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发布于:2022-05-07 15:52:34 作者:

有关美术教案范文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美术教案范文9篇

美术教案 篇1

  一、欣赏讨论

  1、什么是化妆舞会?

  2、我们来开个化妆舞会好吗?

  3、你想怎样打扮自己?

  4、出示范例:这种化妆方法好吗?为什么?

  5、出示教师形象,讨论用什么方法为老师化妆。

  二、创作要求

  每人为自己创作一个化妆舞会的形象

  三、幼儿创作

  1、按兴趣选择服装、头饰等

  2、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3、选用多种表现手法

  四、游戏讲评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游戏:化妆舞会

美术教案 篇2

  1、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内容: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目标

  (1)观察总结自然界中的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

  (2)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大自然,感受色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观察色彩变化。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观察总结生活中的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

  2、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

  3、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堂

  找一找:

  欣赏教材中的各种自然风景图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寻找自然界中丰富的色彩。

  (二)讲授新知识

  你想把自己看见的色彩记下来吗?

  试一试

  (实验一)

  画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色块,注意色与色不要重叠在一起,观察色彩并置的效果。

  (实验二)

  1、分发冷、暖色纸两张。在一张纸上用笔中含水多的颜料试试,再用笔中含水少的颜料图色试试,有什么变化?

  2、多选一些颜色涂在同色纸上,看看它们在有底瑟的纸上有什么变化?

  (三)练习活动

  创作:要求学生画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色彩鲜艳、画面充实饱满。

  (四)欣赏与评价

  以积极向上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的画。

  教学小结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是很感兴趣的,特别是画出自己眼中的自然世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欣赏绘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色彩。

  2、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堂

  欣赏:

  欣赏《向日葵园》,你感受(想象)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

  (二)讲授新知识

  1.欣赏多幅作品,你对色彩有什么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多多幅作品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练习活动

  创作: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绘画。

  要求学生画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色彩鲜艳、画面充实饱满。

  (四)欣赏与评价

  以积极向上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的画。

  教学小结

  学生对色彩有了心得认识,学会较好的进行色彩搭配。

  2、画画大自然的风景

  教学内容:画画大自然的风景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规程中感受发现美的愉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了解大自然的美,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爱护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规程中感受发现美的愉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设问:

  同学们经常到外面去玩吗?哪里的风景美不美?给你印象最深、感觉最美的是哪些景物?请学生大胆地谈谈。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大自然非常的美,我们都非常喜欢大自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出课本上的图片都有哪些大自然的景物。

  2、教师重点介绍一至两幅图片,重点从图片中的造型、颜色及给自己的美的感受上来介绍,为学生分组评述作品时提供一个范例。

  3、学生分组进行欣赏与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景物以及为什么喜欢。

  4、小组学习后进行汇报。教师要多鼓励发言的学生。

  (三)探索实践活动

  尝试用绘画你眼中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规程中感受发现美的愉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堂

  学生拼图。请学生把被分割的风景图拼贴成完整的画面,再让学生们根据画面的内容,说出本课的主题。

  (二)欣赏与交流

  1、向学生展示欣赏作品,让学生感受色彩美,在欣赏中,教师可用有没的语言对作品描述,或配乐欣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审美感受。

  2、感受作品,设疑解惑。教师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风景画作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山水风光吗?你觉得这幅绘画作品漂亮吗?你能说出几种颜色?(教师给予提示)生活在山清水秀的环境里,你喜欢吗?

  (三)感受与创作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风景画,为什么?

  2.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绘画语言所表现的不同风格的美。

  3.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评价。

  4.学生分组或独立完成一幅创作。

  (四)欣赏与评价

  教师是当地对学生作品评述和赞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大地是张大画纸

  教学内容:大地是张大画纸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身边各种材料用组合、绘制等方法表现自己感兴趣的造型。

  (2)尝试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在室外进行美术活动和造型活动。

  (3)初步感受不同的美,培养学生快乐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人合作,增强探究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造型活动,并由一定的创意。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在室外有序地开展活动。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身边各种材料用组合、绘制等方法表现自己感兴趣的造型。

  (2)尝试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在室外进行美术活动和造型活动。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交流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范图,了解美术创作形式的多样。教材展示了学生学习活动情况:有的用各种废旧物品在的上面摆成各种造型,有的用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具、体育用具等组合成造型,有的在地上画画,有的在堆沙雕等。通过观察,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所备材料可组合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二)思考与讨论

