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2-03-04 10:36:47 作者:

实用的幼儿园大班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幼儿园大班教案集合9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代书籍的阅读方式,对古诗诵读活动有兴趣。

  2、会有表情地朗诵七言绝句,初步有顺序地摆放诗句。

  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山行》音乐磁带,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儿大拇指上画红娃娃(绿娃娃),大号字四份。

  活动过程:

  1、小朋友,这儿有本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

  你觉得什么地方有趣呢?

  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书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书时从后面一页页往前翻。

  2、告诉你们,这本书里还藏了一首古诗呢!我们再来看一遍。教师翻书并念古诗《山行》。

  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一个大诗人写的?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3、你们想来学这首古诗吗?

  出示大号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

  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第一遍)

  用好听的声音来念。(第二遍)

  我们连起来念,会念的小朋友声音响亮一点。(第三遍)

  我们再来一遍。

  4、这张纸上还有几幅图画。你们猜猜看,这些图画里藏的是哪个字宝宝?(认识“山、石、白云、车、花”)

  5、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颜色标记念。

  我是黄娃娃,黄颜色画的字宝宝我来念。那红颜色的字宝宝谁来念?绿颜色画的字宝宝呢?(四张纸)

  6、红娃娃、绿娃娃真能干!

  这儿还有字卡,你们会把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诗吗?那请你来排一排,念一念。可以去念给后面的老师听。摆对了,念得好,老师还会奖你一个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将字卡收起来,坐在椅子上,跟着录音机一起唱《山行》这首诗。(放音乐磁带)

  附: 古诗《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在学会用正方形纸制作风车的基础上,大胆尝试用多种有规则图形纸制作风车。

  2.能感知风车的结构与风车转动产生的关系,理解风车转动的原理。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成品纸风车若干。

  2.各种规则图形形状的彩纸若干。

  3.辅助材料:吸管、橡皮泥、剪刀、胶水、大头针。

  4.布置场地:风车展览会。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各类成品风车,教师玩风车,引发幼儿制作兴趣。

  2.观察风车,分析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制作。

  小朋友,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风车身上有些什么,我们怎么称呼它们(风车叶、风车竿、风车的车轴)一起来说说看(幼儿回答)。

  1以正方形纸制作的风车为例,师幼共同讨论、分析制作风车的方法。

  2幼儿尝试制作。

  3尝试用其他形状的纸制作风车,探索什么形状的纸比较适合做成风车。

  布置任务:一会儿请小朋友来做风车的小医生,请你动动脑筋:看为什么风车会转起来?而有的小朋友做的风车不会转动?什么形状纸做的风车会转动,为什么?然后把你发现的秘密悄悄的来告诉老师,小朋友准备好了吗?带上我们做的各类风车,出发!

  3.户外玩风车,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共同交流发现的情况。

  小朋友都玩得开不开心啊?(幼儿回答)教师请出几个玩得不开心的幼儿说说他们遇上了什么问题。

  小悠:“老师,我的风车跑去跑去它也不会转的...”果果:“老师我的风车它老是塌下来的...”鹏鹏:“老师,我的风车我动一下才转一下,我不动它它就不转的...” 师:“那你有没有尝试用跑或者原地转圈来帮助它转动呢?鹏:“有的,它就是没有转起来。”

  教师总结:风车要想转起来呀,首先它要用对称图形的纸做,这样才能使得风车的两边平衡,这样风吹来的时候两边受到风的力量一样大,就会转动起来了,然后如果你的风车是对称的,你还没有转起来,有可能就是制作风车的时候,小朋友将风叶剪线的部分剪得太到了,应该在中心点周围再空出些位置来,还有就是在固定风车的时候小朋友的大头针固定的太到了,应该把大头针再往外挪挪,让风叶显得鼓鼓的宽松点。

  5.幼儿自由的玩风车,教师指引幼儿布置好的“风车展览会”场地,供幼儿摆放风车。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游戏目标:

  1、利用各种积木以及辅助材料拼搭出夏日美丽的小池塘。

  2、合理地选择辅助材料,及纸质材料制作出池塘中的美丽景色;运用积塑拼搭池塘中的鱼、荷花等,表现小池塘的主要特征。

  3、按照数字标记摆放物品,合理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游戏准备:

  1、各种积木、积塑、雪花积木、纸质材料等。

  2、各种纸盒、泡沫板、瓶子等、数字卡片。

  游戏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夏天到了,小朋友:你们知道夏天的池塘是什么样的?有些什么小动物?池塘边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请小朋友说说。

  2、请幼儿商量如何进行建构美丽的夏日池塘,共同设计图纸。

  3、讨论:池塘边美丽的.景色和池塘中的小鱼、荷花等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进行建构。

  二、提出本次建构要求: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建构任务;学会合理地使用辅助材料。

  三、幼儿分组进行操作建构,教师巡回指导1、小朋友一起商量一下,你准备搭什么?和谁一起搭?

