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教案
春晓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晓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晓教案 篇1
一年级教案:春晓。
春晓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晓、眠、觉、闻、啼”这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知道“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6。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写下来。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决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自学生字。
2.动笔描绘春天的美景。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第一课时使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图意,明确字词的意思。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第二课时学会生字,让学生练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这篇讲读课文是一首古诗。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
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解题:
人们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春天的早晨则是一天当中最宝贵的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丽景色,板书3.春晓(齐读)。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启发想象:从图上看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美景?图画中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春天,桃花开了,几只鸟站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处是被风雨打落的花瓣。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有顺序地叙述图意。
过渡语: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介绍作者。
1.借助拼音,读熟古诗
“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6”。
2.教师范读古诗。
3.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古诗、理解内容。
1.解题:从图上看作者描绘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
春晓:晓,天刚亮的时候。本课指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齐读古诗)
3.学习前两小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仔细读,小组讨论你能读懂哪些词的意思?哪些没读懂,大家一起商量。
(2)重点体会:
眠:睡眠,睡觉。
不觉晓: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3)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4)早晨醒来,作者听见了什么?看见了谁?结合挂图齐读“处处闻啼鸟”。
体会:处处:到处。
闻:听到。
啼鸟:鸟叫。
想一想,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5)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第二小句话的意思:“早晨醒来,听到外面到处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
过渡语:春天的景色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齐读后两句)
4.学习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出示挂图,观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2)试着说说“夜来风雨声”这句话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
过渡语:经过了风吹雨打,花儿怎样呢?结合图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3)“花落知多少”: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4)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
5.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练习背诵和默写:
注意节奏和重音: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六)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扩展: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们一定要珍惜春光,爱惜时间。
(七)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课文
(八)板书设计:
3 春晓:春天的早晨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背诵,默写古诗。
(二)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在了解字义的基础上分析字形:
1.重点指导:
晓:从日不从目,日出而晓。与烧比较字形,右上没有一点。
眠:目字旁,闭目则眠。
闻:与问比较字形,课文中是“听到”,现在的意思是用鼻子嗅气味。
2.请学生说说字义。
(三)练笔:
1.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春晓,看到作者把景色描绘得这么美丽生动,你们想不想写一写呢?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美景。
2.出示挂图(画面是春景),再听听音乐,想象春天是什么样的,小组互相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3.师生共同点评。
(四)布置作业:抄写字词。
春晓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黄梅戏曲调清新婉转的特点。
2、学习用“填词”的方式改编戏曲,并能尝试为新词创编带有戏曲特点的动作。
3、萌发幼儿喜爱黄梅戏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黄梅戏《打猪草》中《对花》选段的原唱及伴奏音乐。
2、供幼儿学唱歌曲的图谱。
3、黄梅戏《打猪草》的表演视频。
4、幼儿已听过黄梅戏曲调。
5、幼儿已熟悉掌握多首五言古诗。
活动过程:
一、听黄梅戏
放录音《打猪草》选段,让幼儿感受原曲。
1、小朋友,这是一首什么曲子?(黄梅戏)
2、黄梅戏是什么地方的剧种?(安徽)
3、这段黄梅戏的名字叫什么?(《打猪草》中的《对花》)
4、你们喜欢听吗?为什么觉得好听呢?
(幼儿自由讲述,引导其感受黄梅戏的特点:抒情、优美、流畅、动听、委婉清新、细腻等。)
二、哼唱黄梅戏
1、你们想看黄梅戏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吗?如果你发现里面有你熟悉的地方就大胆地跟着哼一哼,好吗?(欣赏黄梅戏《打猪草》的表演视频。)
2、恩,小朋友学得真像!现在石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唱。(跟着伴奏音乐哼唱“啦” 。)
三、学唱黄梅调《春晓》
1、教师填词范唱黄梅调《春晓》
看你们唱得这么高兴,我和徐老师也来一段,欢迎吗?听听我们唱的和刚才《打猪草》中的《对花》有什么不同。(曲调一样,歌词不一样。)你喜欢哪一句?
