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猫教案

猫教案

发布于:2022-05-02 16:10:42 作者:

关于猫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猫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猫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猫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技能目标: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3、关注大熊猫中的特殊群体,给这些熊猫更多关怀。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1、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四、课前学习:

  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能够舒畅地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教我如何不想它》字词学习导入:

  今天,老师想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动物,但凡见过这个动物,你就会对它一见钟情,时而发出这样的感叹:“教我如何不想它”。

  它出生在人烟稀少、海拔三千的秦岭 (nán lù),拒做“酒肉和尚”。 它隐逸在云雾缭绕、烟波(浩瀚、浩繁)的山林间,成了“竹林隐士”。 它喜爱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 (栖息、居住)场所。

  它喜爱独来独往,养成

  它是计划生育的标兵,一般每胎 (fen miǎn)一仔。

  它是世上最负盛名的 (bīn weī)物种。

  它是一颗 (cuǐ càn )的东方明珠。

  啊!教我如何不想它!

  “它”是谁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叶永烈先生,与大熊猫来一次秋天里的约会。请同学们看到课文《国宝——大熊猫》。

  二、鉴宝

  问题情境:作者叶永烈把大熊猫称为“国宝”,他有什么依据吗?就请我们同学做一次民间鉴宝人,走进《鉴宝》系列节目之“魅力熊猫”,来共辨真伪,判断价值。

  要求:(1)仔细阅读课文,努力获取有关大熊猫的有效信息;

  (2)根据鉴定书上的条目,直接在书中划出相关的语句。

  (3)小组交流学案后派代表发言。

  宝物学名

  宝物现用名: 熊猫 外号: 獏

  宝物外在特征: 可爱、俊俏、温驯

  宝物来历: 我国四川、甘肃、陕西海拔20xx-3500米的崇山峻岭

  鉴定结论: 国宝

  鉴定依据: 我国特有、最富盛名、数量稀少、活化石

  三、秀宝

  问题情境:我们的民间鉴宝人下了比较权威的结论:大熊猫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它身上有太多的东西吸引我们去挖掘、去了解。

  下面就请同学们扣住课文内容,选择文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用第一人称来介绍一下大熊猫。

  要求:1、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大熊猫的.

  2、尽量运用文中语句,语言生动,语气活泼。

  参考话题:我的名字;我的外貌;我的家;我的家族史;我的名星路;我的饮食;我的生育;我的价值……

  四、关注现状,献计献策(爱宝)

  1、师:正因为大熊猫人见人爱,所以它成为我国的友好使者,频频出访他国。然而大熊猫在我国却仅存1000只左右,濒临灭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大熊猫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明确:原因一是生存不易:生活地域十分狭窄,生活环境要求苛刻,食物种类比较单一,进食数量十分惊人。原因二是繁殖艰难:繁殖力十分低下,幼崽小得出奇,幼崽成活期长。

  2:再请阅读搜集到的一则材料,说说除了文中介绍的几条原因,造成大熊猫濒临灭绝的现状还有哪些因素?

  材料: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它目前已处于一种濒危状态。在各种不利因素中,其内在原因是由于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外在原因则是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分布,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物种退化。再加上主食竹子的周期性开花死亡,人为的捕捉猎杀,天敌危害,疾病困扰。这都构成了对大熊猫生存的严重威胁,使其面临濒危的境地。

  生:阅读学案积累的资料交流

  3、阅读以上材料后,请你再读课文,思考:我们能为大熊猫做些什么? 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开辟保护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繁殖、培育大熊猫:这些在文中均有交代,另外同学们还想出了开辟生态竹园、为大熊猫提供丰富食源:甚至还想到利用克隆技术来提高大熊猫的繁殖率。确实很有见地。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这份对大熊猫的喜爱转化为保护它的行动。所以保护大熊猫,从我做起。

  五、品味语言

  过渡:我们同学的“秀”作得非常好,不仅语气活泼逼真,语言也很生动,老师向大家再推荐另外一段介绍大熊猫的文字,请你来看看这与文中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1、学生阅读《辞海》上介绍大熊猫的文字,说说不同之处。

  (A)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 ―――《辞海》

  (B)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短,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幅八字形的黑眼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 ―――《国宝—大熊猫》

  明确:

  A)平实说明:客观地说明事物,不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

  B)生动说明:巧妙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来说明,并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

