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
【精华】北京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京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北京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一道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一个一个的或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学习一百以内的数的必要。
教学重点:
进一步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十与百 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一个一个的数,几十九后边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导入
师:呈现主题图,问: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这些图给你留下什么感受? 估计:生:有这么多的鸽子,有那么多的花,小朋友能数清楚吗?
师:那你们能够数清楚吗?快试一试。(估计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数出) 师:看来,我们只知道20以内的数行吗? 生:不行。
师追问: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也遇到过数数的困难? 生举出例子。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数,好不好?
二、学习新知
1、出示鸽子图
问:谁有好的数数经验介绍给大家。
估计:
⑴数得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⑵数数时要用手指着。(或做标记)
让我们来实际数数吧,(随便用什么方法都行) 指名c等生数,估计(一个一个的数) 指名a、b等生数补充(二个二个的数)
对策:采访你为什么这么快就数完了?小组同学互相数一数 你们觉得的这种方法怎么样?
师:那你们就来数数咱班一共有多少人?
估计:这回就会两个两个数,因为课前我特意安排两个人一桌。
对策:表扬大家有个很好的动作(两个手指一掐) 问:我班一共有多少人?
2、数花盆
问:你来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盆花?(解释什么叫估计?) 指优等生说说怎么估计的。
师:所以你在回答时应用一个词大约。
3、看来为了更快的得出有多少个可以估计一下。先数出10个,其他的与他差不多也看作10个。
练习数数:你能从1数到100吗?自由的试一试。
对策:师拿小棒演示:29再添上1就是3个十是30。 让学生自己拿出小棒,摆一摆。
师再问:99添上一是多少?不用口说,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棒来告诉我。
估计:摆10个10捆。再次强调10个10是100。
师引导:在学20以内数的时候,满10就要进一,那么,这也够10捆了,你有什么想法吗?
估计:
⑴也进1。
⑵把它捆成一大捆。
对策
⑴向哪一位进呢?引出百位。
⑵对,你的方法很好,那是多少呢?(100)
填空:100个一是()
一百里面有()个十
一百里面有()个百
一百里面有()个一
三、数物品
师:书上有一幅图,就是想考考你们的眼里,怎么样想看看吗?打开书4页。
1、(1)自己小声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支笔?
(2)汇报你是怎么数的?(一十一十、一个一个) 让数的快的介绍方法,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比较和自己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可以再请一个一个数的同学,数一数,其他同学一定要耐下心来听。
择优:你觉得哪种方法又快又好,哪种好就用那种。
反问:3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数墨水瓶之前,让学生先思考用什么方法数,然后再去数。
四、巩固练习
1、数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有多少人?
2、连续数出5个数 师说26,生往后连续数出5个数。用手指记着。
同桌做这个游戏,师随时指导后进生。
计:左图的豆子有50个,右边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用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北京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重难点:北京教案教学设计好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方法:引导自主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你看到了北京的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句识字
1、激励学生自己认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会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
(2)借助拼音读词语,用三角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3)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答。(庄严、矗立、绿树成阴、川流不息……)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
5.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北京新变化的资料。
四、反馈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读
2、读喜欢的段
二、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书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包含了独体、上下、左右、全包围四种结构。提示、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同偏旁的字:坛、城,国、图。
突出主笔的字:央(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霍:
观察字形后,边示范边讲解:提土旁横宜短,竖起笔要高;方框不要充满格子,上下左右都应该留出空隙;/article/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方”字的弯度,就像一把弓。
3、学生描红练习
三、实战活动
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明信片照片、邮票、火花、文字资料等,在班上展示、交流。
北京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幕、临”等15个生字,会写“束、单”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感受北京夜幕中“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如绚丽多彩等)。
【难点】
前后鼻音和翘舌音的读音。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我会认”、“我会写”、“我会背”、“我知道”等图标(不能自备)。
2、做一个北京夜晚华灯高照、汽车川流不息,各种各样的建筑彩灯闪烁的录像片(突出广告和天安门)。
3、如果没有录像片,北京风景片的资料,可以用书上的插图或一些图片作为课堂上的备用教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3′)1、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同学们,你们到过北京吗?
2、你们到过北京哪些地方呢?
3、这一课让我们与北京又一次相见,这次相见的时候已夜幕降临。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读全文,共同欣赏夜幕下的北京城美丽的景色。(提出要求:请大家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读不懂的词句。)
4、同学们能提出问题,说明大家肯动脑筋。我们一起学学课文,也许你就能从书上找到答案了。1、有两个学生说:到过。
2、把“我知道”的内容说两个,再扩展几个:动物园、中山公园。
3、学生自由读书并画出生字后质疑:
⑴为什么说北京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⑵“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
⑶“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
读书认字
质疑解疑
(17′)1、请小朋友和我们一起找一找,书上的哪个句子概括了北京城夜幕降临时的景色?
2、你们能把第一段两句话读一遍吗?
3、我们看“幕”和“临”应该怎样读?请小朋友一齐读。(提示学生“临”要读前鼻音)
4、我们看看课文插图,再看一段录像
5、看了插图和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呢?
