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范文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
中班音乐活动:
我爱洗澡
活动目标:
1.体验洗澡的快乐,养成爱洗澡的习惯。
2.能够大胆想象,创编洗澡的舞蹈动作,并能随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盆及洗澡用具,幼儿用浴花人手一个。
2.布置场景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在《我爱洗澡》音乐的伴奏下,幼儿手拿浴花进入活动室
2.出示大盆、香皂等物品,认识洗澡用具
3.放课件:《两个宝宝洗澡澡》
师:有两个非常可爱的宝宝,他们也很喜欢洗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提问:妈妈帮宝宝洗了哪些地方啊?
4.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结合儿歌,创编洗澡的动作。
洗洗我的头呀,一、二、三;
洗洗我的胳膊,一、二、三;
洗洗我的小腿,一、二、三;
洗洗我的屁股,一、二、三;
洗洗我的后背,一、二、三;
5.讨论洗澡的好处,并放课件进行小结。
①洗澡可以使我们干净,这样我们就会很舒服
②运动后会出汗,皮肤上就有污垢,污垢就容易产生细菌,对皮肤不好。
③经常洗澡干净的皮肤可以放出“溶菌霉”消灭细菌,保护我们的皮肤。
6.教师完整表演舞蹈,幼儿欣赏。
7.引导幼儿学习舞蹈
①结合儿歌,幼儿学习舞蹈基本动作。
②教师手持“大淋浴头”利用游戏的形式,反复练习教难掌握的动作.
8.教师和幼儿完整跟音乐跳
9.教师和幼儿手持浴花站好位置表演,请大家欣赏
10.教师和幼儿手持浴花在音乐伴奏下走出活动室做动作 ,结束活动。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反复感受歌曲,知道歌曲名称,初步了解内容,喜欢唱歌。
2、通过大带小的活动过程,体验活动的乐趣,萌发爱幼儿园的情感。
活动重点:知道歌曲名称,初步了解内容。
活动难点:了解歌曲的内容。
活动准备:
1、大班幼儿事先排练好表演和节奏乐。
2、表现歌曲内容的挂图一幅(小班教学挂图上册3号图)。
3、木偶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1、大班幼儿扮演小动物(小鸭、小狗),听音乐表演小动物律动,在
教师的带领下,启发小班幼儿边走边学小动物的叫声。
2、“我们跟着哥哥姐姐边走边学小鸭子叫,到幼儿园去玩喽!”表演大胆跟着做的幼儿。
3、观看哥哥姐姐做歌表演两遍,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1)观看第一遍表演后问:哥哥姐姐在做什么?(唱歌、跳舞、做游戏)
(2)观看第二遍表演前提示:哥哥姐姐在幼儿园唱歌、跳舞、做游戏,真快乐,我们边看他们的表演边给他们拍拍手吧!
4、感受歌曲的内容。
(1)教师边演示木偶边演唱两遍歌曲。
我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我真喜欢我的幼儿园,我还会唱一首歌曲呢!名字就叫《我爱我的幼儿园》,你们听听,我们在幼儿园有些什么高兴的事。
(2)欣赏哥哥姐姐表演。
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后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唱出相应的歌词。
谁爱我的幼儿园?(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里什么多?(朋友多)哥哥姐姐在干什么?(又唱歌来又跳舞)大家一起怎么样?(真快乐)
(3)教师边指点图片边唱。
(4)哥哥姐姐演唱,并用节奏乐伴奏。
5、跟着大班幼儿表演,进一步理解内容,体验欢快的情绪。
(1)在歌曲伴奏下,哥哥姐姐带幼儿随意做动作,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2)跟随哥哥姐姐边唱边表演。
6、在《我爱我的幼儿园》的音乐伴奏下,哥哥姐姐带幼儿边唱边做动作欢快的走出活动室。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鸭子、大风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音乐《鸭子走路》进教室。
二、幼儿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或者听完后你想到了些什么?
