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发布于:2022-04-07 22:32:00 作者:

【精华】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模板集锦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模板集锦10篇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7以内数字的认识,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引导幼儿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3、引导幼儿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正确感知7以内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魔术箱,小动物卡片1―7,带有奖品的卡片若干,彩笔,记录纸若干。

  活动过程:

  1、以幼儿感兴趣的“魔术表演”导入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巩固幼儿对7以内数字的认识,从而能正确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

  “今天伊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魔术表演,请欣赏。”

  观察每种动物的数量,提出问题:

  ①“小动物有几只?”

  ②“我们可以用哪一个数字娃娃来表示”

  ③“让我们一起拍x下手来欢迎xx的到来。”

  引导幼儿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现物体数量的多少。并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正确感知。

  2、按顺序给小动物排队,让幼儿参与其中,从而达到更好的师生互动。

  “我们的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可小动物还没有排好队呢”穿插教师解说,幼儿参与操作,“请手中拿着小动物卡片的小朋友,来老师这里,排排队”引导幼儿按小动物的多少进行排序,让幼儿初步了解7以内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3、结合录像,让幼儿观看运动会场景,引导幼儿依次说出小朋友的名次。

  “精彩的比赛结束了,你知道谁得了第一名吗?”,可让幼儿参与其中,结合幼儿手中的卡片,为小朋友颁奖,“颁奖仪式进行第一项,请七名小选手上台领奖”“请手中拿着苹果卡片的小朋友,按老师的要求,为选手颁奖”,可根据幼儿手中的卡片,依次进行,以游戏的形式,在做做玩玩中让幼儿进一步理解7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初步感知7以内数的倒数。

  4、活动延伸:

  以游戏的形式,结束本次活动。“孩子们,让我们到活动室里去,找一找你的朋友在哪里?”引导幼儿根据手中的数字卡片,7个小朋友一组,自由结合,在“找朋友”的旋律下,加深幼儿对1―7个数字的学习。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篇2

  幼儿园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活动设计】

  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变得勇敢了,从谈话中我常常知道他们有的能够独自在房间里睡觉了,有的敢下水游泳了……但是我也发现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有部分孩子产生了退怯、自怨的消极心态,甚至有的产生了极不健康的心理,《纲要》中提出要注重孩子健康发展,不仅体现在身体素质上,更要从心理上去呵护他们,所以产生了本次活动。由说勇敢找勇敢到听听大人们的寄予,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形成遇事不慌张、不放弃,勇敢地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找找中积累生活中各种勇敢的经验,能够围绕话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2、鼓励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并解决它,对自己要有信心。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幼儿有独处的经历、日常活动中感受过自己勇敢。

  物质准备:录音磁带(广告录音、家长的话)、字卡、抗震小英雄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读字卡,说一说勇敢。

  要求:大胆说说自己在生活的勇敢表现,了解克服恐惧心理很勇敢。

  1、提问:什么是勇敢?你是勇敢的孩子吗?表现在哪里?

  你有一个人在家的经历吗?当时心情怎样?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害怕。

  2、情景——独处时有人敲门,怎么办?

  3、小结:除了不怕疼,不哭很勇敢,独处时克服恐惧,遇到突发事件能想出办法也是勇敢的表现。听了你们的介绍,的确比以前勇敢了。

  二、看看说说,找一找勇敢。

  要求:进一步认识勇敢的行为,知道学习时面对困难有信心也是勇敢的表现。

  1、听广告——夸夸爸爸的勇敢。

  提问:谁的爸爸很勇敢?什么行为并不是勇敢的表现?

  2、出示图片,找一找勇敢的人。

  提问:为什么说他们是勇敢的人?

  理解词语:见义勇为,舍己救人

  3、爸爸妈妈们有些什么话要对我们说,我们一起来听听。

  提问:XX妈妈说了什么?为什么学本领时不抱怨,不放弃也很勇敢?