2、学习歌词
a、出示图谱,师:看,石老师唱的歌词在这呢!我们一起来把《春晓》朗诵一遍。
b、师:在唱古诗前,我还唱了一句话,你们听出来了吗?(学古诗,唱古诗,我们一起来,唱古诗。)最后一句唱的什么?(的儿喂呀,的儿喂呀,的儿喂呀,的儿喂呀喂尚喂。)
c、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d、配上音乐朗诵歌词。
e、男女对诵歌词。(按红色、蓝色男女对诵)
3、配上音乐学唱黄梅调:春晓
a、现在我们来跟着音乐唱一唱吧。(幼儿跟琴慢速学唱。)
b、跟着音乐伴奏演唱。
c、师生对唱。
d、幼儿分组对唱。
四、鼓励幼儿为古诗创编表演动作。
a、我们欣赏的这段黄梅戏有几个人唱啊?(两个)男的叫生,女的叫旦。他们在演唱的时候,一边唱还一边怎样的?(做动作)那你们刚才欣赏的时候有没有学到一些漂亮的动作呢?
b、好,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遍,一边看一边学,好吗?(幼儿随意站位,边欣赏录象,边学动作。)
c、请幼儿上台示范动作,大家学。(学动作时,念唱古诗,提醒女孩子可以用手帕做道具。)
d、有了漂亮的动作还应该有音乐配上,来!我们一起来表演。(随音乐表演黄梅调:春晓)
五、幼儿配对表演黄梅调:春晓
1、教师演旦,幼儿演生对唱表演。
2、女小朋友演旦,男小朋友演生,自由组合表演。
六、结束
今天我们把古诗《春晓》编到黄梅戏里去了,喜欢吗?我知道你们还会很多古诗,下回我们再一起来编一编,唱一唱。
春晓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时的情景。诗句的意思是:春夜,睡得香甜,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夜里我听到的风声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作者先写早晨的所感所闻,再回想昨夜的风雨落花,表达出他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说说自己的感觉。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放大的课文插图和配乐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生字中的“声、知、少”都是翘舌音,要注意读准。鼓励学生用熟字或生活积累自己设法记忆字形。如,用“小”记“少”,用窗外的雨点形象记住“雨”。
要提醒学生注意易混淆之处:“声”上面是“士”不是“土”,最后一笔是撇,不是竖弯钩;“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夜”的第四笔是竖,不是竖提。
2、写字教学
有的字重点笔画正好写在竖中线上,在指导学生观察范字时,可提醒学生抓住这些笔画,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以下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夜:夜夜夜夜夜。
雨:雨雨雨雨雨。
声:声声声声声。
(三)朗读指导
这首诗语言、意境皆美,必须通过反复朗读来感悟。可以通过教师朗读或录音朗读进行示范,再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早晨醒来听到鸟叫、想到花开的心情来读,语速稍慢,“晓、鸟、少”的字音适当延长,读出古诗的节奏。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复习巩固生字的练习,可放在教过生字后进行。让学生先把每个生字读一读,数一数笔画,再把笔画数相同的字写在一起。第四题填空,应在熟读背诵和书写生字以后进行。
(五)扩展活动
咏春的诗不少,学完本课的《春晓》后,可在《学习园地》中介绍一些描写春色的诗句,注上拼音,让学生读读背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例(一)
采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有助于学生阅读、体味
1、简介作者孟浩然。
2、根据诗意编故事讲述。
大意是孟浩然夜读入睡,半夜被风声雨声惊醒,一会儿又睡着,直到鸟鸣声传来才发觉天亮了。起床后,边听边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忽然,他想起夜里听到的风雨声,走到窗前,边看边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由此,留下了一首名诗《春晓》。
3、范读课文。
4、猜猜看:课题中“晓”指的是什么时间?