  2、交流理由,明确本文生动说明的语言。从课文中再找几处类似的语言进行分析。

  六、课后学习:

  1、拟写几条保护大熊猫公益标语;

  2、拟写一份保护大熊猫倡议书;

  3、设计一个保护大熊猫的活动方案;(从以上要求中选择一个完成。)

猫教案 篇2

  一、导入(背景音乐)

  猫是惹人喜爱的动物,它温驯、活泼,给人带来许多乐趣;然而,猫一旦亡失,就会给人带许多烦恼和忧伤,甚至带来心灵的震撼,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听课文录音(多媒体播放)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

  三、识记字词(先由学生认读,然后一一指正,最后出示答案)

  相称(chèn)郁(yù)闷一缕(lǚ)娱(yú)乐污涩(sè)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蜷(quán)伏惩戒(chéng)怅然(chàng)

  四、研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我们一起品读下面的句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ABC句均大屏幕显示)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是文章的重点。下面,我们从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来比较与前两只猫的不同?(先来填写前两只猫的情况,之后,齐读第15自然段,再填写第三只猫的情况。)

  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

  第一只猫要来的白雪球似的可爱很活泼宠物

  第二只猫要来的浑身黄色更有趣、更活泼宠物

  第三只猫拾来的不好看、瘦忧郁、懒惰若有若无

  3、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17-29段)。

  明确: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4、“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大屏幕显示)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5、“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6、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大屏幕显示)

  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7、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明确: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五、感悟。

  同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看,对主题就会有不同的理解。这篇文章,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大屏幕显示)你是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的?讨论后,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感触。如:

  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努力完善自我!

  弱小就要挨打!

  你想得到幸福吗?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大屏幕显示)

  结束语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大屏幕显示)

  六、作业:

  1、阅读冯骥才的《珍珠鸟》,找出你最喜爱的语句。

猫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5个生字,写好8个生字,学习笔画竖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熊猫的珍奇、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3、收集熊猫的图片资料,能根据课文内容为大熊猫涂色。

  教学重难点:15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

  教具准备:课件、熊猫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课件为媒,诱发兴趣。

  1、欣赏课件《动物掠影》。

  教师边配合熊猫的特写镜头,边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作为解说。(运用视听的效果,感受各种珍奇动物的可爱:猴子的顽皮,狗熊的笨重,狮子的威武,猎豹的凶猛,熊猫的憨态可掬。)

  2、用简短的几句话说说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喜欢它的什么。(交流观后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借以导入新课。)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熊猫的知识?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并展示材料、图片。)

  二、以读为主,紧咬重点。

  1、读一读,划一划,小组探究识字。

  ·你能自己读课文吗?(学生明确目标导向,自由读课文,拿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

  ·这些生字你准备用哪些方法记住它?(回忆识字方法,小组讨论并总结出:认真听读、看生字表、看查字表、问同学老师、大胆猜一猜等方法)

  ·你能当小老师教教这些生字吗?(以能者为师,换个方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

  2、读一读,画一画,变画面为语言。

  ·在认读生字,扫除字词障碍后,先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再画出大熊猫的形体。(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改成画面)

  ·引导学生根据所画的熊猫,按一定的顺序说说它的样子。(再通过画面体味语言从而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谁愿意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激发学生表现欲,引导学会自评、互评。)

  3、读一读,演一演,摹动作促体验

  ·引读比较。大熊猫真可爱,它小的时候与长大以后可不大一样,请你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你就知道了。

  ·细读感悟。

  学生反复细读,悟出大熊猫小时候很活泼,长大以后就变得懒洋洋了。教师相机点拨:这两部分的句子的读法肯定不同,要怎样读呢?用比较欢快的语调表现大熊猫小时候的活泼,用比较缓慢的语调刻画长大以后的大熊猫懒散、憨态十足的形象。

  ·表演读促体验。

  谁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表演一下熊猫?(学生戴上头饰,融入表情、动作、声音,创造性地表现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深对熊猫生活特点、食物特点的印象。)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三、以疑为题,拓展思维。

  1、学完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还有什么问题想与同学讨论?(学生交流疑难,讨论解决,在碰撞中发展求异思维。)

  2、熊猫是珍奇的动物,你应该怎样做?有什么好的建议想告诉人们?

  四、分层设计,巩固提高。

  必做

  1朗读课文.

