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欣赏毛衣,感受其图案和花纹带来的美感。
2.看图片折剪连续纹样,用连续纹样和独立纹样装饰毛衣。
3.利用珠片等辅助材料有创意的装饰毛衣,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设计毛衣的经验。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有独立纹样和连续纹样的毛衣若干件,从网络下载毛衣图片制作成PPT。
2.各种颜色的蜡光纸条,珠片等辅助材料,以及卡通小动物图片等。
3.幼儿每人一件即时贴毛衣底板。
4.剪纸图示(附一),范例若干(附二)。
活动过程:
一、欣赏毛衣,关注图案纹样
——教师身穿带有独立纹样和连续纹样的毛衣出场,看看老师今天穿的是什么衣服?
——“教室里有这么多的毛衣,你最喜欢哪件?你觉得毛衣哪里很漂亮?“(毛衣上的图案和花纹很漂亮)
——“看看这些毛衣上哪些部位有花纹?”(胸前、袋子、领子、袖口、底边)
——“这些花纹是什么样的?一样吗?”(有的花纹一个连着一个,有的图案不一样)
总结:底边、袖口处一个连着一个,连续出现的花纹叫连续纹样;单独出现的图案叫独立纹样。
二、观察图片,丰富装饰经验
——巩固知识,发现纹样: “老师身上的毛衣哪些地方的是独立纹样,哪些地方的有连续纹样?”
——逐一观察,PPT图片:“这些毛衣的花纹在哪里?是什么纹样?”
三、学看图示,尝试折剪连续纹样
1.出示范例,观察发现
——“这件毛衣是怎么装饰的?哪里有连续纹样?哪里是独立纹样?”
2.猜测方法,提问讨论
——“底边上连续花纹是怎么变出来的呢?”
3.魔术导入,见证奇迹
——出示长条型纸条,变出爱心纹样的花边:“这是什么?看我对折、对折、再对折后,咔嚓一剪刀,然后轻轻打开,变成了什么?”
4.出示图样,揭示方法
——“第一步是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折了几次,是怎么折的?谁能用纸条试一试。”(将长条形的纸短边和短边对折、对折、再对折)
——““第三步做什么?从哪边开始画?谁能看着图示来画一画这半个爱心?”(请一名幼儿到视频投影仪上操做,半个爱心像数字2的前半部分)在剪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注意不要将连接点剪断)
——“最后一步是什么?我们在展开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幼儿尝试,初次探索
幼儿尝试在图是的指示下进行爱心花边的折剪。
——“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两个筐,一个是放有铅笔、剪刀和纸条的工具框,另一个是垃圾筐,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剪下的纸屑要入筐。”
6.分享经验,交流困难
——“你成功了吗?你在操作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7.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通过比较两个孩子成功与失败的作品,发现有的孩子剪的断点的情况。
——“请成功的幼儿说说,你是从那个边开始画的?是折痕边还是开口边?”
——“折叠的纸条一边是像门一样能打开的,我们叫它开口边,另一边是像门轴一样打不开的,我们叫它折痕边。”
——“如果画的太满,就容易剪断,上下左右要留有空隙。”
教师总结:剪出连着的漂亮花边,画与剪是关键,画的时候一定要留有空隙,剪的时候要从折痕边入手,不然就会断开。
四、继续探索,掌握折剪方法
1.出示不同形状的折剪示范图,鼓励幼儿按图的示范进行折剪。
——“除了爱心以外,我们能折剪出更多的图案吗?”
2.幼儿尝试,继续探索连续纹样的折剪方法。
——“请你挑选喜欢的图案,看着图示来学一学、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3.幼儿看着图示,继续探索,剪出不同图案的花边。
五、迁移经验,用连续纹样和独立纹样装饰毛衣
1.观察材料
——“看看材料盒中还有哪些,你可以用它们怎样打扮毛衣?领口和袖管上的花纹,可以怎样装饰呢?如果要设计有规律的连续花纹,我们可以怎样摆放?
