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年级:大班
课时:1课时
教材出处:阅读树《夜里什么人不睡觉》
设计意图
阅读完绘本《夜里什么人不睡觉》,一次,我组织孩子们晨间谈话时讨论:“这些不同职业的劳动者们为了我们的吃、穿、住、用、行晚上不能睡觉辛苦地工作着,我们可以怎么感谢他们?”孩子们纷纷回答:给他们跳舞、唱歌、捶背、按摩;说谢谢他们;送漂亮的图画、给他们制作漂亮的卡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教育无处不在,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我们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让教育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金色的秋天”主题正在开展中,秋天有着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农作物……孩子们喜欢它们的形状、颜色,对这些丰收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和想象。于是我选取这些材料让孩子们剪、切、画、贴等,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制作出各种不同的“礼物”,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享受着快乐。同时,也进一步的萌发孩子们对夜里工作的人的感恩之情。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材料的特征,运用剪、切、拼贴、画、固定、连接等方法制作“礼物”。
2。发展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进一步萌发对夜里工作者的感恩之情。
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材料的外形特征,运用剪、切、拼贴、画、固定、连接等方法制作“礼物”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已阅读过绘本《夜里什么人不睡觉》;知道夜里有许多工作的人,以及他们的辛苦工作是为了给大家的生活带来美好与幸福;区角活动中制作过一些作品。
2。物质准备:
(1)粘贴组1:各种豆类、染色的米、染色的稻草秆、稻谷等;粘贴组2: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叶子;水果组:苹果、橘子、柚子、青枣、梨、金桔等;蔬菜组:红、白萝卜、青瓜、菜椒、茄子、洋葱、南瓜、叶类蔬菜等;农作物组:玉米、地瓜、马铃薯、豆荚类等。
(2)收集以前大班幼儿制作的优秀作品。
(3)辅助材料:色纸、水彩笔、大小黑笔、各色即时贴、剪刀、橡皮泥、塑料刀、牙签、白乳胶、纸板若干。
(4)作品展板,《感恩的心》《雨的印记》音乐。
(5)画有“列车员、飞行员、船长、水手、医生、护士、警察、出租车司机、消防员、工厂上夜班的工人、加油站工人、收费站收费员、印刷工人、送牛奶的人、清洁工人、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老师”背景图。
3。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谈话引入
师:这些夜里工作的人们真辛苦!小朋友用跳舞、唱歌、说感谢的话、帮他们捶背、按摩……很多方法来感谢夜里不睡觉辛苦工作的人,请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不同的办法感谢他们?
幼:画图画、制作卡片、制作礼物…
通过直观展现夜里各行各业工作者的背景图切入,能很好地渲染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二)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创作欲望
1。师:这些作品是以前大哥哥大姐姐们制作的,漂亮吗?请认真仔细观察,都用了些什么材料制作了什么?选择你喜欢的跟同伴轻声说一说。
2。交流:你喜欢哪幅作品?用了什么材料制作出了什么?
(三)介绍材料,提出制作要求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秋天收获的东西,我知道,小朋友们很想为夜里不睡觉辛勤工作的人制作“礼物”了是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材料!
2。分组介绍材料。(拎出一组为重点做示范,引导幼儿根据材料的特征制作礼物,激发其想象。)
师:小朋友,快看!这根地瓜长得像什么?我们可以给它添上什么才能让它更像××?
小结:哇,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我们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让制作的礼物更漂亮!
3。提出制作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认真看一看、想一想这个材料像什么?最合适做什么漂亮的礼物;做的时候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剪、切、画、拼接、粘贴等方法来制作,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作品;用剪刀、牙签时口不向着别人;礼物做完后可以向好朋友介绍介绍。
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做出漂亮的礼物!小朋友们有信心吗?