三、教师讲述故事: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了自己听了这首音乐后的感觉,有的小朋友把自己听了音乐后想到的告诉了老师,老师听了这首音乐后,想到了一个小故事:清晨,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来到草地上,走走、玩玩,有的鸭宝宝池塘里去游泳、嬉水,玩得真高兴。突然,天气变了,刮起了大风,鸭宝宝可害怕了,鸭妈妈说:“孩子们,别怕,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一动不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后来,风停了,鸭妈妈继续和她的鸭宝宝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玩得很高兴。
四、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联想故事情节,鼓励幼儿自由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听一遍音乐,听听音乐的哪里是鸭妈妈和鸭宝宝在草地上、池塘里玩耍,哪里是大风来了,如果你听出来就用动作表示出来。
五、分段欣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1)欣赏第一段,师引导幼儿创编鸭子游泳、嬉水的动作。
(2)欣赏第二段,师引导幼儿创编大风的动作。
(3)欣赏第三段,师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ABA结构。
六、完整欣赏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老师师扮演大风,小朋友扮演鸭宝宝,记住大风来了,一定要一动不动,不然就会被大风刮走。
七、结束活动:
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在草地上开心地玩了一天,现在她们也累了,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们回家休息了。(幼儿随音乐,模仿鸭子走路走出教室。)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随着农村的经济的发展,马路宽了,汽车多了,交通也更加方便了,于此同时,也隐藏着很大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十字路口和有红绿灯的地方,农村的幼儿不是很熟悉。如何让小班幼儿了解并遵守一些交通规则呢?在平日的教育活动中,我发觉,小班的幼儿很喜爱玩开汽车的游戏,由此,我设计了这节课,不仅幼儿认识了红绿灯,了解了简单的交通规则,同时通过游戏也使幼儿的平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活动目标】
1、练习幼儿的平衡力和协调性。
2、认识红绿灯及简单的交通规则。
3、在发展、提高幼儿平衡能力的基础上,延伸绕障碍物行走、爬行等动作技能的训练。
【活动准备】
汽车卡片一张、平衡木、体操垫、障碍物、自制山洞、红绿灯标记、水果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今天老师带你们玩一个游戏。(教师出示汽车卡片贴在胸前)在游戏中老师是汽车妈妈,小朋友就做妈妈的小汽车,我们一起去马路上逛一逛,好不好?
(二)进入课题幼儿跟着老师开汽车,一起进入活动场地。
“马路上人真多,慢慢走。按喇叭,嘟嘟嘟~~~~~~~~”
“马路上人不多,跑起来。按喇叭,滴滴滴~~~~~~~~”
1、出示红灯师:“小汽车,快停下!”(带领幼儿蹲下)师:“小汽车,为什么要停下?”(引导幼儿发现红灯)
小结:见到红灯要停下来师带领幼儿说:红灯停
2、出示绿灯师:“小汽车,开起来!”(带领幼儿站起来)师:“小汽车,为什么能走了?”(引导幼儿发现绿灯)
小结:看见绿灯继续开师带领幼儿说:绿灯行
(三)过小桥
1、(来到平衡木)“哎呀,小汽车。前面有座小桥,该怎么办呢?”(过桥)
2、过桥要注意安全,不能掉进小河里(平衡木两边的体操垫),该怎么过?
规则:双手伸平,背挺直,眼睛看前面,一只脚跟着一只脚往前走。
3、请一名幼儿尝试,纠正错误。
4、大家一起过桥。教师带头,边走边说规则。
(四)绕障碍
1、(来到障碍物)“小汽车,前面的路不太好走呀,都是障碍,该怎么办呢?”(绕着走)
2、该怎么过?
规则:从障碍物的面前绕到它的后面,一个一个地绕过去。
3、请一名幼儿尝试,纠正错误。
4、大家一起绕过去。
教师带头,边走边说规则。
(五)钻山洞
1、(来到山洞前)“小汽车,前面到山洞了,我们过得去吗?怎样过?”(能钻过去)
2、山洞真矮啊,要怎么钻?
规则:双手、双膝着地,一手向前,一条腿跟着动,动作循环。
3、请幼儿看着教师做一遍。
4、大家一起过山洞。
教师带头,边爬边说规则。
(六)运水果
1、“叮铃铃”电话响了,是谁来电话?
原来农场叔叔让小汽车帮忙运水果,请幼儿将水果运去市场。
(主要是让幼儿再次接触和回味一下,刚才我们所学的内容,再次出示红绿灯。目的是让幼儿再巩固一下。)
2、将水果卡片贴在幼儿背上,将开始的路程反过来在进行一遍:钻山洞、绕障碍、过小桥。
(七)庆祝会当小汽车把水果运到市场,农场叔叔为了感谢小汽车,为大家办了个庆祝会,一起来跳跳欢乐操。
【活动反思】
本次的体育活动《快乐的小汽车》重点训练了小班幼儿的平衡性及动作的协调性。在活动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由汽车妈妈带着小汽车去马路上逛一逛,到过小桥、绕障碍、钻山洞,再到帮农场叔叔运水果,一系列自然、有趣的情境使得幼儿活动积极性非常高。孩子们听着我的口令做出了相应的动作,并且很开心的一起做游戏。不足之处便是,在交代动作规则时可能还是不够通俗,幼儿并不能马上听明白。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我园致力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节”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其中的“戏曲节”活动给幼儿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感受和体验。《夫妻观灯》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表现了人们正月十五上街看花灯,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的场景。两个演员把看灯人的`动态、神情表演得惟妙惟肖。
本活动主要表现“长子(矮子、胖子、瘦子……)来看灯”这一片段,教师将重难点前置引导幼儿学习。首先,通过引导幼儿回忆元宵灯会的热闹场面,引出黄梅戏《观灯》片段。其次,通过三组图谱帮助幼儿理清人物的形象特点及动作方式(谁来看灯了,是怎么看灯的)。最后,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发挥,并初步尝试合作表演,在唱唱演演的过程中感受戏曲表演艺术的魅力,从而产生自发表现和创造的愿望。
目标:
1.欣赏黄梅戏《观灯》片段,感受诙谐、夸张的表演风格,能初步根据歌词进行表演。
2.萌发对戏曲表演的兴趣,体验想象、表现的快乐。
准备:
1.知识准备:了解元宵节习俗。
2.教具准备:(1)元宵灯会的PPT。(2)黄梅戏《观灯》片段的视频。(3)长子、矮子、胖子、瘦子、小孩、老头的图片。(4)小梅花贴纸。
过程:
一、引出元宵灯会
师:我们中国人要过元宵节。谁知道元宵节是怎么过的?那天我们会做些什么呢?