2.设计毛衣
——“请小朋友撕去底板上的不粘胶,把这件白毛衣装饰一下。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什么样的花纹,哪里用独立纹样装饰,哪里用连续纹样装饰。”
教师巡视,给与不同能力的幼儿不同的建议和帮助,提醒幼儿保持桌面整洁,工具用完放回框中,最后将垃圾放入垃圾箱。
六、幼儿相互欣赏设计的毛衣
——展示完成的作品,鼓励幼儿相互欣赏,介绍自己设计的毛衣的图案。
活动反思:
一件漂亮的毛衣,其图案的点缀、花纹的排列,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孩子是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来创造美的。本次活动从欣赏入手,让孩子通过观察,了解毛衣上独立纹样和连续纹样的设计特点;进而通过范样的提供,让幼儿发现利用多种材料有规律的装饰美,利用美工区剪下的图案,装饰在胸前当独立纹样,选用不同颜色的珠片间隔排列,装饰领口和袖口处的花边,底边是用看图示剪纸的方法,制作出的连续纹样。
但是对于怎么剪,凭借他们以往的剪纸经验是不能解决的。这就需要在本次活动中重点学习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设计了简单的剪纸图样,孩子们发现从“折痕边”往里剪,可以剪出不同的镂空花边。在此过程中,让孩子主动去解密图示,给幼儿自主去探索方法,允许幼儿出错,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再次尝试。
当孩子剪出镂空的连续图案时,他们的笑脸个个兴奋起来,在下一步的装饰制作中,他们发现剪下的图案还可以装饰在不同位置,将毛衣点缀的更加华美。摆上一个个独特的图案,贴上一条条连续纹样,捡起一颗颗亮晶晶的珠片,很多孩子做得入了神,一个红色、一个黄色、一个红色……一边摆一边念叨,尽管制作花费的时间很长,但是孩子们全神贯注的摸样,好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当看到自己的毛衣展示出来时,孩子们个个自信满满,积极地介绍着,这是我制作的毛衣,中间的小花是独立花纹,下面的连续花纹是剪出来的……谁说不是呢,二十一世纪的服装设计师由此诞生!
小百科:毛衣,以机器或手工编织的毛线上衣。人类在原始生活中利用树叶、兽皮来蔽体,在渔牧生活中结网捕鱼,就懂得运用编织的技法,随着文明的演进与科技的发明,人类不仅充分利用各类动、植物等天然纤维编织出生活所需的物品,更研发出多种化学纤维、矿物纤维,使人类生活更舒适便利。
幼儿园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糖果吃多了对身体有害处。
2、知道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适当、适量地吃糖。
3、激发了幼儿对糖果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糖果吃多了的坏处。
难点:知道控制自己,适当、适量地吃糖。
活动准备
糖果若干,幼儿用书《糖果不能多吃》,实物投影仪,卡通蛀牙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糖果
1、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吃的。
2、教师:你们喜欢吃糖吗?为什么喜欢吃糖?
3、教师:糖吃多了好吗?为什么?
二、看一看,说一说
1、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幼儿用书《糖果不能多吃》。
2、教师做适当引导,请幼儿讲讲幼儿用书上的故事。
3、教师:图上的小朋友很爱吃糖,她觉得糖可好吃了,就不停地吃。结果糖吃多了就上火了,于是生病发烧了。可是,她病刚好,又开始吃糖,结果牙又疼了。可是她还不怕,继续吃糖,最后变成一个小胖子了!现在你们知道糖吃多了有什么坏处了吗?
4、请幼儿说说糖吃多了的坏处。
5、出示卡通蛀牙图片,教师:糖吃多了就容易有蛀牙,牙齿疼得受不了。你害怕吗?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好牙齿呢?
三、讨论:
糖应该怎样吃
1、教师:糖果甜甜的很好吃,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但是我们看到糖吃多了也有很多坏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糖应该怎样吃才好?可以吃很多吗?
