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

发布于:2022-02-10 11:33:52 作者:

精选草原教案模板汇编五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原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草原教案模板汇编五篇

草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能用固定的节奏型拍手跺脚

  2、能够用形体动作表现歌曲,再现草原生活,突出民族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较好的表现蒙古族歌曲的风格特点—热情、粗犷、豪放。

  教学难点:(1)啊哈嗬伊(衬词的表现)(连贯、自豪)

  教具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

  同学们,你们听了歌曲后,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

  谁能为同学们介绍你最熟悉的一个民族?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音乐文化,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辽阔的地方,内蒙古的人们勤劳、勇敢、热爱生活。

  二、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听录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蒙古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下面,我们先来听听这首歌。

  要求:①请大家听蒙古族小朋友在干什么?(骑马、射箭、摔跤等)。

  ②感受歌曲的风格及小朋友的心情。(愉快的、自豪的、快乐的)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小男孩的演唱,他的歌声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蒙古族小骑手的自豪感。

  ①你们谁能说说歌曲中哪里体现出小骑手的自豪感吗?

  ②谁能上台来做一做你最感兴趣的那种活动的动作吗?

  鼓励学生大胆上台表现,并称赞他们是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小摔跤手”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满足了学生爱动、爱模仿的心理,又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在内蒙古草原上小姑娘也会骑马、射箭,下面刘老师也来当一回蒙古族人唱一唱这首歌曲。

  2、听范唱

  要求:①认真听一听、看一看歌曲中有没有相似的乐句?

  ②哪一句最能抒发小骑手愉快的心情?

  下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小摔跤手。请随着老师的鼓声有节奏地念一念这些词。(师将电子琴调到鼓声)

  (1)学生在老师鼓声的指挥下,模仿老师有节奏地念词。

  (2)学生一边有节奏地念词,一边跟着歌词内容做自己想做的动作。

  (3)边念词边进行四二拍节拍练习。

  (4)一、二组念词,三、四组律动配合

  设计意图:通过念一念、以及律动的方式,既让学生熟悉了歌词,感受了其中的文学形象,又掌握了歌曲节奏。这一切都为后面的创作、表现环节作了铺垫。同时,在活动中,歌曲热烈欢乐的氛围与学生对歌曲情感的表达也逐渐出来了。

  3、学生随教师的琴声轻声模唱歌曲。

  歌曲的第三大乐句的歌词以衬词为主,突出抒发了小朋友愉快、自豪的心情。草原上的小朋友骑着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跑,心情非常舒畅。这样的衬词在蒙古族歌曲中经常见到,让我们也共同体会一下吧!

  (1)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感受(听旋律)

  (2)轻唱歌曲

  教师指导学生感受节奏“啊哈嗬伊”

  要求:注意咬字,把每个字都唱清楚。

  在唱前教师强调“嗬伊”圆滑线的唱法。

  教师纠正并指导个别学生演唱。

  (3)完整演唱

  要求:两小节换气,唱出愉快的心情

  生学律动歌唱(晃动身体)

  4、完整学习歌曲

  (1)视唱曲谱

  刚才同学们听歌曲时就发现了歌曲旋律有相似的乐句,现在大家跟着老师来仔细的看一看并且视唱旋律,感受歌曲的不同之处。边唱边体会自己哪里唱不好,需要老师、同学的帮助?

  (2)完整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蒙古族是一个能骑善射的民族,那么蒙古族的小朋友还有其他的本领呢。进一步体会歌曲情感,“小射手”、“小摔跤手”唱出草原小朋友的愉快心情。

  三、表现歌曲

  这首歌曲也富有舞蹈性,具有感染力,真想与歌曲中的小朋友一道去骑马、射箭、摔跤。下面我们共同来模仿蒙古族的舞蹈,共同体会他们愉快的心情吧!

