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发布于:2022-01-08 08:52:06 作者:

【精品】美术教案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美术教案模板汇总8篇

美术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花圃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花圃。

  教师:多媒体(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

  单元目标;

  1. 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 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的规律,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3. 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 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评价:

  1. 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1)

  2. 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2)

  设计构思: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

  教学要求:

  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从范画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片,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第六张幻灯片)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每位同学发给8×8CM的小纸片),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要求:

  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

  课堂小结:

  当学生的小图片画完、贴完之后,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它运用了老师今天讲过的哪一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交流、导入)

  (播放第一张幻灯片)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条简笔画的鱼的造型,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很自然的回答是一条鱼,然后老师以其鱼尾为圆心在旁边再加一条鱼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这时学生的答案就会丰富许多,有的直接说有两条鱼,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是画有两条鱼的扇子等等。依次类推的问下去直至拼出一个圆。到最后一个图形的组合时,就会有人想到花的形象上,由此自然导入本课主题——变花瓣 拼花圃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品,而有一些它和花瓣的形状又十分相似,动脑筋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和花瓣相似的物体有什么?(播放第二张幻灯片)

  (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以小组的形式予以回答,老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展示与花瓣相似的物体简笔画,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

  2、相似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可是有些物体看起来并不相似,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手机,它和花卉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请看投影屏(播放第三张幻灯片)

  用手机来代替花瓣的形象有怎样的寓意呢?——现代社会语言交流之花,现代通讯工具开拓了人们语言交流的空间。

  请同学们仔细动脑思考:你能不能将生活中与花的形象并不相似的物体赋予新的含义,来代替花瓣,对花的形象进行全新的塑造呢?(数字、字母、动物、植物、日常用品、食品)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设计构思加以简单的描述)

  3、基本形确定了我们要把它组合成由N个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新图形,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每一个基本形一致呢?(学生的回答中会出现对折、折叠、复印、画好一个其他照描、印等不同方法,老师应该对这些想法进行肯定,如果有人提出镂印的方法的话,可以顺水推舟具体分析,如果没有人提到的话,可以说其他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老师着重讲解镂印的方法)

  4、镂印的制作步骤:(进行现场演示)

  A、描稿 构图饱满,要考虑问样点线结构的连接关系

  B、 镂刻 正稿、反稿;刻线要流畅光滑

  C、漏印 固定镂稿,刷色“浓、纯、鲜、匀”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今天请同学们再做一回花匠,运用生活中你喜欢的、或有意义的、 有情趣的形象,通过老师今天讲到的创意活动设计出具有新的象征意义的图形,并予以命名,然后将自己画好的设计稿拼贴到黑板上老师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把它组合成一个大花圃。

  (学生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不停的巡视,并多与学生交谈,询问其创作意图、构思,多启发学生锻炼其对自己设计构思的评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画进行评价。

美术教案 篇2

  1.教学方法:讲解,

  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初一上学期美术教案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初一上学期美术教案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

  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

  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

  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观察、寻找大自然和生活中渐变的图形。

  2.了解形的渐变的不同呈现方式。渐变的形

  3.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模仿或创作渐变的图形。

  教学重点:

  观察或选择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渐变元素进行整理概括和提炼,再创作出有规律变化的图形作品。

  教学难点:

  把握渐变的形中形状的变化规律,并加以奇妙的想象,运用各种绘画方法将其表达和表现出来。

  教学媒体:图片,实物,范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的形,寻找身边的渐变图形。研究探索更方便的方法表现渐变的图形。

  二、新授

  操作技巧

  可以先画出一种造型的草稿。

  再设计出该形状的渐变,要逐步的进行变化,否则会造成唐突的感觉。可以借助一些直线或曲线,先画出渐变的骨架,再添加渐变的形。

  操作步骤

  先向学生提问:构思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形的渐变呢?

