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2-03-20 07:27:55 作者:

【必备】大班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大班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故事的情节续编故事结局,发挥想象力。

  2、知道人不可貌相,不能从表面看问题。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6、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知道理发要到理发店,知道基本的理发步骤。

  2、物质准备:事先请2位幼儿学会表演故事《理发师的奇遇》。

  3、场地准备:布置理发店(房子门、理发工具、基本的房间布置)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对故事《理发师的奇遇》的兴趣。

  (1)启发提问:小朋友,头发太长了要怎么办呢?理发师是怎样为你理发的?

  (2)今天理发店里来了一个奇怪的客人,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理发师的奇遇》

  2、观看情景表演,老师引导幼儿熟悉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观看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里面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3、出示图片,师讲述第二遍故事。

  边讲述边进行提问:

  (1)狮子请理发师为他理发时,理发师为什么会发抖?

  (2)狮子看到理发师这么害怕,说了什么?

  (3)狮子的头发着火了,理发师是怎么做?

  (4)接下来,理发师又出了什么差错?

  (5)狮子生气了吗?那它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6)狮子的短发又被剪坏了,如果你是狮子,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是理发师,你要怎么办呢?

  4、启发幼儿开动脑筋,为故事续编一个合理的结局。并与周围的同伴一起讨论交流,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多想想,多说说,想个和别人不一样的。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也想了很多,到底狮子的短发被剪坏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把它继续编下去,编完整,想个跟别人不一样的结局…编完后,可以跟你旁边的小朋友一起交流下…

  5、请幼儿来说说自己编的结局,全班的幼儿一起来评价。表扬大胆讲述、故事创新的幼儿。

  6、与幼儿选定其中一种,师生共同将故事完整讲述一遍。

  7、情感教育:你喜欢故事里的这只狮子吗?为什么?狮子看上去很凶,但是在我们的故事里,这只狮子笑咪咪的,跟表面看上去的不一样。

  8、延伸活动:回到班上对刚续编的故事进行表演。

  刚才我们观看了理发师和狮子的表演,但是没有结局,现在我们一起去把它表演完,OK?

  9、律动出室。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流畅而生动,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学准备工作很充分,将故事一张张展现给幼儿欣赏,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师生间的互动效果非常好。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来源:

  “不到长城非好汉!” 朱彬琦带来的长城留念照片留有这行字,而这行字引起了孩子们的强烈兴趣:“为什么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长城那么长,是谁造的?”“长城是怎么造起来的?”“烽火台上面为什么要有小洞洞?”孩子们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孩子们主动发起的、强烈的求知与探索的信号,所以我们在《我是中国人》主题中,延续孩子的兴趣点生成了主题分支——长城,以支持孩子们这一探究的需要。

  在研究前期,教师与孩子一起作为学习者与研究者,搜集大量的关于长城的主题资料,通过各种途径:记录问题,收集资料,观看录象,交流分享等积累主题经验,但如何整合这些零星的经验,让孩子们引发新一轮的思考与探究,让教师发现幼儿的内在需要与个别差异?让长城再现!让幼儿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运用整合已有经验;让幼儿在自发的建构中寻找合作伙伴发展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用多元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

  在深入探究建构作品的阶段,幼儿在对已有问题通过回忆逐步清晰之后,通过有目的的自由结伴进行小组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建构完善理想中的长城。

  活动目标:

  运用已有经验对自己搭建的长城进一步完善,并合作进行适当调整,体验建构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幼儿问题版面、资料收集版面、搭建长城场地。

  二、各种建构材料及工具:大小、材质不同的积木;废旧纸盒;大型纸张;剪刀及粘贴材料。

  活动过程:

  一、 话长城——交流分享已有成果。

  1、 说说已搭建完成长城的特点。

  (可针对搭建的对象与真实长城的匹配程度、搭建的材料选择和方法等)

  2、回忆已搭建完成长城需要改进的地方,讨论改进方法。

  (可针对建构技巧方面、合作方法方面、细节刻画方面等)。

  二、 造长城——深入探究建构作品。

  1、根据已有问题协商自由分组。

  2、 分组合作对长城进行调整完善。

  三、 品长城——欣赏评价改进作品。

  (可针对发现问题的解决效果、发现新一轮的争议等)

  长城长反思:

  建构前:

  在第一次建构中幼儿充分体验了建构的乐趣,运用各种已有经验追求着长城的“形似”,在建构之后的讨论中提出的问题也大多停留在对于外型的改善上,幼儿们直观的追求看的到的结果,是符合年龄特点的,但作为教师更关注的是探究气质的培养——促进幼儿探究行为的变化。所以在二次建构的第一环节教师预设了一个话题,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经验回忆的同时,还有重点的提升了幼儿在一次建构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同伴学习,女孩杨心婷在与同伴苏振宇建构烽火台的过程中,通过对同伴的观察与模仿,自己掌握了搭建中跨越的经验,而同伴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对于我班幼儿个性鲜明、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个普遍的缺失点,教师期望通过这次提升不仅是对内向女孩杨心婷的挑战,也是对众幼儿的启发。

  建构中:

  在之后建构的活动中,幼儿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烽火台的改造与城墙的改造,而教师的观察重点是:幼儿对纸制砖块堆砌而成的烽火台的改造;原因在于:

  一、一次建构中碰到问题的`两名幼儿能否继续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

  二、在一次建构中两名幼儿以感知到烽火台的不坚固,她们用了加粗的方法想使之牢固,但是没有起到作用,在二次建构中幼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实施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到:两名幼儿继续完成自己的烽火台,她们将原来并不牢固的烽火台推倒重来重新搭建,在这时刻教师进行了耐心的等待没有干预,教师认为在建构中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索,通过观察两名幼儿能够进行商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再次建构,解决自己所想研究的问题;在重建烽火台的过程中,她们将烽火台上方原本较小较软的跨越板替换成了较大较硬的,一方面解决了建构中有关跨越宽度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重建的过程中砖块堆放的整齐程度也有所改进,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烽火台牢固的问题也随之解决了,烽火台比原先更加逼真与稳固。

  在整个建构过程中幼儿充分运用了现成的建构材料,但对于废旧材料的运用不足,当现成材料全都使用完毕,可在之后的活动中引导开发废旧材料,学会用辅助材料装饰建筑物。

  建构后:

  在二次建构之后的分享交流中,教师主要捕捉的是两点:

  一、满足幼儿成功的体验,让幼儿说说自己在改造长城中的成功之处;

  二、挖掘幼儿的冲突点,让幼儿有机会进行碰撞、质疑,引发幼儿新一轮的思考,帮助幼儿进行解决方法的思考。

  在整个分享环节中,教师的主导性比较强,原因在于

  一、作为本学期的新插班教师与本班幼儿在处在磨合期;

  二、第二次建构幼儿的经验积累还不够,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前期的扶一把:幼儿探究习惯、方法的培养与积累,才能在后期放的开:更自主更开放的探究。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让幼儿了解有关电池的一些小知识,认识电池的特征及作用。

  2、尝试安装电池,交流安装电池的经验。

  二、活动准备:

  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电池、正负极标志图。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交流。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好玩的东西。等一下请你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玩。玩的时候请你仔细看看你玩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1、幼儿自选物品探索。

  2、交流:(1)你玩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玩具会动、手电筒会发光?

  (3)电池装在哪里?

  (二)、通过观察、讨论认识电池。

  1、观察电池。

  2、讨论:电池是什么样的?你的电池和别人的电池一样吗?

  3、结合图片,巩固幼儿发现。

  师小结电池特征。

  (三)、尝试安装电池。

  指导语:装的时候,请你看看你是怎么装的?

  1、幼儿安装电池。

  2、交流经验:(1)你是怎么装的?

  (2)为什么装了电池还是不能用?

  (3)电池该怎样装?

  师小结装电池方法。

  (四)活动延伸:观察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也需要电池。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走在大街上,看见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妈妈一边吃东西一边丢垃圾。旁边就是垃圾箱,我就立刻拣起垃圾丢进垃圾箱里,我一下就想到我们班的孩子们,告诉他们这一行为是不对的,让小朋友们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了解垃圾是怎样处理的。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了解人们处理垃圾的一些方法。

  2、增强小朋友的环境意识。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要求小朋友时时刻刻记住不能乱扔垃圾,要丢进垃圾箱里。

  2、让小朋友去影响周围的人及家里的人,知道垃圾对人们的危害。

  活动准备

  1、大篮子一个

  2、每个小朋友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物品。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导小朋友说出垃圾就是不要的东西或者没用的东西。

