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2-05-29 03:44:26 作者:

【热门】小班教案模板汇编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小班教案模板汇编4篇

小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每次晨间活动玩雪花片,总有几个小朋友会拿着雪花片来问我:“王老师,这两个雪花片看上去不是一样的吗?怎么会插不进去呢?”我总是说:“你再看看哪,它们真的是一样的吗?”在整理玩具时因为放错雪花片而产生的争论也时常出现:“这不是放在这里的。”“这是放在这里的。”……为了使幼儿能准确地辨别它们,我结合主题活动《比一比》,设计了这一综合活动《相似的雪花片》,让幼儿通过看看、摸摸、比比的形式,发现雪花片的不同之处,从而能快速、准确地区分它们。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两种雪花片的不同之处,并能快速、准确地区分它们。

  2、练习在相距25厘米的平行线中走,掌握平衡的动作要领。

  3、乐意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准备:

  1、每组两种雪花片若干,每个幼儿2个盒子。

  2、塑料小筐4个,场地中间画4条长3—5米,宽25厘米的小路,小路一端放上雪花片。

  四、活动过程:

  1、出示两种雪花片,引起幼儿注意。

  师:这是什么?(雪花片)雪花片可以做什么呢?幼儿回答。

  2、寻找相同点。

  (1)师:这两种雪花片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小结:它们的形状一样,都是圆形的,大小也一样,它们都是塑料的。

  (3)师:那它们可以插在一起吗?为什么?幼儿回答后,请幼儿动手进行操作。

  (4)教师小结:哦,原来它们看上去像是一样的,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它们一个厚,一个薄,所以不能插在一起。那它们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3、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它们的不同之处。

  (1)师:看看这两种雪花片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观察,回答。

  师小结:厚的雪花片颜色鲜艳,薄的雪花片颜色暗淡;前者有鲜红、深黄、深绿、鲜蓝4种颜色,后者有暗红、浅黄、浅绿,暗蓝、白色和粉红色6种颜色。

  (2)师:请小朋友摸摸这两种雪花片,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动手触摸,进行探索、讨论,再回答。

  师小结:厚的雪花片摸上去软,薄的雪花片摸上去硬;前者没有后者光滑;前者反面有一个大圆圈,后者反面有三个小圆圈,看上去像一个三角形。

  (3)为什么它们会不一样呢?幼儿猜测回答。

  (4)教师小结。

  4、区分两种雪花片。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了这两种雪花片其实是不一样的,不能混在一起插,所以也不能放在一起。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快速地区分它们呢?幼儿回答。

  师小结:可以从它们的颜色,厚薄等方面来区分它们。

  5、游戏:比比谁是第一名。

  (1)介绍玩法:将混在一起的两种雪花片,用最快的速度区分出来,并分别放在2个盒子里。谁先分完并正确的就是第一名。

  (2)幼儿分组游戏。

  (3)教师小结。

  6、体育活动:收积木。

  (1)教师交代游戏玩法:“今天,我们来玩收积木的游戏,在收积木时先要小心地走过一条路,不要踩到旁边的小草,在对面桌子上数五片雪花片,然后从小路走回来放入筐里。”教师先示范玩法。幼儿依次走过小路进行收积木的游戏。

  (2)幼儿分组游戏2~3次。(教师提醒幼儿走小路时要走在小路中间,不要踩线)

  (3)游戏熟练后可增加跑的游戏,以增加运动量。

  (4)教师小结。

  7、延伸活动:幼儿玩雪花片,比比谁插的多,谁插的好。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插一插,玩一玩,使幼儿知道了相似雪花片的不同之处,从而能准确地辨别、区分它们。

  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寻找、发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发言也很积极,能较好的完成活动目标。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发展跳的动作。

  活动准备:

  圈

  活动玩法:

