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有关大班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具有遵守花样运球游戏规则及双人合作运球的意识。
2、能探索出多种用身体运球的方法并能与同伴一起双人合作运球闯关。
3、体会花样运球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皮球20个,球框两个,小篮子3个,雪花片若干,障碍物两个,小奖品若干,热身音乐,放松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水果歌》。
师:孩子们,今天皮球宝宝要来和你们一起玩魔术,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变了些什么东西了?
二、引导幼儿用脚夹着球跳。
重放一遍音乐,跟随音乐引导幼儿用脚夹球跳,并把球放回球框。
三、双人合作花样运球夺宝赛。
1、(分组)师:请宝贝们先把球放到球框,然后12345,12345的报数,请念到1的宝贝站在原地不动,请念到2345的宝贝举起你们的(左手/右手),站到(左手/右手)的后面去,后面那个小盆友看着你前面小盆友的后脑勺。(分成4组,5人一组)
2、师:(讲解游戏规则)宝贝们,现在我要邀请你们来玩花样运球夺宝赛的游戏,游戏规则:想想除了用脚运球以外,还可以用身体的那些方法来运球?
现在我们分成了4组,请1、2两组的宝贝两人一起合作运球(用手比划一下)3、4两组的宝贝两人一起的合作运球。你们每组的前面有一个篮筐,每一轮比赛的时候,对面的终点线上都会出现一朵神秘的雪花片,只有先到达终点线的宝贝才可以把雪花片带回来放回篮筐里,最后哪一组的雪花片多就胜利了。(强调游戏规则)现在按你们的方法两人合作把球夹好运到终点线夺回宝物,然后抱着球跑回来,把球交给你们组的下一个小盆友,(放好雪花片)然后排到你们组的队尾去。(请一组幼儿示范一下)
3、引导幼儿花样运球比赛。
四、双人合作花样运球障碍赛。
1、师:数数哪一组篮子里战果最多了,哦,机会又来了,难度升级了。
2、游戏规则:这一轮游戏在上一轮的游戏上难度增大了,我们不仅要两个两个用身体一起合作运球,还要跨障碍闯关运球,这一次又是哪一组的宝贝夺回的宝物最多了。
3、引导幼儿玩双人合作花样运球闯关赛的游戏。
(活动过程中注意提醒幼儿球从哪里掉的就捡起来从哪里开始。)
五、放松运动。
请宝贝们一组一组的把球放到篮筐里去,放好的宝贝请站到线线上,我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和球宝宝说再见。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知道菊花在秋天开放,感受菊花的美与香。
2、比较菊花的外形特征。
3、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对菊花的感受。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菊花的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菊花的图片、菊花实物及菊花茶、小杯子若干。
2、准备幼儿分组活动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让幼儿说说秋天什么花开,引入菊花的课题。
二、幼儿通过分组观察比较,感受菊花的美与香。
1、提供各种菊花的图片,让幼儿比较菊花的颜色、花瓣形状等外形特征。
2、提供菊花茶,让幼儿通过闻一闻、尝一尝,感受菊花的香味。
3、提供实物—菊花,让幼儿感受菊花的美。
三、集中、交流、讨论:
1、请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观察的感受,说说菊花美在哪里。
2、请个别幼儿说说菊花的美,并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句子说出来。
四、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图片小结。
五、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制作菊花:
1、插花:提供各种实物的菊花、花泥,让幼儿进行创意插花。
2、画菊花:提供油画棒、白板纸、棉签和颜料,让幼儿自由画菊花。
3、制作菊花:提供各种彩色纸、剪刀、固体胶、铅笔等,让幼儿学习制作菊花。
4、菊花粘贴画:提供各色毛线、双面胶、剪刀,让幼儿用毛线粘贴成菊花。
六、作品欣赏。
把幼儿制作的作品一一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内容:盆碗碟杯在歌唱(演奏)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盆、碗、碟、杯演奏歌曲念白部分的节奏××××∣×××∣,能合拍地进行轮奏和合奏,并进行简单地节奏创编。
2、能愉快地参与歌唱和演奏,体验用生活中的乐器演奏的新鲜感和乐趣。
3、懂得爱惜物品,轻拿轻放,萌发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盆碗碟杯各若干(数量充足,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音乐磁带、节奏卡、音乐图谱。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演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3、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游戏:“听声音猜猜看”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小朋友听一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教师依次有节奏地敲出碟子、碗、杯,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从声音上判断是由什么物品敲击发出的。
小结:“哇呀!原来盆碗碟杯可以敲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我们学过一首唱盆碗碟杯的歌,叫--”(停顿,等待幼儿说出歌曲名称)“对了,歌曲的名称叫《盆碗碟杯在歌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二、复习歌曲,巩固节奏
