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推荐】中班教案范文锦集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我们开展的“秋天”主题活动中,通过采摘、收获、品尝、造型,幼儿充分认识了秋天的各种蔬菜、水果。为了让幼儿更真切地感受秋天的美好,我们把秋天收获的果实巧妙地设计、制作成了美观又好玩的布制玩具。
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玩布制玩具的兴趣,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2.培养幼儿主动创造、大胆表达的能力,发展幼儿身体协调运动的能力。
3.引导幼儿利用自制器械练习各种动作和简单的节奏,培养初步的创编能力。
教学准备
1.场景布置:用KT板制作的立体大果实6个(苹果、梨、柿子、茄子、菜椒等),置于活动场地的两侧。
2.布制果实同幼儿人数,零散地放置在活动室的不同位置。(布制果实如同手偶一样可套在手上。制作方法:用彩色布裁成蔬菜、水果的形状两片,边缘缝合,下端留出约2寸的口,便于伸进手去;再用透明丝布裁出一片同样形状,缝在其中一面的外面,配以拉链封口,像一个小布袋,可用来装入种子。)
3.农作物种子若干(黄豆、绿豆、玉米等),盛放在小篮内,放在场地一侧;塑料小勺若干。
4.音乐:《咚吧啦》《好朋友》《郊游》《小树叶》。
教学过程
一、寻找果实玩具
1.经验回顾,以谈话引入课题。
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你们知道哪些蔬菜、水果丰收了?”(丰富的场景布置可引发幼儿进行思维想象)
2.引出布制的果实玩具并带领幼儿寻找。
师:有许多果实娃娃要和我们一起游戏呢,快把它们找出来吧!
3.放音乐《好朋友》,将果实玩具套在手上,互相问候,自由表演。
(评析:在与幼儿的谈话中,帮助幼儿梳理了知识经验:通过找一找的游戏增进了果实玩具的神秘性;造型可爱的果实玩具套在手上,和好朋友打打招呼,提高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探索果实玩具的玩法之
一:做运动器械
1.引导:“这么漂亮的玩具你想怎样玩呢?一起来试一下。”
2.探索:启发幼儿自由地利用玩具个人玩、合作玩,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玩法。教师及时给予引导、鼓励。
3.交流: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练习、分组比赛,发展幼儿投掷、平衡、跳跃等运动技能。如:当飞盘(看谁抛得高又接得准)、夹在腿间跳、顶在头上走、以大果实板为目标练习投掷等。
(评析:这一环节中为幼儿创设了轻松、自由的心理氛围,鼓励幼儿形成自主、主动的行为倾向,从初步探索——合作游戏——竞赛游戏,给每位幼儿以充分展示的机会,并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体验了游戏的快乐。)
三、探索果实玩具的玩法之二:装种子
1.与配班教师简单配合,以对话的形式引导幼儿发现各种农作物种子。
配班教师旁白,师:“谁在叫我呀?”带幼儿到种子位置,并说出各种种子的名称。
2.师:“这些种子也想和我们一起玩,谁能想个好办法,能带着它们一起玩。”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有外层和拉链,可以把种子放到布袋里。
3.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如放2勺绿豆、放1勺黄豆等,动手将种子装入玩具外层。
(评析:这一环节充分挖掘了果实玩具所蕴含的教育要素和价值,将果实与种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认知、操作,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主动探索的兴趣。)
四、探索果实玩具的玩法之三:开果实音乐会
1.请幼儿探索装上种子后果实玩具的玩法,如:拿在手里摇一摇可以当乐器。
2.引导幼儿带着果实种子开音乐会,并自编简单的节奏型。
师:我们一起开个果实音乐会怎么样?我的果实娃娃唱起歌来是这样的,沙,沙,沙沙沙,你的果实娃娃会怎样唱歌呢?
3.请小朋友欣赏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郊游》和《小树叶》,鼓励幼儿自编合适的节奏型为音乐伴奏。
五、探索果实玩具的玩法之四:当表演道具
1.播放音乐《咚吧啦》,将果实玩具当作道具套在手上,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庆祝丰收。
师:听,热闹的音乐响起来了,我们一起来跳个丰收舞吧!