  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组展示学生所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材料摆出新颖的平面造型或立体造型,怎样用彩色粉笔画出丰富饱满的画面。然后分组展开活动,如有些组用粉笔在地面上作画,有些组用材料工具在地上拼图。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活动。

  (三)探索实践活动

  尝试用多种物品在地面上或桌子上摆出造型,如用坐得椅子放在一起课摆成各种造型,学生手中的学习用具汇集在一起也可摆成丰富造型。还可以运用多种材料等等。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的完全问题。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

  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

  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

  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

  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 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 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

  牵牵手儿拉长线,

  九点、十点、无数点,

  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二、教学重点:欣赏、讨论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细节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唐代仕女画中的人物造型与其他时期人物画造型的比较,以及和西方古典绘画中的任务比较,在感性的理解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操和认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

  五、学具准备:收集来的资料、教科书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武则天》影视片段。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的体型、服饰、动态等。引出问题:

  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体现他们当代的生活片段的。请同学们看屏幕。(板书课题)

  学习新内容播放课件的《捣练图》全图。

  (一)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仕女画,

  问题:什么是仕女画?

  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问题:

  1、什么是捣练?

  1、什么是熨烫?

  3、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4、据传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那赵佶是谁呢?

  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或其它途径查找作者张萱及周昉、赵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或有关书籍收集更多资料。

  学生解答“仕女画”。

  学生解答“捣练”、“熨烫”。

  学生查找资料,认识张萱、周昉、赵佶及相关背景。

  (二)共同探讨,解读《捣练图》。

  1、这幅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请问:画中共有多少个人物?

  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把这些细节找出来。(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这些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致呆板。

  3、人物的造型(丰颊肥体)及其衣着的设色,与同时期的女性人物雕塑和绘画的造型完全一致,是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

  请同学们比较教科书中那三幅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画作。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细节描写,派代表描述。

  学生对比相同时期和不同时期女性的形象及服饰,畅所欲言。

  思考与讨论: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师再播放一组西方古代人物画作品,提出问题: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对这幅作品是否有新的、不同的认识?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学生可能问:为什么唐代仕女画中的妇女都是“丰颊肥体”的?(教师启示学生从唐人和今人的审美标准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或发表个人观点。教师归纳。

  评价与小结这幅画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注重细节描写。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结课,布置作业,课下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唐代人物画与不同朝代人物画以及与西方古典人物画比较的小论文,要求:

  1、要有自己的观点。

  2、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3、字数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教材突出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折射出的时代文化特征无不印刻着历史的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以及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选择了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以及摄影等,引导学生领会美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教材精心策划了四个不同的“思考与讨论”活动,为开展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引导。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名家关于美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

  和认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珍惜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培养自己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重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

  (五)、学习材料

  教材主要基于图例和文字的学习,如果时间与条件许可,可利用电脑软件或互联网对一些作品进行横向补充。如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师生之间可以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下学习。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服饰、环境等方面的特征,由此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文化,从而达到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深刻领会和认识。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选取恰当的点进行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从中发现时代文化的演变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教材以中国女性着装为例,可以从服装的样式、道具、环境等,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个方面加以比较和引导,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解答。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诱导,对学生的回答也要及时的进行修正和补充。

  (二)关于思考与讨论

  1、银狐显然不是传统的中原样式,而是当时辽金游牧民族的盛水用具。

  三彩骆驼载舞俑上的人物是五位,前三个是胡人,后两位是汉人。

  《簪花仕女图》表现的人物服饰华美、仪态雍容高贵。不难看出,唐代是一个工艺发达、经济繁荣、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繁盛的时代。

  2、晚清时期的女装:中式、布料、缠足,整体形象给人以贞淑、纯朴、贤德的感受。反映出当时的女性受到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强烈约束和影响。

  民国时期的女装:西式、皮毛质,显得时尚而大气,给人的感觉当时的女性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家庭走上了社会。

  现代女性的服装:更加追求自然与和谐,短裤、质料多样化、运动鞋、贝雷冒、披肩长发、现代自行车、现代建筑与环境,反映出现代中国女性已经日趋开放,精神面貌充满活力,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

  3、教堂和道观是供奉各自信奉的神灵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4、老北京街道狭窄,民居和店面建筑普遍低矮、简陋,广告稀少、混乱,交通多依靠步行,少量人力车;现在的北京街道平坦、宽敞,建筑宏伟,店面整洁,广告丰富、有序,交通便利发达,各种现代化车辆穿梭而行。通过比较,反映了北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国际性大都市。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15分钟)

  《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画(法国);

  《鹿》(公元前8000年左右)岩画(挪威);

  《狩猎》(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岩画(非洲)。

  在仔细观察和欣赏这几幅作品后,你能感觉到什么吗?