  根据设计需要,借助工具画出渐变的骨架,再添加出渐变的形,形象要有趣,构图要饱满。

  可以用色彩或线条来创作。

  三、指导学生练习:

  1可以先画出多张设计草图,再选择满意的一张进行加工。

  2要求创意独特,构思巧妙,形象生动,有趣。

  四、课后拓展

  同学自由组合,尝试摆出一个渐变的姿势或动作。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产生变形的画面效果。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割纸、粘贴组合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使用美工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将图片,切成长条后排列,产生变形的效果。

  2、割纸、粘贴组合技巧的应用。

  教具学具:图片、美工刀、直尺、垫板、胶水、图画纸、卡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出现范例:两张相同图片,一张经过处理产生变形。

  2、引导学生自学技法点击:

  利用教科书中的“技法点击”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3、请学生介绍操作方法。

  板书:制作要点——分割:直线组合:直线等距

  4、提出问题:还有其它的分割、组合的方法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边小结边出示范例

  制作要点:分割:直线、曲线??

  组合:直线等距,直线不等距、曲线排列??

  (二)发展阶段

  师:怎样来实现我们的设想呢?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操作难点和要点,讲解演示操作的方法

  分割:先用铅笔画出裁剪线。另曲线分割必须先用硬纸皮做一把特殊的尺子,再画线;用尺子对准线,左手压实,右手持刀裁剪。(也可用剪刀剪出)

  组合:在底纸上,标出粘贴的位置;将裁剪好的纸条,排列起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后,粘贴完成。

  2、作业要求:把图片切成长条排列粘贴,产生变形的效果。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指导学生采用泥塑、折纸等方法制作电脑,并能用绘制、剪贴的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地装饰。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画及电脑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拓展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再通过学生作品欣赏及对电脑制作方法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动手实践环节,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简单地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电脑模型的构思、制作。

  教学难点:材料的选择和电脑模型的制作、装饰方法。

  解决措施:通过图片、动画《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计算机知识。通过外形新颖、独特的电脑造型图片欣赏,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再通过创意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并掌握电脑的设计要素。最后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分析和制作,有效地解决本课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包装纸盒、彩纸、彩泥、剪刀、胶水、彩笔、蜡笔、铅笔等。

  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引导阶段

  (1分钟)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新颖的电脑》。

  (板书)──新颖的电脑

  2.:我是电脑博士,计算机俗称电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课件出示课题

  出现电脑博士

  发展阶段:基础知识的讲授,过程、方法步骤演示(14分钟)

  二、探索新知

  1.认识最早的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重达28吨,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点击播放动画,显示计算机的区域)

  2.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

  播放动画《计算机的发展》,了解五代计算机的演变。

  3.认识最新技术的电脑。3年6月17日,我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4.了解计算机的组成与类型。

  (1)这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观察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播放自定义动画:主机、显示器、键盘)

  (2)目前,电脑不断创新,有了很多新的样式:

  台式电脑 方便携带的笔记本电脑 简洁的平板电脑

  学生联系生活,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并回答。

  观看动画,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出示图片:最早的计算机、最新的计算机

  播放自定义动画

  播放动画《计算机的发展》

  三、开阔思维

  1.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不断地推陈出新。新颖的电脑还会是什么样的呢?

  显示器可以摆动的电脑

  可以卷的电脑

  可戴在手腕

  上的电脑

  透明的电脑

  通过投影显示并接收信号的电脑

  能够生成3D影像的造型弯曲的电脑

  2.看了这些新颖、独特的电脑造型,你有什么感受?

  只要敢于想象,在造型、材料、功能等方面就可以创造出无数新颖的电脑。

  学生观看图片,拓展思路,启发构思。

  思考、回答问题。

  出示图片:各种新颖、独特的概念电脑

  四、创意分析

  1.创意显示器设计:

  苹果外形、棒球外形

  2.创意主机箱设计:

  机器人型、公交车型、蜗牛型、铜鼓型

  3.创意键盘设计:

  彩色的键盘;

  键盘光电鼠标,右边部分同时具备鼠标功能。

  4.创意鼠标设计:

  乌龟型、汽车型、熊猫型

  学生观看图片,拓展思路,启发构思。

  思考、回答问题。

  出示各种创意显示器、创意主机箱、创意键盘、创意鼠标设计图片

  五、想象讨论

  想一想:如果让你设计一台电脑,你打算如何设计?画一画草图。

  思考问题,画画草图。

  出示问题及草图范例

  六、创意表现

  让我们欣赏一下同学们设计的电脑,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方法一:绘画

  方法二:纸盒、泡塑

  方法三:彩泥

  欣赏学生作品,并分析制作材料、制作方法

  出示范例图片

  课堂实践,学生进行制作

  (20分钟)

  七、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

  用你手中的材料制作一台新颖、独特的电脑。

  步骤提示:

  1.运用材料做出电脑的外形。

  2.将电脑外部结构中的细节拼贴或画在电脑的外形上。

  教师要激发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大胆、自由地想象,将绘画、手工制作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鼓励、点评。

  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个人或自选合作伙伴进行创作。

  出示作业要求

  展示学生作品、交流

  (4分钟)

  八、作业展评

  1、将学生作业展示在教室里,引导学生相互、欣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1)谁制作的电脑造型最独特?表现在哪里?