  2、告诉小朋友不要的垃圾要扔进垃圾箱里,如果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就会对我闪闪的健康造成影响。

  3、让小朋友知道人们把垃圾放进垃圾桶然后一环卫工人把它运到垃圾场,进行处理。

  4、引导小朋友给垃圾分类:

  (1)可回收的垃圾有哪些?如塑料袋等。

  (2)不可回收的垃圾有哪些?台果皮,烟头等。

  (3)有害垃圾:如电池,应该放进专用垃圾箱,这样能防止污染环境。

  5、教育小朋友平时要爱护环境,不随便乱扔垃圾,争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反思

  课后可以组织小朋友利用塑料瓶进行简单的小制作,知道很多废旧物品可以变为宝,不仅要求小朋友养成把垃圾丢进垃圾箱的好习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这样,我们生活和每一个地方才能保持干净,整洁。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桃花,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 养成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桃花。

  活动难点:五个圆点围成一圈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桃树背景、水粉颜料、棉签、皱纸、树枝等,每张背景上做好一个桃花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回忆讲述,说说观察桃花的快乐心情

  1、 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前几天我们一起去看桃花开心吗?老师把开心的情景拍下来啦!想看吗?(看课件)

  2、 问:你和桃花姐姐说了什么悄悄话,做了什么游戏?

  3、 教师:我们小二班的朋友小嘴真甜,都和桃花姐姐成了好朋友,说悄悄话,做游戏,桃花姐姐心里可开心了。看,桃花姐姐来看你们了!

  二、欣赏与示范

  1、(看课件)仔细观察桃花长得什么样?五个花瓣,粉红色,象五角星,中间有一根根的花心,这朵桃花在干什么?(笑眯眯)那这朵呢?(很害羞)这朵花象什么?想蛋,它是一个花苞苞,就象宝宝在睡觉。

  师小结:桃花有五个花瓣,中间有一根根的花心,桃花有的笑开了脸,有的很害羞,有的还是花苞苞。

  2、这么漂亮的桃花怎么请到我们教室里来?"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幼儿讨论)教师出示范例,让幼儿仔细观察:请你们找出喜欢的桃花,仔细看看是用什么东西做的,怎么做的?(提供:手指点、棉签画、纸揉、贴花瓣)

  3、说说你喜欢的桃花是用什么做的,用什么办法做的?

  4、师小结提炼:有的是用颜料手指点画的;有的是棉签画的,有的是用皱纸揉成的,还有的是把花瓣贴在树枝上做成的。

  三、教师介绍材料,幼儿选择操作。

  我们选一种喜欢的办法请出桃花姐姐。

  四、交流互动,欣赏拍照

  1、向朋友介绍自己制作的桃花,说说用了什么材料,用什么办法做成的。

  2、摆个好看的动作,和自己的桃花一起留个影。

  五、结束:

  我们一起听音乐,用动作把桃花姐姐请出来吧!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所熟悉的、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现实生活,教师尝试做有心人,将孩子们与桃花做朋友的情境抓拍成一个个片段,并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回忆,讲述和桃花姐姐说了什么悄悄话,做了什么游戏,并在欣赏中了解桃花的外形特征,以俏皮的语言表达桃花的不同形态,丰富了孩子对桃花色彩、形态美的感受,其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幼儿主动去探索表现桃花美的各种方式。

  2、在活动中,教师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及需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幼儿自由选择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适合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为他们创设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幼儿制作之前,教师让幼儿自由结伴,观察各种桃花的制作方法及材料,并通过集体交流,及教师的总结,让孩子提升了相关经验,了解了各种制作的方法和材料。同时,在教师隐性的指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这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孩子在与师幼互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发现,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注重教师的亲和力,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的每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以崇明水乡、森林公园、乡村景色等作为桃花制作的背景,从视觉上,给孩子美的体验;并用优美舒缓的桃花古筝音乐,创设优美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与整个活动环境融为一体。

  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作时愉快的情绪体验及创作出来的作品看,幼儿对此活动有浓厚的感兴趣,虽然是同一创作内容但教师变换创作的形式,采用手指点画、棉签画、团纸粘贴等不同的方法,让幼儿了解了‘桃花’还可用不同的美术形式来表现,拓宽了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活动中幼儿能迁移以往的创作经验举一反三,同时,同伴的影响也促进了幼儿合作的萌芽。在活动延伸中,以肢体动作的形式表现桃花,让幼儿体验表现桃花的形式原来还有更多,他们的多种经验得到了充分而又灵活的运用。

