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发布于:2022-05-13 07:24:56 作者:

【推荐】美术教案模板汇总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美术教案模板汇总9篇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进一步感受桥的外形特点,提高观察能力。

  欣赏桥的造型美,体验写生的乐趣。

  活动准备

  选择幼儿园附近安全又便于幼儿观察的桥作为观察对象。

  幼儿自带画板、图画纸、笔等。

  准备学习包《主题活动 ·桥上桥下有什么?》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与幼儿交谈家乡最有特色的桥,激发幼儿外出观察桥的兴趣。

  二、提出要求

  向幼儿交代外出活动的安全要求,如不离开集体单独行动、必须在指定的地点观察等。

  三、实地观察

  组织幼儿到幼儿园附近的桥边观察桥,引导幼儿注意从桥的形状、桥墩、桥面、护

  栏等观察桥的整体造型特点,并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写生表征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角度进行写生,提醒幼儿在写生过程中注意

  观察桥上、桥下、桥的周围有哪些景物或设施,大胆画出一幅美观、完整的图画。

  五、与桥合影

  组织幼儿与桥合影,可以是集体合影,也可以是小组或个人与桥合影。

  活动延伸

  1.将幼儿与桥合影以及幼儿的写生作品布置在班级中,提供幼儿欣赏。

  2.教幼儿朗读儿歌《画大桥》。

美术教案 篇2

  课题:向大师学习画向日葵

  教学目的:1、欣赏凡高的《向日葵》,了解其色彩和笔触的象征性和暗示性,感受其色彩的独特魅力

  2、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学会色彩的初步运用

  3、提高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在活动中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近似色表现向日葵,色块之间和谐而有变化。教学准备:凡高的作品油画棒色卡纸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猜谜语:高高个儿一身青,金黄圆脸喜盈盈,天天对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

  二.出示图片凡高的《向日葵》

  问:看后有什么感觉?

  (1)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2)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

  (3)画家画这幅画时用了什么颜色?

  (4)向日葵的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5)画面中的向日葵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啊?

  (6)教师小节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

  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从其笔法上也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这时所交往的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枯落的花瓣、干瘪的枝叶、切断的梗茎以及颗粒清晰的种子,均逐一精心描绘。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1)你觉得这幅画美吗?

  (2)你喜欢这幅画吗?

  (3)你觉得这幅画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三、引导幼儿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

  1、作画时大胆想象画出与众不同的画。

  2、先画主体向日葵,再画花瓶,主体要大要突出。

  3、要选相近似的颜色,注意画面卫生。

  四、小结

  展示学生作品,表扬好作品,鼓励画的较差的学生。

  教学反馈: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结构、形状、色彩和情感意义。

  3、能用不同方法表现情感的眼睛。

  教学重点:

  亮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教学难点:

  亮眼睛的不同表达方法以及眼睛的情感意义的表达。

  教、学具

  教师:课件、布娃娃(事先用纸或布将眼睛蒙住)

  学生:绘画和手工工具、小镜子

  一、兴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位美丽的朋友来到小朋友的中间,想不想认识她一下?

  2、示布娃娃。 (引起讨论)

  师:啊?怎么了?

  是啊,她没了明亮的眼睛,心情会怎么样?(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失明的滋味) 生:很难过,看不见,不方便……

  师:一双明亮的眼睛多么重要啊!我们来帮帮她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生:画、做……

  师:好的。不过我们在帮忙之前可得好好研究一下眼睛,否则弄错了,她会生气的,是不是?

  二、讲授新课

  1、观察

  师: 眼睛都长得一样吗?

  桌相互看眼睛,发现眼睛的不同处。

  生:……

  师:眼睛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眼睛大,有的眼睛小,有的眼睛圆,有的眼睛细长,有的眼角上吊,有的眼角下垂。

  2、认识

  师:眼睛的外形虽然不一样,但他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看看小镜子里你的眼睛,有哪些部分组成?