  2制作生字卡片

  选做:

  1、完成要求,并编一个熊猫的故事讲给别人听。(适合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掌握了熊猫的基本特点,且想象力丰富、表达能力强可要求离开课本独立完成。)

  2、完成要求,并用熊猫一词写一句话。(适合于大多数学生熟悉课文,了解有关熊猫的资料,且有表达愿望要求能够借助课文完成)

  3、边读课文边完成要求。(适合于程度较低的学生要求完成最基本的要求,老师应多加关注,保证这些孩子能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果。)

猫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感受不同音乐节奏的特点,并尝试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准备

  大熊猫图片和录像。

  活动过程

  形式 :集体/小组

  1. 请幼儿猜谜语:

  像熊又像猫,

  身体胖又圆,

  身穿黑白衣,

  最爱吃竹子。(大熊猫。)

  2. 出示大熊猫图片或播放录像,请幼儿观察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向幼儿提问:

  你见过大熊猫吗?在哪里见过?

  大熊猫的外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认为大熊猫什么地方最有趣?

  大熊猫最爱做什么?

  进行活动时,可鼓励幼儿运用关键词,例如圆圆的、胖胖的、短短的、黑眼圈、尾巴、竹子、竹林等。

  4. 老师用不同的速度弹奏同一首音乐,请幼儿挑选适合的节奏与动作来配合扮演大熊猫在竹林里散步、吃竹子和睡觉。

  活动评价

  能说出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能感知不同音乐节奏的特点,能用适合的音乐节奏与动作来表现熊猫的活动特点。

猫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13课

  教学目标:

  1、习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笔下的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体会文章内在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花猫古怪性格和小花猫淘气的样子,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我们家的猫》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首先真实而具体地描述了大花猫古怪的性格,接着追述了它小时候淘气的事。教学中首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小动物喜爱的兴趣,唤起学生急于去了解老舍爷爷笔下的猫的情趣。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质疑、释疑,对课文内容能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围绕课前预习题,课后问答题,以及相应的思考题,对课文内容逐层逐段地采用不同形式边读边想的方法,深入学习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作者写作的思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同时要紧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要真实,二要具体指导作文,使学生懂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质疑、捕捉重点。

  1、话激趣揭题,板书课题。

  2、读课文,初步感知:①抽查本课生字新词的预习的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②让学生自由读预习提示,读课文,读课后思考与练习,读本单元“读写例话”。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训练重点,初步弄清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写作顺序。③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按预习提示:哪几个自然段写大花猫,哪些自然段小花猫?用归并法分为两段。)

  3、学生质疑:①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提出书中遇到不懂的问题。②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与课文相关的放在讲读中解决:无关的问题和字词当时交流解决。)

  4、捕捉教材重点,投影出示思考题:①课文中作者抓住了猫的什么特点来写?(性格古怪、淘气)②作者抓住猫的特点是具体描写的?根据思考题。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能大致把握教材重点。

  二、 逐段细读,引导深究。

  课文中作者抓住了大花猫性格古怪,小花猫的特点,教者要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去探究文章的内容,去感悟作者的真情实感,去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段:让学生明确大花猫性格古怪的具体表现。

  1、投影出示思考题:

  ①这一段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与后面的内容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先总写什么?再分写什么?

  ②作者怎样具体描写大花猫老实、贪玩、尽职的特点?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说说。

  ③猫高兴和不高兴时有哪些具体表现?画出描写猫的动作、声音的词语。

  ④猫胆小又很勇猛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2、让学生根据思考题,再采用默读,自由小声读和齐读三种形式,读分写的三层内容,然后逐题讨论、交流、答题、领悟作者抓住特点具体写,突出教材重点。

  3、投影出示“猫睡觉、猫等老鼠”的静态画面,体会猫“尽职”的特点。

  4、让学生模拟猫各种各样的叫声,体会猫高兴时声音温柔可亲。

  第二段:让学生明确小时候淘气的具体表现。

  1、投影出示思考题⑤:“刚满月的猫十分淘气”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分小组讨论:这段作者运用什么写法?

  2、指名朗读课文,然后投影出示:小花猫抱着花枝打秋千的“动态”画面。体会小花猫“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的淘气特点。理解“生气勃勃”并遣词造句。

  (二)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1、教学中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对教材的重点,不同的内容,采用默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细读等形式,让学生从领会作者对猫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中让学生边读边想,边画出课文中能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的语句,再分四人小组展开议论:作者对猫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1、精读全文,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抓住猫古怪的性格和淘气这两个特点?