  不足: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随机性,离成为一个机智型的好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以后一定要不断向同行学习,并不断改进自己对孩子的回应策略。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在身体发育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动作技能上也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动作的协调性、体力都明显增强。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奇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喜欢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来获得对身体运动的经验,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奔跑是大班孩子特别喜欢一项活动,但单一的跑对大班的孩子已没有什么挑战性,于是我在设计《协作拉环追逐跑》活动时,为孩子制定了符合他们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的活动内容。用孩子喜爱的游戏情境“网小鱼”来调动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用两人、三人合作及添加道具鱼网(小圈),来增加游戏的难度,提高活动的挑战性,通过躲闪及网住“小鱼”使孩子获得对自己身体发展的自信心等。让孩子始终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及满足。并充分发挥大班的孩子能动性,请孩子在游戏中自己拿游戏需要的道具及游戏结束时和老师一起收拾道具和场地。

  通过游戏使幼儿两两合作跑的动作得到练习,符合幼儿由易到难的学习特点,以及身体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上采取两人合作做鱼网、三人合作做鱼网、分组比赛及发挥看课教师的资源,让孩子与老师一起参与活动,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尝试练习,可以让他们动作更轻松、自然、协调,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综合素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原则。

  活动目标:

  1、学习两人或三人协作拉环四散追逐跑。

  2、在游戏相互讨论中,探索鱼网捕鱼及小鱼躲散的不同方法。

  3、在合作跑中,努力和同伴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小圈若干、筐2个

  重点:两人拉圈协调跑

  难点:捕鱼及小鱼躲的多种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活动手膝关节

  T:稍息,立正。今天我们的游戏主要是奔跑游戏,听口令活动一下我们的手腕脚腕。

  二、基本部分

  1.全体幼儿两两结伴拉环跑

  T:上次我们玩了一个拉环跑游戏,还记得怎么玩吗?

  T:请1、3组的小朋友每人到筐里拿一个圈快速与旁边的朋友拉圈站好。

  T:我们一排一排的听哨音,快速跑到对面的红线再跑回来。

  T:第一排准备……(一排一排的听哨音练习)

  2.游戏捕鱼

  A、1/4人当鱼,3/4人当鱼网

  T:刚才我们跑的都不错,这次我们来用圈玩个捕鱼的游戏。

  T:怎么玩呢?这次第1组的小朋友当小鱼到那边的池塘里,我们2、3、4组的小朋友自由组合两人拉圈做鱼网来捕鱼,多余的圈请放回筐里。

  T:听到哨音一响,鱼网就可以去池塘里捕鱼了。被捕到的鱼就站到我这儿来。

  T:预备(吹哨音)

  B、交换角色

  T:刚才有几张鱼网捕到了好几条大鱼,鱼网怎样才能又快又稳的捕到鱼呢?

  (两人的速度、两人协调、两人看准同一条小鱼、朝鱼多的地方捕)

  T:那小鱼如何躲才能不被捕到呢?(找空地方、转身快、小鱼不能挤在一起)

  T:好,这次我们请第2组的小朋友当小鱼,1、3、4组的小朋友自由组合两人拉圈做鱼网来捕鱼。

  T:我们鱼网、小鱼就用刚才大家说的那些好办法再玩一次捕鱼的游戏。

  T:请第2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预备(吹哨音)

  C、交换角色

  T:这次很多鱼网都用了刚才大家说的好办法,但我们的小鱼也很狡猾,不好捕呀!

  T:还有哪一组的小朋友没有当过小鱼?好,这次请第3组的小朋友当鱼网,1、2、4组的小朋友自由组合两人拉圈做鱼网来捕鱼。

  T:请第3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预备(吹哨音)

  3.增加难度

  A、三人拉两环做鱼网捕鱼

  T:刚才我们小鱼、鱼网都很厉害,现在我们来织张大网变成三人拉两圈捕鱼。有没有信心捕到鱼?

