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精品】小班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梧桐树的名称,通过观察了解其外形特征。
2、学习远看整体、近看局部,能按树干、树枝、树叶的顺序有序地观察梧桐树。
3、有观察的兴趣,愿意积极表述自己对梧桐树的想象和认识。
【活动准备】
1、选择种有梧桐树的地方事先采集若干梧桐叶。
2、教学挂图《高大的梧桐树》。
【活动过程】
一、根据叶片寻找梧桐树。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自对树叶外形的认识,同时用类比的方式对树叶展开大胆的想象。
2、引导幼儿根据树叶寻找相应的树,引起对梧桐树的关注。
二、整体观察感知梧桐树。
1、师:秋天里的梧桐树有什么变化?(感受秋天树叶枯黄、飘落的景象)
2、引导幼儿整体感受梧桐树的高大,帮助幼儿了解梧桐树的主要结构——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
三、有序的观察梧桐树。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多方位感知树干的特征。
2、启发幼儿用语言和身体动作来表现树枝的生长状态。
3、教师带领幼儿有序的讲述梧桐树各部分的特征,丰富相应的词语“粗大的树干”、“茂密的树枝”、“枯黄的树叶”。
四、师幼一起玩“找梧桐树”的游戏。
1、师:看看周围,找找还有哪些是梧桐树?找到后站立在梧桐树下。
(教师强调游戏规则,以稳定幼儿情绪,也便于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找到梧桐树)
2、师:你怎么知道这棵是梧桐树的?只要幼儿说出梧桐树的一个特征即可。
五、欣赏教学挂图《高大的梧桐树》。
教师出示挂图:看看这张图上是什么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在唱唱、说说、学学做做中,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2、通过故事中小明的行为,让幼儿明确人际交往中不正确的做法。
3、乐意参与活动,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1、已学过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
2、歌曲《碰一碰》。
3、已与同伴一起做过游戏。
4、故事配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兴趣
师:孩子们看谁飞来了?小鸟飞来了,它想和你们做好朋友。你们开心吗?那大家把《我们都是好朋友》这首儿歌一起表演吧
二、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小鸟儿飞呀飞,小鱼儿游呀游,小朋友们,手拉手,排着队伍向前走,唱着歌,拍着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三、分图讲述,引出问题
(一)、师:儿歌中的小动物都有好朋友,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小明的故事,你们听听小明有朋友吗?
(二)、讲述故事《小明的烦恼》,出示相关图片。通过故事中小明的行为和遭遇,将本班一些幼儿在交往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再现给孩子们。
(三)提问:“为什么班里的小朋友都躲开小明,他哪些地方做的不对?”让幼儿充分讨论,引导幼儿利用自己已有的交往经验,帮助小明分析找不到好朋友的原意。
(四)教师和幼儿一起梳理清楚小明不正确的行为有哪些,如没有礼貌、打人、自私、争抢玩具等。
(五)提问:“小明应该怎样做就能找到好朋友”,帮助幼儿梳理清正确的交往方法。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办法帮助小明解决烦恼和问题,如不小心碰到别人要道歉、要学会和小明商量、会和别人一起玩等等。
四、游戏:《碰一碰》
师:“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来做游戏吧!
(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那里?手碰手。)
五、延伸活动
我们有好朋友,小动物也有好朋友,那我们去找找看,还有什么东西有好朋友呢?
附:
《小明的烦恼》
一天妈带着小明来到幼儿园。他“噌、噌、噌”地从外面猛跑进来,一下子把一个小朋友撞倒在地,手都擦破了皮,疼得小朋友直流眼泪。小明却大声说:“哭什么哭?我又不是故意的,谁让你见了我还不躲开!”接着转身就走。被小明撞倒在地的小朋友难过极了,心想:“小明一点礼貌都没有,也不关心小朋友,我可不要和小明做朋友!我再也不理他了!”
那边有两个小朋友正排队喝水,小明看见了也不排队直接挤过去就接水喝,把小朋友的衣服都弄湿了,被弄湿了衣服的小朋友说:“你干什么呀!”小明看人家埋怨他二话不说上去就打人家,被小明打的小朋友难过极了,心想:“小明一点礼貌都没有,还打人,我可不要和小明做朋友!”
建筑区有三个小朋友,正在搭积木。他们互相帮忙,一个人找积木,另外两个小朋友搭积木,合作得特别好,一会儿就搭出了一座高高的楼房,漂亮极了。小明也想搭积木,他不等人家答应,就用手把小朋友搭的楼房推倒了,洋洋得意地说:“看看,我给你们搭一个,比你们搭得都好!”三个小朋友站起身来,很扫兴地躲开了他。
游戏场上,小朋友们三一群俩一伙地玩耍,大家看小明来了,互相挤挤眼睛,吓得藏了起来。小明孤零零地站在那儿,阳光照着他那壮实的身体和乌黑的头发,他四下张望,一个小朋友的影子都看不见,心里特别奇怪。刘老师来到他的身边,亲切地问他:“你怎么一个人站在这个呀?”小明嘟囔着说:“他们都不跟我玩……”
“这是为什么呢?你知道吗?”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l. 辨别并愿意模仿几种常见小动物的叫声。
2. 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l .模仿小动物叫声――教师出示小各种动物头饰。这是谁?它是怎么叫的?