5、读古诗,学字词。
6、背诵古诗,完成练习。
春晓教案 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本首诗的意思。知道“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é。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写下来。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
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决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自学生字。
2、动笔描绘春天的美景。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第一课时使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图意,明确字词的意思。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第二课时学会生字,让学生练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这篇讲读课文是一首古诗。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
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三)导入、揭题、解题:
人们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春天的早晨则是一天当中最宝贵的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丽景色,
板书3.春晓(齐读)。
(四)看图,了解图意:
1、启发想象:从图上看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美景?图画中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春天,桃花开了,几只鸟站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处是被风雨打落的花瓣。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有顺序地叙述图意。
过渡语: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五)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介绍作者。
1、借助拼音,读熟古诗。
“觉”是多音字
2、教师范读古诗。
3、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六)学习古诗、理解内容。
1、解题:从图上看作者描绘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
春晓:晓,天刚亮的时候。本课指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齐读古诗)
3、学习前两小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仔细读,小组讨论你能读懂哪些词的意思?哪些没读懂,大家一起商量。
(2)重点体会:
眠:睡眠,睡觉。
不觉晓: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3)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4)早晨醒来,作者听见了什么?看见了谁?结合挂图齐读“处处闻啼鸟”。
体会:处处:到处。
闻:听到。
啼鸟:鸟叫。
想一想,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5)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第二小句话的意思:“早晨醒来,听到外面到处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
过渡语:春天的景色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齐读后两句)
(七)学习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出示挂图,观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2、试着说说“夜来风雨声”这句话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
过渡语:经过了风吹雨打,花儿怎样呢?结合图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3、“花落知多少”: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4、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
5、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练习背诵和默写:
注意节奏和重音: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八)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扩展: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们一定要珍惜春光,爱惜时间。
六、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抄写字词、背诵、默写课文。
春晓教案 篇5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认读生字“古诗”,并书写生字“古”:
⑴ 出示:“古诗”。
提问:怎么念啊?
(指名回答)
⑵ 你会背古诗吗?谁还会背古诗?
⑶ 那大家会背什么古诗呢?同学们可以说说古诗的题目,也可以背背古诗。
(指名说或背,也可以请小朋友领背)
⑷ 刚才有小朋友和我说不仅能读,能说能背,还会写。(出示“古”字)要把这个字写好,你要提醒大家什么呢?
(指名说再请小朋友到黑板上写)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古诗,出示:
“古诗两首”。
一起读。
这里有个生字:
“首”,齐读,谁能这样说一说?
谁知道是哪两首吗?
指名读古诗题目:
“春晓”和“村居”。
注意“春”和“村”的读音。
3、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春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件录音范读:
⑴ 第一遍认真听,听好后,请大家评一评。好吗?好在哪儿?
⑵ 我们再来听第二遍,请拿起笔边听、边圈出翘舌音的字,交流,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3、检查:
小组朗读。
三、学习古诗,朗读感悟
1、读读古诗的题目,想一想,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春”,与春天有关,“晓”留疑,等学完古诗后解决。)
2、“最佳搭档”游戏:
老师来说一句话,看看谁能在古诗中找一找,用古诗中的一句来说一说。说对了,我们就是最佳搭档,击掌祝贺。
学生说对哪句,随机出示相应的诗句,并学习理解生字词。
3、学习前两小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⑴ 师: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睡觉的时候,睡得很香很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⑵ 找搭档前,先来说说你刚才听到什么了?
⑶ 出示:春眠不觉晓。
⑷ 认读生字“眠”并理解:
(眠:睡眠,睡觉,所以是目字旁的。)
⑸ 早上一醒来,诗人听到到处都是小鸟叽叽喳喳动听的鸟叫声。谁是我的“最佳搭档”,用诗中的一句话说是?
引出:处处闻啼鸟。
⑹ 谁想找最佳搭档,记住说得好的才能成为你的最佳搭档。
⑺ 认读“闻”字, 在这里有个字和听的意思是一样的,请拿起笔用“ ”标出来。
(用耳朵听,所以闻中有个“耳”字。)
⑻ 这么认真就奖励大家“闻一闻”鸟叫声,请用手做好“闻一闻”的准备动作。
(课件播放鸟叫声)
⑼ 听出来了吗?鸟儿在说着什么?唱着什么?这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心情赶紧读读这两句吧!
4、学习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 出示花落图,观察:不仅听到了,还看到了什么?花儿怎样了?想一想花儿落到哪里了?
(地上:好像花毯。小溪里:在打转又好像鱼的花伞。)
⑵ 落到地上,落到小溪里,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强调句子:花落知多少)
⑶ 看到那么多打落的花儿又想到了什么?
⑷ 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
⑸ 引出句子:夜来风雨声
⑹ 看到飘落的花瓣,有什么感受(真让人惋惜或别有风味)读一读。
5、解题:学到这,知道这首古诗写什么季节的吗?春天里有鸟语,有落花。那具体写了一天中什么时间的景色呢?