2.引导幼儿自由表演、与同伴一起表演。
3.引导幼儿利用场景中的大果实板一起做游戏、表演节目,如分组躲在板子后面轮番出现、围着跳舞等。
4.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咱们再一起到外面和果实娃娃做运动好蚂?”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自然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记住故事名称和故事中的角色。
1、理解故事内容,使幼儿懂得小山羊为什么不能和小老虎做朋友,自
己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随便和人接触。
2、学习词汇:玩耍、危险、挑。
教学准备:
小山羊、小老虎图片
故事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出示小山羊和小老虎图片:小朋友看老师请来了谁呀?(小山羊和小老虎)
2、小山羊长得怎么样?是怎么叫的?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小老虎的尾巴长得怎么样?它是怎么叫的呀?我们也一起来学一下。
3、有一天小山羊和小老虎碰到一起,小朋友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猜想。)
4、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个故事就知道了。今天老师要给
小朋友讲的故事名字就叫《小山羊和小老虎》小朋友们认真听哦,听听故事里面都说了什么?
二、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然后提问。
1、故事讲完了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谁能告诉老师故事里讲到了谁?
3、故事里说小山羊和小老虎碰到一起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三、结合挂图,老师再次讲述故事一遍。然后提问:
1、小山羊和老虎是怎么碰到一起的?它们一起做了什么事?
2、小老虎回到家后对妈妈说了什么?它的妈妈对小老虎説了什么?小老虎又怎么说?(学习词语“玩耍”)
3、小山羊回到家后对妈妈説了什么?妈妈又是怎么説的?(学习词语“玩耍“)
4、小山羊听了妈妈的话怎么样?妈妈想到了办法吗?
5、第二天小山羊去和小老虎玩了吗?小老虎想和小山羊玩吗?它是怎么找到小山羊家的?
6、小老虎找到小山羊的家,小山羊开门了吗?它们说了些什么?
7、最后,小赡养还是不开门,小老虎是怎么做的?
8、小老虎闯进去,它们是怎么对付小老虎的?(帮助幼儿理解“挑”)
四、讨论:
1、小山羊能不能和小老虎做朋友?为什么?
2、平时,我们小朋友要注意什么样的人不能跟他说话,不能吃他们给的东西,更不能跟他走?
四、活动总结:
表扬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发言的小朋友。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中利用头饰及教学挂图进行教学,孩子倾听故事的兴趣还是很浓。在活动开始,我就抛出问题:“你们觉得小山羊和小老虎能不能做朋友,”他们都觉得不能,我就让他们带着“能不能做朋友”这个悬念倾听故事。在倾听了两遍故事后的提问中,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其中幼儿还是理解不了“挑”,我解释了,不知到他们能否领会。最后,孩子认识到了老虎和山羊是不能做朋友的,也联系到自己不能随便和陌生人交流,做朋友。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了解元旦的'由来,感受元旦欢乐的气氛。
2、积极参与元旦的环境布置,初步有空间审美能力。
3、通过元旦庆祝活动,幼儿参与包饺子游戏,满足肢体活动的乐趣,并了解饺子的制作过程,以及过节吃饺子的习俗。
活动准备:1、收集有关《元旦》的故事、歌谣、儿歌。
2、收集有关《元旦》布置装饰品、食品、卡片、图片等。
3、播放“早安新年”音乐,准备包饺子用的食材。
活动过程
1、老师讲解元旦的由来,及过元旦的风俗习惯,引出装饰室内和包饺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对元旦的经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元旦。
3、介绍饺子的由来,让幼儿了解有关元旦吃饺子的习俗。
4、师幼共同听音乐“早安,新年”。
5、小朋友在老师的指挥下,在各自教室用桌子组合操作台,小朋友分坐在操作台的四周。小朋友们表演手指操《包饺子》,为即将开始的包饺子活动营造气氛。
6、生活老师把切碎的菜和肉放进盛馅盆并依次加入盐、五香粉、饺子调料、酱油、鸡蛋等,进行搓和、拌馅。请小朋友依次参观。(并说明鸡蛋的用途为增强黏度,酱油为调色,好看、增强 食欲)
7、生活老师和班级老师进行分工,擀面杖,切成小面团。老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依次摁成面片并成擀饺子皮。(开始前,请班级老师给小朋友们洗手)
8、把准备好的食材弄好后,准备开始包饺子。生活老师把饺子皮分给小朋友(2个/人次),班级老师把饺子馅分别放在小朋友的饺子皮上,然后,班级酒老师进行示范,小朋友依示范进行包饺子。包的又快又好的小朋友给予奖励,包不好的给予鼓励。
9、生活老师把煮熟的饺子分发在小朋友的碗里,请小朋友们品尝自己包的饺子。(猜猜看:碗里有多少饺子,都是谁包的饺子?)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有趣和有用。
2.对数字变化后形状感兴趣,并乐意产生想象。
活动准备:PPT课件,笔,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一)请看大屏幕中出示格子,提问:数一数,一共看到了几个格子?