1、幼儿集体听音乐复习歌曲的前半部分。
提问:“小朋友唱得真好听,谁来说说歌曲中的`盆碗碟杯是怎样唱的呢?”幼:叮叮叮叮当当当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1)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等不同的身体部位表现这个节奏。
(2)先请个别幼儿示范,再带领全体幼儿跟着练习。
3、师幼互动玩节奏游戏。
幼儿(身体动作表现):××××∣×××∣
三、运用生活乐器演奏歌曲后半部分
1、幼儿自主选择乐器,自由地听音乐敲一敲。
师:盆碗碟杯能敲出好听的声音,演奏起来也特别有趣。瞧!老师为你们都准备盆碗碟杯,我们一起来试试吧!(请幼儿自主地去选择乐器,并敲一敲乐器,感知发出的声音。)
2、看图谱演奏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请幼儿说说图谱的意思。
画盆、碗、碟、杯的地方表示盆、碗、碟、杯轮流演奏;画四种乐器在一起的的地方表示盆、碗、碟、杯四种乐器一起合奏。
(2)看图谱持器演奏。
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谱持器演奏,重点提醒幼儿各乐器轮奏时的衔接和最后一句歌唱后的整体合奏。
(3)幼儿按意愿互换乐器再次演奏。
(4)歌唱与演奏结合,完整表现歌曲调动幼儿情绪,激发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愉快地参与演奏,充分体验与同伴共唱共演的乐趣。
四、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活动师:那盆碗碟杯除了会唱xxxxxxx还会怎么唱呢?还想怎么唱呢?幼儿小组自主讨论创编节奏。
师小结:哇!小朋友还能让盆碗碟杯唱出这么好听的歌,真是太能干了,那我们分别为盆碗碟杯配上不同的节奏吧!让他们同时唱出不同的美妙的歌声。(创编后完整的练习)
五、结束部分“除了盆碗碟杯会唱歌,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也像盆碗碟杯一样能唱出好听的歌呢?有机会,我们一起去发现它们!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从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在哪里找到空气与风空气的压力,我们生活中有关空气的科学现象太丰富了。对大班幼儿而言,在中小班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有关空气的知识和体验,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深入分析教材和教育对象后,我选择了将空气流动产生风作为本次活动的感知探究点,引导孩子通过探究体验如何产生风,引发幼儿对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空气的利用等问题的关注和探究萌芽。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流动产生风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2张报纸、每人2个透明杯、每组2个脸盆(分成7组)、若干小纸片、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找空气”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请你跟我一起做,孩子们?
——我们用鼻子吸到的是什么?(空气)
——用我们闻一闻空气有味道嘛?(空气无味道)
——你看见空气了吗?空气在哪里呀?(看不到,摸不到)
小结:原来空气是无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气体。 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感受空气。
二、“玩空气”激发幼儿探索感知:
1、实验①:
——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2个杯子,2张报纸,请你先将报纸揉成团放入1号杯中并至杯底,然后将杯子倒扣在水中,你们猜报纸会湿吗?
——请你们试一试,一起倒数10秒。
——教师记录幼儿答案。
——为什么报纸没有湿呢?
小结:1号杯子中的空间被空气充满着,当倒扣进水里时,由于空气没有地方跑出来,所以报纸没有湿。
2、实验②
——现在请你再将另一张报纸揉成团放入2号杯中并至杯底,然后用刚才一样的方法做一做,你们猜报纸会湿吗?
——教师记录幼儿答案,一起倒数10秒。
——为什么第一次报纸没有湿,第二次报纸却湿了呢?(杯子上洞洞)
——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有孔的杯子快速放入水中时,会有气流从孔里出来,会冒出气泡。)
——为什么会冒泡泡的杯子纸会湿呢?
小结:2号杯子有个小洞洞空气就从杯子里跑了出了,而水呢也从这个小洞洞里溜了进去,空气和水在做客呢,所以空气是会流动。 通过幼儿探索,操作,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操作中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后,让幼儿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同时帮助幼儿提升和梳理感知到的经验。
三、“流动的空气”迁移经验:
——我这里有一片小纸片,请你帮我想想办法,怎样能让小纸片飘起来?(让幼儿用各种已有经验)
——你们的方法都很不错,我还有一个好的方法,请你把纸片贴在杯子底部,纸片对着小洞洞,在将杯子倒扣在水中以上下的方式,看看会有什么现象?
——我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个脸盆,请用你的1号杯在脸盆中舀满满的一杯倒另一个脸盆中,一起来玩一玩,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空气从小孔中挤压出来产生风。水多的那个脸盆风要大,水少的那个脸盆风要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是空气流动变成风的现象吗?