春晓:晓,天刚亮的时候。本课指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
6、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
自由读。
7、指导节奏。
(拿起笔划一划)
四、朗读成诵
⑴ 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指名配乐朗诵)
⑵ 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⑶ 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朗读)
五、书写生字
六、教学后记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人教版二册第一单元是围绕“多彩的春天”编排的。当我们翻开这还散发着墨香味的书本,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美”再次扑面而来。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去细细地品味这些美的诗文,再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因而在这次年级教研活动中,我在这组美妙的课文中选择了古诗《春晓》。
《春晓》这首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这浓浓的春意以及如何让孩子有朗读古诗的兴趣,是我这篇课文需要完成的情感目标。无论是一开始的导入,到整体感知,到体悟诗意,到最后的朗读成诵都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课堂中努力实现学生“要我背,要我读”到“我要背,我要读“的转变。在导入环节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孩子自己随意背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背会背的古诗。我便顺着学生的情绪,请他们边欣赏古诗的情境边聆听古诗的范读,对接下来诗意的体悟就有了铺垫。
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让学生“食而能够化”从而也不至于泯灭兴趣,采用了“最佳搭档”的游戏体悟诗意,让学生敢说、乐意说。同时巧妙引导古诗中古今意变字词的理解。如“处处闻啼鸟”的“闻”,这种古今意思有别的字词,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少不了教师的引导。我让学生先用笔划出古诗中与听的意思一样的字,一开始,有一部分学生是不能理解的。后来我通过课件出示“鸟啼声”以及动作(用手贴耳边),在“闻”的理解上也就迎刃而解了。
古人早已认识到“诗无达诂”,也就是说没有惟一正确的解释。一首好诗,正因为可以作多种理解,才让人觉得回味无穷。这一节课上,在体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看到飘落的花瓣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上,鼓励学生有多种感受,就是为了让学生探讨答案的多样性。这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观念:问题的答案不只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这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这节课中也留下了遗憾,如果让我再上一遍的话,我一定要好好把握。课堂上如何让学生进行更有效地学习。让学生尝试在前,学生能学会的就不教,确实不能学会的也先学后教。教师让学生尝试体悟诗意,尝试自己解答疑难,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也有自学的能力,可以尝试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潜力估计太低,处处不放心,实在是不必要的。
春晓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学生的知识积累是不同的,学生的理解方法也是各异的,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应该是自主的,让学生运用以有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学习理解古诗,逐步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课文2个生字,拓展学习部分新字,进一步巩固对形声字造字律的认识。
2、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创设情景,指导练习说话
1、出示画面:
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枝头,不时有小鸟飞来,唧唧喳喳地叫着,到处春意盎然。
2、看画面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3、是呀!春天多么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课件出示古诗)
二、自主学习生字,初步了解古诗
1、自由诵读古诗,说说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
2、读通古诗,自己找合作伙伴学习生字。
3、交流反馈:
你对哪个生字最感兴趣?有什么好办法识记:
初拟交流重点如下:
⑴ 晓:晓是天亮的意思,所以用日字旁。晓字在书写时不要在右上角多一点。
⑵ 啼:啼用了口字旁,啼的意思是叫。啼右边是皇帝的帝。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交流的话语组织好。
4、娃娃教学,拓展学字:
小朋友们学会了晓字,你们还认识和晓字长相很像的姐妹吗?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
学生回答情况例举:
⑴ 我来给大家介绍认识晓的姐妹烧,(学生随即把烧板书在黑板上。)这个烧字,我是昨天刚认识的,因为昨天我妈妈买来了一只不粘烧锅,很特别,我就把商标上的烧字记住了。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晓和烧哪儿像,哪儿不像?你还能给烧组个词吗?
⑵ 我也来给大家介绍晓的另一个姐妹浇。(学生也把浇字板书在黑板上。)这是浇花的浇,请小朋友一起跟我读。(齐读浇。)这个浇字,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因为我家阳台上种了很多花,我天天给它们浇水。哪个小朋友能运用办法很快记住它?
⑶ 老师,我还有呢!(边说边走到黑板跟前板书绕。)我认识绕字。咱么学校附近前几天施工,那儿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前方施工,请绕道而行。我就把这个绕字介绍给大家,你们知道这绕为什么用了绞丝旁?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作适时的点拨。
5、指名诵读古诗。
6、教师简介作者。
7、理解题意,重点理解晓的意思。
三、提出研读专题,研究学习古诗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不难看出全诗描写的就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那么整首诗写了哪些景色?