(四)播放音乐《雨的印记》,幼儿制作,教师观察指导
重点:引导并鼓励幼儿根据材料的特征发挥想象,大胆使用辅助材料运用剪、切、画、拼贴、粘贴等方法制作礼物。
(五)展示、欣赏作品
1。集体欣赏、交流。
师:哇!小朋友做的礼物真漂亮!谁愿意把你的礼物跟大家分享分享,请说说你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礼物?你想把礼物送给谁?(请个别幼儿介绍礼物)
2。播放音乐《感恩的心》,“赠送”礼物。
教师:夜里工作的人们真辛苦,我们感谢他们辛勤的付出,使我们的生活变得那么美好!让我们一起把我们制作的礼物送给他们吧!
(六)收拾材料,结束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有序的分类收拾材料。
延伸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水果、蔬菜、农作物、叶子、豆类等材料,让幼儿再次通过剪、切、画、拼接、粘贴的方法进行制作,进一步体验用不同材料进行制作的乐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夜里什么人不睡觉》的延伸活动,美术制作—《我们的礼物》。活动中采用了谈话引入—激发想象—自主操作—交流分享—成果展示等教学策略,整合“金色的秋天”主题的开展,引导幼儿运用秋天的蔬菜、水果、农作物、种子、叶子等材料进行制作。在活动中老师只用一些简练的引导语如:“××长得像什么?给它添上什么让它更像××?”“看一看、想一想这个材料像什么?最合适做什么礼物?”引发孩子思考,充分发挥其想象。
在制作“礼物”过程中,为幼儿创设动脑、动手的平台进行剪剪、切切、画画、拼拼、贴贴等方法制作漂亮的礼物,配着背景音乐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索,最后,在《感恩的心》音乐的烘托下给夜里不睡觉辛勤工作的人们赠送“礼物”,进一步萌发幼儿的感恩之情,在整个活动中真正让幼儿达到了“欣赏美—感受美—创作美”的目的。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倒影画的基础上学习表现垂直对称的倒影,进一步感受对称。
2.巩固运用点彩的方法表现模糊的倒影。
3.通过活动感受倒影画对称、均衡与和谐美。
活动过程:
一、欣赏倒影画的基础上学习表现垂直对称的倒影,进一步感受对称。
1、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倒影。
2、教师出示倒影画,请幼儿观察。
3、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水中的倒影和岸上的图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幼儿观察后回答:水中的倒影。颜色一样、图案一样、能重合,我们说他们是对称的图案。
5、我们小朋友都画过对称的图,可是倒影它和我们平时画的不一样,他是倒过来画的?你觉得应该怎么画。
6、出示一幅只有岸上图案的图,请几个幼儿尝试着来画一画。
7、分散幼儿,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对称。
8、集中幼儿介绍自己的绘画倒影的方法:
(1)我是直接倒着画的。
(2)把纸转过来画就行了。
(3)我是对折描着画的。
9、教师肯定幼儿多种绘画方法。
二、引导幼儿巩固运用点彩的方法表现模糊的倒影。
1、在画倒影的时候看看老师还用了什么方法?(点彩)
2、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3、因为水中的倒影比较模糊,等会你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画。
三、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要求:
(1)画的时候要注意看清图案的位置,遇到不会画可以试试小镜子观察画面。(用小镜子比一比能够知道大概在哪个地方绘画).
(2)岸上的景色尽量丰富些,不要雷同,尽量和同伴不一样。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大胆表现绘画,岸上的景色和色彩可以丰富些。
帮助能力一般的幼儿完成作品,图案可以简单一些。
四、评价活动。
1、展示作品,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同伴作品。
2、教师对幼儿作品进行评讲,重点在倒影的表现上予以讲解,对于创作上有创新的孩子予以表扬。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大班孩子对周围一切的新奇,新鲜的事物都特别的感兴趣,一位旅游归来的小朋友把在旅游途中拍到的一些奇特建筑物的照片带来与大家分享,这些造型各异,奇特有趣的房子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欲望。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希望孩子们通过观察各种不同的建筑,在已获取的相关经验上发挥想像进行创作。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简单了解房子的基本构造,并学会创造性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房子。
2、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并能大胆的想像创作。
3、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合作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幻灯片、电脑。
学具:记号笔、油画棒、绘画纸、橡皮泥、积木、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过的房子,找出房子的构造的共同点。(玩一个简单的房子拼图游戏)
1.生活经验讲述,说出房子简单的构造导语:小朋友们好,王老师看到你们觉得特别高兴,开心,你们开心吗?,我知道你们都有一个特别温暖、幸福的家,都住在漂亮、舒适的房子里,生活得非常幸福!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小动物们都有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房子。小朋友们,除了你们居住的房子以外,你们在生活中,在电视里,书本里,还见过哪些奇特、有趣的房子呢?(幼儿回答)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那么,你们见过的所有的房子都有些什么呢?