  2、对有困难的幼儿加以启发引导,并提醒部分幼儿说话做事要轻轻的,并督促他们又快又好的完成建构任务。

  3、提醒搭好的幼儿去帮助同伴,共同完成建构任务,并注意保护好劳动成果。

  四、活动评价一起参观欣赏建构成果:

  1、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搭的是什么?和谁一起搭的?

  2、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想了什么办法来解决的?

  3、你觉得你搭的东西好在哪里,请你介绍一下。

  4、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需要怎样改才觉得更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探索复制的简单方法,体验复制的乐趣。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为活动重点。探索复制的简单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二、活动开始: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情境,把许多相同的水果模型凌乱的放在地上,请小朋友帮售货员阿姨收拾还没来得及的货物。这样的开头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大家纷纷要求帮忙。更在他们自己的动手中发现了秘密:一模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更以这些一模一样的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提问引出了下面的操作环节。

  三、第二环节:

  根据纲要,本着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目的,我以超市货物不够为由,激发幼儿动脑为超市制作货物。为活动的操作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剪刀、拷贝纸、橡皮泥、印章、印泥水彩笔等。制作结束后帮助幼儿分析没有制作出一摸一样货物的原因,更让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知道,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的过程叫做复制。知道什么是模具,了解模具是复制的工具。

  四、第三环节:

  为了让幼儿更生动更形象的了解到生活中运用到的复制,我特地找了一些录像片段和图片,利用这种多媒介体手段,让幼儿最直接的去感知平时很看不到的多东西,增加幼儿对复制活动的兴趣。

  五、活动延伸: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为幼儿设置了疑问,通过设疑"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声音可以复制吗?"把活动自然的带出了教室,把科学过渡并延伸到生活中去。这样更能让幼儿感受到科学是无处不在的,让幼儿时刻关注科学,乐意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能积极主动参与欣赏并表现天安门的活动,按要求对天安门进行添画并均匀涂色,感受天安门城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2.热爱天安门、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知道天安门城楼在北京,了解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2.“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磁带,教学挂图“天安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天安门挂图。教师:这上面是什么?它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幼儿议论回答。

  2.引导幼儿欣赏天安门的造型结构合色彩。

  (1)复习儿歌:天安门

  (2)引导幼儿欣赏天安门的造型。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儿歌:天安门,现在请大家再来看一看天安门城楼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天安门城楼宏伟高大,底层有大门,中间的门高大些,两边各有两个矮些的门。楼上有柱子,挂着红灯笼,门楼两边还插有红旗。屋顶上铺着金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的屋角伸出并向上翘起。

  (2)引导幼儿欣赏天安门的色彩。

  3.引导幼儿学画天安门并进行添画活动。

  (1)。老师边讲边示范绘画天安门,画好天安门轮廓后,请幼儿观察,这幅“天安门”图里少了什么?应该怎么办?

  (2)。示范添画“天安门”,并讲解添画步骤。

  (3)。幼儿添画天安门,鼓励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自己绘画天安门。老师巡视指导。表扬画的好的幼儿。

  4.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将天安门图片布置在结构角,启幼儿搭建天安门。

  2.让幼儿学画天安门。

  活动反思:

  因为我们班幼儿平均年龄比较小,而且今年增添了很多新生,他们在绘画方面发展较慢,所以,我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了活动目标,但因为我对很多幼儿降低了活动目标,导致一些应该能自己独立绘画天安门的幼儿也选择了添画天安门,对这些幼儿的指导还要加强。区域活动的时候,我可以再对这些幼儿加强目标,提高要求,请他们独立绘画天安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了解河蚌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河蚌

  2.实物“珍珠项链”一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珍珠项链,教师把珍珠项链戴在脖子上。

  交朋友,老师戴上这条项链漂亮吗?

  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做成的项链吗?

  (让幼儿互相议论后,知道使用珍珠做成的项链。)

  2.你们知道珍珠生长在什么地方吗?

  (引导语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二、展开

  1.课件演示:图片3

  (1)教师:你们看珍珠生活在哪里?

  (通过图片了解,珍珠生活在河蚌里。)

  (2)河蚌是珍珠的摇篮,不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养育珍珠。

  2.课件演示:图片2

  请幼儿观察。

  (1)河蚌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动物。

  (2)河蚌贝壳前端和后端是否一样,贝壳的外面有什么?