  生:看一看,说一说。

  (示图:眼睛的结构,认识。)

  师:眼睛的结构以及视觉的形成。

  3、初次表现

  师:知道了这个知识以后,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我们比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镜子里的眼睛画下来,看谁又快又好。(请一位同学在视屏展示台上表现)

  4、评一评,表扬出色的小画家。

  三、深入探究

  1、眼睛的表情

  A、师:刚才我们在镜子里面看到了自己的眼睛,非常明亮美丽。其实啊,在不同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也不一样,你们相信不相信?

  B、(示不同表情的眼睛)

  师: 说一说,你从不同的眼神里看到了什么样的表情?

  生:……

  师:眼睛在惊恐时会变大,高兴时会变小;发怒时……,悲伤时……。

  5、欣赏眼睛传达的感情

  师:不同的眼神,传达给我们的感情也不一样。

  a、出示希望工程“大眼睛”

  师: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片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是什么地方?

  生:眼睛……

  师:摄影记者通过对这个小女孩眼睛的抓拍,表达了她纯真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她对读书的渴望,引起人们对失学儿童的关注,成为“希望工程”最著名的招贴画。

  B、恐惧的眼睛

  师:这是俄罗斯学校的人质事件中被抢救出来的一个小姑娘,大家看一下她的眼睛是什么样的,表达了什么?

  生:……

  C、慈祥的眼睛

  师:这是一张谁的眼睛,你从眼睛里面看到了什么?

  生:……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透过那扇窗户,可以知道很多真挚的感情。

  4、眼睛里的世界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明亮的眼睛不仅能传达出人的感情,而且,如果你仔细观察的时候,你还会发现一样很奇妙的现象。

  学生相互观察眼睛,看看别人的眼睛里有你吗?

  师:眼睛在注视周围的景物时,眼球上会映现出周围的景象。

  四、表现

  1、表现方法指导

  师:认识了很多美丽的亮眼睛,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心里的亮眼睛表现给大家看看啊,今天我们就给我们的朋友设计一双美丽的眼睛。她是高兴还是悲伤?说一说有哪些表现方式,请你根据你的想法来表现。最好再画出小姑娘眼睛里的世界。(示图,音乐。)

  五、展示评价

  1、展示,选出最亮的眼睛贴在布娃娃的脸上。

  师:现在娃娃有了明亮的眼睛了,她的心情怎样?没有眼睛的日子是难过的,我们应该尊重盲人。没有明亮的眼睛就不能看见美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

  2、(音乐,校园的早晨)带上你们的好朋友,用你们明亮的眼睛跟老师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一起去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

  七、课后拓展

  不仅我们人类有神奇的眼睛,动物的眼睛也是千奇百怪,请大家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动物的眼睛的资料和图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成图文并茂的知识卡片。

  八、教学反思

美术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造型创意课,是一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课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虽然儿童的见闻和阅历比成年人少得多,但儿童可以海阔天空地去想象,而且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想象的事物特别的富有童真童趣。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太阳和月亮的有关知识,掌握描绘太阳和月亮的方法,学会创造太阳和月亮的拟人形象,提高绘画能力,同时太阳和月亮这一课也为儿童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创造出太阳和月亮的拟人形象,生动、活泼。课中能够以太阳、月亮为主角自编一个小故事,并且画出来。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画出他们眼中的太阳、月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事物,使他们懂得生活中不缺乏美的景观,但要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心灵。同时让学生能够学会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通过自己的力量找到答案。

  教学重点:

  知道太阳月亮形象设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创造出太阳月亮的新形象,构图新颖,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教学方法:在本课中,我采用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热情,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同时,在探究中进行美术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更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教学思路:选择学生生活、知识、情感上已经熟知和接受的太阳和月亮的个性形态,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我爱太阳我爱月亮》。(课件:听歌《我爱太阳我爱月亮》)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太阳和月亮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太阳和月亮是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好朋友,让我们和好朋友问声好。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师板书)太阳和月亮

  二、讲授新课:

  (1)新授画太阳

  师:首先我们学习画太阳。太阳也是有脾气,那你知道它会发脾气吗?脾气从脸上的表情一看便知。(课件:太阳喜怒哀乐的表情)我们来看看,那你猜到太阳今天是什么表情呢?