  讲解:

  大约是在1-2万年以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类用红泥、木炭或动物的鲜血等最简陋的绘画工具材料,在岩壁或洞窟壁上创作出的世界上最早的岩画。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各种动物形象,如牛、鹿、马等,或是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原始农业还未形成之前,人们主要是依靠渔猎手段来获取食物的生存状态。

  大约在200-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大家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那时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最初的生产方式就是狩猎,以后逐渐发展到种植和养殖。这几幅作品所描绘的就是当时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它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狩猎的工具极为简陋,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获取足够的猎物并战胜自然,以维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另外,我们从原始岩画中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使我们从一定的侧面大致了解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涵的时代文化及其意义。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和科技手段的产物。又是人们审美需要和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产物。所以,它除了能带给我们一定的美感和某种实用价值之外,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们提出许多信息,我们便可籍此来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征。(利用作品和问题将学生迅速导入课题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美术作品具有的文化承载功能。通过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

  2、接下来请同学们接着欣赏《簪花仕女图》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5分钟)设问:

  (1)从作品各个仕女的姿态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内容吗?

  (2)从她们华美的服饰和精美的首饰中,你又能感受到当时的纺织和工艺水平如何吗?

  (3)从她们的面庞、体态,你能感觉到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进行归纳:

  作品描绘的是五个宫廷贵妇人在庭院中在侍女的服侍下闲步游乐的场景。全卷分为四段:采花、观花、漫步和戏犬。

  (1)虽然整个画面流露着高雅华贵、安逸祥和的气氛,但她们优雅的体态和奢华的服饰依然掩饰不了人物空虚的内心世界。她们从容闲逸的形象和淡然冷漠的表情,使人们感受到封建社会中这些上流社会的宫廷贵妇人们,尽管锦衣玉食、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寂寞,显得百无聊赖。

  (2)她们身披薄纱、薄如蝉翼,衣着华美艳丽、高贵典雅。她们高髻凌风,上插荷花、牡丹、玉簪、珍珠。

  从画面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和精美首饰,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3)她们体态丰腴柔美、脸庞圆润,浓黛蛾翅眉,薄纱下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肩膀,这种浓丽丰肥的理想化的“罗绮人物”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心态。那时崇尚女性美的标准就是丰腴,而当代更提倡健美。

  另外,画面上的人物、动物被描绘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可见唐代画家不仅已经拥有比较完备的绘画工具材料,而且在绘画技巧上也已经十分娴熟。

  3、思考与讨论:(10分钟)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都是哪里的人?

  教师讲解:

  (1)银壶不是中原样式,而是辽金游牧民族的皮囊式壶形盛水器具。反映了唐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舞马衔杯纹银壶》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口径2.3厘米,银质。陕西省博物馆收藏。银壶形似皮囊,壶口位于扁圆形壶身的上部一角,口上覆有莲瓣形壶盖,盖顶系有银链与弓形提梁相连。银壶腹部两侧均有舞马衔杯纹饰。此壶纹饰、提梁均作鎏金处理。

  皮囊式壶形多见于辽金,见于唐代还是首次。

  (2)骆驼引颈直立,神情悠闲。背上垫有菱格纹圆毡,驼架上有乐舞俑五人;前三人为胡人(中国古代对西北方各民族的泛称),后两位为汉人。胡人所弹奏的乐器是一种波斯式的四弦曲项琵琶。此陶塑表现了不同民族的艺人在一起表演的情景,颇为新颖。反映了唐代少数民族的交通方式以及与汉族的社会交往活动频繁。陶塑结构完整,工艺精美。人物形象和动作都很生动。

  《三彩骆驼载舞俑》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海墓出土。通高66.5厘米,陶质三彩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第二课时)

  4、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接着观察第6面的三幅照片,这些照片是不同时期中国女性着装的真实写照。你能看出三种服饰有什么区别吗(从款式、质料、道具、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你能从服饰的衍变看出时代的变化吗?

