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发布于:2022-04-12 22:32:20 作者:

【热门】美术教案模板汇总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美术教案模板汇总7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巧妙构思折剪画册

  2、大胆地添画绘制画册

  3、在制作、欣赏、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对比激趣,了解特点

  1、教师出示两本小画册,一本为普通的画册,另一本为今天要学习的类型。

  2、让学生对比欣赏,发现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鼓励学生质疑。

  二、读短文,提高兴趣

  自由读短文,理解“荒唐”的意思。

  小兔变个大灰狼,你说荒唐不荒唐。

  你也做个小画册,画一画,翻一翻。

  三、自学并操作

  1、自学教材中的步骤,尝试折剪制作画册。

  2、教师讲述重点:可以剪一刀或根据自己的设计剪几刀,但不能剪断。

  3、学生尝试添画。教师制作一些卡片,上面绘有半截动物或植物或人物的形象,鼓励学生添画出上半截或下半截的形象,为学生作画提供参考。

  4、添画完毕后用胶水粘贴或用订书机装订。

  四、学生相互欣赏翻阅作品

  1、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翻给同学看,并讲讲其中的故事。

  2、自评、互评。

  3、学生交流制作小画册的感受,体会学习的乐趣。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

  1、显性内容和目标:感受电脑绘画的独特魅力,特别是由于运用了数字化技术而产生的独特而神奇的绘画年处理方法。学习运用电脑绘画与自己独特的观察与想像有机结合运用纸面绘画作品达不到的效果。

  2、隐性内容忽然目标: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像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和理解电脑绘画的“笔”与普通的绘画中的笔要不一样并利用电脑进行独特绘画。难点是如何在画面中合理运用画笔工具表现形象和自己独特的构思。

  (三)教学准备。

  电脑软件。

  (四)教学过程。

  1、感受电脑绘画工具 有“神奇”性。

  2、体验电脑绘画工具的独特魅力。通过上机器操作,让学生体验电脑绘画工具的表现特色,此时应以体验为主,不应过分追求完整的画面表现。

  3、创作构思。结合自己对电脑绘画笔工具特点的感受、体验、认识,考虑如何人在自己的创作中发挥它们的“神奇”性。

  4、创作作品。根据自己的创意,结合自己的认知和了解进行创作。关键是如何在作品中体验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之处。

  5、教学评价。通过网络或分组欣赏同学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如作者允许,同学之间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相互修改作品。

美术教案 篇3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学习用正方形、长方形组合画面。

  2、发展想象力。

  准备:

  卡车形的画纸、彩色笔。

  活动与指导:

  1、嘀嘀——开来一辆运货的大卡车,上面装满了一箱一箱的东西。边讲述老师边画出长方形的箱子,并带领幼儿认识长方形,猜猜长方形的箱子里装了什么货物,引起幼儿创作的兴趣。

  2、请幼儿(在卡车形纸上)为卡车装上货物(画上长方形箱子)箱子里的货物可以用画标明装的是什么。

  3、请幼儿讲讲自己的小卡车运了什么货物。

  4、评价幼儿绘画中的创造性。

  建议:

  绘画内容可和支援灾区活动相联系,培养儿童对别人的一片爱心。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熟悉而喜欢的动物。本课是让学生用中国传统的水墨来表现这个主题。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中国画材料,也从第9、10课中了解了鸟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用传统的水墨工具画自己喜欢的鸟,主要是让学生感知水墨画的美感,体验水墨的独特性、丰富性以及晕化的偶然性。本课教材选取了两位著名画家陈子庄、朱聋的作品各一幅,引导学生欣赏画家们用不同的水墨风格表现的鸟,学会用水墨的点、线、面表现鸟。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中国画的乐趣为主,不要过分强调用笔、用墨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国画工具材料,感知水墨画独特的`美。

  (2)操作目标:学习用水墨的点、线、面以及墨色的浓淡变化进行鸟的动态造型,体验笔墨的趣味。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祖国传统国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浓淡不同的点、线、面来表现自己喜欢的鸟。

  教学难点:水分、墨色的掌握以及破墨法的应用与要表现的形象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盒、囤画颜料、水怀,水墨画马图片。

  学生准备: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盒、国画颜料、水杯。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认识中国画工具及其相应作用,为本节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游戏与导人:教师拿出一张宣纸,请两位学生上来随意点两点,教师在学生点的基础上略加修饰,添加上鸟的眼晴、嘴巴、爪子,即成了两只有趣的小鸟。一只正面,一只侧面。教师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水墨画鸟。

  (3)欣赏与感受:欣赏一些知名画家的水墨画鸟作品,找一找他们的用墨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了解水墨画中点、线、面的合理应用。欣赏同龄人的水墨画鸟,体会鸟的不同的形态特征,感受水墨的不同韵味。教师示范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尝试,在尝试中教师简单介绍、示范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

  (4)实践与体验:学生根据自己写生的鸟或根据资料、照片,大胆用水墨进行表现。教师巡视,让学生注意笔墨的轻重,用墨的干湿、浓淡,最后形成自己较为独特的水墨表现方法。

  (5)展评与拓展:学生将作业贴于教师设计的展板"鸟的世界"中,让学生自己评析·小组评析、集体评析。对于水墨表现较好的学生作品,教师要给予肯定。适时指出某些作品的不足。

 (6)布置课外作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仔细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家禽或家禽图片,尝试用水墨进行表现。

  (7)收拾与整理:学生动手收拾整理作画工具及课桌,保持良好的教室环境。

  六、教后记:

总结记录教后感想,不足之处。

美术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巧妙利用身边材料采用剪贴等方法制作“娃娃”利用自然小常识进行美术游戏活动,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2、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制作出具有创新和趣味的娃娃样式。

  教学准备:塑料袋和剪刀,胶水和各种的彩纸等(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放欢快的音乐,展示作好的塑料袋娃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学生观察:这些娃娃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学生回答。(塑料袋)

  2、如何制作这些娃娃呢?

