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影评
《飞地》影评
《飞地》影评(一):飞飞飞飞飞地 enenenenenclave
海拔,上海的遥远,俄罗斯的遥远,政府的遥远,汉族人看彝族的火的遥远,希望的遥远打造出一块飞地。但是直到 喝醉了的苏甘以布走夜路回家的那个桥段 这种“飞地”的感觉才真正 很真实地击中我。“我这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晓得怎么写的人...你(摄像机)滚...我什么都没有,肚子也是空的,只有可能有个心...我也不知道我...我的路在你身边...”然后整个人瘫倒在黑漆漆的河里。
这就是《飞地》里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般,纪录片里,拍摄者对对拍摄对拍摄者的理解是不言而喻的先决条件,是纪录片的自信和资本,权力的来源。但是在《飞地》里,拍摄关系的存在感超级强,镜头里和镜头外不停地对话、出戏。甚至承认了拍摄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心理距离, 我们观察的是一块真正的飞地。
在瓢虫映像组织的南京展,这种感觉尤甚。我们在南京最拥挤的商业区新街口-大厦-书店里。幕布的后面挤满一面墙的书,一米之外是人来来往往,一张张银行卡流动着,无数的交易在快速进行。而幕布上面是一个 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的人 几年前尚买不到扫帚的高原地。
此外:
影片按时间线索剪辑,觉得也许不是最合适的方法?
影片很强调政治在这个飞地里的形象:苏甘以布对中央政治的热诚,老母亲的'漠然,支教老师A对政府扶持缺位的不满,代课老师的嘲讽,支教老师B搅黄试图通过课本渗透进来的宏大政治话语,小孩的“无知”。我还想看到的是这些态度的形成。尤其不理解苏甘以布的热诚是怎么长成的,如果影片能解答就好了。
《飞地》影评(二):遥远的地方也有灵魂拍手作歌
至今没有去过凉山州,第一印象是贫穷和交通不便。前些日子看了“最悲伤作文”,对这个地方的想象突然多了起来。有机会看了纪录片《飞地》,突觉大厦轰然崩塌。
影片中记录的很多细节都折射出大时代下不同人物的相同命运。比如支教,比如慈善援助,以及背后更深的原因。
我很喜欢影片的主人公——苏甘以布,他简直是神一般存在的人物。虽然你与他隔了数百公里,却仿佛生活在不同的星球。他读书并不多,却有自己的说话方式,他渴望关心政治,但是信息从未对等;他喝酒,唱歌,甚至还会弹琴;他敏感偏执,说自己是疯子。
在这片古老沉闷的土地上,除了很多未知的秘密和哀叹,还有灵魂拍手作歌。
强烈推荐这部纪录片,仿佛与一个精灵对过话。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娱乐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