要求在诗句中用圆圈加以表示:
(鸟、风雨、花)
1、引出研读专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读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诗人在描写这景物时的感情。
2、提出研读的要求:
⑴ 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圈圈点点,或涂涂画画。
⑵ 遇到自己也不是很理解的问题,可以采取合作方法,也可以找老师合作学习。
3、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诗,教师参与学习。
四、交流研读成果,落实训练目标
1、明确交流要求:
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2、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点拨,并随机落实训练目标。
(以下各部分内容的先后顺序及互动过程,均以学生的实际研读情况作出弹性处理。学生解释一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交流的质量,并适时教给正确的交流方法。)
处处闻啼鸟:
⑴ 理解处处的意思。练习给处处找近义词。
⑵ 课件播放鸟叫声,理解闻的意思。
区别平时句子中的闻和诗句中的闻的不同,进行练习:
说说下列句子中闻的意思:
放学回家,我刚进家门,就闻到一股香味从厨房中飘来。
居里夫人是世界闻名的女科学家。
⑶ 理解啼的意思,说说别的动物叫又可为什么?例如:马嘶、虎啸、鸡鸣、狮吼等。
⑷ 自由交流对整句诗的理解。
⑸ 交流诗人听到鸟叫声时的心情,并指导感情朗读:
夜来风雨声:
⑴ 课件播放风雨声,进入情境想象说话:
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⑵ 理解夜来的意思。
⑶ 交流整句诗的理解。
⑷ 交流诗人在诗句中的感情。
⑸ 在自己体会到的诗人感情中朗读诗句。
花落知多少:
⑴ 感知诗句中诗人惜春的那份淡淡的忧伤。
⑵ 交流对整句诗的理解。
⑶ 指导读出那份淡淡的忧伤感。
3、在理解了后三句的基础上学习理解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导语:
我们已经理解了后三句诗写的是诗人听到鸟叫声,想到昨夜的风雨声,不知不觉产生了对落花的忧伤,那么我们再来理解第一句就不难了。
⑴ 眠是什么意思?春眠指的是什么?
⑵ 这里的晓与题目中的晓有什么不同?
⑶ 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4、交流整首诗的意思。
五、指导背诵全诗,延伸课外学习
1、播放音乐,自主背诵全诗:
(短短的四句诗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包含诗人复杂的感情变化,古诗的艺术魅无穷!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背下来。看谁背得快?看谁背得好?)
2、孟浩然带着淡淡的忧伤描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色,也有一位诗人:
在春天的夜晚听到了风雨声后,写下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中诗人的心情。(课件出示古诗:春夜喜雨)感知整首诗的色彩,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每首诗中都浸透着诗人的感情。
3、提出课外学习任务:
找几首描写春景的古诗,并背诵下来。
春晓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古诗,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画有古诗中的景象的图片一幅,配乐。
2、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过春天美景的经验,主要回顾春鸟啼鸣、春风春雨吹打、春花谢落等声音和景象。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诵。
2、活动难点:理解古诗诗意,并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指导要点:通过图片观察、分句解读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自由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问:春天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春天里你感觉怎么样?请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引导幼儿回顾:春天的花、树、风雨,鸟的声音,以及春天温和的气候让人有好睡眠等。结合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丰富相关词语,如小鸟在“啾啾”地唱歌;夜晚刮风下雨啦;有一棵棵开满花的树;许多花瓣落下来等。)
小结: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小鸟在树上“啾啾”鸣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风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里睡觉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来。
2、教师示范朗诵,引导幼儿初步欣赏、理解古诗内容。
师:古时候有个诗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别喜欢春天里的景色,还写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诗人在春天的早晨里睡醒发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老师示范朗诵古诗后,提问:诗歌里讲了什么?说说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地方没听懂。
3、教师再次示范朗诵,以边提问边讲解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有谁知道春眠是什么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觉:指不知觉;晓:指早晨。)
小结:“春眠不觉晓”的意思是“春天里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呢?(处处:指到处;闻:指听到;啼:鸟叫声。)
小结:到处听到鸟儿“啾啾”啼叫声。
第三、四句:早晨醒来,诗人看到满地的落花,他会想到什么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小结:诗人看到满地落花,就是在想“也里传来刮风下雨得的声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师模仿古人,以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诗歌,表达出对春天景色的喜悦之情。
提问: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
5、幼儿学习朗诵古诗。
(1)在教师的带领下跟读古诗。
(2)配乐学习朗诵古诗。
6、延伸活动。
请幼儿把古诗《春晓》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一起朗诵古诗。
五、评价要素
1、能否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并喜欢朗诵。
2、能否大胆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六、活动建议
请家长在春天的节假日里带着幼儿去踏青,进一步感受、体验春天。
附: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
2.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新课
1.背诵《草》。
2.揭示课题。认识“晓”,读准课题。
二、简介作者和课文