  T:请第4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1、2、3组的小朋友自由组合三人拉两圈做鱼网来捕鱼。请把多余的圈放回筐里。

  T:预备(吹哨音)

  B、全体幼儿当鱼网,请客人老师做小鱼

  T:我们鱼网太厉害了,这次我们请所有的客人老师当大鱼,小朋友都当鱼网来捕鱼,看哪些鱼网能捕到大鱼。

  T:请客人老师到池塘里准备好。

  T:预备(吹哨音)

  三、结束部分

  放松手膝关节——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相互按摩

  T:今天我们都玩累了,请手里有圈的小朋友把圈放回筐里。

  T: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

  大班体育活动:协作拉环追逐跑(修改后的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两人或三人协作拉环四散追逐跑。

  2.在游戏相互讨论中,探索鱼网捕鱼及小鱼躲散的不同方法。

  3.在合作跑中,尽量和同伴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小圈若干、筐2个 前期经验准备---听哨音站队形 三人拉两环

  重点:两人拉圈协调跑

  难点:捕鱼及小鱼躲的多种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活动手膝关节

  T:稍息,立正。今天我们的游戏主要是奔跑游戏,听口令活动一下我们的身体(第一节:头部运动 第二节要部运动 第三节膝盖运动 第四节手腕脚腕)

  二、基本部分

  1.全体幼儿两两结伴拉环跑

  T:上次我们玩了一个拉环跑游戏,还记得怎么玩吗?

  T:请1、3组的小朋友每人到筐里拿一个圈快速与旁边的朋友拉圈站好。

  T:听哨音我们一排一排的,快速跑到对面的红线再跑回来。

  T:第一排准备……(一排一排的听哨音练习)

  2.游戏捕鱼

  A、1/2人当鱼,1/2人当鱼网

  T:刚才我们跑的都不错,这次我们来用圈玩个捕鱼的游戏。

  T:怎么玩呢?这次第1、2组的小朋友当小鱼到池塘里游来游去,我们3、4组的小朋友快速与傍边的朋友拉圈做鱼,请1、2组的小朋友把圈放回筐里。

  T:听到哨音一响,鱼网就可以去池塘里捕鱼了。被捕到的鱼就站到我这儿来。

  T:小鱼怎样才算被捕到了呢?只要做鱼网的小朋友手抓到你了,就算被捕到了,不能再逃跑。

  T:预备(吹哨音)

  B、交换角色

  T:刚才有几张鱼网捕到了好几条大鱼,鱼网怎样才能又快又稳的捕到鱼呢?

  (两人的速度、两人协调、两人看准同一条小鱼、朝鱼多的地方捕)

  T:那小鱼如何躲才能不被捕到呢?(找空地方、转身快、小鱼不能挤在一起)

  T:好,这次请第3、4组的小朋友当小鱼,1、2组的小朋友两人拉圈做鱼网。3、4组的小朋友把圈给1、2组的小朋友。

  T:我们鱼网、小鱼就用刚才大家说的那些好办法再玩一次捕鱼的游戏。

  T:请第3、4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预备(吹哨音)

  C、再次交换角色

  T:这次很多鱼网都用了刚才大家说的好办法,但我们的小鱼也很狡猾,不好捕呀!

  T:好,这次请第1、3组的小朋友当鱼网,2、4组的小朋友两人拉圈做鱼网。

  T:请第1、3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预备(吹哨音)

  3.增加难度

  A、三人拉两环做鱼网捕鱼

  T:刚才我们小鱼、鱼网都很厉害,现在我们来织张大网变成三人拉两圈捕鱼。有没有信心捕到鱼?

  T:请第2、4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1、3组的小朋友三人拉两圈做鱼网。没有圈的请到圈筐里去拿。

  T:预备(吹哨音)

  B、全体幼儿当鱼网,请客人老师做小鱼

  T:我们鱼网太厉害了,这次我们请所有的客人老师当大鱼,小朋友都当鱼网来捕鱼,看哪些鱼网能捕到大鱼。

  T:请客人老师到池塘里准备好。

  T:预备(吹哨音)

  C:请客人老师做鱼网,全体幼儿当小鱼

  T:我们小朋友做鱼网很厉害,做小鱼会怎么样呢?