小结:空气是无处不在了,只要运动就会产生风。 引发幼儿关注用空气流动产生风的方法,让纸片飘起来,让幼儿运用感知体验的科学现象来解决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获得的知识经验。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肢体协调能力,同伴之间也具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并且在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创造出新的游戏玩法。因此,我们为大班幼儿设计了户外游戏《夹球走》,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体能,锻炼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活动目标:
1、两人协调一致的夹球侧身行进。
2、积极探索有效的合作运球方法,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小一样的球若干,画好两条跑道线,每条跑道终点安排一名幼儿。
活动过程:
玩法一:幼儿两人一对,全班分成两大组,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游戏开始,两组前面的一对幼儿面对面站立,将球放在胸前夹紧,使球不至于滑下来,然后步伐一致的侧身向终点快速行进。到达终点后,由终点幼儿替换其中一名幼儿继续夹球往回走,回到起点处,将球交给下一对幼儿,以最先完成运球任务的队为胜。
玩法二:游戏继续进行,幼儿两人一对,全班分成五大组,每一组前面的一对幼儿背对背站立,将球放在两背之间夹紧,使球不至于滑下来,然后步伐一致的侧身向终点快速行进。到达终点后,由终点幼儿替换其中一名幼儿继续夹球往回走,回到起点处,将球交给下一对幼儿,以最先完成运球任务的队为胜。
玩法三:(幼儿的能力发挥阶段)
幼儿可以自行创新,大胆尝试各种方式夹球走,老师鼓励加油并做好随机保护和跟踪观察,及时表扬有创造力的幼儿。
估计:能力强的幼儿可能会用头顶夹球走,这个难度很大;有的幼儿可能会用腿夹球走,这
种方式会走得很慢,有的幼儿可能会用胳膊夹球走等等。不敢创新的幼儿,老师可以做适当的鼓励和提示。
整理活动:组织幼儿做运动后的放松活动,并引导幼儿养成活动后及时整理好器械的习惯。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跟家长一起玩夹球走的游戏,并跟家长继续创新夹球走的方法。
大班教案 篇6
大班体育课教案《你谁我跑》
活动准备:场地准备,每个幼儿一个点、两条相对的线。
活动过程:★热身准备:教师:鼻子,幼儿复述:鼻子,以下相同。
耳朵,肩膀,
手,抖抖手,(两边,左右)
手,摇一摇(前)
手,摆一摆(后)
快快快(前)
慢慢慢(后)
头,点点头(前)
左点点,右点点,
咕噜咕噜转个圈(左右个转一圈)
肩,拍拍肩。转一转(前)快快快(后)
腰,拍拍腰,弯弯腰(手触地)摸摸地(再一次)
屁股,拍一拍,摆一摆(胯往左)摇一摇(胯往右)转一转(左)快快快(右)
腿,抬抬腿(左右各一次)踢踢腿(左右各一次)
蹦蹦跳(两次)跳起来抓住水果(两次)
整队:立正,放松,立正,蹲下。起立。(两次)
接下来,相反口令(两次)
我们先来给两队起个名字吧.......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下场地,两边有长长的两条线,这两条线呢叫安全线,现在请小朋友听口令,当哨子吹响的时候小朋友跑去安全线,用脚踏下安全线,马上返回。在跑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直线跑,不能去碰到旁边的小朋友,要注意安全。好听口令。(背靠背4次,面对面2次)
下面呢,我们要换了,现在的口令呢变成小朋友的队名了,有些时候是...有时候是...当老师叫到哪个队的名字的时候,哪个队呢就是逃跑队,另一个队呢就去抓,老师要提问了,逃跑队是要往哪里跑呢?,对了,往安全线跑,当逃跑队跑到安全线的时候,另一个队还能抓他吗?逃跑队跑到安全线上,另一个队来抓。(背靠背3、4次,面对面3、4次)。
接下来,我们又来换一下,请小朋友呢自己来决定谁跑,谁追。我们一起来玩两只小蜜蜂的游戏,输的人呢就往后面跑到安全线上去,赢的人就去抓。“两只小蜜蜂呀......”
