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2-03-19 02:17:28 作者:

【热门】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锦集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锦集5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内容

  拍手点头

  重点领域

  音乐

  相关领域

  社会、语言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学习随音乐合拍地边唱边做动作。

  2、乐意尝试创编歌词,并根据歌词做相应的动作。

  重点、难点 重点:能随音乐合拍地演唱歌曲。

  难点:创编歌词并做相应动作。

  活动准备

  布袋木偶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出示布袋木偶作拍手、点头状,与幼儿相互问好。

  二、引导幼儿边唱边合拍地做拍手点头动作。

  1、教师边演示布袋木偶边唱《拍手点头》。

  2、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合拍地做拍手点头动作(两拍一次动作)。

  三、组织幼儿创编歌词,并合拍地做相应的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出自己喜爱的身体动作。

  提问:“小木偶除了会拍手点头,还会拍手干什么呢?”(如:拍手踏脚、拍手摸脸、拍手拍皮球、拍手开汽车等)

  2、教师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高兴地表扬幼儿能创编新的歌词及动作。

  3、幼儿听音乐,边唱变合拍地表演创编的动作。

  4、在对此歌曲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幼儿创编的动作可增加。如:拍手点头、拍手踏脚;或拍手点头、拍手拍皮球、拍手开飞机等。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利用孩子们对红色的偏爱,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讲述各种红色物品。

  2.幼儿能围绕教师的提问较完整地回答“我拿的是××,它是红色的,感觉××。我吃的是××,它是红色的,味道是××。”

  3.丰富词汇“酸酸的”、“甜甜的”、“软软的”、“硬硬的”。

  活动准备:

  1.若干副红色镜片的眼镜。

  2.红、黄、绿三种不同质感的玩具。

  3.各种红色果汁、食物、水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找红色玩具,导入主题,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教师:小朋友,这里都有什么颜色的玩具?

  教师:请每位小朋友选一件红颜色的玩具,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幼儿自己挑选玩具。)

  2.教师示范:我拿了一个红颜色的福娃。它有红红的头发、红红的手和腿、小小的嘴巴、圆圆的眼睛,摸上去软软的。

  教师:小朋友的玩具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玩具大胆讲述。

  (二)通过视觉、触觉感知红颜色的物体,引导幼儿能围绕提问较完整地回答“我拿的是××,它是红色的,感觉××”,丰富词汇“软软的”、“硬硬的”。

  1.教师:谁来说说自己拿的是是没玩具?它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感觉是怎么样的?

  2.幼儿分步骤回答,教师小结整理并请全体幼儿摸摸被描述的玩具,感觉软和硬。

  3.教师:请把摸上去感觉软软(或硬硬)的玩具举起来。丰富词汇“软软的”、“硬硬的”。

  (三)通过味觉感知红颜色的物体,引导幼儿围绕提问较完整地回答“我吃的是××,它是红色的,味道是××”,丰富词汇“酸酸的”、“甜甜的”。

  请幼儿把玩具放回玩具筐。

  1.教师: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食物?(逐一展示红色食物。)2.请幼儿回答出食物名称。

  3.请幼儿品尝各种食物的同时在一旁巡回观察,个别提问“你吃(喝)的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味道怎么样?”请幼儿描述品尝过的食物,集体说短句“我吃(喝)的是××,它是红色的,味道是酸酸的(甜甜的)。

  (四)通过视觉感受红颜色的物体,鼓励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看到的景物。

  1.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

  2.幼儿回答,自然结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喜欢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观察班级中的动物朋友时,孩子们的兴趣十分浓厚,喜欢围在身边给它们喂食,摸摸硬壳等。还不时的讨论一番:小蝌蚪怎么变成青蛙的,小乌龟是怎么爬行的……许多的小问号在孩子心中萌芽,抓住幼儿的热点,开展了“我喜欢的动物”的主题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了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去认识更多的动物,和它们交朋友。在活动“躲雨”中,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同时,了解动物的习性,亲近动物,在游戏的情景中尝试归类,愿意用较完整的短句回答,从而喜欢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尝试遵守游戏规则。

  2、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用短句回答问题。

  3、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动物卡片、房子、音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音乐进场)我们一起去草地上玩喽,你们高兴吗?我是谁?(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是怎么来的?(跳来的)你们这么多的动物朋友,还有哪些朋友和我一样也是跳来的呢?(幼儿讲述)

  2、你们其他动物朋友是怎么来的?(走来的)你是谁?小鸡怎么走来的,表演一下

  二、游戏:躲雨

  1、哗啦啦!怎么了?不好,天要下雨了,小动物们要淋湿了,怎么办呢?(幼儿自由讲述)让我们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吧。(走走朋友要走得又稳有快,跳跳朋友跳得又轻又快哦)

  2、自由躲雨:天晴了,刚才你们是怎么躲的,躲在了哪里?

  3、按要求躲雨1:刚才有很多动物躲到了一起,都被雨淋到了,等会儿再躲雨的时候,走走朋友躲到走走朋友家去,跳跳朋友躲到跳跳朋友家去。刚才你们躲在了哪里?

