”

  ③小结

  肯定幼儿的方法,知道在数据少的情况下,可以用简单方法统计。

  2、第二轮游戏,尝试运用记录的方法统计

  为失利的队鼓劲,引出第二轮游戏(游戏方法:队内轮流比赛,每队选出一位猜拳高手,进行总决赛)

  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统计记录

  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是否明确操作要求,记录的方法,提醒幼儿及时交换玩伴。

  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

  幼儿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介绍记录的方法

  “你和几个人玩了?你赢了几次?”

  “你是用什么记号表示的?”

  教师归纳概括,引入新经验

  用简洁的符号记录次数,有一定的条理性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体验不同的统计方法。

  从原有经验中归纳提升出新经验,有助于幼儿的主动建构。

  视幼儿的经验随机调整

  三、巩固运用,感受体验

  1、第三轮游戏,运用新经验统计

  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方法的运用,个别指导

  2、交流分析统计记录

  采用幼儿介绍与同伴观察两种方法交流分析记录方法。

  “从记录上你能看出些什么?”

  鼓励幼儿质疑,强化正确方法

  “对于这些记录,你有什么意见或看不懂的地方?”

  3、初步分析比赛结果,选拔每队的猜拳高手

  4、总决赛,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5、教师小结

  比赛次数多的时候,记录可以帮我们的忙,记一记,数一数,比一比,就能知道比赛结果了,统计的方法真有用。分析统计记录旨在理解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引导质疑法鼓励幼儿在辩析中主动学习。

  四、延伸

  1、引导幼儿自主交流比赛感受。

  2、迁移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运用统计方法联系生活,迁移经验。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2、发展观察力、空间思维能力及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乒乓球25个。钥匙4,硬币40个,地球仪1个,弹子若干,珠珠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东西,你们要不要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出示硬币)这是什么?(硬币)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先来玩玩硬币,玩好后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这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总结: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我们再一起玩把硬币立起来在桌子上转的方法,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象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现在来玩乒乓球,玩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谁愿意告诉老师刚才你是怎样玩乒乓球?教师总结: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摸摸、看看

  1、现在请小朋友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告诉我摸是去一样不一样(请幼儿触摸然后回答)

  2、硬币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里手要圆起来才能抓得住的。

  3、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请幼儿观察然后举手回答)

  4、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教师展示请幼儿看)

  5、原来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出现"球体"汉字)。

  五、找找

  1、好现在老师给你们很多东西,请你们找找哪些是圆形,哪些是球体,找到后把它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3、刚才小朋友在这些玩具中找到了很多球体,那些你们知道除了老师今天带的外,你们还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拿东西也是球体呢?

  六、小小魔术师请你们做个小小魔术师,把图片上的球形物体找出来。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大班教案

下一篇:大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