――请幼儿选择自己想扮演的小动物,戴好相应的头饰。
――告诉幼儿游戏名称,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讲解游戏规则,告诉幼儿游戏玩法。
――请一名幼儿趴在教师膝盖上,蒙上眼睛,作为猜的人。被猜的幼儿戴上动物头饰,轻轻到猜的幼儿后面,拍拍他的肩,模仿自己所扮演的小动物的叫声。如"叽叽叽,猜猜我是谁?"请猜的 幼儿说出该小动物的名称。
――猜对的幼儿作为猜的人继续游戏,猜错的幼儿则成为被猜的人。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参加观察橘子的活动,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分享的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每组一只筐,内装与本组幼儿人数相等的橘子。
活动过程:
1、用触觉箱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请幼儿摸一摸箱子里装的水果。
提问:"请你摸一摸,告诉我里面装了什么水果?"
2、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的?
(2)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可与苹果进行比较)?
(3)闻一闻:橘子有什么气味?
3、感受橘子的.内部特征。
(1)请幼儿讨论: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
(2)那我们怎么把它打开呢?
(3)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橘子,观察橘子的内部特征。
提问:剥开皮的橘子是什么颜色的?剥开皮的橘子是什么样子的?一瓣一瓣像什么?
4.品尝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说说品尝后的感觉。
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教师画一棵轮廓树,让幼儿将剥下来的橘子皮撕成小块,贴在橘子轮廓图上,制作成一幅橘子皮画,将橘子皮画贴于橘子树上,做成一棵橘子树。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初步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比较水果的不同。
2.尝试制作水果宝宝,乐意用简单的语言与老师、同伴交流。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水果
2.各类水果切成小块以供幼儿品尝用
3.制作水果宝宝的各种辅助材料(糨糊、色纸、牙签等)
活动过程:
一.比较不同将水果放于桌上,请幼儿自由的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然后说说这些是什么水果?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从外形、颜色等出发引导幼儿讨论)
二.制作水果宝宝
1.欣赏老师的作品:“瞧,变魔术啦!”师边说边逐一给水果贴上五官,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说说贴上去的是什么,分辨位置)
2.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水果宝宝。
三.展示
水果宝宝坐火车啦!(把作好的水果放入积木搭成的火车上)
数数坐了几个水果宝宝?它们都是谁?鼓励没完成的孩子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
1、开展本活动之前应该有一个情感铺垫,调动起孩子们对水果的喜爱之情。
2、在活动中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再多些。
3、应该让孩子们涂颜色数数,把美术知识更多地溶入数学课堂,对提高孩子的兴趣更有利。
4、做个“找朋友”游戏会更好。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对圈圈感兴趣。
2.学习钻圈、双脚跳圈等基本动作,能大胆探索圈圈的多种玩法。
3.在游戏中体验玩圈圈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呼啦圈、拱形圈2个、小兔头饰每人一个、兔妈妈头饰一个、小熊家图片一张。
2.音乐《智慧树“郊游”》、《健康歌》。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随音乐进场,做热身运动。
1.师:“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你们高兴吗?现在,我们一起开着小汽车出发喽!”(每人拿一个呼啦圈进场)
2.听音乐,集体做热身运动。
二、探索圈圈的多种玩法,感受玩圈的快乐。
师:“宝宝们,今天呀,我们要和呼啦圈一起玩游戏,看一看谁玩的方法多,好不好?但请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碰到其他宝宝哟。”
1.幼儿自由玩圈,教师观察并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玩法,其他幼儿一起模仿。
三、学习钻圈、双脚跳圈的基本动作,掌握其基本动作要领。
1.师:交代动作要求:
(1)双脚跳圈:在跳圈时,我们要双脚并拢两脚自然站立,两膝弯屈,上体稍前倾,两臂屈肘,前脚掌蹬地向前跳起,落地时前脚掌先着地,落地后腿稍屈。 同时准备下一组跳。
(2)钻圈:在钻山洞时,应把头低下,身子卷缩成团。注意在钻圈时不要把圈碰倒哟。
2.幼儿集体练习动作。
四、和圈圈玩游戏,进一步体验玩圈圈的快乐。
1.师:“宝宝们,今天小熊家请客,它邀请我们去它家作客呢!可是,在去小熊家的路上,有一条长长的小河,两座山洞,河的对面就是小熊的家。大家想一想我们怎么过去呢?我们用什么东西做小河呢?”(呼啦圈)
2.幼儿相互讨论,想办法。交流各自的办法。
幼:我们可以跳过去(这个办法不错)
幼:可以钻过山洞(这个主意好)
3.幼儿自己动手把呼啦圈摆成长长的小河,用拱形圈做山洞。
4.师再次提醒:一定要双脚跳过小河,俯下身体钻过山洞。
5.幼儿完成动作。
6.师:“我们到了小熊家喽!小熊要夸夸我们呢!真棒!”
7.师:“宝宝们,玩了一天了,天黑了,我们该回家了,别忘了我们还从刚才的路回家哟!”
8.幼儿沿原路返回(巩固练习动作)。
五、开汽车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师:“宝宝们,今天你们的表现真棒!现在我们每人去拿一个圈,我们开着小汽车到外面玩一玩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