  四、教师

  今天,同学们和刘老师一起学习了内蒙古歌曲,与那里的小朋友共同感受了骑马、射箭、摔跤时的心情,真是无比高兴啊!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用音乐架起一座座桥梁,用歌声沟通各民族的小朋友,共创美好的明天。

草原教案 篇2

  音乐教案:《草原上》教学设计

  一、设情激趣。感受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生:草原上有蓝天。

  生:有马,有牛,有羊。

  生:草原上有绿草。

  师:同学们,说的真美,草原上有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和清清的水。还有壮壮的奶牛,肥肥的羊儿和奔驰的骏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了解一下蒙古草原的风情。感受一下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草原,请同学们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吧。请坐。

  1.听辨节奏。

  ××︱×—︱××︱×—︱

  师:现在,我来打一条蒙古族歌曲节奏,你们能试着模仿吗?由强—弱。由弱—强。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现在来静静地听一首蒙古族歌曲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同学们,听着这首音乐,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我们前面练习的节奏呢?

  生:(感受到了。)

  师:好,这些节奏型就是这首乐曲中的基本节奏,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歌曲的重点节奏。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打这条节奏。《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同学们做的不错,现在我们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好吗?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来做。

  (草原就是我的家律动)。

  二、学习歌曲,走进音乐。

  师:;同学们做的真棒,有点蒙古族感觉,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蒙古族歌曲。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到底唱的是什么?(播放歌曲草原上)

  师: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生:蓝天

  生:羊儿叫

  生:草原好热闹。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抒情,激动。

  生:甜美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草原上》。

  师:首先,来认认我们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什么音呢?做出手势3。

  生:3.

  师:这个又是什么音呢?做出手势5。

  生:5.

  师:两个都说对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音,大家一起说好吗?做出手势6。

  生:6.

  师:今天我们主要来学学这三个音的音高位置。同过这三个音的学习来学唱《草原上》这首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边唱边用手势体会音高。

  师:356,216,51653.

  356,216,12516.用手势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学习乐谱,乐句学会后连起来唱。

  师:我们现在用身体来感受一下音高的位置。老师带领学生根据音高的位置来用身体感受。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歌词,大声有感情的来朗读。

  生:朗读歌词。

  师:请同学再有感情,声音洪亮的来读读歌词。

  生:朗读歌词。

  师:老师领你们读一遍好吗?

  生:和老师一起很有感情的读歌词。

  师:很好。现在我们小声的跟着钢琴来试一试唱歌词。

  生:和着音乐小声唱歌词,一段。

  师:同学们的节奏感真不错,我们现再勇敢点再来唱一唱歌词吧。

  生:1遍。

  师:请同学们再唱的跳跃活泼一点,注意声音位置。

  师:弹琴伴奏。

  生:唱。

  师:注意长音的位置,发音要准。

  生:唱。

  师:让我们怀着对草原的热爱,激情饱满的再来做一回小牧民。还记得我们的节奏么?请你们在歌曲前奏部分打着节奏加进来好吗?(试一下老师带学生边哼着前奏曲边打节奏。)

  生:听着音乐唱。

  师:同学们,你们想想,草原上的天气会不会总是风和日丽,阳光普照呢?如果遇到狂风,遇到暴雨小牧民会怎样呢?下面,我们来即兴表演一下,老师来弹一段旋律,你们听到了什么,尽情来表现?《暴风雨》

  师:亲爱的同学们,暴风雨来的这么猛烈,你们能勇敢的来面对,并用热情来战胜它,你们真是草原上的小英雄!让我们用激情饱满的歌声来赞美他好吗?大家穿上皮靴,带好头巾,骑上骏马,奔驰在草原,做一个勇敢的小牧民!

  生:骑在小凳子上表演唱。打节奏为自己伴奏。

  师:我的小勇士们,你们可真棒!看!这是什么?蒙古包,我们来了解一下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和民俗风情吧。

  三、了解蒙古。

  师:在我国的北部地区,居住着勤劳,勇敢,善良的蒙古族人民。那里有蓝蓝的天空。青青的绿草。静静的湖水和肥壮的牛羊。人们说着蒙古话,喝着马奶酒,吃着烤全羊,住着蒙古包,骑着骏马,挥舞着长鞭。潇洒的再草原上飞奔,所以也称蒙古族为马背上的民族。正如诗中所写: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垄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播放PPT配音乐天堂)

  师:谚语

  说的蒙古话,穹庐做居家,男人会三艺,妇孺能飞马,

  喝酒用大碗,吃肉用手抓,烧柴用牛粪,渴了喝奶茶,

  无歌不成礼,进门就是客,奶食不分家,户户养牛马!

  师:同学们,男人会三艺说的是哪三艺?