  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并研究制作方法,并且思考还有其他的制作方法吗?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研究。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加以辅导。

  3、提问:请每一小组的同学把自己那组的看法发表出来。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加以诱导。

  4、学生讨论自己要设计制作的娃娃。

  5、提示:

  设计的关键:

  A、造型

  B、颜色的搭配

  C、效果(样式独特具有个性,色彩亮丽)

  6、学生制作,鼓励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与学习。

  放音乐,学生制作。

  教师巡视辅导。

  7、课堂小结:由学生来评议作品的优缺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妙利用身边材料采用剪贴等方法制作“娃娃”,利用自然小常识进行美术游戏活动,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2、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做游戏。环境教育。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思考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达到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放欢快的音乐,展示作好的塑料袋娃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求没有制作完的同学继续完成,鼓励其他的同学帮助。

  3、交代本节课的安排:

  做游戏《会飞的娃娃接力赛》

  把学生带到*场,分组进行接力比赛。

  4、要求:看谁的娃娃做得最结实,在比赛完以后都能完好无损。

  学生还要评出“最漂亮的娃娃”,“最有个性的娃娃”。

  5、学生游戏

  教师注意学生的安全。

  6、游戏结束。要求学生思考:

  我们该如何保护好环境,自己该做哪些事情。

  提醒学生收拾*场的纸屑。

  组织学生回教室。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让沉重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制作吊饰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吊饰。

  难点:造型的新颖美观。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

  六、材料准备

  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激发制作兴趣。

  2、讲授新课

  (1) 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问题:

  ①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到过吊饰?

  ②说一说吊饰的样子。

  ③ 为什么要挂吊饰。

  ④ 分析结构。

  ⑤为什么叫吊饰?

  (2)以一个吊饰为例分析: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吊饰――用来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

  ①主体部分可以设计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②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③ 你能设计几种悬挂方法?

  (主体部分:吊饰的主体形状,有平面的、立体的。装饰部分:吊饰的关键部位,使吊饰美观漂亮。悬挂部分:吊饰的悬挂部位。)

  (3)看教材第12、13页,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

  讨论:准备制作什么样的吊饰,确定小组合作内容。

  (5)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启发创新设计,学习基本制作方法。

  3、学生完成作业

  (1)确定制作方案: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主体、装饰、悬挂部分的具体设计,进行分工。

  (2)教师辅导要点: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

  装饰部分特点突出;

  创新使用材料。

  4、展示作品

  集体布置教室,请各小组将作品悬挂起来展示。

  观看作品,评价作品。

  课后记

  很多孩子懂得将现成的小饰物和自己亲手制作的部分结合起来,作品效果非常好。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知道春天柳树妈妈会长出新头发。

  2,通过观察和尝试画线,初步了解给柳树梳头发的技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范画、柳树枝画纸、绿色蜡笔、桌布

  2,经验准备:角色扮演,师是春姑娘,幼是春宝宝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春天来了,春姑娘带着她的好朋友悄悄地走来了,春宝宝,你们看,她是谁?

  幼:树妈妈。

  师:对,她是柳树妈妈。

  2,春天来了,柳树妈妈长出了新头发,她的头发是什么颜色?

  幼:绿色

  师:对,绿色的长头发。

  二、春姑娘给柳树妈妈梳头发

  师:春姑娘悄悄的走来了,她看到还有一个柳树妈妈没有长出长头发。她就拿出绿色的梳子给柳树妈妈梳出了长头发。

  师:春姑娘梳的很认真。梳子从树妈妈的枝头上慢慢梳下来,这里梳一下,那里梳一下。

  三、春宝宝给柳树妈妈梳头发

  师:咦!春宝宝能梳出长头发吗?现在请一位春宝宝试一试。请王秩辉(梳子要从树妈妈的枝头上慢慢梳下来)。好,非常棒!王秩辉的本领也很大。再请一位春宝宝,请张宇琛(梳子要从树妈妈的枝头上慢慢梳下来)。他也很棒。

  师:我看到很多春宝宝也想给柳树妈妈梳头发。现在请阿姨把桌布铺铺好,请春宝宝轻轻的把小椅子拿到小桌子旁边(操作略)。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高,大部分能独立完成作品。我能关注幼儿主体性,并及时指导,教学目标顺利达到。但还存在不足,发现个别幼儿画面较脏,个别幼儿不能独立完成。在以后的活动中在这方面问题中加以引导。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上一篇:美术教案

下一篇:美术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