  4、小结:现在我们是大班的孩子了,要学习新的本领,将来上小学学习更多更高的本领,遇到困难时有信心也是一种勇敢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努力,勇敢地面对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克服它,做个勇敢的孩子,你们有信心吗?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耳朵的结构,了解耳朵的作用。

  2、会区分噪音及保护耳朵的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耳朵的作用活动过程:一、导入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耳朵的结构二、展开1、分组讨论耳朵的作用。

  2、保护耳朵及用耳卫生的方法。

  (1)保护听力,噪音大的场所尽可能少去(2)使用耳机、Mp3等,要选择质量好的(3)听的时候音量不要太大,能听清就行,每天不要超过一个小时(4)如果发现自己最近总要把音量调大才能听清,看电视也要调大音量的时候,就应该停止使用耳机,立即去耳科检查。

  (5)远离噪声:人的听觉所能承受的极限是90分贝,超过这个限度,就视为噪声。

  (6)噪声对听力的损伤是缓慢的、进行性的,由偶尔耳鸣变成频繁耳鸣,引起听觉衰弱、耳疲劳,甚至出现失聪。

  所以不要频繁置身在嘈杂的环境里,注意缓解耳朵压力。

  (7)慎重用药:

  一些抗感染药,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害人的内耳、耳蜗,造成耳聋。

  所以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

  (8)小心挖耳:

  挖耳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而且用力不当还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影响张嘴和吃东西。若耳朵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擦。

  (9)调整饮食:

  多吃富含锌、铁、钙的食物,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物,勿暴饮暴食。

  (10)切忌进水:

  游泳或洗澡时,切忌耳朵进水。若不小心流入,可以侧身将水控出,或是用干棉签轻轻擦干,喜欢游泳的人最好戴上耳塞。

  3、记住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

  三、结束寻找周围的优美声音和刺耳的噪音。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走不同脚印的小路,发展走、跑、跳的动作技能。

  2、大胆探索不同脚印的不同走法,培养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增强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体验挑战成功带来的愉悦。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一盒,规整排列的全掌脚印、不规整排列的全掌脚印、不同脚印(前掌脚印和后掌脚印)、组合脚印(全掌脚印、前掌脚印和后掌脚印)小路各一条,鞋架两个,泡沫垫若干,戏水池,毛巾等。游戏场地布置如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师生共同赤脚自由站立在用泡沫板拼成的方形场地上,复习小脚的结构,激发活动的愿望。

  2、随背景音乐进行小脚热身运动:小脚走路好神气(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小脚跟儿抬起来,脚尖轻轻来走路——长高了;脚尖儿累了歇一歇,翘起脚尖脚跟走——变小丑;小脚小脚真能干(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猜想出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的不同脚印。

  师:用小脚的不同部位走路,印在地上的小脚印就会不一样,有的是整个小脚掌,有的是前脚掌,有的只是后脚掌。真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验证吧。

  2、出示不同的全掌脚印小路,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多种方法走过小路。

  (1)排列有序、规整的全掌脚印小路。

  规整排列的全掌脚印小路

  师总结:这就是全脚掌走路时印在地上的小脚印,刚才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走过了这条全掌脚印小路,有的大步走,有的跳着走,有的跑着走,都很平稳。

  (2)排列无序、不规整的全掌脚印小路。

  不规整排列的全掌脚印小路

  师总结:这条全脚掌脚印小路,小脚印有的靠在一起,有的距离较远。小朋友们用了单脚跳、双脚跳和小步走的方法走过了靠在一起的小脚印,用大步跨和大步跑的方法走过了距离较远的小脚印。

  3、不同脚印(前脚掌和后脚掌的脚印)的小路。

  前脚掌、后脚掌脚印小路

  师总结:这条小路上的小脚印,有的是用前脚掌走路留下的,有的是用后脚掌走路留下的,小朋友们用高人走的方法走过前脚掌脚印,用小丑走的方法走过后脚掌脚印。

  4、组合脚印(全掌脚印、前脚掌脚印和后脚掌脚印)的小路。

  组合脚印小路

  师总结:这条小路上有不同的小脚印,小朋友们看着小脚印的模样变换不同的走路方法,一会儿走,一会儿跳,一会儿高 人走,一会儿小丑走,一会儿快,一会儿慢。

  5、游戏:比一比,看谁快。

  教师展示四组由四条小路组合而成的长长的路,幼儿站成四列纵队,通过竞赛的方式巩固走、跑、跳的动作技能。

  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变换不同的动作,快速走完了不同脚印的小路,真是了不起!我们的小脚真的很能干!

