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教案
小班社会教案三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社会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小脚,喜欢做小脚的游戏。
2、知道小脚会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活动准备:
节奏欢快的音乐磁带;一份新生宝宝脚印;地垫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组织活动:
1、带领幼儿随音乐入场师提问:刚才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和我们一起跳舞?(小脚)小脚在哪儿?快把它请出来吧!听:(脱鞋)脱下这个鞋宝宝,脱下那个鞋宝宝,小脑袋靠一起,放在边上多整齐。
(脱袜子)缩起小脖子(将袜子口退出脚跟)拉长小鼻子(拉袜子尖将袜子脱出)卷起小身子(将袜子卷起)住进小鞋子(放进鞋子里)排排做好。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小脚师:小脚小脚伸出来,转一转,摇一摇,点点头,一起和我来跳舞(带领幼儿双手撑地,两腿放轻松)小脚真可爱,给小脚找照个相(出示图片)提问:小脚有几只?(两只)一只叫左脚,一只叫右脚,左脚向客人问问好,右脚摇摇头。两只小脚碰一碰做对好朋友。
2、师提问:小脚上有什么?(脚趾头)快数一数一只脚上有几个脚趾头?一样大吗?
小结:小脚真可爱,12345五个脚趾头。
提问:脚上除了脚趾头还有什么?(脚跟脚尖脚背脚底脚趾甲)脚跟:圆圆的,点点地,踮一踮,画个圈。
脚尖:可以跳舞。
脚背:弓一弓,像小桥。
脚底:挠一挠脚底心有什么感觉?(痒痒的)上面叫脚背下面叫脚底。
小结:两只小脚丫,十个脚趾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往上摆,往下摆,往左摆,往右摆,勾起脚趾点点头,弯弯腰,竖起脚跟踮踮地,问个好!
3、比较脚的大小师:宝宝,和老师同伴比一比谁的脚大?为什么老师的脚比小朋友的脚大呢?
小结:(出示小脚印图)老师的脚出生时就这么小,后来人长大了脚也长大了,等小朋友长大了小脚也会长大。
4、小脚的作用师:小脚真有趣,你喜欢用小脚做什么?(幼儿自由说并尝试)你能用脚做哪些走路的样子?(用脚尖走用脚后跟走)
5、小脚会跳舞。听刚才的音乐,要求小脚按节拍跳舞。
6、保护小脚。师:小脚会做这么多事情,我们闻一闻小脚有什么味道?(臭臭的)为什么臭臭的?(出汗了)用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小脚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的?(幼儿自由说)小结:我们要天天洗脚,天天换洗袜子,还要勤换鞋子,勤晾晒鞋子,脚趾甲长长了会生细菌我们要勤剪指甲,穿大小合适的鞋子,这样我们的小脚就不会有难闻的味道了。
三、结束部分:
教师组织幼儿学习穿鞋子和袜子,跟随欢快的音乐跳着走出教室。
延伸活动:到户外做一些小脚喜欢做的活动(如:踩沙,跑跳,玩水等)。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运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孩子们认识了小脚,在生活中孩子们虽然对自己的脚非常熟悉,但对于脚的各部分孩子们了解的很少,课堂中运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自己的脚,幼儿学习兴趣浓厚,与老师配合默契。在保护小脚的环节中,幼儿能大胆讲述自己的见解,并能充分联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做法,教学效果较好。不足之处是部分幼儿活动中与老师配合不好,课堂组织环节欠佳,还有部分能力较弱的幼儿穿鞋子袜子不会,不知鞋子的`左右,容易穿反,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进一步跟上练习。
小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果皮、纸屑应该放在垃圾箱内,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2、有初步爱护环境的意识。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公园背景、小猴、小兔、香蕉皮的图画。
2、玩具香蕉、糖果纸。
3、有关环境的图片。PPT
活动过程:
1、演说"逛公园"。
(今天天气真好,有一只小猴子到公园里玩,玩了一会它累了,于是从背包里拿出一只香蕉吃,吃完以后它把香蕉皮扔在了草地上。这时又有一只小兔子在逛公园,它感到饿了,吃点东西吧,就从口袋中拿出了一颗糖来吃,它吃完以后把糖果纸扔进了垃圾桶里面。)问:
①小猴和小兔在吃完东西以后,分别把垃圾扔在了什么地方?
②他们谁做的对?
2、看图片。
看图片前问:如果小朋友们都像小猴这样乱扔垃圾会怎么样?(会脏,会不好看,会臭,会不卫生,会影响身体健康,)下面老师带你们看一些图片,看一看乱扔垃圾会怎么样。(跟刚刚你们说的一样,结合图片再说细节,好看的地方变得不漂亮了,吸引蚊虫。)看图片后问:你们平时出去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如果遇到别人乱扔垃圾你会怎么做?
3、讨论:如果身边没有垃圾筒,垃圾还可以放在那里?(垃圾袋,小纸盒,塑料小桶,小盒子)
4、总结:以后我们不论在哪里,去哪玩,都不能乱扔垃圾,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在干净的环境里可以让我们心情愉快,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爱护好我们的地球,做一个不乱扔垃圾的环保小卫士。现在我想带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找一找,有没有被乱扔的垃圾,我们去把它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反思:
班里有意识的孩子不但自己能做得很好,还能提醒别的小朋友扔垃圾,如果哪个小朋友没有将垃圾扔到垃圾箱,有的孩子救自己替他捡起来,有的就一直追着那个孩子叫他把垃圾重新扔进去,从这一点也看到了,孩子的确有能力,我们要相信孩子!
小百科:垃圾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区进行填埋处理,或是用焚化炉焚化。
小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2、巩固练习徒手用泥团圆与搓长的技能。
3、初步练习分泥的技能。活动准备:彩色长布条若干、红色方块布一块、橡皮泥若干、印模两个、幼儿围圆坐好。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红色方布,放在圆圈中间,告诉幼儿这代表我们的幼儿园。问问幼儿你住在那里?你每天是怎样来幼儿园的?给“幼儿园”安上大门(用印模)在次提问:你每天从哪里进到幼儿园?请幼儿走一走注意不要碰到两边。
二、放“地图”:在“幼儿园”四周方布条作通道,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从那条路进入幼儿园的,走走看。拓展通道的各个方向与长度、摆放小区大门(用印模)引导幼儿看看自己上幼儿园时走过的路。说说来幼儿园时一路上看到那些东西?(人、树、房子)
三、置展:示范用手将一团泥分成2块,徒手团圆与搓长,分别表示树与人。将他们放在道路两旁与道路中间。给每个幼儿一团泥,指导幼儿团圆与搓长,并放置到地图上。注意不要碰到边上的作品。
四、个人解说:三里亭序早上可真热闹!马路上到处是人,有的是幼儿园的,有的是上班的。路旁种满了数,真漂亮,走在幼儿园的路上,小朋友可真开心!请几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幼儿来说说自己上“幼儿园”走过的路上有哪些东西,是从哪里来近来到达幼儿园的?
活动反思: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期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孩子感兴趣的各种活动,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