幼:吃元宵,看花灯。
(播放PPT“元宵灯会”。)
师:你们看,元宵灯会什么多?
幼:灯多。
师:还有什么也很多?
幼:人多。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去看灯会?
幼:花灯很好看,灯会很热闹。
师:人多了会怎么样?
幼:挤来挤去。
师:人那么多,挤来挤去,那怎样看灯呢?
幼:挤进去看/伸长脖子看/踮起脚看……
师:谁愿意来学学挤来挤去看灯的样子?
师:大家—起来做做这几个动作。
师:有一位叔叔和阿姨在元宵节那天也去看灯了,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看到了什么。
二、了解戏曲内容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戏曲内容。
师: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笑,你们为什么笑啊?
幼:他们在表演,很有趣。
师:他们在表演什么?
幼:他们在表演看灯的样子。
师:是啊,他们在演戏呢。他们表演的是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很有名的一种戏曲。
2.观看视频,了解谁来看灯了。
师:他们都唱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按歌词顺序摆放长子、矮子、胖子、瘦子、小孩、老头的图片。)
幼:长子来看灯。
师:“长子”是什么意思?
幼:高高的人。
师:是的,黄梅戏中把个子高高的人叫作“长子”。
师:还有谁来看灯了?
幼:矮子。
师:“矮子”是什么意思?
幼:矮矮的人。
师:对,个子矮矮的人。黄梅戏中“矮”是怎么发音的?大家一起来学一学。(教师示范发音,幼儿跟学。)
(教师运用同样提问引导幼儿回忆并表达谁来看灯了,直至戏曲唱段中六个人物的图片全部出现。)
师:看一看,这些人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分别观察三组图片,发现人物高矮、胖瘦、老少的特点。)
幼:长的矮的,胖的瘦的,小的老的,他们每组正好是相反的。
3.欣赏教师清唱表演,了解观灯人是怎么看灯的,并学习动作。
(1)倾听教师表演唱,了解内容,学习动作。
师:我也会唱黄梅戏,我来给大家表演这一段怎么样?仔细看,谁来看灯了?仔细听,他们是怎么看灯的?(教师表演唱。)
师:我唱得怎么样啊?
幼:很好。
师:都有谁来看灯了?他们是怎么看灯的?(按人物出场顺序提问。)
师:“长子来看灯”(表演唱),他怎么样啊?(根据幼儿的应答情况适时出示图片,鼓励幼儿学习表演动作。)
幼:头一伸。
师:“挤得头一伸”(表演唱)。
(教师运用同样提问引导幼儿回忆并表达观灯人是怎么看灯的,直至表演唱完以下六句唱词。)
“长子来看灯,他挤得头一伸!”
“矮子来看灯,他挤在人网里蹲!”
“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
“瘦子来看灯,他挤成一把筋!”(解释“筋”,演示动作。)
“小孩来看灯,他站也站不稳!”
“老头来看灯,切,走不动路来戳呀戳拐棍啊!”(解释“戳拐棍”,演示动作。)
师:最后一句跟前面的歌词不一样,最长。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遍,大家边唱边做动作哦。
(2)师幼合作表演唱。
师:我来唱第一句,你们接唱第二句。
三、自由表演唱
师:这么多的人来看灯,你想表演哪一位呢?
幼:我想表演瘦子。
师:好,请上台表演。
师:他表演得怎么样?谁也想上来表演?你想表演谁?
幼:小孩。
师:还有谁也想表演小孩?
(请幼儿分别选一角色来表演唱,开始时人可少点,后来可增加,教师简单评价幼儿表演情况。)
四、尝试合作表演
1.合作表演“长子来看灯”片段。
师:叔叔阿姨是手拉手看灯的,请你也找一个小伙伴手拉手一起去看灯吧。
(播放视频“长子来看灯”片段,幼儿自由合作表演。)
2.学习表演该戏曲片段的开始部分。
师:叔叔阿姨有没有看到好看的灯呢?他们是怎么表演自己看到许多灯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观看视频“东也是灯~闹啊闹哄哄啊”片段。)
师:叔叔阿姨是怎么表演自己看灯的?谁来演一演?