  1、可根据幼儿动作发展水平选择原地跳、行进跳、双脚跳、单脚跳。

  2、家长帮助宝宝学跳。

  1)扶跳:家长用双手扶在孩子的掖下帮助宝宝双脚同时离地向上跳。

  2)抓圈跳:家长双手拿圈,宝宝双手抓住圈的下端。家长轻轻提权,帮助宝宝双脚同时离地向上跳。边跳边念儿歌“欢乐蹦蹦跳,你跳我也跳。跳、跳、跳跳跳,你高我也高。”

  活动建议:家长平日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练习跳,可以模仿各种动物跳。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可以在见中松软的地方跳,并初步学习从高处往下跳。

  活动反思:

  生活活动是我们小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大家容易忽视的。于是,我把计算活动和生活活动结合起来。儿歌是小班孩子比较愿意接受的,所以我编了许多儿歌,贯穿整个活动。并用“欢乐蹦蹦跳”的形式,使孩子们感受游戏的快乐。但是,效果却不太理想:孩子们过了一个休息日儿歌有些忘了,也有可能比较难,不容易记住。其次,预设好的最后环节,让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由于儿歌不熟,都无法表现出来,效果就不尽如人意了。这也证实,要上好一节课,铺垫很重要,铺得太多,没有提升机会,铺得不够,效果不突出。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应该更投入,更加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开头和结尾怎样用音乐和舞蹈把孩子们的动作放进去,使孩子的兴趣更高。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尤其是对小班的阶段的幼儿来说.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又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情, 经常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本次活动《心情娃娃》,就是在让幼儿明白任何一个人都会遇到不高兴的情绪,通过幼儿自身情绪的感受、交流,知道愉快的心情有利于身体健康。从而引发幼儿关心、帮助他人的愿望.积极寻找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好方法,在游戏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够结合“心情卡”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

  2、初步感知他人的情绪变化,学习调节自我情绪的简单策略。

  【活动准备】

  1、剪好的圆形心情卡片,彩笔。

  2、小镜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谈话引出课题: 今天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把你现在的心情告诉我?

  基本部分:

  1、观察心情卡,了解高兴、伤心等不同的情绪,讲述自己的心情。

  (1)出示心情卡(高兴的表情),

  问:小朋友看一看这个娃娃怎么了?他为什么这么高兴?他有可能怎么了?(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妈妈给他买新衣服了;妈妈带她去动物园了;妈妈让她玩电脑了等等)。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高兴的事情?请你说给大家听。

  (3)出示心情卡(伤心的表情),

  问:小朋友看一看这个娃娃怎么了?他为什么这么伤心?(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没有朋友和他玩;他找不到妈妈了等等)

  (4)你有没有过伤心的事情?请你说给大家听。

  2、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生气或伤心的事情会怎样,学习几种调节自我情绪的简单策略,知道愉快的心情有利于身体健康。

  (1)你觉得高兴好还是伤心好?(高兴)

  (2)如果遇到伤心或是生气的会怎样做?(唱歌、跳舞、玩玩具等等)

  教师小结:如果人经常的伤心、生气会对身体不好,所以小朋友们要学会让自己快乐起来,比如:找好朋友玩;自己玩玩具;唱歌、跳舞都是让自己变快乐的好方法。

  3、师幼共同做表情游戏;幼儿照镜子。听教师指令做不同的表情,如“变变变、我变得很快乐……”

  4、制作心情卡:

  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动手制作一个心情卡。

  为幼儿发心情卡,指导幼儿用彩笔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想想现在的心情是高兴?还是伤心?仔细观察高兴时眼睛、嘴巴怎样?生气时什么样子?

