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案
有关幼儿园社会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实践,初步树立幼儿健康的消费观念,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懂得要节约用钱。
2、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学习合作和记录。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幼儿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2、难点: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性。
活动准备:
儿童活动的小超市以及儿童教材的钱币。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家里的消费情况
小朋友,昨天老师让小朋友调查了家里的消费情况,你们知道家里的什么地方都需要钱?现在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你们家里的消费情况。(幼儿自由汇报)
师小结:原来家里花钱的地方还真不少,家里的这么多的地方要用钱,他们当家容易吗?那你们想不想当家?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当家。我们今天当家的游戏就是去儿童超市购物。你们去过超市吗?那怎样才能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
二、活动(游戏)
1、每三个小朋友为一组,先去中国儿童银行领取十元的活动经费,再一起去超市购物。
2、小朋友去购物时怎样才能顺利地完成这次购物,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幼儿自由讨论后汇报)
(1)尊重每个小朋友,学会合作,人人参与购物。
(2)合理消费,不能超支。
(3)在超市购物时不能大声吵闹,吵到别的客人就不好了。
(4)挑选商品时要轻拿轻放,不要的商品要放回原处。
三、认真听超市工作人员的温馨提示
1、进行温馨提示。
2、你听到了什么?说说看。
四、幼儿合作去购物(师参与指导)
五、评价
好了,现在小朋友都完成了这次超市购物的任务,说说你在购物时都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活动延伸:
今天回家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超市购物,体验当家的不易。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课目的是培养幼儿合理的消费观念,但活动时孩子们却只是购物,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否有钱的事,看来这样的社会实践还要让小朋友积极参与多锻炼。最成功地是孩子们都喜欢这样的活动,积极性很高,相信在实践中多锻炼,孩子一定会养成合理消费的观念。
小百科:家,现代汉语常用字、 一级字,读作jiā,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内、住所。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2
主题目标:
1、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小手,乐意用语言表达。知道小手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
2、知道自己有一双小手,知道手的作用,初步了解保护手的几种方法。
3、平时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小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4、学习正确的洗手、擦手方法,正确运用小手拿水杯、搬椅子等力所能及的事。外出活动或回家时知道双手搬椅子还原。
5、学习大小便后自己提裤子和午睡前脱鞋子。知道在饭前、便后要洗手。
6、让幼儿能用手指头表示数字1-5.
7、喜欢并且会自己拿勺子吃饭。
8、愿意跟着音乐唱歌,愿意听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动手、动身体来进行律动和早操。
9、学习穿衣服的正确方法,尝试自己穿衣服。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
10、学习行走时两臂自然下垂,前后自然摆动。
11、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情感。
主题网络图
主题区域创设:
主题环境创设:
1、丰富班级环境,与幼儿一起布置新主题"鞋子大家族"的环境。创设"各种各样的鞋子"板块。
2、创设神秘的鞋底主题板块,引导幼儿观察寻找鞋底的秘密。
3、将幼儿的印染画作品"鞋印舞会"展示在墙面上。让幼儿通过作品更好的观察鞋底的花纹。
4、在墙面上展示孩子有鞋带的鞋子,创设"我会系鞋带"板块。让幼儿学习系鞋带,看一看谁的小手最巧。
5、创设"我会穿鞋子"板块,展示幼儿自己穿鞋子的照片。
6、创设:"我是小鞋匠"板块,展示幼儿与家长自制的各种鞋子。
物质环境:
根据主题更换墙饰内容,展示宝宝参加自我服务的照片。
创设自然角和认识角,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精神环境:
师幼之间平等、快乐;班级氛围祥和、协调,教师以亲切和蔼平等的态度接待每个幼儿。及时表扬和鼓励每个幼儿。
主题资源利用:
1、欢迎家长积极来园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共同制作鞋子。
2、请家长带孩子户外活动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街上的行人的鞋子,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子。
3、鼓励孩子每天自己穿脱鞋子,学习绑鞋带。
4、帮助幼儿认识四季的鞋子及探索特殊鞋子的特殊作用。
5、家长与幼儿在家中 共同收集各种各样鞋子的照片,并带来幼儿园。
6、带幼儿去鞋店和鞋超逛一逛,直观的观察各种鞋子
7、让孩子穿一穿你们的鞋子,感受鞋子大小的区别,知道要穿适合自己的小脚大小的鞋子。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作客能力发展现状:小班幼儿对到别人家作客的基本礼节缺乏了解。如:见人不知道主动问好,告别时忘记说再见;在客人家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随便拿,玩完后不知道收拾整理等等。
小班幼儿在交往与习惯方面的发展要求: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在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的环境中进行。
介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游戏化的生活场景中进行相关的体验,获得相关经验。
活动目标
1.懂得作客的基本礼节:有礼貌;不随便拿人家的玩具。
2.玩过玩具后知道放回原处,学习收拾玩具的方法。
3.体验将玩具收拾整齐后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游戏场景:小兔的家。(游戏的区角:宝宝睡觉的地方——卧室;宝宝玩的地方——游戏室;宝宝吃饭的地方——餐厅等。)
2.小兔头饰若干。师扮演兔妈妈,另一个老师扮演兔姐姐。
活动过程
1.导入:准备去兔姐姐家作客
(1)去兔姐姐家喽!