1.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2.以故事形式介绍古诗。大意是诗人夜读入睡,半夜被风声雨声惊醒,一会儿又睡了。直到鸟鸣声传来才发现天亮了。起身后,边听鸟鸣边吟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忽然,他想起夜里听到的风声、雨声,走到窗前,边张望边吟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由此,留下了一首好诗《春晓》。
3.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读通古诗。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认识的生字,读正确。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一、二行中的生字,眠、觉、啼,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齐读)
2.认读三、四行中的生字:夜、雨、声、知、少(注意三个翘舌音的字),再读一读三、四行诗。(指名读——齐读)
3.连起来读一读古诗。
五、指名朗读、背诵
1.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背诵课文。(指名、分组、齐背)
六、指导写字
觉:“学”下面的的“子”换成“见”。
夜:第四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注意指导笔顺,提示不要漏写第七笔“点”。可与熟字“衣”比较字形的异同。
雨:仿佛隔窗观雨。里面左右各两点,上下排列,像檐下滴水。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的最后一笔是“丿”,不是“竖弯钩”,不能写成“巴”。
知:左边是把“午”的“竖”改撇,再加一点。右边是“口”表示知道了要用口说出来。
少:上面与“小”不同,第一笔是竖,没有钩。
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八、巩固练习
1.填空。(完成课后练习3)
指导:先数一数每个字的笔画,边数边在字下注上笔画数,再把相同笔画数的字写在一起。
2.朗读、背诵课文,填空。(完成课后练习4)
3.补充诗句吟诵。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写下了不少咏春的诗句,我抄了几句,你们想读吗?(出示诗句,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练习背诵。)
推荐朗读的诗句:
(1)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以上诗句都注上拼音,供同学自由朗读,不必讲解。
春晓教案 篇9
<教材分析>本诗共四句,第一句写出浓浓春意中诗人熟睡而起,不知不觉天已大亮,第二句写处处鸟鸣的景象;第三四句写春雨过后满地落花的情景。动词与色彩鲜明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学情分析>全诗极为有趣,贴近儿童生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到春天的清新明媚。
<教学目标>
1.会认“民、眠”等9个字,会写“民、眠”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了解诗意,理解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古诗《春晓》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 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二)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诗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2)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3)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4)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4.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5.教师说诗意,学生念出诗句。
6.同桌互背古诗。
(三)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4)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三、小结:
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时光,爱惜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生字词,指导写字完成课后习题
一、复习生字词
小黑板出示课后词语
二、创造性完成做一做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
重点指导: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矢:作偏旁时捺变成点
尧:右上角没有点
3.指导书写。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1、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学习《绝句》
(1)自读古诗,读熟练
(2)赏析古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2、扩展阅读: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探究活动
你还能找出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课后收集一下展示出来,看谁收集的多
春晓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为此我作如下教学设计:
1、引入激趣: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播放《春晓》教学电视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初读感知: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第二声。读后可以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精读理解:
⑴指导学生通过说说“晓”“眠”“觉”“啼”“知”等词的意思。
⑵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教师要告诉学生,古诗语句由于字数的严格限制,常常要省略一些词语,要联系上下文和题目补充出来。如“夜来风雨声”一句,联系诗题,可以知道是“(我忽然想起)(昨天)夜里的风雨声”的意思。
⑶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⑷朗读《春晓》,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
4、品读领悟:
⑴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⑵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背,全班背诵。
⑶屏幕再现图画,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在空中飞翔,地面有落花:
①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
②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所闻依次写出,构成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景,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之情。
③屏幕上依次显现四句诗表现的画面,学生看图吟诵,体会意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