  (2)说一说你用了哪些方法来制作你心中的电脑?你觉得你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哪里还需要改进?

  2、教师、。(主要从学生作品的造型、色彩及材料的运用上。

  学生自评、互评。

  出示建议

  拓展延伸

  (1分钟)

  九、拓展延伸

  1、不仅电脑有各种变化,电脑的“朋友”也有很多变化。

  (1)这台电脑装了一个移动装置,可以自主移动。

  (2)这台电脑设计了一个舒适的操作椅,可以半躺着使用。

  2、本课: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脑的发展史,了解了电脑的外形特点,并学会用纸、纸盒、彩泥等材料制作新颖、奇特的电脑。随着科学的发展,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强,外形越来越多样,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能陪我们聊天、打球吗?让我们一起期待更“新颖的电脑”吧。

  丰富想象,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体会“休闲”的活动动态;能运用“叠贴约版画”的方法,表现课间休息的人物的动态;感知课间运动也是积极的休息,体验同学之间融洽相处、彼此接纳带来的快乐。

  教材分析

  重点:能运用“叠贴约版画”的方法,表现课间休息的人物的动态

  难点:能运用“叠贴约版画”的方法,表现课间休息的人物的动态

  教具:图片欣赏、吹塑纸、纸、笔、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发记忆的兴趣,体会活动性休息是积极的休息。

  A、 猜一猜:请几位学生做课间休息时的动态,其他同学猜 “他们在做什么?”

  B、看一看:哪一个动作最有趣?哪能些是休闲的活动?课间,哪些是激烈的活动?哪些休息和娱乐最有益身心健康?

  2、欣赏画家作品,启发创作思路。

  A、 学一学画中人物生动的动态:仰起的头部;曲着的双腿;往前倾斜的身体;双手在胸前;一手拿着蒲公英,向上的翘起的小嘴巴正努力的吹着。

  B、作品怎样表现人物动态?画家想说什么?

  C、 作品给你什么感觉?(生动、轻松、休闲、愉快、优美)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3、自主探究“叠贴纸版画”制作方法

  A、 观察比较:叠贴纸版画与剪贴画有什么不同?怎样表现正面与侧面人物?

  B、 拼图游戏:你们可拼出几个不同的人物动态?选出你们认为最有趣的人物动态让大家欣赏。

  C、 尝试现探究。

  4、 赏同龄人的作品,明确“表现人物活动动态”

  5、 造型表现

  A、 课间有趣的休息活动,如:聊聊天,讲笑话,跳飞机等。

  B、怎样表现正面还是侧面的人物才能形成有趣的画面。

  C、 剪出人物形像,创造有趣的情节。

  D、 按前后上、下层关系,重叠粘贴完整的形像。

  E、在贴好的纸板上上墨着色,铺纸对印。

  6、 自评与他评

  A、 人物动态

  B、生动

  C、 有趣

  板书设计

  休息的人

  人物动态

  生动

  有趣

美术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在新年到来之际,老师预设了制作新年贺卡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小班孩子对于涂色活动的兴趣,在将近半学期的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已经对于涂色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这次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动手动脑,还让孩子们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后,还能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送给自己最亲最爱的人,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自己亲人的感情。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尝试用涂色的方法,制作美丽的新年贺卡。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参与兴趣,提高幼儿对颜色的认知过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过新年的习俗。

  2、材料准备:

  (1)提供贺卡让幼儿欣赏。

  (2)画好的贺卡范例、画有单线条的幼儿作品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出示贺卡,让幼儿看看说说:“这是什么?”—“贺卡”??

  “什么时候

  会互送贺卡?”—“过年的时候”??