  (三)结束部分

  1、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播放背景乐):一起背靠着戏水池坐下来,伸直小腿——拍一拍;小手向后撑住地——动动小脚;小脚尖勾一勾,脚背伸直绷一绷,碰一碰;小脚一起向左转一转,向右再来转一转;左摆右摆,一前一后,动一动,点点头;慢慢收回小腿,敲一敲,捏一捏;摸摸小脚,挠挠脚底心儿,哈哈——小脚真可爱!

  2、幼儿围坐在戏水池边,洗干净小脚,穿好鞋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在平时生活中,孩子们虽然认识很多蔬菜,但对蔬菜的种类、用途、营养价值了解不多,对蔬菜的具体吃法更是知之甚少。为了加深幼儿对蔬菜的认识,并针对幼儿不喜欢吃蔬菜的不良习惯,我们设计了本活动——绿色营养餐厅。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吃蔬菜、多吃蔬菜的意识和习惯。

  2、引导幼儿学习配菜及自主取放工具材料。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盘子、碗若干,香料、酱油、醋、香油、鸡精等各种拌凉菜的调料,围裙、抹布,萝卜、黄瓜、青菜等多种已切好的蔬菜块,筷子、牙签。

  2、经验准备:幼儿在小餐厅角色区玩过拌凉菜的游戏,并知道凉菜有一定营养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配菜及自主取放工具材料。

  难点:培养分享合作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过程:

  1、请小餐厅幼儿讲述推出的菜(凉拌菜)及理由,并引出活动。

  教师提问:“你们为什么要在活动区拌凉菜呢?”

  幼儿:“因为现在是夏天,夏天天气热,吃凉菜解暑,而且特别爽!”

  教师:好,今天我们就请来了一位大厨师教我们拌凉菜。

  2、请家长为幼儿展示拌菜的过程及方法,激发幼儿动手实践的兴趣。

  当头带厨师帽的家长出现在幼儿面前时,他们很惊奇地问:“哇!原来孙叔叔是个大厨师呀!你一定会做好多好吃的吧!”孙叔叔说:“是呀!今天叔叔就是来教你们做凉菜的。”

  孙叔叔给幼儿一步步演示拌凉菜的过程并讲述注意事项。

  3、幼儿做准备工作。

  家长做完之后请幼儿品尝,他们相互点头“好吃!好吃!”于是,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想品尝。

  这时教师适时介入:“孩子们,孙叔叔给咱们拌的凉菜这么好吃,是不是也想来自己试试拌菜?咱们看谁拌的菜最好吃、最棒、最受大家欢迎!”这一提议得到幼儿的一致同意。

  教师:请你们想一想在拌菜之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幼儿:我们应该先洗手。

  幼儿:做饭要带围裙。

  教师:请你们先去洗手,再来找老师系围裙,然后你们再去选择合适的材料。

  4、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及家长巡回指导。

  拌菜过程中,孩子们边一点点地往菜里添加佐料,还交流自己的“成果”,“哎!我的菜是不是甜昧不够?”另一个回应:“那你就得再加点糖!”有的自言自语:“太淡了,应该再加点盐!”

  “你放鸡精了吗?孙叔叔说鸡精要先放,拌好的菜才鲜”当孩子有疑惑或遇到困难,教师和家长给予即时帮助。

  5、幼儿相互品尝,感受味道。

  教师:“孩子们你们真能干,每个人都亲自拌了一次凉菜,现在让我们尝尝好吃不好吃。”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品尝起来。

  同桌的幼儿一边交流自己做菜的.经过,一边互相用牙签品尝着对方的拌菜:“我觉得我的菜没你的好吃,你尝尝缺什么味?”

  “哇!太甜了,放点醋就好了,来,我来帮你放!”