师:他们几个演得怎么样?
幼:××演得好,她好像真的看到了灯。
师:我们这儿并没有灯,但××表演出了好像看到灯的样子。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师(教师清唱并带领一位幼儿示范表演):看,这边有好多灯呢,我们走过去看看。好看吗?真好看!哎,那边也有灯呢。看到了吗?真漂亮Ⅱ阿!
师:我们大家都来演一演吧。
3.合作完整表演。
师:这是“小梅花”,“小梅花”要找表演得好的小朋友做朋友。我们也来演一演,看看“小梅花”会找谁做朋友。
(教师播放完整视频,幼儿尝试自由结对合作表演。)
4.评出梅花奖。
师:“小梅花”眼睛很亮,它找到好朋友了。(教师将小梅花贴纸粘在幼儿胸前。)
师:现在,有请获得“小梅花奖”的演员给大家表演“看灯”。(教师和几对“小梅花奖”得主共同完整表演。)
附《观灯》唱词:
东也是灯,西也是灯。
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
四面八方闹啊闹哄哄啊。
长子来看灯,他挤得头一伸!
矮子来看灯,他挤在人网里蹲!
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
瘦子来看灯,他挤成一把筋!
小孩来看灯,他站也站不稳!
老头来看灯,切,走不动路来戳呀戳拐棍啊!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并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意境,理解歌曲内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能自由创编动作,表达多歌曲的情感。
3、初步学唱歌曲,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4、尝试根据歌曲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
1、媒体课件。(图1、美丽的池塘,小鱼轻轻在游。图2、天上星星闪闪及小鱼身上星星的倒影。图3、风娃娃轻轻地吹并唱着摇篮曲,几个活动的情符。图4、小鱼在做梦,梦中妈妈在亲小鱼)课件中设置歌曲录音。
2、电脑、大电视机,录音磁带《小鱼的梦》,空白磁带,录音机,话筒,歌曲伴奏带。
3、小鱼头饰若干,鱼妈妈头饰一个,星星宝宝头饰若干,风娃娃装饰物等。
4、布置一个美丽的池塘。
活动过程:
一)幼儿两人手牵手随着音乐《小鱼的梦》做交替步进入活动场地。
二)欣赏并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意境。
1、听录音感知音乐性质。
提问:这首曲子是几拍子?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演示课件,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边操作课件边将故事:
图1、在一个美丽的池塘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鱼。
图2、到了晚上小鱼玩累了,就在池塘妈妈的怀抱里睡觉,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看着他们,星星的影子映照在水面,好像给小鱼盖上了一床珍珠被。
图3、风儿轻轻地吹,就好像在为小鱼唱摇篮曲。
图4、小鱼甜甜的睡着了,梦中看见了妈妈在亲吻他。
2)请幼儿完整欣赏动画及歌曲。
告诉幼儿歌曲的名字并提问:小鱼梦见了什么?它为什么会做这么美的梦?
3、学唱歌曲,表达感情。
1)幼儿扮小鱼听音乐自编动作进行自由表演。如:小鱼游泳、小鱼睡觉、星星眨眼睛、小鱼盖被、风儿唱歌、小鱼做梦等
2)幼儿进入池塘,自选头饰及装饰物,扮小鱼、鱼妈妈、风娃娃、星星宝宝等,听音乐在美丽的池塘里自由表演,进一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
3)幼儿跟唱歌曲1—2遍。
三)进一步感受歌曲,大胆仿编歌词。
1、提问:在这么美的夜晚,除了小鱼会做梦,还有谁会做梦?
2、将个别幼儿的想象讲述进行仿编。并请大家学唱。
3、将幼儿仿编成功的歌曲,伴着旋律用话筒演唱并进行录音。
4、让大家共同欣赏仿编歌曲,体验成功的喜悦。
附:歌曲
小鱼的梦
35556 53 1 65 1 2 3 3 22 — —
鱼儿 玩 呀玩了一天 水池塘妈妈怀里睡
3 5 5 656 5 3 165 1 2 3 3 21 — —
天上星星星星落下 来为他 盖床 珍珠被
535 —3 13 —2 2251 2 2 —
唔 … …唔 … …风儿 唱着摇篮 曲
55351 22 —3 5 6 556 5 3 1 6
轻 轻 吹 呀慢慢 吹鱼儿 梦中梦中 看见了
5 1 2 3 3 21 — —5 35 —3 1 3 —
妈妈在亲他的嘴唔 … …唔 … …
5 1 2 333 2
1—
妈妈 在 等他的 嘴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