  要过新年了,老师也制作了一张贺卡(出示贺卡),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卡片上有谁?(有2个娃娃)他们在干什么呢?(庆祝新年)

  2、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讲解:卡片上有哪些颜色呢?(黄色、粉红色、红色、蓝色、绿色、橘黄色、褐色)

  先画黄颜色的是什么呢?(元宝、铜钱)。再画粉红色的妹妹头上的彩珠、弟弟和妹妹脸上的胭脂。然后给弟弟、妹妹穿上漂亮的衣服裤子和鞋子。最后画上漂亮的花伞和背景和褐色的头发。重点:学习选用漂亮的颜色作画。难点:学习来回用力涂色,注意不涂到轮廓线外。(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和鼓励幼儿认真作画,指导幼儿不把颜色涂出轮廓线外。

  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

  3、结束部分:《贺卡展览会》

  表扬在活动中能认真完成作品的孩子。

  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将尝试、制作的过程与游戏作为教学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在好玩之中感受到有趣的美术活动。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折、扭、粘等手法进行加工纸条,让学生感受加工后的形状,强化视觉效果,并知晓对纸条经过处理后可使之飞起来更美。

  教学程序的安排设置如下环节:

  引导、观察——思考、讨论——探索、分析、尝试体验、欣赏感受——启发引导——游戏、交流。

  评价方式是学生在游戏中交流制作心得并得到提高。

  教学目的:

  ◎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制作会飞旋的纸条。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有趣、好玩的美术活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自己的尝试,制作会飞旋的纸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引导、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纸条“会飞”的现象。

  1. 组织学生在室外上课,出示一张A4纸。“今天,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我把这张纸从高空放下,谁能说出纸张是怎样飞下来的?

  2.“到底是不是象同学们所说的那样飞下来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把A4纸从高处放下,引导学生观察。

  3. 教师再把A4纸剪成一条宽约2厘米的纸条后,再把它从高处放下。“这些纸条又会如何飞下?”

  4.“请同学们回忆剪过的纸条落下时和整张纸有什么不同?”

  1. 学生争先恐后说出纸张飞下时可能产生的现象。

  2. 学生观察整张纸飞下的现象。

  3 .学生较好奇地观察纸条飞下的现象。

  4. 学生讨论、归纳纸张落下的不同现象。学生讲出A4纸是摇摆着、缓慢落下的,而撕成条的纸是快速旋转着落下的。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纸条飞”这一现象。

  探索、分析、尝试体验、欣赏感受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找出“飞旋的方法”。

  启发引导

  学会利用色彩来进行装饰物体,使之变得更好看。

  1. “哪一种形状的纸落下更快更好看?”

  2.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条“飞”旋起来呢?甚至旋转的更快呢?

  1. 师鼓励同学们动手来尝试一下。

  2. 师组织8人小组进行“找出纸条会飞旋的方法”的竞赛。(预先准备好奖品)

  3. 师针对学生制作时遇到的困难进行小结。提醒学生制作时注意纸条两端的平衡。

  4. .组织学生进行评选。

  1. 教师出示两种形状相同,色彩不同的纸条(一个是色彩缤纷的、一个是没有色彩装饰的)同时从高空放下进行比较 “哪个纸条更漂亮”。

  1. 学生观察,提出自己的看法。

  2. 学生思考,自由讨论。

  怎样做才能让纸条飞起来?

  1. 学生分成8人小组进行制作,利用自备的各种纸条尝试“纸条飞起来了”。

  2. 小组长汇报尝试结果,介绍“我们的纸条是怎样飞起来的”——示范纸条折一下、扭一下、粘一下……。

  3. 组员表演纸条“飞起来、转起来”。

  4. 学生评选出做得较好的小组。

  如:形状多样、飞旋时在空中停留较长时间、旋转时能保持平衡等方面。

  1. 学生发现装饰过的纸条更美,再通过老师的提示,分别在自己做的纸条涂上好看的颜色,使纸条旋转时变得更漂亮。

  游戏、交流

  1. 老师和学生在游戏中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思:看谁的纸条在空中飞的时间长,谁的纸条旋转的更快?

  2. 教育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做“垃圾虫”。

  1. 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互相指出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纸条的形状,使纸条飞旋得更好看,飞的时间更长。

  2. 同学们把地上的垃圾捡到垃圾桶。大家共同爱护环境卫生。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上一篇:美术教案

下一篇:幼儿园美术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