  生:(骑马,射箭,摔跤)

  师:妇孺能飞马是什么意思呢?

  生:妇女和小孩也很会骑马。

  师:这些谚语充分的体现了蒙古族人生活习性和热情好客和民俗风情的画面。

  四、拓展

  师:我们唱了蒙古族的歌曲,又了解了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和民俗风情。蒙古族人能歌善舞,我们也学学跳蒙古族舞好吗?谁上来做做动作(3)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和我们刚才做的'律动很像噢。

  师:请同学们到前面来,带好头巾一起来跳舞好吗?

  五、大家一起跳起来。(播放音乐)(圆圈位置)

  同学们,时光总是那么短暂,音乐总是那么美好,请同学们记住我们今天的蒙古之行。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天天都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草原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的变化,能帮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难,从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3.学写生字:迎、朝、如、狂、传、碰。

  二.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变化,给迷路的人指示方向,进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2.理解词语:皓月当空、劈头盖脸、眺望、或许。

  3.思维训练:指导学生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第二自然)

  二.教具

  有关草原的歌曲、影片,制成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渲染气氛,激情导入。

  (电脑出示有关草原风情的影片。)

  同学们,这就是辽阔的大草原,自古就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它,一群群牛羊漫步在这大草原上,天空中有朵朵白云飘过,还有自由自在的鹰在草原的上空飞翔,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草原,去了解草原上那些可爱的鹰。(板书18草原上的鹰)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①以读汉字为主,不认识的字,读拼音;②读完课文后,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③从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回答:读后你了解到什么?

  3.逐段讲解,深入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①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②鹰真的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2、3自然段。

  我们来到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而有时鹰却并不出现在天空,这是什么原因呢?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

  A这一段写什么?(板书预报天气)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写的?

  (板书早晨)

  B鹰的活动怎么样?(板书不飞)说明什么?(板书天气变化)

  D画出天气变化的词语,再读一读,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

  ②自学第3自然段,方法同第2自然段一样。(板书晚上长鸣天气好)

  默读2、3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两段所写的不同情况。(时间不同,鹰的活动情况不同,天气变化不同。)

  (3)学习第4自然段。

  鹰的活动不仅与天气变化有关,它还给人们很大的帮助呢!让我们看看草原上的鹰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①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板书指示方向)

  ②读第1句话,理解眺望,归纳句意。

  ③读第2句话,理解或许,归纳句意。

  ④鹰能直接帮助人们辩别方向吗?

  ⑤指导朗读:要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人们在迷失方向时看到鹰的那种无比喜悦的心情。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信息是什么意思?鹰给草原上人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4.看板书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6个生字。

  三、教具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复习:轻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b)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半包围结构的字:迎

  左右结构的字:朝、如、狂、传、碰。

  2.读准字音:

  多音字:朝出示朝霞课文中读zhāo,还有一个读音cháo,朝前。

  传出示传来课文中读chuán,还有一个读音zhuàn,传记。

  3.指导书写:

  a)迎:出示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指句读,理解欢迎。

  注意:迎的右半部分是不是卯。

  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b)朝:由几个部件组成?书写时注意什么?

  用朝字组词。

  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c)如、狂:说出偏旁部首的名称,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

  d)传、碰:书写注意左窄右宽。

  4.领读、齐读、接龙读黑板上的6个字,中间穿插提问字的结构、词语的意思。

  c)出示投影,检查认读情况。

  d)盖住拼音读课文第3自然段,增识汉字。

  e)完成课后题:2、3。

  f)布置作业:《阅读》

草原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5

  3.解题。

  (1)学习生字原。

  ①指名呼读音节yuan。。(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教学厂字头。

  ③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引导用熟字记忆)

  ④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

  (2)师述:

  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幻灯片。(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

  2.看图听配乐朗诵。

  边听边思考:

  (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

  (2)图上有谁和什么?

  (3)牧民们在干什么?

  (4)羊儿怎么样?