  T:这次我们客人老师做鱼网,全体小朋友当小鱼,看看谁不被大鱼网网住。

  三、结束部分

  放松手膝关节——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相互按摩、跟着老师沿着操场走一走。

  T:今天我们都玩累了,请手里有圈的小朋友把圈放回筐里。

  T: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

  执教教师反思:

  好的方面:

  1、活动设计很好,情境游戏性强,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特别是最后环节中老师请客人老师来当小鱼与鱼网,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参与性、积极性。

  2、本次活动中哨音使用的有效性,“滴的一声”捕鱼,“滴滴”两声是集合的口令。“哨音”指令简单有效。

  3、出现所有的小鱼聚在一起时,老师要及时反馈不是画红线的地方就是池塘,而是这里所有的地方都是池塘。并鼓励小鱼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4、本次活动中大部分时间孩子都在奔跑,孩子的活动量比较大,最后的放松环节时间控制有效。让孩子身心真正的得到了放松。

  5、在发生第一次小鱼跑到池塘外面时,教师及时的强调游戏规则,小鱼不能跑到池塘外面去。要不然小鱼就会死掉,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需要改进的地方:

  1、本次活动选择的场地不太好,活动太小,孩子没有奔跑躲闪的空间。教师说话有回音,导致小朋友听不清老师的讲话,因此老师讲解的比较多,小朋友想的办法比较少。

  2、幼儿把第一环节中的终点线---红线当成池塘了,老师应在游戏前简单的介绍一下。

  3、小鱼与鱼网的比例不合适。1/4的孩子当小鱼,3/4的孩子当鱼网,造成小鱼太少,鱼网太多,小鱼一会儿就被全部网住。改成1/2的孩子当小鱼,1/2的孩子当鱼网的比例适中,适合孩子游戏。

  4、捉来的小鱼怎么处理,要求要细化。(如怎样算是被捕到,捕到了的小鱼又该如何处理)

  5、“鱼网”一开始捕鱼时就是四散的开,这样避免所有的“鱼网”朝一个方向捕向“小鱼”。

  6、协同跑的过程中,手不能松开(可以在情境中讲述,鱼网不能破,破了就捕不到鱼了)

  在游戏捕鱼中B交换角色中,当孩子说不出来,老师要及时的进一步,引导幼儿或提示幼儿说出答案。

  7、捕鱼的方法强调的多,协作的动作技能强调的少了。(协同跑的方向性、协调性提一提)协同、四散追逐要强调的多。

  活动点评:(李敏老师)

  协作拉环追逐跑是大班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但是,由于是协作追逐跑,安全问题是执教教师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如何保证在运动量保证的前提下,安全、快乐进行这次活动,执教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周密的考虑。

  考虑的因素包括:

  所选场地:我园的四块场地可供选择,徐老师选择了天井内的一块规则的场地,而且这块场地的拐角都是比较圆滑的角,避免出现不安全的情况。而且,这块场地既有很强的摩擦力,避免幼儿在奔跑时因倾斜而摔倒,保证了脚下的安全。

  拉环人数与小鱼数量的比例:这是这节活动的技巧之处。活动安全有效,基于这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鱼太多,容易在躲闪时碰撞;拉环的人太多,不便于追逐时的队伍快速调动,徐老师在两次活动精心考虑、巧做调整,小朋友们在安全有序的活动中充分感受了快乐,以及合作带来的成功感。

  教师信号的调控:在活动中,教师巡视并且用哨声随时调控活动的行进或者终止,基于当班幼儿的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幼儿能够根据哨音迅速开始或者停下,更有效地保证运动量和有序性。

  另外,徐桂兰老师在热身活动中的动作力度以及教师本身着装和精神面貌给在场幼儿以及观摩教师带来的感染力,是值得所有一线幼儿教师效仿的。教师的挺拔姿态、精神的着装、非常到位的体育动作,在孩子面前的不仅是高级榜样,更是调动了幼儿内心的运动积极性。

  在活动中,教师的口令干脆有力,活动要求简洁明了。整个活动的教学节奏让幼儿舒适、也让观摩教师感受到舒适。

  当然,对于大班后期的幼儿来说,协作是重要的能力,而这节教学活动又是在奔跑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活动强应该多强调协作的重要性,鼓励拉环协作的幼儿想出技巧、确保合作,例如,鼓励幼儿在练习后自我反思,想出大家都认可的方法保证拉环奔跑时的方向统一和步调的一致。避免个别幼儿浮躁的心理。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大班教案

下一篇:幼儿园中班工作计划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