  5、思考与讨论(10分钟)

  仔细观察第6、7面中两幅不同时期北京街景的照片,你能从照片中的建筑、店面设计、商业广告以及两张照片的摄影水平上分析一下两个不同时代北京的发展与变迁吗?6、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再接着观看第7面的两幅建筑照片,你知道教堂和道观分别是作什么用的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这三个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表述,可以让他们举手自由发言,教师口头启发诱导并作适当补充。)

  布置作业:

  1、在上面的三个思考与讨论中,自选一个写出你的认识。

  2、自学第7面的“名家论述”。

  (四)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引导观察。

  2、将观察结果向社会背景引伸和联系。

  (五)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可能会对特定的历史不熟悉,可以简要的向学生适当提供。

  三、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

  (二)教学评价点

  1、对学习活动参与程度。

  2、对本课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

  3、引伸能力。(能否从其它美术作品中发现它们与特定文化的关系。)

  三、板书设计:

  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15分钟)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理念:

  本 课选取纸张会“变魔术”的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撕一撕、贴一贴、画一画的活动中进行平面造型,贴近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以偶然得到的纸 块形状进行想象,以一个十分感性的题材融合了一个理性的思考,使起始年级的学生从游戏活动中获得启发,培养了想象与创造能力。

  本课围绕“撕出来的形状像什么呢?”展示教学内容。一是将纸块随意撕一撕,根据撕出的两块纸块引导学生想象。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想象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了解、掌握撕纸、想象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撕纸、想象创作。

  三、教学重点:

  先撕纸后想象再添画。

  四、教学难点:

  根据撕出的纸块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想象、添画。

  五、教学过程:

  1、撕纸添画

  1) 今天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跟我学”的游戏,好吗?(音乐同步)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2)教师示范带领学生第一次作业。

  ①坐姿②拿出袋子里的小纸③撕 仔细观察老师怎么是撕?学生跟着撕,然后放好。老师将纸撕成两块,我们拿出其中的一块,大家看看像什么(变化位置)?(揭题)

  生:像什么 ……④帖(强调帖的位置)教师添画(靴子)。老师添画了几笔变出了靴子,你会吗?如果你有其他想法,你也可以把它变成其他东西。 下面我们想好后贴好,添画!看看谁最聪明。表扬学的快又好的学生,并奖励。(实物投影仪展示)

  2) 刚才我们变了一张,还剩下一张像什么呢 ?

  生:……(教师变化位置的摆放让学生联想)老师这里的收集一些图片,你看看和它有什么联系,哪些比较像。(图片欣赏)你看它像什么?除了这些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吗?哪位小朋友刚上台来变一变!

  师:你准备把它变成什么呢?你先怎么做?摆摆,再贴(提醒贴的位置并提示注意胶水怎么贴)画!讲评作品。小朋友你们能用最快的速度添画出与众不同的形象来!(讲评强调创意)总结 把撕出的两张纸变成两个不同的东西!

  2、欣赏

  3)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开心,机器猫也带着它的绝活来到我们课堂上了。注意看机器猫是怎么“变”的。(演示课件。)

  ①机器猫拿出其中的一块纸块,把它撕成三张,(手示范怎么撕成三张的)添画成蜻蜓;把另一块纸块也变成了蜻蜓,猜猜猫把最后一张变成什么……。变成不同的三支蜻蜓。一张三块纸片变成不同的蜻蜓!

  ②风景(三座小山,山上还有小树小草)(跟山有联系的景物)看着是什么?美吗?美在什么地方?(山里画了什么,山的外画了什么)

  ③鳄鱼(深色纸上用浅色装饰)(动态、造型夸张,突出它们的凶猛) 这是谁啊,为什么用白色呢?你喜欢吗?为什么?你从那里看出他凶狠的?(眼睛 爪子 嘴巴)鳄鱼的身体是黑色的,能用黑笔画吗?它合起来是一张纸。

  ④汽车(不仅可以在形状的外面装饰,还可以用蜡笔在里面装饰)火车(竖向连接)看什么来东西来了,你最喜欢哪一辆,为什么?你看汽车画的多细致阿,它用什么材料画的?