  学生回答后小结:由于作者平时喜爱猫,对猫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对猫进行了十分细致地观察,这样就抓住了猫性格古怪、淘气的特点。

  2、追问: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

  学生答后小结:由于作者平时注意观察,认真思考,把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以及自己的感受都写了下来。在描写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猫当作顽皮可爱的孩子写;还注意动态静态的描写,所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生动、感人、真实而具体。

  3、生各抒己见畅谈学了这课后,你学到了哪些写作知识。

  三、加强朗读,指导背诵。

  学习语文必须充分运用朗读,这是语文教学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经验。教学中采用个人读、集体读、自由读、默读、细读等形式,目的就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导学生朗读时读出重音,运用语调、语气的多种变化,力求读得生动,表达出猫的乖巧、温柔、勇猛、尽职和天真可爱、生气勃勃,以及对猫的喜爱之情。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在此基础上稍加指导朗读、背诵,学生便可以完成背诵任务。

  四、练笔。

  观察你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然后写一个片断,重点写它的习性或活动的样子。

猫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凭、踩、辟”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与态度:体会“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生字,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谈话交流。

  1、多媒体播放猫的叫声,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展示猫的图片,介绍自己家的猫。

  师:同学们,今天有一个可爱的朋友要来拜访我们四三班的同学。不过,它说在跟大家见面之前,先跟大家打声招呼,让大家猜猜它是谁。请听(放多媒体:猫的叫声)大家猜出它是谁了吗?它就是我们可爱的动物朋友--猫。

  我们一起用猫的语言向它打声招呼吧。(学生饶有趣味地学猫叫)

  课前老师了解到很多同学家里都养过猫,谁愿意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猫?

  生:......(指名说)

  师:大家说的都是自己家的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猫》是谁家的猫呢?

  (板书15猫)

  师:老舍家的猫又会是一只怎样的猫呢?老舍爷爷又会怎样描写这只猫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词。

  (出示生字:任凭贪玩尽职抓痒淘气稿纸踩印梅花跌撞开辟生气勃勃)

  2、重点指导“凭、踩、辟”的写法。

  三、初读课文,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回答,相机指导: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板书:(1~3自然段)猫性格古怪

  (4自然段)小猫可爱

  四、品读课文1~3自然段,通过抓重点词句,创设情境,体会猫的性格古怪,进而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也是可爱的

  1、体会猫的性格古怪。进而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也是可爱的。

  师:我们先来体会猫的性格古怪。什么是古怪呢?

  生:......(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对古怪又不同的体会,到底什么是古怪呢?请同学们自读1~3自然段,找出体现猫的性格古怪的地方,画出相应的句子。

  (生边读边画,指名说,老师相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出、胆小、勇猛)

  重点指导:(1)老实:睡大觉

  (2)贪玩:一天一夜,任凭......也......

  品味:你觉得会有谁怎样呼唤猫?

  (指名回答:小猫,快回来吧;给好吃的你吃;再不回来,以后就不用回来了)

  (师:(过渡)真是一只贪玩的猫!可是,猫又是尽职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猫的尽职呢?)

  (3)尽职:屏息凝视,非......不可

  品味:屏息凝视

  A、谁来说说“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不发出一点声音)

  B、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屏息凝视”10秒钟,请大家先找好“凝视”的目标。(师生体验)

  C、交流感受。

  D、师:我们才体验了10秒钟,可是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无三不成几”,按三个钟头算,就是多少分钟?(180分钟)就是多少秒?(10800秒)是10秒的几倍?(1080倍)可见,猫是多么的尽职。(齐读相应的句子)

  (4)它要是高兴......小梅花。

  蹭:是什么意思?表达了小猫的什么感情(轻轻地摩擦,向主人撒娇)

  小梅花:是指什么?表达了老舍爷爷的什么感情?