2、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总结:糖果好吃,但是不能多吃,应该有节制地吃,这样才不容易上火、发胖。吃完糖要漱口、刷牙,才能保护好牙齿,使牙齿不被虫子蛀掉。
教学反思
《糖果》这一教学活动,我觉得开展得还是比较好的,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甜的食品特别的感兴趣,很喜欢吃糖果。但是糖果吃多了,容易形成蛀牙,为了教育孩子平时吃糖果要适量,懂得保护自己的牙齿,所以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在活动开始的时候,我把糖果放在盒子里,然后摇晃盒子,以神秘的语气引出,孩子的好奇心就给调动起来了。幼儿用书上《糖果不能多吃》的故事,我用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幼儿眼前,给幼儿最直观的'感受,教师不需做很多引导,幼儿就已知道了故事的内容。
在幼儿讨论的时候,我提供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让每一名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使幼儿对自己的感受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是幼儿从一些肤浅的语言或动作提升到了较高的一个层次,丰富了幼儿的已有经验,也使幼儿的思维更加的活跃了。问小朋友糖吃多了的坏处,好几个小朋友都能够说到点子上,知道糖果吃多了牙齿容易坏掉。看到小班的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到这一点,我感到很高兴。再给幼儿看了一些我收集到的卡通蛀牙的图片,幼儿的认识更为深刻了,刚好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因为以前吃多了糖果有了蛀牙,前阵子牙还疼过,通过他这一实例,教育孩子平时吃糖果要适量,吃完糖要漱口、刷牙,才能保护好牙齿。
在活动中我的情绪饱满,以大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一起参与活动,增强了孩子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教案3
大班语言活动——我快乐
活动名称:我快乐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和别人进行交谈。
2、体验关心集体、帮助别人自己就会感到快乐的情感。
设计意图:在与我班孩子的共同生活中,我发现每次在整理收拾玩具的时候,有一小部分幼儿不那么积极,有时故意的躲避,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我快乐,通过引入幼儿进入情景,讲讲说说、分析讨论、采访等形式,让幼儿去感受关心集体、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活动准备:幻灯片、笔、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树叶,导入情景:
1、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碰到了谁?(小树叶)风儿把小树叶带到了这里,让它去找找谁是快乐的小动物,你们愿意和它一起去吗?”
2、逐一出示后面的幻灯片,引出小树叶与他们的对话:
——好,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树叶碰到了谁?小树叶问小鸟:“小鸟你快乐吗?”小鸟说:“我每天给大家带去美妙的歌声,大家都很喜欢我,所以我很快乐!”小树叶找到了第一个快乐的小动物。我们再去看看。(依次引出小青蛙和小狗。)
——小树叶问青蛙:“小青蛙你快乐吗?”小青蛙说:“我每天帮大家捉害虫,我很快乐!”
——小树叶问小狗:“小狗你快乐吗?”小狗说:“我每天为主人看门,我很快乐!”
二、分析讨论,引起感情共鸣:
——小树叶碰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快乐吗?
它们为什么快乐呀?(依次类推小青蛙、小狗。)
原来它们做了许多帮助别人的事情,所以他们感到很快乐。
你们快乐吗?你们做了哪些快乐的事情啊?
那你想不想去了解一下你的好朋友、老师、阿姨是不是快乐的?”
好,我们去采访一下!
三、现场采访,了解别人的快乐:
1、采访问题:如: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感到快乐吗?
2、每位幼儿自己也是被采访对象。
3、幼儿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记录采访结果。
四、全班分享交流采访结果: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进一步引发幼儿懂得“帮助别人是快乐的情感”的道理。
幼儿园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欣赏齐白石的《墨虾》,重点感受画面中墨色的浓淡变化。
2、初步了解中国画“书画一体”的特点,观察虾的外表。
3、通过欣赏,感受中国面特有的意境。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1、课件:齐白石关于“虾”的系列作品多幅,其他水墨画作品多幅。
2、动态国画《墨虾》,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欣赏齐白石的《墨虾》,感受画面轻松、自在的意境。
(1)欣赏《墨虾》,感受画面意境。
教师:画上画了什么?有几只?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可能会在哪里呢?在干什么?
(2)欣赏动态国画《墨虾》,多通道感受国画意境。
教师:你们看,它们动起来了,好像在干什么?
(3)迁移已有经验,知道《墨虾》是国画作品。
教师:你知道这是用什么材料面的吗?是什么画?
2、欣赏多幅齐白石的墨虾图,进一步感受画面意境,初步了解中国画“书画一体”的特点。
(1)教师:老师这里还有好几幅关于“虾”的国画作品。你们看,这些画上的虾好像在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2)幼儿跟随音乐模仿虾的动作,进一步体会画面意境。
教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虾,你会怎么游?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通过观察,了解中国画“书画一体”的特点。
教师:画上除了有虾,还有什么?(题字、印章)文字是什么颜色的?印章呢?