  生:高兴的、生气的、兴奋的……

  师:小朋友说的太好了。那就让我们画一画他的表情!(根据学生的想法提示他可以画出表情的表现方法。)想想可以用哪几种方法来绘出太阳的表情呢?(课件:勾线笔、油画棒、水彩笔、彩铅等)等会儿你们就来发挥自己的水平,把太阳的表情表现一下。

  师:你们个个都是造型师,真棒!瞧瞧瞧:有一位朋友吃醋了,躲起来了,猜猜是谁?

  生:月亮!

  师:对,各位小造型师,下面我们就来给月亮换换妆吧!

  (2)新授画月亮

  师:(课件)那我们给月亮打招呼吧!

  生:月亮,你好!

  师:怎么为他打扮呢,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首先在这里要问问小朋友:谁听说过关于月亮的故事吗?那你愿意和月亮交朋友吗?(课件)

  生:听说过:嫦娥奔月、猴子捞月亮??愿意!

  师:那你怎么为月亮打扮呢?

  生:可以给月亮扎个小辫子,戴个皇冠,给月亮带个卡子,也可以把月亮当作摇篮……

  师:那我们就来给月亮打扮打扮,看那位小朋友打扮的最漂亮。

  三、介绍太阳和月亮的小知识: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太阳和月亮还有地球都是一家人(课件):古人对太阳和月亮充满了好奇、敬畏和崇拜。太阳光明,充满能量:月亮宁静,牵引遐想。在科学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行星而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地球和月亮构成的行星系围绕太阳进行公转,从而地球上产生了四季的差别.在地月行星系中,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同时地球不停自转而产生昼与夜的差别.

  (当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时会出现日食或月食现象:

  当月亮在中间挡住了阳光射向地球,就出现了日食;

  当地球在中间挡住了阳光射向月亮就出现月食.)

  当老师介绍完太阳和月亮的小知识,下面就请你们小造型师给太阳和月亮两个朋友来化妆吧!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业展评

  1、请几个学生到讲台前表演,让自己画的太阳和月亮见个面,替月亮介绍一下太阳(如:你好,我叫月亮,我是个漂亮的小姑娘,我今年7岁了……),然后再替太阳介绍一下月亮(如:你好,我叫太阳,我是一个活泼的小男孩,我今年也是7岁,很高兴见到你……)

  2、在学生画的作品中选出大家最想认识的太阳和月亮,为他们颁发最具人气奖。

  3、对于画得好的小朋友给于表扬,画的不理想的小朋友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六、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画的太阳月亮和天上的太阳月亮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大家画的太阳、月亮比天上的更好看、更有趣,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会了把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东西变的更漂亮的方法,只要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心灵,老师相信,你们还会画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的重点: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三)教学的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四)课前准备:

  学习材料: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板、垫板)、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兴趣与情感。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一)设疑导入:

  教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教师揭纸展示,学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学生在哄笑中激发了兴趣。也可将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同样可以起到诱发学生从自然形成的纹、形中发现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困惑和技法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三)拓展创新:

  教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地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并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完成后请学生大胆地到台前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的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四)作品展示:

  对本小组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张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张抽象作品。讨论之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

  教案《七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的乐趣》教案及反思》,来自网!

  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压印时纸张不可移动,可用小夹子或双面胶固定。(加说明图例)

  (三)当采用吸水性强的材质做底板时。颜色要水少色浓。

  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2个步骤进行,首先观察学生对制作与拓展创新教学活动方式的参与热情,其次观看学生的对印作品。

  评价点:

  (一)学生是否对对印制作有兴趣?是否体验到快乐?

  (二)能否在美术活动中大胆地运用色彩压印,得到各具特色的对印效果?

  (三)能否凭借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自己理想中的作品?

  (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否提高?

  (五)有没有发明出新颖的对印方法?

  (六)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和发挥合作精神?