  “哎!你尝尝我的凉菜太酸了。”

  另一个幼儿刚一尝就被酸得直流口水,咂着嘴说:“你快放糖!酸死了!快!放糖就不酸了,我刚才放了糖。”幼儿在品尝中不断交流着拌菜的经过及味道,并向对方提出更好的建议。

  活动延伸:

  请幼儿讲述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凉菜做得更加可口,既不酸也不甜,既不淡又不成,进一步给幼儿讲述营养均衡的知识。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能够从幼儿游戏是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与内容,并转为集体教育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幼儿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2、活动中的不足:

  本次活动由于关系到幼儿“进口”环节饮食卫生,所以还应该向幼儿提出严格的卫生要求,选择更适宜的场地,比如可以直接带几个幼儿到厨房亲自体验拌凉菜,更加完善操作步骤,使活动开展更加符合卫生保健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耳朵的功能,对人体的作用。

  2、知道如何保护耳朵。

  3、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图片

  幼儿已有相关知识经验分析幼儿知道耳朵的重要性,是我们了解外界环境的重要器官,但对于如何保护耳朵了解较少。

  教学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以开火车形式进入活动室。

  --教师出示谜语"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幼儿相互观察耳朵说一说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前面凹进去,后面凸出来,这样的耳朵才能听得更远更清楚)。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听到过哪些声音,从而了解耳朵的重要性。

  --放录音、听故事。想: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图片学习怎样保护耳朵。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除了保护自己的耳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还要注意不伤害别人的耳朵。

  --教师带领幼儿学小花猫走路离开活动室。

  教师自我评析

  听故事是幼儿很易于接受的教学形式,通过听故事,加深了对耳朵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了保护耳朵的意识。

  幼儿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和老师出示的图片的引导,很轻松的掌握了保护耳朵的方法。

  教学内容附录伤心的小耳朵夜深了,大树公寓里安静极了,玩了一天的乐乐,欢欢,鼠标娃娃也都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发出了呼噜,呼噜的鼻鼾声。

  "咳、咳、咳"咦?是谁在咳嗽啊!噢原来是乐乐的小耳朵。欢欢和鼠标娃娃的小耳朵赶紧关切地问:"你怎么了?是生病了吗?"乐乐的耳朵生气的说:"都怪乐乐,他今天游了一天的泳,把水都灌到我的身体里了,它也不管,害得我浑身湿淋淋的,都生病了。"说完乐乐的小耳朵委屈的哭了起来。看到乐乐的小耳朵哭了,欢欢的小耳朵也生气的说:"欢欢也不知道保护我经常带我到有很大噪音的地方去,今天欢欢在家里听音乐时,把音响的声音调的大大的,震得我嗡嗡直响,什么也听不见了。"说完欢欢的耳朵扭了扭身子难过的趴在一边。

  "唉"鼠标娃娃的耳朵叹了一口气说:"鼠标娃娃也是个粗心的孩子,他根本就不知道保护好我,每年冬天我都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可难受了。这不前几天鼠标娃娃还把一粒小豆子塞进了我的身体里,多亏医生把小豆子取出来了,不然我可受罪了。"小耳朵们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生气,最后它们决定要离家出走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乐乐、欢欢、鼠标娃娃什么也听不见了,因为他们的小耳朵不见了,他们急得到处去找,可小耳朵们却说,只有等乐乐、欢欢、鼠标娃娃知道怎样保护他们了,它们才回来呢!小朋友们请你们帮他们想一想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小耳朵呢?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的,家长包办替代和过度宠爱,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善于也不勤于动手。通过此活动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发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手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五个手指的名称。

  2.帮助幼儿理解,体会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3.简单了解保护手的方法。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1.认识手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五个手指的名称。

  2.帮助幼儿理解,体会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活动准备

  1.手形的图片

  2.操作材料:绘画(涂色:“手套”、水彩笔);磁钉

  活动过程

  一、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导入。

  1、教师和幼儿一起伴着手势读儿歌。

  2、师:儿歌中的小手做了哪些事?