3、欣赏齐白石的其他彩墨画作品,丰富对中国画的认识。
(1)教师:齐白石老爷爷除了画虾,还擅长画很多其他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画上有什么?都有哪些颜色?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教师小结:原来,中国画除了用黑色的墨汁来画,还可以用很多彩色的国画颜料来画,画出来的画也很好看。
幼儿园大班教案5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挑食,偏食的现象普片发生,幼儿期不良饮食习惯一旦形成,纠正起来非常不易,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也 不利。《指南》中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所以我针对这一点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情景化的学习过程中,尝试进行合理的食物搭配,获得健康饮食行为的自主建构,以此促进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食物金字塔,对食物搭配感兴趣。
2.在猜测、分析食物金字塔的过程中知道食物的五大种类3. 能根据食物金字塔为自己设计一份营养餐,明白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有吃过自助餐的经历物质材料准备;PPT课件,自助餐小情景,营养师标志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幼儿自主挑选食物,选择代表性的幼儿进行讨论二、出示PPT,逐层介绍"健康饮食金字塔"1.出示谷类食物图片(1)师;介绍第一层在金字塔的底层是我们平时进餐中最重要、也是吃的最多的食物,你们觉得会是什么呢?(分别出示最底层图片)谷类食物有哪些?为什么要吃谷类食物?
(2)小结:归纳儿歌:"宝塔底层最重要,谷类食物营养好"。
2.出示蔬菜水果食物图片(1)师;第二层应该是什么?引导幼儿进行猜测。(出示第二层图片)你知道吃蔬菜、水果有什么好处吗?
(2)小结:归纳儿歌:"蔬菜水果第二层,两类食物不能少"3.出示荤类食物图片(1)师;那么在第三层的又是什么呢?(肉、蛋、鱼、虾)(出示图片拓展)能不能多吃?
(2)小结:归纳儿歌:"肉蛋鱼虾第三层,每天适量换着吃"4.出示牛奶豆类食物(1)师;每天还应该给身体补充些什么呢?就在金字塔的第四层上。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图片)喝了牛奶,我们会···(长个子、身体强壮)这是什么?豆腐是用什么做的?
(2)小结:归纳儿歌:"牛奶豆类第四层,每天记着吃一点"5.出示油炸食物图片(1)师;现在已经到了金字塔的第几层?(第五层)也就是塔尖上,这里的食物就是平时尽量少吃或者最好不吃的,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呢?
(2)小结:归纳儿歌:油炸食品在塔尖。尽量少吃要记牢。
三、根据健康饮食金字塔标准,调整所选食物1、幼儿调整所选食物2、师;今天在哈哈餐厅,你们利用营养知识,为自己设计了搭配合理的营养餐,营养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你们以后在生活中也能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养成科学进餐的好习惯活动延伸;1.将课件和儿歌制成图书投放到阅读区,供所有幼儿观看和交流。
2.根据食物金字塔为自己设计一天的营养餐。
幼儿园大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看、听、做了解几种昆虫的外形及特征。
2、使幼儿清楚的分辨出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3、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哪些昆虫可以分为益虫和害虫,哪些是在土里生活的昆虫。能按照昆虫的分类找到自己的小组。
活动准备
1、带挂钩的昆虫彩色卡片(每种昆虫制作4份)。
2、代表各种小昆虫的背景音乐。
3、大挂图和大树模型。
4、摆放昆虫卡片的小盒子。
活动过程
一、逐一播放代表昆虫的背景音乐,引起让孩子猜一猜是哪种小昆虫的兴趣。(蚊子、蜻蜓、蜜蜂、蝴蝶、蚯蚓、
七星瓢虫、蚂蚁、苍蝇、蝗虫、螳螂、蟋蟀、知了、枯叶蝶、苍蝇、蟑螂…..、有些昆虫没有背景音乐,教师可以演示一下)
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客人,小朋友们想认识他们吗?幼:想这第一位小客人说:“我要考考大班的小朋友,
我出了一个谜语一个让你们猜,你们猜对了我就出来和你们玩儿,好吗?幼:好。谜语:有个医生真古怪,打针反而
把人害,不要他来他偏来,专门来盯人的血。你们猜猜他是谁呀?幼:蚊子出示蚊子图片及对应的字卡。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蚊子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它喜欢干什么?它都在什么时间出来?它是怎么飞的?