  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

  贝壳的外层有一条条以壳顶为中心的同心环纹,

  宽窄和颜色深浅相间,叫生长线,

  (3)蚌的两片贝壳的背面是由什么连接的?

  两片贝壳的背面由韧带连接,韧带有弹性,能使两片贝壳张开。

  3.河蚌是什么样的?

  你知道河蚌在安静状态下和受到触动时,表现有什么不同吗?

  在安静状态下,贝壳能微微张开,露出斧足,由于斧足的伸缩使身体前进;

  当遇到刺激时,斧足收回,两片贝壳就紧紧合在一起。

  4.河蚌的口在哪里?它吃什么东西,是怎样吃东西的?

  教师给幼儿介绍,河蚌以实藻类为生。

  5.河蚌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有什么用?

  (1)课件演示:

  河蚌可以烧、烹、炖,制作成美味佳肴。

  将蚌肉和蚌壳分别加工、蒸煮消毒和机械粉碎,

  即可制成廉价的动物性高蛋白饲料,喂养动物。

  三、结束

  师幼共同探讨,要爱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让海水动物们都能快乐地生活、生长。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探索哪些物体更容易使硬币浮在水面上。

  3、体验交流、分享经验与合作的乐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一元硬币、泡沫盘子、积木、薄纸板、塑料瓶盖、树叶、记号笔(以上物品人手一份);装有清水的大盆4个,干抹布8块;记录表(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操作兴趣

  师:(出示一元硬币)这是什么?

  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枚硬币放进水盆里,它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幼儿讨论。)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会浮起来,有的说会沉下去。到底会怎样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2、讨论

  我们大家都看到了,硬币一放入水中就怎么样了?(沉下去了。)那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呢?

  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回答。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

  3、动手操作,大胆尝试

  (1)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让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一一出示材料并让幼儿了解其名称。)

  (2)猜一猜,在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在你觉得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下面打“√”。(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3)动手操作。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试试吧,看谁能使硬币浮起来。

  提醒幼儿注意几点要求:a.每组一个大脸盆,玩的时候,不能挤,更不能抢,要互相谦让,遵守纪律,因为我们马上要成为小学生了。 b.注意别把水洒到桌上或地上。 c.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将用过的材料和未用的材料分开摆放,同时看看成功了没有?等所有的材料都试过后,在记录表“结果”一栏后面记录,在成功了的材料下面打“√”。

  (4)幼儿进行尝试,动手操作。

  4、交流,分享

  请1—2名猜想与实际操作结果都一致的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表(同时展示记录表),让他们说说,是用什么材料,想了什么办法让硬币浮在水面上的?

  B、合作探索

  (1)只使用一种材料(泡沫盘子)。把你们这一组的硬币一个一个依次叠起来放在盘子中间,看这次硬币会怎样?学习记录:几枚硬币放上去会使盘子跟硬币都沉下去,就在记录表上泡沫盘子下面的空格里写上数字几。大家商量好,谁来操作,谁来记录。

  (2)幼儿探索。

  (3)交流、分享各组的新发现。

  教学延伸

  硬币放进水中会沉下去,但我们借助一些会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就让它又浮起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如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如铁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但造成了船以后,船会浮在水面上……)(用绘画形式表现。)

  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让硬币浮起来》这一课题选材贴近幼儿生活。日常生活中,幼儿对沉浮现象很感兴趣,基于此,我选择将小小的硬币作为操作的材料和工具,通过让幼儿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既贴近幼儿生活,又简单、方便,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探究是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幼儿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同时探究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自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幼儿自己建构起来的,是幼儿真正理解和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孩子的。活动中,我提供了泡沫盘子、积木、薄纸板、塑料瓶盖、树叶等材质、形状、大小不同的多种辅助材料,让幼儿在多次操作比较中体验到各种材质不同的材料在硬币的沉浮中所取得的不同效果,获得了“积木、泡沫盘子、塑料瓶盖等材料能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而薄纸板、大树叶等材料不能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的感性经验,增进了幼儿对硬币及其他物体属性的了解。孩子们与操作材料积极互动,在玩中做,玩中说,玩中学,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真正发挥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另外孩子们通过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手记录,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记录与同伴交流,体现了分享经验的快乐,并产生了“我想做,我能行”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本次活动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 幼儿操作的水盆不够大,导致操作时拥挤。

  2、 我班幼儿填写记录卡,平时练习较少,因此有部分幼儿作记录时在“猜一猜”栏是空的。

  3、 在合作探索叠硬币这一环节,所发的时间太多,不是活动的主目标,评课教师建议将这一环节放到下一个活动课探索。这一环节可让在第一次操作没有成功的幼儿继续操作直到成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材料,探索瓶中取珠的不同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

  2、在操作中,感知一种物体有不同的使用办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用标记记录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并能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幼儿实验材料:木珠和铁珠放在脉动瓶中;小棒、筷子、铁丝、吸管、磁力棒、双面胶(小组一份);操作框、幼儿记录单(两种颜色)、记录单的架子和记号笔。

  教师材料:创设情景、幼儿实验材料一套、透明胶、记录单、磁性板;视频展示仪、数码相机、电脑。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二、教师出示材料,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一:师操作把珠子放进瓶子里),用什么办法把珠子取出来?