  (猫到处乱跑乱跳,脚一定脏兮兮的,它踩在老舍爷爷的稿纸上,老舍爷爷不但不生气,反而称它的脚印为小梅花,可见老舍爷爷是多么的喜欢它)

  (5)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变化多端。

  品味“丰富多腔”: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猫“丰富多腔”的叫声:

  a、如果猫刚刚吃饱喝足,它也许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生:齐叫“喵--”)

  b、如果猫听到主人叫唤,它也许会干脆利落地短应一声--(生:齐叫“喵”)

  c、如果猫生气了,想要打架,它也许会粗声地吼一声--(生:齐叫“喵......”)

  d、如果猫正伸出脖子来给主人抓痒,它也许会非常舒服地细叫一声-(生:齐叫“喵”)

  e、如果猫不想叫了,它就会--(生:齐叫“咕噜咕噜”)

  师:这样“丰富多腔”的叫声听起来特别美妙,老舍爷爷简直要把猫写成一位歌唱家了,可见,老舍爷爷是多么的喜欢它。

  (6)它若是不高兴啊,......一声不出。

  a、无论......也......

  (7)它什么都怕......斗一斗。

  i.藏、斗

  师:(指着板书)猫的性格古怪体现在这么多方面,从这些词语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意思相反)

  (指名回答,)

  师:这就是猫的性格古怪之处。那猫的性格如此古怪,老舍爷爷喜欢它吗?

  2、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也是可爱的。

  (指名回答,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证明,最后,师抓住“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的“更”字进行提升)

  师: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同桌互相学习,交流,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满月的小猫的可爱。

  师:猫的性格如此古怪,但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还是很可爱的。他说:“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突出“更”)(板书:小猫可爱)那么,老舍爷爷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满月小猫的可爱呢?请大家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体现小猫可爱的具体事例,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生边读边找,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师:小猫这么可爱,同学们学习得这么认真可爱,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可爱的小猫。(出示图片,师相应解说)

  师:(总结)老舍爷爷用了这么多的具体事例描写了小猫的可爱,这表达了老舍爷爷怎样的感情?(对猫的喜爱)

  从第四自然段的哪句话可以看出?(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总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师板书: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时候,老舍爷爷完全把小猫当作一个小孩子看待了。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拟人)

  二、谈话交流,情感提升--人爱猫,猫亲人。

  1、师:同学们,猫的性格如此古怪,但又很可爱,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老舍爷爷是这么的喜欢这只猫,那么,这只猫喜欢他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想一想。

  (指名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只猫吗?喜欢它什么?

  生:老实、尽职、可爱......

  师:(总结)老舍爷爷喜欢这只猫,猫也喜欢老舍爷爷,同学们喜欢这只猫,猫肯定也喜欢同学们,由此可见“人爱猫,猫亲人”(板书)

  三、小组合作,体会写法。

  1、学习老舍爷爷的的写作方法。

  师:老舍爷爷是我国一位著名的作家,他把这只猫写得既古怪又可爱。那么,老舍爷爷是怎样写这只猫的,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待会我们一起交流。

  (生分组讨论)

  (指名回答,两个小组)

  重点指导:(1)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

  (2)拟人的手法。

  (3)表达感情

  2、拓展:自学“阅读链接”中的文段,体会不同的写作方法,任选一篇,汇报学习成果。

  师:不同的作家写同一种动物,会有不同的写法。现在,请同学们自学课后的“阅读链接”,看看这两位作者又是怎样写“猫”的,每个同学任选一篇学习。待会我们一起交流。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作业:抄写生字词,每个三遍

  做五星级练习册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老实:睡大觉

  贪玩:一天一夜任凭......也......

  尽职:屏息凝视非......不可

  猫性格古怪温柔可亲:蹭、印、小梅花人爱猫

  一声不出:无论......也......猫亲人

  胆小:藏

  勇猛:斗

  小猫可爱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猫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利用学生喜爱大熊猫的心理特点,鼓励他们自学,培养其独立自主思考的习惯,提高其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它的生活习性。

  3、教育学生爱护大熊猫。

  教学用具:

  课文挂图录像

  教学方法:

  角色表演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初步认识大熊猫。

  1、播放有关大熊猫的录像片。

  2、指名说说看见了什么?让所有的学生都大胆发言。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大熊猫。

  1、教师领读课文。

  2、指导学生自己读课文。

  3、指名个别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深入了解大熊猫。

  1、出示教学挂图,通过看挂图学习大熊猫的样子。

  教师让学生说出挂图上有什么?再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再指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2、利用角色表演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1)师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让学生都想象自己是一只大熊猫,教师边读课文边让学生表演。(指导学生表演好:爬上爬下用爪子抱着脑袋呼呼地睡大觉睁开眼睛睡醒了摆动着走来走去)