兔妈妈:“我的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去兔姐姐家作客。走,坐上我的小火车出发了。”小兔们跟着兔妈妈听着开火车的音乐,“开火车”来到兔姐姐家门前。
(小班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就是开火车。)
(2)去兔姐姐家怎么做客?
兔妈妈:“嘘!兔姐姐家到了。”
和兔姐姐互相问好!(免妈妈先跟兔姐姐问好,给免宝宝做个示范作用。)
“兔姐姐好!”“兔妈妈好!小兔子们好!欢迎你们来我们家玩!”
2.在兔姐姐家做客
兔妈妈:“哇!兔姐姐家真漂亮啊!兔姐姐能不能介绍一下。”(兔妞姐家的漂亮在兔妈妈的惊叹声中吸引了小兔的眼球,小兔宝宝们不由得驻足观看,为下面的介绍打下伏笔。)
(1)兔姐姐家真好!——兔姐姐的介绍
兔姐姐边带小兔们参观边介绍:
“瞧,这是我睡觉的地方,我的布娃娃都整齐地坐在这儿呢。”
“这儿是我的玩具,按照大小都整齐地排在玩具柜上。”
“这儿是我煮饭的地方,看,最上面放着什么?(煤气灶)这一层放着餐具,你认识吗?(煮饭、炒菜的勺子、碗啊,盘子啊等等)最下面是我喜欢吃的水果和点心。”
(在介绍过程中,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的感官积极地参与,免姐姐可用和幼儿一起说或提问等形式进行,让幼儿在细心的观察中了解物品的摆放规律,为后面的整理活动做铺垫。)
(2)我想在兔姐姐家玩——征询兔姐姐意见
兔妈妈:“兔姐姐家真好玩,你们想玩吗?想玩什么?”
兔宝宝:“想玩。”“想玩玩具……”
“我们要问问兔姐姐可不可以玩啊。”
兔姐姐:“可以啊!”
(3)我在兔姐姐家玩啦!——小兔们自由玩。
小兔们自由玩乐,兔妈妈和兔姐姐陪同小兔们玩。
(幼儿很兴奋,自然玩得很带劲儿,玩具玩得到处都是,各区域的玩具混杂在一起。)
3.整理兔姐姐的家
(1)我来整理(初步整理:没有特别要求下的自行整理——粗整理。)
兔妈妈:“宝宝们,不早了,快收拾收拾回家了。”
小兔们收拾整理玩具。
兔妈妈:“快点哦,收好的宝宝赶快坐下歇歇。”(为了让收拾得快的宝宝看到收拾的结果,同时等等收拾得慢的幼儿。)
(2)我会整理(再次整理:根据要求检查整理——细整理。)
“看看有没有收拾好?” (将放错地方的玩具找出,送到原来的房间。)
“是不是跟刚才进来的时候一样?”
要求整齐摆放玩具:布娃娃是不是整齐地坐在那儿?玩具是不是放得整整齐齐?煮饭的地方也收拾好了吗?