  结束部分:把自己制作的'心情卡图片布置成心情墙,幼儿讲述自己的心情。

  【活动延伸】

  和幼儿创建一个心情区角:《让我变快乐》,在区角中放有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游戏的道具、图片等,让幼儿在自己的好朋友之间找到快乐,帮助好朋友找到快乐。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通过观察心情卡,让幼儿了解了他人及自己心情的变化,知道心情好坏对自己的身体影响是很大的的,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和孩子们谈话的过程中听到他们说的最多是高兴的时候玩电脑,现在有的孩子玩电脑已经上瘾,如果处理不好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在活动中我提醒孩子们电脑不要多玩,并且学会当妈妈不让玩电脑时,自己应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收到了好的效果。通过动手制作可以看出,幼儿对各种表情掌握的很好,对在以后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木头和玻璃的不同特性及用途。

  2、通过观察和触摸活动,能探索木头和玻璃的不同之处。

  3、对周围生活及探索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能说出周围物体的名称,认识玻璃和木头。

  物质准备:

  1、仿真娃娃一个,木制玩具及玻璃制品(水晶球、木头小汽车、玻璃球、玻璃杯)木头块、若干木头制品和玻璃制品的图片、四盆水和四块抹布。

  2、制作PPT:木头和玻璃制品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木头和玻璃的不同特性。

  1、师:今天娃娃过生日,老师准备了两个玩具送给她?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水晶球)这又是什么?你们知道这个水晶球的外壳是用什么做的吗?(出示木头小汽车)那这辆小汽车是用什么做的呢?

  2、师:老师发现玻璃做的水晶球稍微要重一点,而木头做的小汽车要轻一些,玻璃和木头还有好多不一样的地方,下面老师在后面的桌上为你们准备好多木块和玻璃杯,请小朋友们去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仔细看一看,还可以玩一玩,然后到前面来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来,小朋友们,我们四人一组来玩一玩吧!(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师:宝宝们,请你们坐到前面来告诉老师你们玩了木块和玻璃杯以后发现了什么吧?通过你们的小手和眼睛,你们发现木头和玻璃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比较木头和玻璃的不同之处)教师小结:玻璃是透明的,木头是不透明的,玻璃摸上去是滑溜溜的,木头摸上去的粗糙的、硬硬的。

  二、幼儿操作实验,感知木头和玻璃在水中的不同。

  1、师:其实木头和玻璃还有一个地方不一样,如果把玻璃球和木块放到水中,大家猜一猜,会怎么样?下面老师就请宝宝们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老师在后面的每个桌上放了一盆水,盒子里面有玻璃球和木块,请宝宝们放玻璃球和木块的时候要轻轻地放入水中,然后观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过一会再到前面来告诉老师你的发现,好吗?(教师指导幼儿做实验,提醒幼儿不要弄湿衣袖。)

  2、幼儿操作实验,将玻璃和木块放入水中观察。

  师:现在请宝宝们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相互介绍过程和结果)小结:木头是浮在水面上的,玻璃珠沉在水底。

  三、了解木头和玻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师:在我们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是木头或者玻璃做的呢?

  启发幼儿想象各种木制品和玻璃制品,如:木头做的东西有桌子、椅子、梳子、床等,玻璃做的东西有玻璃杯、镜子、玻璃窗、玻璃瓶等。

  2、出示PPT,欣赏木头制品和玻璃制品的图片。

  四、了解木头和玻璃的特性后,教育幼儿如何使用它们。

  师:木头做的物品虽然很结实,但是它们也怕尖尖的东西去伤害它们,所以平时我们不能用指甲和小刀去划木制的物品。还有玻璃做的物品容易摔碎,所以我们拿玻璃做的物品时要轻拿轻放,万一摔碎了你们也不要用手去捡,等爸爸妈妈来处理。你们记住了吗?好,请宝宝们回去后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说说周围还有哪些物品是木头或者是玻璃做的。宝宝们,再见!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木头和玻璃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品,用途很广泛,但是幼儿很少去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本次科学活动通过幼儿的两次触摸活动和讲述,引导幼儿探索木头和玻璃的不同之处及用途。在活动中,幼儿对实验活动非常感兴趣,但是也有幼儿对老师提出的“透明”这个词有点陌生,我接着用窗户上的玻璃进行了讲解,通过玻璃我们能看到外面的景色,说明玻璃是透明的。最后启发幼儿继续探索周围生活中木头或玻璃做的物品。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幼儿园教案

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