  (七)是否与同学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对印的创作活动?

  (八)能否运用各种技法,有创意地进行创作活动?

  (九)按下表评价自己的作品(用短语自评)。

  自然天趣肌理效果色彩搭配独创性制作方法师生评价

  四、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由于本课的难度较低,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拓展创新,同时还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和深化创作主题。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

  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1)大家觉得园林是什么样的呢?

  2)建造园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过园林有哪些类型呢?

  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呢?

  5)我国园林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

  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园林特点: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来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屏,并提问同学们对于苏州园林的感受。

  课堂总结: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园林的分类;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点;

  园林特点;

  六、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发展史以及特色。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名称:我们都是好朋友(出处:幼儿园绘画)

  活动目标:1、乐意与同伴交朋友,体验与好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心情。

  2、能利用圆形和椭圆形,自主进行粘贴,并添画五官、身体。

  活动准备:PPT:(PPT1-4) 1、绘画作品欣赏4幅。2、圆的变化(圆、扁扁的椭圆、长长的椭圆。)3、圆和椭圆。4、范画。

  操作材料:人均一份大小、颜色相同的圆形、椭圆形纸片;人均一份绘画纸、记号笔、固体胶、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欣赏绘画作品,体验与好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心情。出示

  1、师:这里有几个小朋友也把自己和好朋友的事情都画出来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PPT1,幼儿欣赏绘画作品。他们在一起时心情怎么样?他们在干什么呢

  教师总结:我们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时很开心、很高兴。

  2、师:你们有和好朋友在一起快乐的事情吗?是什么事情呢?你好朋友的脸上有什么样的表情?他们心情如何?

  教师总结:我们和好朋友在一起是很开心,很高兴。

  二、操作圆形和椭圆形,。

  1、师:许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三个好朋友图形宝宝,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PPT2,教师演示。教师画出圆形:“这是圆形”;拉宽圆形“这是扁扁的椭圆形”;拉长圆形“这是长长的椭圆形。”

  三、教师范画,幼儿欣赏。

  1、出示PPT3师:圆形和椭圆形这些好朋友可以变成我们的脸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2、出示PPT4,教师范画。教师画自己和好朋友:许老师的脸是长长的椭圆形,粘上一个长长的椭圆形的脸(PPT中间偏上靠左位置出现椭圆形)。接着画上许老师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身体、胳膊、手、腿和脚。许老师的好朋友是圆形的脸,粘上一个圆形的脸(PPT中间偏上靠右位置出现圆形)。画上好朋友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身体、胳膊、手、腿和脚。

  3、教师:我和好朋友在跳绳呢(画上绳子)。这就是我和好朋友在一起快乐的事啦。

  四、教师示范粘贴方法,幼儿操作。

  教师出示黑板(黑板上有和幼儿一样的绘画纸,黑板不要挡住PPT),示范粘贴方法。

  1、师:先把我们自己的脸找到合适的位置粘上。(教师拿出一个椭圆形纸片抹上固体胶)把椭圆形的脸抹上固体胶粘在绘画纸中间靠上的位置,把好朋友的脸(圆形或者椭圆形)粘在自己脸的旁边。接着用记号笔添画上五官、四肢和记住要画出和好朋友在一起快乐的事,然后用油画棒给他们穿上好看的衣服,还可以在白处添画欢的背景哦!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五、交流分享活动,

  1、黑板上展示绘画作品,教师:快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画得好朋友吧,(引导幼儿回到半圆坐好,欣赏自己和同伴的绘画作品)谁来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适当小结。)

  教师总结:小朋友粘贴的、画的都很棒,我发现大家都有自己的好朋友,

  在一起玩游戏真开心,希望你们和好朋友永远能开心、快乐哦。 现在和许老师到草场上我们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吧!(放找朋友的音乐)

美术教案 篇8

  课题:《面具设计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注重创设美术文化情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中面具的由来及演变,让学生在学会制作面具的过程中,了解面具艺术的特点及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寄予面具的意趣与理想。本课的面具设计制作,利用学生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将纸浮雕等技法运用到制作中,发挥想象,巧妙利用,设计制作出展现自己审美意趣的面具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2、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

  3、了解面具的色彩搭配和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面具色彩运用与搭配

  难点: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课时:1课时

  学具准备:油画棒、水彩笔等工具,树叶、毛线、纽扣、色卡纸、剪刀、美工刀、粘胶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导入课题(问题导入)

  1.你带过面具吗?都带过哪些面具?