  4、按要求躲雨2:找个自己的走走(跳跳)朋友去躲雨。刚才你和谁躲在了哪里?

  三、延伸活动

  这里的房子怎么没人躲呢?除了走走、跳跳朋友,这里还有哪些朋友呢?我们下次和他们一起玩。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躲雨”是从孩子们近期的兴趣点延伸出来的,为了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的兴趣,我创设了情境,如小动物的家、音乐等,并以他们熟悉的动物引出活动,孩子们很喜欢,也十分的投入活动,活动过程中,我有意识的用语言激发孩子说的欲望,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照顾到一些平时不爱开口的孩子,让他们也有说的机会,整个活动在热闹的氛围中结束。

  当然,活动中也有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提问环节,还可以清晰些,让孩子知道要求后再进行游戏;除了活动中了解的走走朋友和跳跳朋友外,还可以丰富一下孩子的知识面。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留给自己很多的启示,需要不断地积累、尝试后,获得更多!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各玩沙工具,手眼协调地挖沙坑。

  2、初步体验将沙和水有利结合,使玩沙活动更富情趣。

  3、培养幼儿分工合作,以大带小的团体协作精神,感受接近大自然所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一次性台布六条、水桶四个、废品制作的洒水壶若干个;各种塑料玩具(小鸭、小鱼、乌龟、螃蟹、青蛙等);活动前收集(小草、落叶、枝条若干);大场地沙池一块。

  2、布置场地:将“小鸭、小鱼、乌龟、螃蟹、青蛙等”塑料玩具散放于沙池的各个地方。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前的“热身运动”

  1、教师将幼儿带到沙池边,观看沙池。引导幼儿谈话:“哇!今天我们的沙池里来了好多的小客人,他们是谁呀?”幼儿答:“小鸭、小鱼、乌龟、螃蟹、青蛙。”师:“我们下去和他们一起玩好吗?”(调起幼儿的积极性后)教师请幼儿做好进入沙池的准备。(脱鞋袜、卷袖口与裤口)

  2、进入沙池,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学沙池里的小动物:我学小鸭摇摇摆、我学小鱼游呀游、我学青蛙跳跳跳、我学螃蟹横着走、我学乌龟爬呀爬,爬呀爬,爬呀爬,爬到妈妈身边来(请小朋友爬到老师身边集中)。

  (二)引题让幼儿产生兴趣

  1、师:“今天小动物们和你们玩得可开心啦!可是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知道他们是住在哪里的吗?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一想?”(幼儿开始自由讨论)。

  2、小结:哦,原来它们的家在水里,那我们今天就在沙池里,给它们安一个家吧!来进行“挖池塘”好吗?

  (三)教师讲解活动玩法和要求

  玩法:先请幼儿在沙池里挖一个大坑作池塘,接着将挖好后将一次性台布铺在池塘底部(防止水很快渗入沙里);再把“池塘”灌满水,然后将各种玩具放进“池塘”,最后在完成的作品加上一些装饰。

  (四)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1、两位老师协商以大带小原则,分别将中班小班幼儿分成六组。

  2、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的情况,指导他们进行分工合作活动,中小班幼儿一起合作挖沙坑;中班幼儿进行铺池塘、运水灌水;小班幼儿进行找、送小动物进池塘等。

  3、活动时,提醒幼儿不要将沙弄到眼睛或鼻子等五官部位,要注意他人的

  安全和卫生,懂得照顾小班幼儿。

  4、教师点评活动情况,让幼儿相互欣赏各种各样的“池塘”作品。

  四、活动结束:

  1、师幼一起整理玩沙工具和玩沙场地的卫生。

  2、帮助幼儿做好清洗手脚,穿好鞋袜的工作。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学奶奶剪窗花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字,写好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课文朗读磁带。

  2.各式各样的窗花图案。

  3.有关窗花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展示各式各样的窗花图案,学生欣赏:看一看,说一说。

  2.谁见过窗花?谁会剪窗花?结合课前查到的资料,你能向大家介绍有关窗花的知识吗?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奶奶剪窗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悟情感

  过渡:小剪刀,手中拿,我学奶奶剪窗花,是件多么开心的事!听老师读课文,请同学们当评委,看看从老师的读中,你们是否感受到我学奶奶剪窗花的喜悦心情。

  1.老师范读。

  2.学生评读。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不认识的生字用圆圈画出,反复练读,读准字音。

  4.让我们带着高兴、欢快的心情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学生齐读。

  (三)随文识字

  1.(出示生字卡)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读。

  (1)开火车读;

  (2)请小老师带读;

  (3)去掉拼音读生字。

  2.交流识字方法: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3.重点指导记住“窗”的字形。

  (出示“窗”字)这是个有趣的汉字,请你与同桌交流: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

  老师讲解:宝盖儿好像一个小屋子,中间的“八”像个小人儿,下面的方框表示窗户的边框,方框里面的好像窗户上的花纹。

  4.游戏巩固。

  小黑板出示“窗 、梅花、雪花、喜鹊、鸭、尾巴、娃娃”的窗花图片或简笔画,指名在图片或简笔画下贴上相应的生字卡。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