  (3)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师问:大熊猫最喜爱吃什么?学生齐回答。再指图让学生看大熊猫吃竹子的样子。

  四、课堂检测。

  1、教师出示问题:大熊猫是什么样子?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以后有什么不同?大熊猫爱吃什么?学生自读问题,思考题意。

  2、指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

  3、让同座位的两个同学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自己写出答句,教师个别讲析。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猫教案 篇8

  课型:欣赏综合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蓝皮鼠与大脸猫〉。

  2.音乐活动〈跟着队长走〉,随着音乐做律动。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蓝皮鼠与大脸猫〉〈跟着队长走〉。

  2.随着音乐做律动。

  教学重点:

  欣赏歌曲〈蓝皮鼠与大脸猫〉〈跟着队长走〉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律动中去,并且在动作上有所创新。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相应的录音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蓝皮鼠和大脸猫》

  1.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2.教师提问:今天,动画城播放什么动画片呢?

  教师放《蓝皮鼠和大脸猫》的录音带,引导学生完整的欣赏歌曲。然后请学生猜一猜动画片的名称。

  3.教师自己或请学生介绍剧情,并播放片头。

  二、模仿老鼠和毛的叫声,跟着录音带演唱伴唱部分

  1.请学生聆听歌曲,说出歌曲中老鼠和猫的叫声。教师准确范唱老鼠和猫的声部。

  2.请学生继续听录音,跟着录音学唱。

  三、聆听歌曲,选择合适的节奏,帮助老鼠和猫找到自己的家。

  1.教师自己或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两见房子,两间房子没有特殊标记,请学生说出那间房子是老鼠的,那间是猫的。

  2.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节奏卡片,引导学生将刚才模仿老鼠与猫叫的声音,与卡片上的节奏想适应。

  3.教师请另一位学生指出房子分别属于谁。

  4.一位学生放卡片,另一位学生找房子,看时间的多少,游戏可继续进行。

  四、聆听《跟着队长走》的录音带,播放动画片《小飞侠》片段。

  教师播放《跟着队长走》的录音带,引导学生完整欣赏歌曲。然后请学生猜动画片的名称。

  五、随着音乐设计与动画片相关的律动。

  六、随着音乐设计其他律动。

  教后反思:

  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为主,挖掘教材潜能,设计教学环节。

  针对这一课的童趣特点,我采用了多种情景引入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听着音乐拍着手走进教室,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学中我采用童趣化的语言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童趣的世界,然后又从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切入。这样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整个课堂也变得生动有趣多了。

  教学中,首先,我利用蓝皮鼠和大脸猫的头饰引导学生自由的模声,借以激发学生歌唱的欲望,为下步的歌唱教学做好准备。然后我将歌唱中的一部分作为发声训练,这样做既让学生有个先熟悉音乐的进程,也为下步的教学打下基础,又使音乐课的发声训练不单调和枯燥。

猫教案 篇9

  第一部分课前热身

  师:昨天预习了课文,第一个热身运动,请大家抢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你用心预习了吗?你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吗?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大熊猫只吃竹子大熊猫有冬眠的习惯大熊猫体态肥大,不能爬树大熊猫平时喜欢结伴而行大熊猫体型巨大,生来下的幼仔也大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

  (生抢答热烈。略)

  师:下面是第二个热身运动。

  【投影】

  大声朗读课下注释在课堂随记本上抄写常用词语表中的词语,一词一遍。然后和“语文死党”交换检查。

  大声朗读词语一遍。读给“语文死党”听。特别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笨拙 温驯 栖息巢穴 翌日哺乳 荤素 ? ? (生活动。请两名同学上黑板写注音。教师纠正。)

  师:咱们还有一个热身运动。

  【投影】

  用诵读诗歌的语言诵读第四自然段,享受说明文语言的用词美,描写美,层次美,句式美,情感美……

  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 (组织生诵读,男女生配合诵读。略)

  第二部分 初级挑战

  【投影】

  课文减肥游戏

  1、浏览全篇,找出可以删掉的段落。

  2、把课文浓缩为一段话。

  2、把课文浓缩为一句话。

  (生自主学习讨论写作)