2.欣赏课件,进一步了解房子的构造师:王老师请小朋友欣赏的房子只是众多房子中最普通的一种,我的好朋友去世界旅游时,拍下了一些特别奇特有趣的房子,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二、观看幻灯片,欣赏各种不同形状,不同构造的房子。(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
1.观看幻灯片
2.提问:你看到了哪些房子?这些房子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欣赏时,师问:这座房子有趣吗,特别吗?你觉得哪个地方特别?(幼儿观察回答,房屋的房顶、门、窗的形状各具特色。)
3.欣赏梦中的房子(儿童作品)(课件出示一些大胆想象,造型独特美观的房子。)
三、讲述故事,引出课题——给小动物设计有趣的房子
1、教师讲故事,激发幼儿设计房子的欲望故事:动物园要来很多的动物客人,可是动物园太小,住不下,需要给动物们建房子,该建个什么样的房子呢?你们能帮它们出个好主意吗?(幼儿讨论回答)
2.幼儿为小动物们设计房子提问:
1、你喜欢什么动物?
2、你想帮助它设计一座什么样的房子?(幼儿发挥想象)各种线条或者用大面积色块装饰房子。用橡皮泥(搓、捏、团、切)做房子、剪贴,搭建房子。
小朋友们可以自由选择,把心中最漂亮、最有趣的房子设计出来吧!
四、幼儿作品展示,讲评(造型、线条、色彩)
活动反思:
1、孩子们通过欣赏一些奇特、形状各异,风格不同的建筑,了解了这些建筑的作用、功能。感受到了这些建筑在形状、色彩、构成上带来的美。给孩子们以灵感,在已有的经验上发挥了想像,大胆创作,创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积极,主动,自由发挥,并能够在创作中相互合作,协调。即体现了幼儿美术教学中应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和创造的快乐的教育理念,也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在这次活动中,因为孩子获取的经验有限,虽然看到了许多的各种。
小百科:房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áng zi,指供人类居住、从事社会活动或供其他用途的建筑物。它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电视剧剧名。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目标:
1、通过与弟弟妹妹交朋友,知道自己是大哥哥大姐姐,能将简单的折纸方法教给弟弟妹妹,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2、通过活动,与弟弟妹妹建立更好的友谊,更进一步体会自己当哥哥姐姐的责任感。
准备:
音乐、彩纸若干。
过程:
活动流程: 提出要求------幼儿互助-------分享喜悦
一、引起幼儿兴趣,并提出要求
1、教师提出活动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讨论:
怎样与弟弟妹妹交朋友,并教弟弟妹妹学习简单的折纸方法。
3、教师对幼儿提出的各种方法提升经验
二、幼儿主动认领弟弟妹妹介绍自己的姓名、班级、自己的本领。
1、一个大班的带一个小班的幼儿,向弟弟妹妹介绍自己的姓名、班级、自己的本领。
2、教弟弟妹妹进行折纸
1、与弟弟妹妹一起折纸,将简单的折纸方法教给弟弟妹妹。
2、 引导哥哥姐姐教时要注意耐心。
三、分享喜悦
与弟弟妹妹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墨画的特点,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
2.尝试用滴墨印画的方式创作水墨画,学习想象添画能讲述画面内容。
3.敢于大胆、自主地完成作品。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水盆 墨汁 毛笔 抹布 砚台 墨棒
2.水墨画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砚和墨,欣赏中国水墨画
——你认识它吗?猜猜它会是什么?(出示砚的图片)
——这个叫砚,也叫砚台。那它又会是什么呢?(出示墨棒的图片)
——这个是墨棒。这两样东西合在一起,知道怎样用吗?