6、我们现在来一起想想为什么北京会成为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7、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北京夜晚美丽的景色吧。
8、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北京哪些地方的灯光。是怎样告诉我们的?(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读读记记”)先看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灯光。
9、引导学生认记生字“辉、煌、烁、幢、夺、伟、府、焕、扮”等。
1、学生找出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2、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3、学生齐读(有拼音);小组读(有拼音);个人读(没有拼音)。
4、看插图录像。
5、北京的夜晚真美!看了录像,我明白了“金碧辉煌”的意思。我也懂了“绚丽多彩”的意思。
6、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所见展开充分的想象:
⑴夜晚,所有的灯都亮了。
⑵夜晚,北京城许多建筑都有灯装饰,五光十色,十分好看。
⑶无论是街道,还是楼房都亮起来,北京城那么大,建筑那么多,所以就像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了。
7、齐读课文。
8、讲了长安街上的灯光;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环形路。读二、三、四五这几段。
9、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字。(认字的方法要灵活)
写字
1、(出示课件──本课要写的12个汉字)大家请看,这就是本课要我们写的字和词语。小朋友们一起把每个字读两遍。
2、先看看那些红色的字,发现什么了吗?
3、看一看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呢?
4、再看看其余的字。先把束字和单字的横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特点?
5、请注意,写好雄字的关键是把中间的竖写长一点。千万不能写短了。请看老师写这个字。
“府”有两撇,长短不一样。(范写)点在竖中线,先竖后撇,横不能太长。
6、小朋友们,你们看清了吗?下面请你和我们一起把这些字写两遍吧。注意写字的姿势哦。1、齐读生字。
2、红色的都是这一课学习的新生字。
3、(自由发言,教师及时反馈。)下列重点必须说:夺字大要写大,盖住下面的寸。“宫”宝盖下面两个口字不能写一般大,上小下大,而且都要扁一些;“烁、煌”二字都有火字旁,“乐”字第二笔是竖折;
5、“束”的一横要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写得舒展;“单”的一横要长,托住上面的扁日才漂亮。
6、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朗读感悟
(6′)1、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写了生字,同学一起来读几个词语好吗?
2、出示课后词语:集体读;贴词语,指名读(分几次);小老师带读。
3、下面我们来做个逛北京夜景的游戏,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作一个地方的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书里讲的几个地方的灯光夜景。
4、要想当好小导游,首先应该把课文读好。小朋友,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读书,最好能把自己要导的路线背下来。
3、分好小组。(指导学生分好“长安街组”、“环形路组”、“商业街组”、“故宫组”。)
4、分四个小组分头读书、背诵,并负责解决理解词语和句子。
小组学习
自能读书
(14′)
1、小朋友们积极准备吧,一会儿看哪一位小导游介绍得最出色!
2、教师相机参与到学生的导游之中,帮助他们把句子补充得更完整,把词语应用得更准确。
学生说时,启发他们善于抓住“犹如”“装点”“焕然一新”“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不夜城”“银光闪闪”等词来讲解。
教师随学生的讲解,可以引导他们注意“讲出对北京的情感”。
3、听了几个小导游的介绍,我真的是看到了亮起来的北京城,所以我要和作者一齐赞叹(示意学生一起读最后一段)。
4、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自由背诵。
5、同学们,你们还想更多的了解北京吗?我们读读课后的我知道吧。(自由读、指读)
3、“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齐读、个人读、表情读)
4、学生自由背诵。
北京教案 篇4
1、我的好伙伴
课时:2课时
互相间的交流
教学目标:运用各种基本形的组合拼贴城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学生设计、创造美好事物的愿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合作拼贴培养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体会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反思:注重对美术学习活动的过程评价,通过学生在美术过程中的表现对其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培养观察归纳的能力
通过探究学习,了解瓶子的设计制作方法,渗透颜色的深浅搭配知识,使学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创新并独立完成
课时1课时
2、我们的节日
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教学重点
拓展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
欣 赏
评 述学生将制作好的小动物放到展台上进行交流(学生自愿将自己的作品放到前面,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民间泥玩具
课 后
反 思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们认识了一些民间的泥玩具,并初步了解了民间泥玩具的悠久历史,知道了很多玩具包含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通过造型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集体主义的观念,使他们更加了解自然,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在学习民间泥玩具的制作、上色过程中很有创新,作业质量较高。
北京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各是怎样吃虫的,以及为什么能吃到虫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妙,产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能结合课外资料说说世界上还有哪些吃虫的植物。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各是怎
样吃虫的,以及为什么能吃到虫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妙,
产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听说过会吃虫子的植物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种会吃虫的植物,它们就是猪笼草和茅膏菜。
二、通过预习,你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1)字词。
黏液卷须腐烂竭力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3)这两部分内容是如何联系起来的?(过渡句)
三、指名朗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流利。
四、默读课文。
思考:
茅膏菜和猪笼草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各是怎样吃虫子的?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
2)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简单批注。
3)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可以读句子、可以谈体会、也可以列表格进行总结。
五、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同时注重朗读的指导。
植物名称 外形特点 怎样吃虫 能吃虫原因
茅膏菜
猪笼草
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其外形特点和吃虫的本领之间的关系,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出这两种植物的吃虫本领。
六、再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种植物是怎样吃虫的吗?