你们怕不怕它?为什么?
二、准备的昆虫都猜出来后,进行昆虫分类讨论,引导幼儿思维拓展,进行语言交流。
师:小朋友都选一个昆虫拿好,我们大家一起按照益虫和害虫来分成两个小组,好吗?看看小朋友们都知道自己的昆虫该站到哪边的队伍里去。
师:小朋友们,昆虫大分类,分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有没有站错队伍的“小昆虫”。
师:啊!哪位小朋友把螳螂分到害虫的队伍里了?是谁把蝗虫分到益虫的队伍里了?让我们分析一下它们应该站到哪个队里?
三、合作探讨,让幼儿了解哪些昆虫是在天上飞的大树上的,哪些昆虫是在土里的和地上的?
引导幼儿将自己拿到的昆虫再分成几个小组,分组将昆虫安排到树上、树下、地上。
在天上飞的有:蝴蝶、蜜蜂、蜻蜓、
在树上的有:知了、苍蝇、枯叶蝶
在地上土里的有:蚯蚓,蚂蚁、蟋蟀、螳螂
四、让幼儿扮演昆虫回到大自然去。
活动结束:师:昆虫想请小朋友到森林去做客,你们愿意吗?幼:愿意
但是呀,小昆虫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他想让你们扮成他们的样子飞到大森林去玩好吗?
幼儿园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红眼病、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2、增强自身预防疾病的意识,能够做到患传染病时主动在家隔离治疗。
活动重、难点重点:简单了解红眼病、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难点:增强自身预防疾病的意识,能够做到患传染病时主动在家隔离治疗。
活动准备1、大眼睛胸饰两个;红色颜料2、教学ppt。
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出示课件图片。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怎么了?(幼儿观察并描述)教师:图上画的是医院,医院里那么多小朋友一起打点滴,因为他们得了传染病。
2、活动展开:讨论什么是传染病,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随着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小结:传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能通过呼吸、身体接触等方式传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动物得病,就有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叫做传染病。小朋友容易得的传染病有红眼病、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2)师:传染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
以红眼病为 例,演示"传染" 。
请两名幼儿(A 、B)戴上大眼睛胸饰,教师用红色颜料充当肉眼看不到的红眼睛细菌(或病毒) ,涂抹在A幼儿胸饰的"眼睛"中,以此假设A得了 "红眼病",B幼儿"眼睛"健康;A用手揉"眼睛"将细菌(或病毒)带到自己的手上;A和 B手拉手玩游戏,将细菌(或病毒)传染到B的手上;B 在不经意的时候,用手摸了"眼睛" ,红眼病细菌或病毒(即红色颜料)就这样传染到 B 的"眼睛"里,B被传染得上了"红眼病"。
小结:红眼病主要是通过手的接触来传染的,所以小朋友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请幼儿A和 B去洗手间洗手) 。
引导幼儿了解水痘、 腮腺炎、 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水痘:在发病初期,飞沫传播;疱疹溃破,会感染健康皮肤;患病期间,还会通过衣物、用具传播。
腮腺炎: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唾液中,经过飞沫传播。
手足口病:经皮肤、物品用具传播。
(3)引导幼儿讨论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讨论:得了传染病的小朋友应该怎么做才能不传染给别人?怎样才能快点好起来?
小结:得了传染病的小朋友要回家隔离治疗,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不到亲戚朋友家串门, 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绢、纸巾或用胳膊肘捂挡住口鼻,外出时戴口罩。
传染病会传播病菌,那你们怕不怕被传染?虽然传染病很容易传播,但是,如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很好的预防传染病。现在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预防传染病?