——砚台里加上水,再用墨棒墨一墨,水会变什么颜色?这个黑色的东西会是什么?
——对了,墨汁有什么用?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播放幻灯片,感受中国水墨画
——其实墨在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小朋友们请看。(观看幻灯片)
——孩子们喜欢这些画吗?这些画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
——是的,我们中国的水墨画实在是太美了。
三、了解水墨画的特点
——小朋友们请看这一幅画,它是用什么来画的?在什么纸上画的?画上墨的颜色有区别吗?
——为什么有深有浅,谁知道这个秘密?加水多,墨会怎么样?加水少或不加,墨又会怎样?
——有深有浅、有浓有淡这也是我们中国水墨画的特点。
——接下来在观看一个视频,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看到了什么?
——刘老师把画面上的内容变到纸上了。猜猜我是怎么变得?(出示自创的水墨画)
四、学习创作,讲述画中的故事
——现在请看老师是怎样变得。用毛笔蘸上墨滴到水中,让它变呀变,耐心地让他流淌一会,然后把纸平放入水中,等待奇迹的发生。瞧,我的奇迹发生了,把它平放在地上,把周围的墨汁擦干。
——我的故事在这画里,谁来帮我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我的故事在这里,你们的故事又在哪里呢?快快把它变出来吧!
——现在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你画里的故事。
——你们讲得真有趣,把你们故事里的小动物们添加眼睛、鼻子、嘴巴和花纹吧!
五、作品欣赏
——幼儿共同分享画面里的故事。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富有创意的美术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初步了解水墨画的特点,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尝试用滴墨印画的方式,体验创作水墨画的乐趣。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特别地投入,也很感兴趣,看得出,他们对水墨画很感兴趣。再加上我用《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为“水墨画”添加了的意境,使孩子们更加投入。但在进行活动时,我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细节的忽略。如纸的特性、水墨画的特征了解的不深入;材料准备上思考的也不深入,如调色盘加水就忽略了。
2、在示范讲解环节有显啰嗦,导致我的示范不清晰、混乱。
3、上课语速有点慢,不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根据活动出现的问题,王园长和蔡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在本次活动我进行了必要的修改。通过与园长、老师们的商讨,本次活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教学活动环节不连贯、衔接有点牵强
滴墨、看视频的环节和教师示范、讲解作画环节相冲突,导致每个环节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连贯。通过老师们讨论决定取消滴墨环节,教师可出示自创水墨画,体现视频的价值。
活动准备不充分
首先材料准备不充分。在呈现作品时,考虑不到位,宣纸不干就在纸上添画,导致画面破损。可见我对宣纸的特性了解得不深入,如在画纸下面垫上报纸,会让纸干的快些。
其次对幼儿的已有经验把握不够。一是对文房四宝的认识。因为没有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和了解,我自认为孩子已经认识了解,实际并非如此,所以在这一环节应该利用教具(砚台、墨棒)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身感受;二是再用毛笔添加线条和眼睛的环节,我不了解幼儿的用笔情况,所以指导没能跟上;三是引导幼儿的用词需要斟酌。在幼儿创出作品后,我问孩子“你能变出什么有趣的故事?”选用“故事”一词是否恰当有争议。通过和众多老师们讨论得出:“故事”一词较抽象,如果让幼儿直接观察、想象富有情境的故事难度有点大,但如果说:仔细看看,这像什么动物?可能会给予孩子更大的想象空间,再以动物来引导幼儿添加想象“在哪”、 “在干什么”等等启发性问题让画面更加丰富。
另外,老师们还提到了一点,就是在我初次示范的环节,可以将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变换为只让幼儿动用视觉来观察,而后让幼儿来说老师怎么做的,或许这样更有效,也能借此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为以后进行本次活动的老师们提供参考,让老师在进行活动时,更得心应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