  3、师:除了刚才讲的事以外,你的小手还会做什么?(个别回答,与旁边的幼儿交流)。

  4、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那么,小手为什么会这么能干呢,手上有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细地看一看。

  二、观察认识手

  1.幼儿观察手

  师:你的手上有什么?(手指)

  2.认识手指名称。

  (1)介绍手指名称。

  师:出示图片,分别介绍五个手指的名称。最矮最粗的叫大姆指,让幼儿伸出大姆指表扬表扬小朋友,也表扬表扬自己,最细最小的叫小指,让幼儿伸出小指;中间最高的是中指,让幼儿伸出中指;中指和大姆指中间的叫食指,请幼儿伸出食指;中指和小指中间的叫无名指,幼儿伸出无名指。

  (2)巩固认识手指。

  ①.老师分别将磁钉贴在五个手指上,幼儿说:老师将**贴在**指上。

  ②.老师说一个手指的名字,幼儿取一个磁钉贴在相应的手指上。

  3.认识手的其它部分。

  (1)手指长在哪里?(手掌)

  (2)手还可以怎样分?(手心、手背)

  老师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儿。

  三、幼儿讨论:

  如果没有手会怎样?怎样保护手?

  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老师小结: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不玩刀和其它尖的东西,以防触伤自己的小手,冬天外出戴手套,涂一些护肤品等。

  四、引导幼儿想想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教育多动手,勤动手。

  师: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启发幼儿想想:如果什么事都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做,小手会不会很能干?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绘画(涂色:“手套”)幼儿幼儿

  用自己能干的小手给“手套上的手指”涂上自己喜欢的顔色。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提醒、督促幼儿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

  教学反思

  这节上得很成功,我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在直觉行动思维基础上就已经逐步演化为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理解词义和语言,接着我用了练习法使幼儿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采用游戏“绘画”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们在轻松、愉悦氛围中结束了这堂课。这个游戏也可以让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小手很能干,本堂课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

  小百科:手是人或其他灵长类动物臂前端的一部分。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关节的有趣和有用。

  2、能积极参与活动,知道在活动中要保护关节。

  3、愿意观察和探索,能主动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跳响板6副、皮球6个、沙包6个、夹板若干、音乐磁带。

  2、幼儿经验准备:会拍球、初步知道在运动中如何保护身体。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选择体育器械锻炼,体验关节的运动。

  (1) 身体各部分的准备。

  (2) 幼儿自由玩体育用具。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关节。

  (1) 教师: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玩的时候身体什么地方在动?

  (2) 组织幼儿讨论:运动时为什么腿、手、胳膊能动起来的呢?

  (3) 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关节吗?身体上哪些地方有关节?

  (4) 教师小结:人体上有很多关节,是关节让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动起来的。

  3、引导幼儿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

  (1) 游戏“扭一扭,动一动”:教师出示关节娃娃,请幼儿做一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让关节娃娃学一学,其他小朋友也一起来做一做他的动作。

  (2) 每组提供一个关节娃娃,让幼儿看一看关节娃娃做动作时身上那些关节在动。

  (3) 发现关节能够弯曲的有趣特点。

  4、游戏“机器人拍球”,引导幼儿体验关节的重要性。

  (1) 幼儿双臂套纸筒,教师发出口令,幼儿进行拍球,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拍的球多。

  (2) 引发讨论:为什么不带纸筒拍的快,带了就拍的慢呢?

  (3) 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人体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5、引导幼儿通过交流,初步了解在运动中怎样保护关节。

  (1) 教师:我们做任何事都离不开关节的帮助,关节对我们的活动这么重要,那我们在运动中要怎样保护关节呢?

  (2) 师幼共同小结:我们在运动时,要用正确的方法和姿势,剧烈活动前还要进行准备活动,活动时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保护我们的关节不受伤害。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中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

  2、乐意模仿机器人,能根据指令迅速变换动作。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活动准备:

  1、自制遥控器一个,红、黄、蓝星各与幼儿人数相符,玩具机器人一个。

  2、《机器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模仿角色走路引出课题。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老爷爷、老奶奶等走路的样子进入活动室。

  2、以"闯三关"学做机器人。

  (1)"机器人"玩具以客人的身份出现,提出"闯三关"。闯过三关可分别获得红、黄、蓝星各一颗。

  (2)第一关:模仿"机器人"走路。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边学机器人走路,边朗诵儿歌:"我们都是机器人,拿起枪来打敌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白牙。"念完儿歌后每人摆一个造型,并控制自己的身体,在规定时间内保持不动。