发现问题及时请兔宝宝去整理。分区分批去整理。
(这三个区域最难整理的是厨房,幼儿虽然喜欢玩厨房的玩具,但对于厨房的用具幼儿毕竟接触得比较少,离他们的'生活较远,所以在最后的整理环节作为重点让幼儿回忆餐具是如何摆放的,再收拾。经过好几个来回才基本符合要求。)
(3)我整理得真好!(免姐姐验收。)
①兔姐姐检查
如有问题再请个别孩子去整理。
“兔姐姐,你满意吗?”
②兔姐姐的夸奖
兔姐姐:“兔妈妈,你的宝宝真能干,把我的家收拾得跟原来一样整齐漂亮。”
(免姐姐的评价,让小免们的劳动有了成就感,也让他们知道,只有玩完以后整齐收拾玩具的孩子才是受人欢迎的孩子。)
4.兔妈妈带小兔们回家
(1)道别
兔妈妈:“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和兔姐姐再见。”
兔宝宝:“兔姐姐再见!”
兔姐姐:“小兔再见!欢迎你们下次再来玩。”
(2)回家
兔妈妈和宝宝听着开火车的音乐,开着小火车回家去。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前后顺畅自然,将作客的礼节及整理玩具的要求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兔姐姐家作客的情节层层展开,步步推进。幼儿在玩中学会了做客的礼节:有礼貌、不随便玩人家的玩具,玩完玩具放回原处,并自己整理摆放。同时情感上得到愉快的体验:看到自己整理得整整齐齐的玩具,听到兔姐姐诚挚的表扬、兔妈妈的肯定等。本次活动目标基本达到。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自然地从心理上接受做客的一些基本礼节。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4
目标:
简单的方位知觉
材料:
镜子、图片。
过程:
1.幼儿站在盥洗室的镜子前,幼儿边照镜子,边指认自己五官的名称和位置。
2.教师说出五官的名称,幼儿快速地在自己的脸上指点。
3.学说“眼睛在鼻子的上面、鼻子在中间、嘴巴在鼻子的下面”。
建议:
1.活动区周围可以布置幼儿的照片,让幼儿看看认认自己和同伴。
2.在活动中念儿歌《真是漂亮的好孩子》。
3.活动后,可进行宝宝自己会整理的练习,感知简单的归类。
附儿歌:真是漂亮的好孩子(鸽翔)
宝宝有面小镜子,每天用它照自己,
小脸干净头发直,真是漂亮好孩子。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一次大班组的火箭发射活动中,我们托班在观看过程中,由于火箭发射时的巨大声响,好几个孩子被吓哭了。 如何如何 借助有效的手段,帮助幼儿克服害怕心理是我一直在思考的。考虑到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在活动中利用二次心理实验,进行有效的心理迁移,从而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
活动目标 :
1. 老师引导下,愿意克服害怕心理,大胆尝试。
2. 愿意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心理体验。
活动准备:
挖有各种洞的大箱子两个(内装各种玩具)、音乐
活动过程:
一 . 营造轻松气氛,带幼儿来到 “ 草地 ” 上。
二 . 一次探宝。 ( 伴有恐怖的声音 )
1. 发现宝贝 , 引导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摸。
2. 大胆表述自己的心理感受。
3. 揭示箱子,发现宝贝,体验快乐。 ( 紧张心理的释放 )
三 . 二次探宝 ( 实验验证 )
1. 发现第二个箱子, “ 愿意自己去摸吗 ”
2. 幼儿尝试自己伸手摸宝贝。
3. 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 . 欢庆舞 , 带着宝贝回家了。
活动反思 :
活动通过箱子内恐怖的声音的播放 , 进行种种猜测 , 从而引发幼儿的害怕心理 , 教 师通过打开箱子 , 揭示秘密。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幼儿的害怕、紧张心理。通过第二次的实验活动,验证了前面实验的效果,幼儿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下,克服了自己的害怕心理,活动比较成功。
有几处细节需要完善:
1. 幼儿在对第一次探宝活动中的心理体验 , 还可以让幼儿更多的表述 .
2. 幼儿围坐的形式应该还可以更开放些 , 可以坐成一圈 , 这样便于幼儿观察、倾听和交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