★放松活动:好,老师看到今天小朋友们都玩的很开心,接下来呢,请小朋友安静的坐下,听着音乐,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刚才在游戏中最高兴的事情,或者是下次我们还可以怎么玩这个游戏。静静的好好的想。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脸谱中对称、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2、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
3、萌发喜爱京剧、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4、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典型经验:
美术·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
玩具准备:
毛坯、胶水、颜料、画笔、毛球、亮片、松紧带等。
游戏玩法:
1.准备制作手绘脸谱所需要的材料。
2.用涂料或彩色涂色。
3.用乳胶或双面胶粘贴小装饰。
4.制作完成,其它脸谱参考小样图,按照同样步骤制作即可。也可以垫上卡纸装框裱起来。
指导建议:
1.操作时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的来园和精髓,让幼儿喜爱国粹。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或与同伴进行合作。
活动反思:
该课本着“为学生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深入浅出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目标进行设计。主观上避免过多形式主义的内容,尽量突出重点,增大课堂教学使用的实效性。
在分析“京剧脸谱的谱式”这一环节中,我将学生可能提出的所有京剧脸谱的谱式均明确列出,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丰富的谱式种类。再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四种谱式及另外两种重要的谱式做出具体分析。六种重要的谱式我分别以清晰的动画做出明确示意,可以使学生非常容易掌握教学重点。
在分析“京剧脸谱的色彩”环节,为了使学生明确色彩与所代表的人物性格有直接关系,我采用出示“人物名字→人物性格→脸谱形象→代表性格”这种方式,将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直观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对于学生不了解的人物,我采取“介绍式”,直接点击展示给学生。
为了考察学生对于脸谱谱式与色彩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游戏“考考你——分析与抢答”。在分析“京剧脸谱的表现形式”环节,我充分发挥动画效果,将脸谱中夸张、变形之处突出,做醒目处理,便于学生掌握。
在课堂实践上,我准备了两种形式,一是在教具上直接画出脸谱。二是在课前,我准备了剪纸图样,让学生充分发挥在剪纸课所学的知识,利用剪纸的方法完成脸谱作品。最后,在《说唱脸谱》的歌声中学生进行制作与绘制。
在课后拓展阶段,我将京剧脸谱与生活紧密联系,并将中国的京剧脸谱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国粹”艺术蕴含着大量的精神财富。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实施教学方法过程中,还应当将学生的自主性发掘出来。逐渐培养学生自信心,树立善于观察生活,勤于创意的意识,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生活服务,美化生活,学以致用,从而最终到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感悟“国粹”艺术蕴含着大量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内容十分广泛,无论是逆境中拼搏的精神,还是对人生的思考,对未来的追求等,都有着不少的“千古绝唱”。使学生在与“古人”的沟通中得到精神的陶冶,心灵的启迪。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的活动中,知道面塑的含义及两种不同性质。
2、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面塑经验,尝试制作食用的面塑。
活动重点:知道面塑的含义及两种不同性质
活动难点:能根据所获得的面塑知识,制作能吃的面塑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填写过“寻找到的面塑调查表”
2、活动前幼儿和爸爸、妈妈到周边的环境中寻找生活中的面塑。
3、幼儿收集有关面塑成分与性质的资料。
设计思路:
二期课改中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热点。在前期的“小小面塑会”的交流活动中,幼儿对面塑能不能吃的问题产生激烈的讨论。有的小朋友说面塑不能吃,有的小朋友说:妈妈说面塑能吃的。最后他们达到一致的想法,如果加了颜料的面塑不能吃,而没有加颜料是可以吃的。
从活动中分析出他们对面塑的性质还没了解,为了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索,扩展孩子们的认识经验,设计本次活动。活动前组织幼儿到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去寻找生活中的面塑,本次活动围绕寻找结果开展的一次交流活动。在关注孩子成长特点和新课程的理念下,努力让孩子在整合的活动中学习,在这个活动中就蕴涵着整合的因素。首先在孩子的兴趣中整合多种教学的内容。活动中孩子不仅对面塑有一定的了解,还要结合面塑不同性质,把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整合,在活动中得到体现。同时在操作手段上进行整合,让孩子运用多途径的表现手段进行表现。操作材料的探索性,使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最后,让孩子把自己做的面塑作为点心让所有小朋友分享。
活动流程:交流讨论――验证想法——实践巩固
一、交流讨论对面塑的认识。
1、小组幼儿讨论对面塑的认识
引导语:“请能干的小小发明家来说一说,在这几天里你找到了什么样的面塑?”
2、请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什么是面塑?
3、思考:为什么有的面塑能吃,有的不能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验证想法
1、观看录像,引导幼儿从录像中找出答案。
2、提升幼儿经验,启发幼儿思考:
(1)看了马老师的录像,小朋友知道什么是面塑了吗?
(2)为什么有的面塑能吃,有的不能吃?能吃的面塑里放了什么?不能吃的面塑放了什么?
小结:面塑里的成分不一样,有一种面塑不能吃因为里面放了颜料,还有防腐剂,这些成分都是有毒的物质。
能吃的面塑里放的都是面粉,虽然有的也有颜色,但是这是一种食用色素。
三、实践巩固
过渡:今天我们又知道了好多面塑的知识,真开心!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材料,等会请小朋友也来做能吃的面塑。
1、活动前请幼儿选择操作材料。巩固他们对面塑成分的认识。
2、幼儿分组操作,师观察指导
(1)引导幼儿探索食用色素的加法
(2)鼓励幼儿根据所获得的经验,塑造成各种能吃的面塑造型。
3、活动延伸:把做好的面塑作为点心,在集体中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