师:每个格子里都有一个不同的数字宝宝,请你找一找,猜一猜分别是数字几?
(二)大屏幕中出示不完整数字,让幼儿观察。
1.提问:找到了数字几?在哪个颜色里面?
2.谁能一下子找到两个数字宝宝。
3.灰色的格子里藏着数字几呢?老师告诉你们,每个格子里只藏着一个数字宝宝,10里面有几个数字宝宝?所以灰色的格子里藏的是谁?
二、数字排序
(一)小朋友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10个数字宝宝,请你给数字宝宝排队,你会怎样排?
(二)仔细观察下,这些数字一个比一个大,所以它们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三)谁会把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倒数:9876543210
(四)继续在大屏幕中展示老师用数字排列出的不同的图形师:数字宝宝还可以这要排列呢!
1.顺时针,圆形,三角形
2.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五)小总结:数字不但可以横着、竖着、圆着或三角,而且排列的顺序也可以不同。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理解这些数字宝宝所表示的意义,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
(一)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经常在哪里看见过这些数字?
1.林老师家里也有数字宝宝呢!请小朋友看看,找找。
(1)药瓶师:药瓶上面的数字是干什么用的?
师:药不是随便吃的,医生说吃多少,我们就吃多少。
(2)日历师:日历上面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3)页码师:页码有什么用?
师:如果这是一本故事书,我看着页码就能很快的找到我要看的故事在哪里。
(4)体温计师:体温计有什么作用?
(二)总结:生活中到处有数字,有的是告诉我们数量的多少(比如:药水瓶上的数字),有的是告诉我们顺序(比如:年历上的数字、门牌号码),有的是告诉我们方位(比如:书上的页码),所以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四、大屏幕中出示0123456789,把这些数字合起来,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一)师:你们猜猜如果把这些数字宝宝和起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1.出示第一幅有数字组成的--鸡师:这只小鸡由哪些数字组成的。
师: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数字几是小鸡的什么?
师总结:数字3放中间变成小鸡的翅数字3缩一缩变成小鸡的脚数字3倒过来变成小鸡的嘴数字3拉拉长,倒过来变成小鸡的头和背2.出示数字组成的冰激凌师:找找看数字3在哪里?还有数字几?在哪?
3.数字组成的猫,师:找找看数字3在哪里?还有数字几?在哪?
4.观察老师的作品--魔术师师:林老师也用数字宝宝画了一副画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师:林老师用了9个数字宝宝画了一个魔术师。请你找一找,把9个数字宝宝找出来。
"8"帽檐"0"眼睛"2"眉毛"7"脖子"6"鼻子"3"耳朵"4""1""9"师:哪个数字没用过?
活动延伸:参照大屏幕中的数字图画,喜欢哪一幅数字图画,然后画一画,也可以创新,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宝宝,动手画一画。
课后反思:
因刚接班不久对幼儿掌握数学方面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清楚。所以我设计一节以游戏形式为主的课,以此来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我以捉迷藏导入课题,小朋友积极性很高,对数字也很有兴趣。在后面的操作过程中,我选了个别幼儿操作,让其他幼儿的等待的时间过长,假如我把它改成每人操作,也许小朋友对数字就更感兴趣了。在生活中找数字时,准备材料不够充足,没能很好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幼儿连线画时有些幼儿找不到数字点,假如我把点改成彩色点,就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连线就更完美,也就会一下找到数字中的小动物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