幼儿讨论、讲述。
教师:看看老师这有一些小朋友,他们是怎样预防传染病的呢?(洗手、多吃水果、充足睡眠、打预防针、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朝别人打喷嚏)小结:传染病流行季节,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不去病人家里,避免与患病的人接触;家中有人患传染病,要勤开窗通风、讲卫生、勤洗手,勤晒被禄,毛巾、水杯、餐具等专用;多参加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的传染病也可注射疫苗预防。
活动延伸1.播放一些宣传预防传染病的科普动画,让幼儿通过更生动形象的方式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2.家园同步,帮助幼儿养成讲卫生,毛巾、水杯、餐具等物品个人专用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教案8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姓名的由来和含义。
2、用搓、揉的方法来给自己的名字贴上泥条。
3、学习认识自己的名字,萌发对 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其姓名的由来,帮助孩子收集各种名片。
活动过程:
一、做游戏“猜名字”
1、教师根据班级幼儿姓名的字音和词意,将幼儿的姓名编成有趣的谜语。
2、教师出示谜语,请幼儿个别回答,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3、教师将被猜中孩子的名字的KT板拿出来,供幼儿辨认。
二、师幼讨论自己名字的由来和含义,感受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祝愿
1、教师: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是爸爸、妈妈和长辈们设想而定下来的,名字中包含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老师的名字也是一样,我的名字叫……我的爸爸妈妈希望我……
2、幼儿自由交流自己名字的由来和含义。
3、请个别幼儿上台说说自己名字的故事。
4、教师:原来我们的名字那么有意思,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名字。
三、做做我的名片
1、教师:如果要向不认识的人介绍自己,你会怎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呢?这回,我们就用陶泥来做一张名片。
2、教师介绍技能技法:用搓的方法把陶泥搓成一段段细细小小的泥条,然后黏贴在已经设计好的KT板上。在搓的时候,要注意要把泥条搓的细细的,特别是复杂的名字,更应该仔细哦。
3、请幼儿来做做自己的名片。在做的过程中,请孩子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衣服弄脏。
四、展示
让孩子们把自己设计的名片放在教室外面,看看谁的名片最好看。
小百科:陶艺,广泛讲是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
幼儿园大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春天的美好景象。
2.尝试续编散文诗,并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1.课件-花园里有什么
2.绘画材料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花园里有什么
教师:现在已经是春天了,我们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花园里有什么不一样?
二、学习散文诗《花园里有什么?》
1.教师朗诵散文诗,幼儿欣赏。
2.教师:春天的花园里有些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拟人的表现手法:如,柳树姑娘长长的辫子在微风里飘来飘去,蚱蜢在草地里学跳高。
3.教师播放散文诗,幼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三、续编散文诗《春天,花园里有什么?》
1.教师:春天的花园里,还可以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闻到些什么?
(如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小溪在欢快的歌唱、闻到百合花的清香、泥土的芳香等。)
2.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想法,续编散文诗《春天,花园里有什么?》。
四、 画一画
1.教师:春天的花园里有那么多好朋友,我们把它们画出来吧!
2.幼儿操作,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花园。
3.交流展示。
附散文诗:
春天,花园里有什么?
春天的花园里有什么?嘘--让我们仔细去寻找。
太阳公公红红的脸膛,美丽的花朵张开了笑脸,
青青的草地像绿色的地毯铺在花园里,
柳树姑娘长长的辫子在微风里飘来飘去,
勤劳的蜜蜂在采蜜,五彩的蝴蝶翩翩起舞,
蚯蚓在泥土里忙着松土,蚱蜢在草地里学跳高。
幼儿园大班教案10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小朋友之间为了一把小椅子互相争抢,自己占有玩具,不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分享等不愉快的现象。为了让小朋友们体会高兴与伤心的不同心情,懂得要关心他人,与朋友一起分享美好的事物。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通过表现不同表情娃娃所带来的不同感受,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不友好现象来进行突破。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表情代表不同的心情。
2.学习调整心情的方法。
3.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小朋友带来快乐的情感。
4.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不同的表情代表不同的心情。
2、难点:学习调整心情的方法。
活动准备:
大表情娃娃,小表情娃娃开心娃娃21个,其他的表情六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境导入。
带幼儿去表情王国旅行。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各种表情娃娃,猜猜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哭、笑、生气、害怕)