  师:同学们先交流一下哪些段可以删掉。

  生:开头三段就可以删掉。德国欢迎大熊猫,这是在叙事。

  生:第七段可以删掉,写的是中国送兰兰到日本。

  生:第七段后面部分可以删掉。前三句可以保留,写的是许多国家以得到大熊猫为荣。

  师:同意。核心句子可以留下。

  生:15段可以删掉,写的是西班牙人工繁殖大熊猫成功的事。

  师:真好。这些可以删掉的内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

  【投影】

  说明文中的“穿插”在说明文中加入各种小故事,这种手法叫“穿插”。穿插的作用是丰富说明内容,使说明生动有趣。

  师:给课文瘦身之后,请大家用几句话概括一下本文的说明内容。

  生:大熊猫人见人爱。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大熊猫的名字由来。大熊猫的食物习惯。大熊猫的活动习惯。大熊猫的生殖。大熊猫的科研价值。

  师:比较全面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说明内容呢?

  生: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师:用一个短语呢? 生:国宝大熊猫。

  师:真聪明!其实本文的题目就是说明中心。

  第三部分中级挑战

  师:初级挑战大家完成得不错。现在进入中级挑战——语言体检。

  【投影显示】

  准备运动:知识储备

  说明文特别讲究语言的准确。在准确的前提下,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

  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可以从以下方面的修饰和限制入手:

  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频率、确数、概数……

  师:说明文是促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严谨的一种文体。所以我们在给课文的语言做体检的时候,老师也希望大家表达得规范。老师先做个示范,就是平常用的“三步上篮”分析法。

  【投影展示】

  “三步上篮”分析法

  分析“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两年左右时间”的“左右”表达很准确。

  第一步:“左右”一词表示约数。

  第二步:说明“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要的“两年时间”是个估计

  的数字,是大概,不确定。

  第三步:这个词语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自读,琢磨吸收。)

  师:好,现在请大家闯关。我们以 13段14段有关大熊猫的生殖为例段请大家评析。现在请大家先大声朗读这两个段落。

  (生朗读)

  【投影展示】

  闯关:建议你品析以下词语

  “雌雄才暂时同居”中的“暂时”“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中的“一般”和“有

  时”

  “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中的“多”

  (生分组思考讨论) ?

  师:请大家发言吧。先请第一组。

  生:“暂时”这个词语从时间上做了限制。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师:出了大问题。差了最最重要的一步。第二步。要把句子放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具体分析。这也是大家平时问题出得最多的环节。你想想,做个补充。看书。

  (等待这个学生思考)

  生:哦。这个“暂时”说明了大熊猫只有在发情期才同居,平时他们都是独来独往的。

  师:好!这就全面了。第二组继续。

  生:我认为“一般”和“有时”都是在频率上做了修饰限制。“一般”说明在大部分时候熊猫都产一仔,“有时”则说明熊猫产两仔的机率很低,只是偶然。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师:表达很完美,声音也很响亮。太棒了!给掌声!第三组继续。

  生:我认为“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中的“多”是在数量上进行了限制,指多数熊猫在分娩期间是以枯树洞为巢穴,还有部分熊猫不是这样的。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老师,我们不这样认为,我们觉得“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中的“多”是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制,指熊猫在分娩期间在大多数时候是以枯树洞为巢穴的,在有些时候可能以其他地方为巢穴。这也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师:哦,两种意见。大家同意哪种?

  (生叽叽喳喳,各有见解)

  师:祝贺大家。同学们其实发现了一个歧义句。这恰好是作者表达不够严谨造成的。老师也没有去查更多的资料。如果我们要这个句子成为一个表意明确的句子,如何改呢?大家各自循着自己的思路去想。

  生:分娩期间多数时候以枯树洞为巢穴。

  生:分娩期间大多数熊猫以枯树洞为巢穴。

  师:真好!老师代作者谢谢大家了。真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教训值得记取啊!这次闯关闯出了新收获,真棒!老师再用其中的一个句子做个总结,请同学们做笔记。

  【投影展示】

  老师示范:“雌雄才暂时同居”中的“暂时”用得准确

  第一步:“暂时”从时间上做了限制。第二步:说明雌雄熊猫为了生殖而同居的时间比较短,独居才是它们的日常状态。

  第三步: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步上篮法”让我们的答题思路清晰,表述万无一失)

  师:给语言进行体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上一篇:安全教案

下一篇:小班游戏教案传球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