  游戏进行4至5遍,引导幼儿相互看看"机器人"的造型。教师以玩具"机器人"的口吻进行小结并向孩子们宣布第一关闯过。

  (3)第二关:做听指挥的"机器人"。

  教师做"科学家"手拿"遥控器",发出如"小小机器人呀,变成小鸭子呀"等口令,指挥"机器人"变换动作。幼儿听到指令后立即变换成"小鸭子"的角色,模仿小鸭子的动作。"科学家"逐一发出变"小兔"、变"小猴"、变"乌龟"等口令,"机器人"则按口令迅速变换动作。

  请个别幼儿当"科学家",指挥"机器人"活动。教师对这一关进行小结,并向孩子们宣布第二关也闯过。

  (4)第三关:做快乐的"机器人"。

  带领幼儿在《机器人》的音乐伴奏下,做相应的身体节奏动作。其间教师引导幼儿把"机器人"帮助人类做事情的那份快乐的情绪表达出来,并启发幼儿表现出机器人的动作特点,如身体有些僵硬、动作不连贯、手臂一动一颤等。

  教师对这一关做一小结并宣布第三关闯过。

  教师以机器人的口吻进行总结,并向孩子们表示祝福,你们都是最棒的,我喜欢你们。

  (5)发星星。

  3、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手指游戏》边做动作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牙齿;

  2、学会正确地刷牙方法,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3、乐于探究,并体验音乐游戏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了解蛀牙的危害。

  2、物质准备:头饰(牙齿、杨梅、糖果、冰淇淋、饼干、水、香菇、西红柿、芭乐、芹菜等)、刷牙方法课件。

  操作材料:小筐、小勺、张嘴娃娃、逼真食物、记录表格、笔;牙齿模型、牙刷、刷牙步骤图卡;刷牙周记卡表格、数字卡、笑脸贴纸;镜子、牙间刷、牙线、纸杯、矿泉水等;娃娃、小动物、针筒、拔牙工具、药瓶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牙齿找好朋友)

  1、幼儿分为三组自由选择头饰:一组扮演牙齿、一组扮演对牙齿有益的食品、一组扮演对牙齿有害的食品;

  2、音乐起,各角色开始找朋友,找到后拉手跳舞,音乐停,看看谁没有找到朋友?说说为什么没有朋友?

  教师总结:我们要多吃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少吃对牙齿不利的食物,太酸太甜的东西都会让细菌在我们的牙齿里长大。

  二.自由探索、分组操作

  1、引入,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牙齿变得更白更漂亮更健康呢?让我们一起来保护牙齿吧。交代注意事项。

  2、分组操作:

  一组:学习刷牙(牙齿模型、牙刷、图示等),引导幼儿按照图示或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给牙齿模型刷牙;(重点组)

  二组:给娃娃喂食(小筐、小勺、张嘴娃娃、逼真食物、记录表格、笔),请幼儿给娃娃喂牙齿的健康食品,并记录哪些是对牙齿有益的食品,哪些是对牙齿有害的食品;(难点)

  三组:制作刷牙周记卡(周记卡表格、数字卡、笑脸贴纸),引导幼儿将数字按顺序贴在表格内,并记录自己的刷牙情况)(培养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四组:给自己的牙齿做美容(镜子、牙间刷、牙线、纸杯、矿泉水等),引导幼儿找找镜子,用工具把自己牙齿里的残留物清理干净;(经验提升)

  五组:牙科医生(娃娃、小动物、针筒、拔牙工具、药瓶等)(知识扩展)

  3、分享讲评:请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刚才做了什么?重点讲评一二三组。

  4、总结正确的刷牙方法:播放课件两遍。鼓励幼儿跟着模仿刷牙动作。

  三.表演:刷牙歌

  1、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自由表演刷牙动作,表演两遍。

  2、结束语:让我们教小班的弟弟妹妹刷牙去吧。活动中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

  四、延伸活动

  1、幼儿在操作区中利用牙齿模型练习刷牙;

  2、角色游戏增设《牙科医院》,请小医生帮助检查牙齿。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