  2你戴面具是为了干什么呢?

  3.你对面具还有那些了解?(检查课下作业完成情况)

  教师归纳: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地区的原始艺术中都可以找到。面具反映了各民族的宗教、民俗和审美,展示出原始艺术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

  面具最初用于对妖魔鬼怪的驱赶,对图腾的崇拜,对英雄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的面具已不仅仅用于祭祀,而是成为戏剧、舞蹈表演的道具。

  板书面具功能:驱魔------娱乐------面具文化

  二、师生探究

  看图片和实例

  讨论:面具有哪些特点?

  归纳:板书颜色丰富五官夸张性格多样装饰性强

  三、动手制作

  1、构思。(把握特点、确定外形、设计纹样)

  2、勾纹样。(构图饱满、落笔大胆、细心收拾)

  3、制作。(巧妙利用、合理搭配、精心制作)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尝试自主得出面具设计制作方法,老师归纳,突出教学重点

  创作要求:1面具形象自拟

  2注意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的应用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放背景音乐,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师巡视指导的同时,强调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四、作品展示

  注重鼓励性评价

  五、小结

  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内容丰富的国家之一。今天我们手中的面具既是对民族文化传承也是发扬,虽然时间有限、材料有限,但创意无限同学们都做成了自己作品。

  后记:各种各样的面具吸引了他们,绘制的过程中,他们还是缺乏耐心,不够细心,上颜色的时候,画面效果粗糙。要注意强调绘制的过程。

美术教案 篇9

  美丽的纸蝴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彩纸折出美丽的蝴蝶。

  2、通过折纸,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促进其智力早开发。

  3、通过折纸可以增强孩子欣赏自然美的意识,培养其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按照步骤有序的折叠出美丽的蝴蝶。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培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准备材料]

  彩纸、小刀、刻度尺、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带来一件折纸动物,与下面这段音乐有很大联系,看看大家能否猜出来?

  出示课件一:《梁祝》化蝶的音乐

  (生答)

  师:这段音乐是我国古典爱情故事《梁祝》中的“化蝶”曲段,老师带来的就是一只美丽的纸蝴蝶。

  出示折好的纸蝴蝶

  二、新授

  1、我想同学们都见过各种各样的蝴蝶,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蝴蝶的一些图片

  (出示课件二:美丽的蝴蝶)

  2、蝴蝶有什么特征呢?

  (生答)

  (出示课件三)

  小结:<1>左右对称

  <3>美丽的花纹

  <2>折出蝴蝶触角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漂亮的纸蝴蝶。 (出示课件四)

  板书:美丽的纸蝴蝶

  5、出示课件五 (第一步)准备纸张

  6、出示课件六 (第二步)折蝴蝶的上翅膀

  7、出示课件七 (第三步)折蝴蝶的下翅膀

  8、出示课件八 (第四步) 折蝴蝶的触角

  9、出示课件九 (第五步) 折蝴蝶的腰带

  10、出示课件十 (第六步) 将各部分组合起来 看,这只美丽的蝴蝶就折出来了,你折的漂亮了吗?

  11、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来折纸蝴蝶。 (展示同学们的作品)

  12、出示课件十一

  (用糖纸折纸蝴蝶的方法)

  二、课堂小结

  折纸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但是,每一种折纸的原型都是生活中的某一个形象,只要你肯动手、动脑就能折出漂亮的形象。

  三、课外延伸

  课下,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折出一件件漂亮的折纸作品,来展示给大家看吧!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出示课件十二)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上一篇:大班科学教案

下一篇:口语交际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