2.出示表情小人,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情。
3.帮助其它的表情小人。
通过情景故事,尝试解决不好情绪的方法。
4.游戏:开心果和出气包。
出示开心果和出气包,并讲解游戏规则,听音乐,传递拿到出气包的小朋友就说说自己最不开心的事情,还可以打两下出气包发泄一下,等到开心果就说说自己最开的事情。
三、结束部分。
让我们把这个好方法回教室告诉其他的小朋友。
活动反思:
第一次上关于情绪方面的教案,教案提早两天给我们的,拿到教案的时候非常不知所措,不知道这个活动到底要怎么开展,对于教案的更改也毫无头绪。在搭班老师的帮助下,渐渐理清了思路,把一个个环节进行了梳理。第一天整理教案、熟悉教案,第二天修改教案、制作教具。对于一个没有尝试过的主题教案,自己心里总是没有底,总是觉得一个个的环节设计的不够好设想的不够周到。一个活动的开展需要思考的地方很多,虽然教案是进行了修改有了雏形,但是教具要怎么设计,怎么搬放,环节的承接,教师的语言、状态都需要考虑到。自己思维总是局限在一个点上,去请教了钟老师,她也给了我一些很好的意见,让活动的开展显得饱满了很多,不会是单一的出示图片看图片。
活动开展的当天,由于我们班级的幼儿已经上过两堂类似的情绪活动课了,活动前我就没有给幼儿铺垫很多的经验知识。活动开展的第一个阶段看出示的表情图片回答问题,幼儿们都能准确回答出是什么情绪,用语言、动作、表情能够表现出来。第二个阶段让幼儿先自由的分享讲述自己照片中的表情和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有这种表情,然后再一个个的请小朋友上来进行分享,在这个环节中我忽视的一点,在一个小朋友上台讲述的时候我没有及时的让小朋友们把照片放回椅子套中,导致了幼儿还沉浸在相互讨论分享的环节,没有很好的进行倾听,使我不得不把这个环节的时间缩短。对于上面发生的情况,我就把第三个环节把照片分放到不同情绪的小火车上提了上来,把提问放到了后面。临时更换了环节的顺序使我忘记了进行及时的环节小结,没有给幼儿进行一个很好的经验提升。最后一个环节是表情游戏,让幼儿听音乐做动作,当音乐停的时候就根据出示的情绪表情做动作,这个环节是幼儿们最活跃的一个部分,使结束的时候充满了意犹未尽。
幼儿园大班教案1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绿色。
2、让幼儿知道绿色的东西有哪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对绿色的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瓶子 绿宝宝 青菜 西瓜 苹果 香蕉 气球
活动过程
一、稳定幼儿情绪:变魔法。
1、小朋友,这里一瓶水是不是?今天老师要施魔法哦,看一下水会变成什么样子了?
2、哇!原来水变成什么颜色?
二、小结:水变成绿色了。
三、出示"绿色宝宝"。
1、小朋友,跟绿色宝宝打招呼,它穿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过来哦!
2、它的衣服是什么颜色?
3、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好吃的东西过来哦!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谁?
四、出示青菜、西瓜,让幼儿再次认识绿色,加深印象。
1、这是什么?什么颜色的?
2、小朋友,你们看一下我们教室有没有绿色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找一下。
五、游戏巩固。
黑板上贴上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和绿色的气球,让幼儿找出绿色的东西。
六、活动总结。
1、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颜色?(绿色
2、绿色的东西还有很多哦!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下,明天来和老师分享。
小百科:绿色(green)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是一种比刚长的嫩草的颜色深些的颜色或呈艳绿,和在光谱中介青与黄之间的那种颜色。
幼儿园大班教案12
活动目标:
1、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并依据不同属性来分别比较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带量运算。
活动准备:图片,幼儿画册,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7、8)二、出示图片帮幼儿理解图意,并比一比。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问:图上有什么?一共有几个苹果?指着让幼儿点数。
2、你们再仔细看看会发现这些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不一样,有的在树上,有的在树下。)
三、按不同属性分类并比较数量。
1、师:刚才小朋友都看出来苹果的颜色不一样,那么红苹果有几个?绿苹果有几个》请幼儿说以说,老师记录。
2、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树上有几个苹果?树下有几个苹果?(方法同上)3、老师帮你们记录下数字,谁来帮老师算一算。红苹果比绿苹果多多少?6比4多几个?并列一道算式,算出结果。老师帮助记录:6-4=2,树上有多少苹果?树下有多少苹果?7比3多多少?列式7-3=4。
四、幼儿操作
1、幼儿画册3P19比一比在算一算多多少,并在记录纸上列出减法算式。
2、教师指导幼儿边看画册边记录。
3、让幼儿说以说结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1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健康日,知道爱牙日、爱眼日、爱耳日都是和健康有关的宣传日。
2、阅读图文标记,知道健康日的具体日期,协商分配工作,尝试和大家一起制作健康日的宣传栏。
愿意向大家宣传健康知识,尝试设计健康日的宣传用语。
教学准备:
1、准备制作宣传专栏的材料,笔、纸、图片、照片等材料。
2、师生与健康日有关的一些资料。
教学过程:
一、念谜语,猜测五官,记录五官的形象,1、教师念谜语,幼儿猜测,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五官的形象。
二、讨论五官的重要,引出健康日。
1、教师:眼睛、耳朵、牙齿这些器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2、教师:五官太重要了,没有眼睛我们就看不见周围的一切,成了瞎子;没有耳朵我们就听不见周围的一切,成了聋子;没有牙齿我们吃东西就咬不动,就没有办法吃东西。怎样让大家都来关注我们的眼睛、耳朵和牙齿呢?