  创设问题情景二:如果把这只瓶子固定(师用透明胶固定瓶子),在瓶子不能动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把瓶中的珠子取出来?

  三、幼儿进行猜想和记录,并交流不同的想法。

  1、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想出办法,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出示材料,认识材料。

  3、出示记录单,了解猜想记录的要求和方法。

  4、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想。

  5、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想。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选了什么材料?你准备怎么做?

  师:你为什么用这个办法?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有没有哪个小朋友,选了不一样的材料?为什么?

  四、幼儿进行实验和记录,验证猜想,教师巡回指导。

  (一)第一次实验

  1、教师提出实验前要求:

  2、幼儿第一次实验验证,并记录。

  3、第一次实验后交流。

  师:用你们猜想的材料取出珠子了吗?

  请没有取出铁珠的幼儿举手。(教师请没有取出铁珠的幼儿说说用的材料和原因)(请取出铁珠的幼儿交流方法)请没有取出木珠的幼儿举手。(教师请没有取出木珠的幼儿说说用的材料和原因)(请取出木珠的幼儿交流方法)

  (二)再次实验:

  1、出示实验记录单二,了解记录要求。

  2、幼儿再次实验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并用数码相机拍下幼儿实验情况)

  3、幼儿交流自己的实验情况。(在视频前)

  五、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是从不能动的瓶子里取出了木珠和铁珠,如果瓶子里掉进去的是玻璃珠呢?能用什么方法呢?我们回去后再试一试。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幽默、滑稽引人发笑的原因是奇巧。

  2、激发幼儿爱听笑话故事。

  3、引导幼儿学看漫画,尝试说及创编笑话故事。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四幅。

  2、收集一些笑话图片,多媒体展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笑话故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让幼儿结合实际谈话,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小朋友听过笑话吗?能讲给大家听听吗?你们觉得好笑吗?为什么好笑?

  2、让幼儿初步了解好笑的故事。

  (1)出示挂图1——3,初步感知故事。

  提问:万尔福叔叔爱自己的头发吗?他是怎样爱惜自己头发的?(让幼儿自由说说,然后教师小结)。

  (2)让幼儿猜测,体验自由表达的乐趣。

  万尔福叔叔这么爱惜自己的头发,你觉得他的头发长得怎么样呢?(幼儿自由猜测,教师不作肯定与否定回答)

  (3)出示最后一幅图,揭开事实。

  我们一起来看看万尔福叔叔的头发究竟有多少呢?(让幼儿自由说说,重点说出只有一根,让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好笑)。

  (4)引导幼儿讨论交流,理解好笑的原因。

  提问:你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呢?(因为万尔福叔叔只有一根头发,他还坚持天天梳头、照镜子、洗头发撑着遮阳伞、带保暖帽等),(引发幼儿说出故事有趣、滑稽、与我们想的不一样)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最好笑?

  (5)完整讲述笑话故事。(引导幼儿完整讲述)。

  万尔福叔叔可爱自己的头发了,他每天都要照着镜子梳梳头,用洗发水洗头,用电吹风吹干,夏天他怕晒着头发,撑上了遮阳伞,冬天怕冻着头发,戴上了保暖帽,万尔福叔叔的头发长得怎么样呢?原来只有一根。

  二、看漫画,学说笑话。

  1、找好笑的地方。

  问:这幅漫画好笑吗?什么地方好笑?(让幼儿发现老爷爷脚踩香蕉皮,滑了一跤,拐杖正好打在了鼻尖上)。

  2、学说笑话故事。

  你能把这个笑话讲给大家听听吗?(让幼儿个别讲后集体说说)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看、说其它的笑话故事。

  三、看漫画的前几幅图,创编笑话的结尾。

  小朋友看看这几幅图讲的使什么?它会发生什么好笑的事情?(让幼儿相互说说,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编,引导幼儿编出不同的好笑的结)。

  四、鼓励幼儿多说笑话,这们可以令人开心,解除烦恼,消除疲倦。

  小百科:头发,指生长在头部的毛发。头发并不是器官,所以不含神经和血管,但含有细胞。头发除了使人增加美感之外,主要用于保护头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幼儿园社会教案

下一篇:小班美术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