七、课外拓展。
你还知道这其它能吃虫的植物吗?讲给同学听。
瓶子草 食蝇草毛毡苔等等
八、作业。
将你知道的其它吃虫植物的特点和捕虫方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茅膏菜: 卷吸引粘
19 吃虫的植物
猪笼草:招引 装吸引腐蚀
北京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北京的春节》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份我自拍的画面,想让大家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播放影片,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看过后你都知道这是什么时候了吧。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画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我们再来看看北京春节还有哪些习俗?(出示幻灯片3)
3.现在,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这篇文章了。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其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出示问题-课件)
3.交流汇报,老师同时出示图片: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以及课文的详、略)
4.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说说老北京京味十足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出示问题及重点词语)
三、交流探讨,感受北京独特的民俗文化。
同学们,详写的这些内容你最喜欢那部分的内容?咱们就先来分析那一部分。
腊八
(1)学生齐读本段。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出示重点句子及理解-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他的腊八节完了,大家还愿意阅读那一部分。)
除夕在春节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呢?(热闹)对!
就让我们抓住除夕真热闹来体会。首先从人们的活动来体会除夕的热闹。(人们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出示重点词语
接着让我们从味、色、音来体会。
味:酒肉的香味
色:各色的年画、红红的对联(出示重点词语)
音:鞭炮声不断
小结:短短的一段话,就足以见到老舍在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和描写手法的细腻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配着音乐来朗读这段话。(放音乐)
3、正月初一
读一读该段内容看一看北京春节初一的人们都在做什么?最吸引你的活动是什么?(出示问题)学生自学、交流、汇报
逛庙会、拜年、所有店铺关门--人们悠闲、快乐
正月十五
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作家写元宵节抓住一个灯字做足了文章,突出了灯的什么特点呢?(找出相关联的语句读一读并概括出来)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元宵上市,春节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重点是一个又字)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积累好词好句
(这课中有很多好词好句,老师也积累了好多,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一起把他们读一下。)
(出示词句):
色如翡翠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年更新
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娴熟技能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日夜不绝。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本课小结:
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作为纬线结构全文。
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
在内容上安排的详略得当,整体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了腊八、除夕、初一、十五这四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语言上更是幽默风趣,通俗浅易,朴实无华。
布置作业:
1、搜集更多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2、用你搜集到的资料作为素材,办一期以春节习俗为主题的手抄报。(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附:板书设计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
详略详详
农业展览会最热闹悠闲快乐
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详略
春节的又一高潮
北京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读11个字(其中2个多音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
思品目标:
写出课文记叙的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或者给每件事拟一个题目。
教学重点:
了解蒋筑英的事迹,写出每件事情的主要内容,或者给每件事拟一个题目。
教学难点:
了解蒋筑英的事迹,写出每件事情的主要内容,或者给每件事拟一个题目。
查阅资料:
查阅关于蒋筑英的资料。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数:1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蒋筑英的事迹,写出每件事情的主要内容,或者给每件事拟一个题目。
学生活动时间(约)30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10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蒋筑英》这篇课文,谁来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蒋筑英。
生自由介绍,老师做适当补充。
二、 自由读文,进行预习
1.初读课文,达到文通句顺。
2.认读课后字词。憔悴 实践 隐瞒 呻吟
多音字:差(chāi chā) 校(jiào xiào)
3.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4.划分段落,同学评判
5.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汇报,大家讨论评判。
三、 再读课文,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觉得蒋筑英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感觉到的?简单的写一写。
学生自学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乐于奉献 无私奉献
你能将三件事个写一个题目吗?学生自由写,汇报。
四、 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写在书的空白处。
北京教案 篇8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课堂用语以及句型和新单词。
2、学习书中内容并填空。
教师让学生翻开书本第一页齐读一遍,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3、找学生出来表演,让一个男学生(扮演Ken)和一个女学生(扮演Ann,可用自己的名字)在讲台前作自我介绍的表演。完成后继续让其他的同学出来表演。最后把Learntosay填空。
4、课堂活动
通过学习句型,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使新同学之间互相认识。
(1)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各组按顺序到相邻的下一组一对一对地自我介绍。
(2)开火车练习句型,看看哪一组最快最好地把句型背出来,
奖励一支小红旗。
5、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对方是否已熟练掌握新句型(互相背诵)。
6、布置作业:背诵Hello和Learntosay的内容。
北京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保守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同学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童谣,自身读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同学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
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同学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同学情况选择一种操作战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局部。(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局部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⑴ 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⑵ 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同学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⑴ 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局部,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同学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⑵ 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同学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同学体会详略处置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同学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同学采访在座的老师。
3、同学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教师评价时注意同学是否用上了书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褒扬。
五、总结全文,安排作业
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