  ⑤亭子(横向连接)

  ⑥车子 你发现了什么?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竖

  无论机器猫把纸撕成几片,它每一片都用上了,而且都能把它变成同一类东西,

  你们说它厉害吗?好,刚才机器猫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的作品。你们想不想也给它带上几张回去让它欣赏呢?。师:下面你们想和机器猫比比谁聪明吗? 屏幕上的图片看看能给你启示吗?

  3、学生作业

  将纸随意撕一撕,将不同的纸块想象成相同或不同主题内容进行添画。

  4、评讲学生作品(学生互评)

美术教案 篇6

  大班美术:漂亮的花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丰富幼儿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用勾线笔勾勒出花卉的基本结构,并用线描画的手法进行装饰,注意画面的布局。

  3、能坚持细心地进行线描画装饰活动,感受线描画的美。

  活动准备:

  1、范例

  2、勾线笔、白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直接出示范例,引出课题师:我们小朋友已经接触过线描画,那你们来看看这朵花分别是有哪些点、线、面组成的?教师出示范画,幼儿观察讲述教师小结并出示相关的点、线、面

  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点、线、面等知识,引导幼儿学习多种线描画的表现方式。过渡:这朵花运用了这些图案,那么还有许多的图案可以进行装饰,你还知道哪些呢?

  1、幼儿讲述一些知道的点、线、面

  2、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再来看这幅画,老师在装饰的时候又运用了一些新的图案,你认识吗?

  出示范画二,展示:

  点:三角形点、十字点

  线:弹簧线、凹凸线、三角螺旋线、方螺旋线

  面:圆形组成的面、半圆形组成的面、三角形组成的面、波浪线组成的面。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线描画的手法装饰花卉。师:怎样用这些点、线、面来装饰出漂亮的花卉呢?

  示范基本步骤:

  1、先画好一个圆形的大花芯,再画上花瓣,接着画花茎以及叶子。

  2、花瓣、花芯和叶子这些大的形状可以先用直线或弧线进行分割。(花瓣教师分割,叶子留给幼儿上来分割)

  3、在分割的块面中,用点、线、面,以及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四、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过度: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形状的花,老师还画了很多(教师出示多中花瓣、和叶子的花)并进行了点、线、面的装饰。

  你们想画吗?请你画的时候先要想好,画几朵,一朵的话要得特别大一点,画两朵的时候可以一朵高一朵低,或者是一朵大、一朵小,如果是三朵那你要注意层次上的区别,有高有低,有大有小。

  每个花瓣和叶子都要大一点才能里面进行装饰。

  四、讲评

  师:展示幼儿作品,说说最喜欢哪朵花,为什么?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教学难点:

  1、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2、油画棒的绘画技巧。

  教学准备:

  油画棒、画纸、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画纸,分别用三原色画一个物体,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蓝=?”“红+黄=?”“黄+蓝=?”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出示课件,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三、示范,并布置作业。

  1、老师在黑板上的白纸上面用大排笔涂上相互重叠的三原色。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以及老师在用、调、涂色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注意油画棒调色技法。

  2、要求学生用油画棒完成一幅由三原色构成的作品。

  四、老师巡回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

  五、作业展示

  1、学生自评。

  2、老师归纳讲解,巩固三原色的知识。

  教后记:

  课题2《冷色与暖色》

  教学目的:

  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

  (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

  ---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

  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冰激凌,体验冰激凌的奇特之处。

  2.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冰激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1) 小朋友们,没有空调热吗?现在的你最想要什么?

  (2)提问:你想吃冰激凌吗?你见过的冰激凌都有哪些样子的?

  2.畅谈想法

  (1)我们平时常常会想吃各种冰激凌,冰激凌有各种各样的口味、形状。你想要什么样的冰激凌?你的冰激凌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对于学生的叙述,教师要注意鼓励和引导:“这个想法真棒,亏你想得出来!”“后来怎样了?”??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冰激凌说完整、说精彩,激活想象,加深体验。

  3.欣赏评析

  (1)课件播泛画,让学生解析这幅作品的含义。

  (2)课件播放书中的电脑绘画作品和动画作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课件播放学生优秀作品,请学生评一评画,并谈谈冰激凌是怎样的。

  4.引导创作

  (1)冰激凌,有各种各样的口味、形状。你想表现什么样的?