三、阅读图文,了解健康日的由来。
1、教师在眼睛、耳朵和牙齿图片的上方写上具体的日期,并鼓励幼儿阅读,告诉幼儿这是健康日,启发幼儿想一想:写在眼睛上方的日期表示选床什么日子呢?鼓励幼儿讲述爱眼日、爱耳日、爱牙日。
2、教师小结。
3、带领幼儿完整讲述,如:6月6日是爱眼日,3月3日是爱耳日,9月20日是爱牙日。
四、带领幼儿观察健康日教育方面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加深对健康日的认识。
五、组织幼儿讨论,加深认识。
启发幼儿设计健康日宣传栏。
幼儿园大班教案1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有感情的朗读。
2、大胆、夸张地进行主题想象,并能用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分工、合作,一起快乐地制作自己的图画书.
活动准备:
1、幼儿用图画书人手一本,教师用大书一本。
2、幼儿自己制作的图画。
3、打印的字条。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分角色朗读,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朗读想象和现实两个部分。
1、感情地朗读。
2、注意听别人的声音,能衔接好。
二、图文匹配,完成自己制作的图画。
1、请幼儿在盘子中选择字条,把它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
2、先完成的人可以找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图画,你想象的是怎样?其实又是怎样?
三、幼儿用语言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1、两两讲述。
2、请3—4人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图画内容。
四、制作完成大书,体验创作的快乐。
1、每小组合作制作一本大书。
2、给书取名并书写,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助。
3、每位作者在封面上签名。
幼儿园大班教案15
设计思路
本阶段,我班开展了“从头到脚”的主题活动,在“我的身体”这一版块中,我们发现,通过一个阶段的资料收集,师生共同分享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孩子们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不仅对身体各部的名称及功能、用途,以及对身体怎样进行自身的保护有了具体的认识。而且对画人特感兴趣,尤其是画各种姿态的人、各种多变的脸,非常开心。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用开化装舞会的形式来表现出来。我又结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了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让幼儿在看看找找贴贴的过程中,认读动物的名称,进行配对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发挥想象,使得语言方面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在椭圆形纸上画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等,从而做成面具。
2、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声音响亮。
3、继续学习着色、接色等技能,探索各种构图,使画面均衡又变化。要求颜色鲜艳、画面对称。
活动准备:椭圆形纸、绘画工具、老虎、狮、熊的面具以及耳朵,磁带等。一老师扮演小老虎。
活动过程:放音乐
一、放生日歌:
师:问幼儿这是什么歌曲?(生日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庆祝小朋友的生日,吹蜡烛时许了一个什么愿……。看看今天的小寿星是谁(请一老师扮演成小老虎),“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举行一个舞会,请小朋友参加,好吗”。可你们知道吗,今天真正的寿星是谁,(老师脱下面具)原来是高老师,我们给高老师说一句祝福的话。老师谢谢小朋友,想请大家参加她的舞会,有一个条件,一定要化装……。
二、讲解示范
师:(一)出示狮子面具(正确的)
1、探索各种构图,使画面均衡又变化,画面对称。
2、继续学习着色、接色等技能,强调颜色鲜艳。探索各种构图,使画面均衡又变化。
(二)出示小熊面具(不正确的)
让幼儿指出不对的地方,讲出怎样画才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