  3.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

  无与元比较字形。

  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牧:教学牛字旁。

  民的笔顺是 。

  要求学生用民扩词。

  骏马:指名拼读音节jun。骏马指好马。

  远处:指名拼读音节yuan chu。

  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u”是翘舌音。

  远与运比较。

  处与外比较。

  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1)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

  (2)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领读几个长句子。(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写字

  处、远是左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 ,称为折文。

  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①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7

  理解词语:铺满新绿。

  (师述:因为冬天里,草原 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

  ②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宁静:举例理解。

  ③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

  ④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

  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⑤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

  (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 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

  (3)指导朗读。

  2.细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

  羊儿 涌 奔

  牧民 跨 追

  (2)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

  ①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

  ②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

  (3)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

  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

  指导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

  (板书:像白云)

  (2)课文中把羊儿比成了什么?

  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

  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3)看录像,体会意境。

  1录像内容:左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

  (4)指导朗读。

  二、作业

  1.练习写生字。(无、民)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无 民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

  3.指导背诵。

  (1)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 草原醒来 羊儿出圈 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 近处 远处

  (2)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欢:结合教学又字旁,注意末捺改点。书写时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牧:左右等宽、等高。

  四、作业

  1.在书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两遍。

  3. 口头填空。

  ( )的鞭声 铺满新绿的( )

  ( )的羊群 朵朵飘动的( )

  4.练习用飘动说一句话。

  附板书:

  5

  羊儿 牧民

  涌 奔 跨 追

  像白云 唱

草原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1、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蒙古舞蹈基本动作。

  3、综合练习:双声部节奏练习及双响筒及多种伴奏乐器。

  4、音乐游戏“****会”、大型粘贴图画创作。

  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提倡音乐与姊妹艺术综合为指导思想,将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学习,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即兴的为歌曲创编动作表演。和对不同音乐意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蒙古舞的基本动作,及对音响的探索能力。

  3、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唱、聆听、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绪,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动作表演。

  2、通过对草原****情景的表现,对的马蹄声,及加油声的模仿,掌握双声部的节奏。

  教学难点:“****会”音乐游戏的挖掘,及游戏中孩子们的合作,配合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放“马跑”的律动的音乐。

  学生:随“骑马”律动进入教室。

  老师:孩子们,看!我们骑着马儿来到哪里了?

  学生:大草原!

  老师介绍大草原

  老师:对,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大草原,它像一幅巨大的绿毯铺在地上。美极了!

  二、新课引入

  1、老师舞蹈引入(背景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老师:有没有谁知道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学生:蒙古族

  老师:(出课件)介绍蒙古族族的穿着服饰、蒙古包。

  老师:(出课件)非常正确,看这就是蒙古族的小朋友。蒙古族是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长年草原上生活,喜欢穿美丽的色彩鲜艳的长袍,漂亮的马靴。他们最常的打扮是在头上栓一条美丽的头带,非常的神气。

  老师:(出蒙古包图)看这是什么?这是他们的房屋,由于他们长年在草原上生活,他们的房子不是用砖瓦盖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圆形的墙壁上面加一个伞型的顶组合成的帐顶的四周用厚厚的毛毡子覆盖着用毛绳固定。房屋可以移动。这就是蒙古包。

  2、学习几个蒙古舞蹈动作,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蒙古人的生活。

  老师做蒙古舞的马跑步,挤奶,雄鹰展翅的动作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三、学习歌曲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学生念一次歌词。

  a、为歌词加上动作。

  b、孩子们一起表演,选出一个做得特别好的孩子再带着大家做一遍。老师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次。

  3、听。

  a、老师范唱。

  b、学生听磁带。

  c、学生跟琴有感情的演唱,老师做提示让孩子唱得更有感情。

  d、用动作表演歌曲。

  四、扩展歌曲

  1、表现欢乐的草原。

  a、老师提供彩纸和孩子们一起把自己打扮成蒙古人。

  老师:(出****图)

  老师拿出两样乐器,问哪一个发出的声音更象马蹄声。

  学生:双响筒

  b、老师将乐器发给一些同学,拿到手串铃的孩子想想怎样用它为****的选手加油,拿到双响筒的孩子用他来模仿马蹄声。

  没拿到乐器的孩子,动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用身边的音响来模仿马蹄声。或用怎样的动作表情来加油!

  c、将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加油,一组模仿马蹄声。(各队选一个拉拉队长。)

  2、一起跟着音乐制造热烈的****场面。(请几个孩子表演****的场面。)

  3、粘贴图画。

  a、老师放变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

  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b、老师拿出为孩子们准备好的粘贴画,让孩子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创作图画表现美丽的大草原。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