  (2)冰激凌,色彩瑰丽神奇,但都有一个主色调。你的冰激凌有什么样的主色调?

  (3)让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启发,使梦更加生动、完善。

  5.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冰激凌

  6.交流评价

  以买“卖冰激凌”的形式实施评价。学生把自己描绘的冰激凌,向同组同学述说。每组选出最佳“冰激凌”上台讲述,然后进行拍卖,出价最高者且能说出缘由的中标。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同学了解圆形纹样的基本特点,在秩序中体验整体美,学习色彩的分布,提高认识与动手能力。2.通过教学,掌握描绘圆形纹样的基础技法,经过观摩、欣赏、想象、构思、设计,动手描绘出美丽的圆形纹样。3.充沛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大胆灵活地运用色彩,描绘出较好的圆形纹样,培养发明美的能力.

  媒体使用

  幻灯机,幻灯片五张,录音机,古筝曲音乐带,范图一张。

  学具准备:彩色水笔,油画棒,9cm半径的圆形作业纸。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教学让同学掌握一般圆形纹样的描绘技法,从中培养同学审美和发明美的能力,进一步懂得圆案艺术与人民生活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学好基础图案,发明出更新更美的图案,美化我们的生活。

  难点:掌握圆形图案创作的特点与规律.

  一.组织教学

  二.引题谈话,导入新课

  ①有一家美化生活设计公司,听说我们402班的同学画画得特别漂亮,他们正好要开发新产品,想请我们小朋友协助搞设计,等会儿,我们在班里进行评选,挑出最佳的设计送往公司去,你们有没有信心?

  大家肯定很想知道,他们要求我们设计些什么呢?

  ②(出示范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呢?

  图案画。图案又可称纹样。这幅纹样是什么形状的?

  圆形纹样,里面所画的纹样,必需适合圆形,所以也称为圆形适合纹样。(板书:适合纹样)

  谁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得上圆形纹样

  (根据同学回答,适当地出示实物欣赏)

  出示课题:美丽的圆形纹样

  三.讲授新课

  那么你们知道这圆形纹样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出示幻灯片

  ①同学们还记得三年级我们学习了美丽的花边,片中所画骨架是用来表示纹样的方向性的。

  圆形纹样也有它的规律,也就是也有它的骨架。骨架既表示方向,同时也协助我们绘制纹样。下面,我们看一

  看这几幅纹样,找一找它们的方向性有什么特征.

  ②(出示四幅不同形式圆形纹样,请同学在黑板上画骨架图)我们给这一种纹样的骨架一名称叫直立式。(板书:直立式)

  同学依照幻灯片依次画出骨架图,老师肯定,发现错误进行纠正,并板书骨架式名称.

  ③依次板书:旋转式、同心式、向心式、放射性

  ④小结:骨架线,(板书:①画骨架)然后②画纹样

  解决细节难点:向心式和放射式较难区别,放射式的纹样就像一个太阳,光芒四射,单元纹样是大头朝里,小头朝外。而向心式则正好相反,头朝里,大头朝外。

  2.看了这么多的纹样,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它采用何种构成形式,它们都有一个一起点。圆形纹样可以不画花边,但是加了花边更好看,根据设计而定。

  3.谁能告诉大家,这几幅纹样,是什么构成形式?(欣赏图范画,和时反馈)

  4.圆形纹样美不美?美在哪里?

  ①圆形纹样不只中心花纹美,花边美,还要色彩美。

  ②(板书:②构图③涂色)要求:最大胆、最大胆.

  四、安排作业

  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圆形的作业纸,请你在上面设计一种产品的圆形纹样。

  请问,你想为什么产品设计?采用什么骨架式

  ②我们根据自身的设计方案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要求:(1)纹样画得丰满、整齐;

  (2)色彩鲜艳、大胆。

  ③同学设计,老师巡视指导,作画时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五、作业讲评,

  总结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自身组的最佳设计方案,老师作小结性讲评。

  今天,大家都很棒,开动脑筋,发挥了自身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了一张又一张的圆形纹样设计稿,等会儿,老师会把你们的作品寄给美化生活设计公司,相信他们一定对你们的设计感到惊喜。

  同学们,圆形纹样属于什么画呀?

  对,它只是图案画中的一种,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学习方形纹样。图案艺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图案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学好基础图案,发明出更新更美的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