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2-04-15 06:49:40 作者: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集锦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集锦六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嗅觉猜测各种食物的名称。

  2、在亲子互动中体会亲情的温暖。

  3、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4、培养机智、勇敢、灵活及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事先请每位幼儿的家长带一种运动嗅觉能猜测得到的食物,如:三明治、薯条、爆米花、咖喱鸡、臭豆腐、香蕉、苹果等。

  2、眼罩或蒙眼的丝巾,数量与幼儿数一样多。

  活动过程:

  1、请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地闻闻妈妈精心准备的爱心餐。

  2、若幼儿猜不出,家长可以喂他尝尝看,并提供线索让幼儿猜谜。

  --闻起来的味道是什么?

  --吃起来的味道是什么?

  --是平常你最爱吃的菜,是用鸡肉做的喔......

  3、摘下眼罩,请幼儿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4、游戏告一段落,请家长和幼儿一起享用爱心餐点。

  课后分析:

  幼儿大多时只注意其他小朋友准备的餐点而导致课堂注意力不足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当中可请幼儿闻一闻食物味道,猜测食物名称。午餐或点心时间可一起享用这些食物。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班教案 篇2

  重点领域:科学、社会

  活动方式:小组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泥土的净化及环保作用,培养保护、爱惜泥土资源的意识。

  2、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方法将泥土从水中分离出来。

  3、 能积极参与,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重点:能主动探索,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把泥土从水中分离出来。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使用多层材料、多种方法把泥土从水中分离出来。

  活动准备:

  1、 两周前和孩子们一起到厨房、幼儿园里收集果皮、青菜、各种碎石块等废物埋在土里,并组织谈话:请孩子们预测这些东西会发生什么变化。

  2、 滤水材料:小毛巾、棉花、海绵、窗砂纸、过滤纸等。

  3、 滤水用具:漏斗、透明塑料盒、小水杯(人手一份)

  4、 清水若干盆(两到三个幼儿一盆)、玩沙的小铲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幼儿到户外,并安定幼儿情绪。

  师:我们和泥宝宝做朋友好长时间了,我们知道了泥宝宝的本领很大。今天老师又要带你们一起来和泥宝宝作游戏了。

  二、 幼儿观察泥土中的填埋物的变化并进行讨论。

  1、 师:上次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收集了幼儿园里的垃圾,把他埋在泥宝宝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东西都变怎样了?

  提出要求:A、不要把泥土扬起。B、使用铲子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搓到别人。

  (幼儿观察讨论,这些东西都哪去了?接触新词“腐烂”)

  2、 师简单小结:是的泥宝宝有许多的本领,今天我们又知道了他的另一个本领——能净化环境,是环保的好帮手。把菜叶、苹果皮橘子皮等垃圾埋在土里经过一段时间会慢慢的腐烂,最后变成泥土的营养,可以使花和树长的更好。所以我们要珍惜和爱护这些泥宝宝。

  三、 幼儿探索寻找泥宝宝的方法。

  1、 师:——哎呀,看泥宝宝也有调皮的时候他把我们的小手和铲子都弄脏了,现在请谁来帮忙呢?(引导幼儿想到用水洗)

  ——看看水怎么了?调皮的泥宝宝把水弄脏了我们想想办法把泥宝宝从水里请回来吧?

  2、 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泥土从水中变回来,师允许幼儿有不同的构想。

  3、 幼儿探索尝试: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可以试一试,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我们一起去试一试,你是用什么方法把泥宝宝找出来的,哪种方法最好。

  ——幼儿第一次尝试。

  1) 提出操作要求:A 、爱惜水宝宝不要让它流走了。B、注意卫生,别把水洒在自己和别人的身上。

  2) 师巡回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多与他人交流(如你看看XX小朋友的方法很有趣、为什么你找不到泥宝宝呢?去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吧)鼓励幼儿多尝试几种方法。

  幼儿擦手后集中讨论:你使用了什么材料?是怎么做的?(肯定幼儿的成绩并指出幼儿中较有创意的`做法,鼓励其他幼儿也进行尝试)

  ——幼儿第二次尝试:

  1) 提出活动要求:A、同样要注意卫生。B、观察一下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使用多层过滤和不同材料过滤的方法进行活动,并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不同的做法。(在活动中自由结束活动)

  四、 延伸活动

  师:猜猜看水里还有泥宝宝吗?我们一起把水装到大盒子里,带回班上,过几天再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泥水投放在区角供幼儿观察,为下一个学习活动——沉淀埋下伏笔。)

  活动研讨:

  1.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教改后,孩子的探索能力明显增强,我们发现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总是喜欢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十五”课题中,我园申报的是《以区域活动为平台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旨在有目的的投放材料,通过跟踪记录和幼儿活动反馈提炼科学活动内容,以区域活动——集中科学探索活动——区域活动——集中科学探索活动……的模式,逐步提高幼儿的探究水平。结合幼儿的实际并遵循教改的初衷我们设计了这次的科学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区域探索,幼儿对泥土的特性和作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2. 当幼儿自发想到把垃圾埋在泥土里时,我们考虑到泥土的净化作用对于孩子来说是较少接触的我们应该给孩子的心灵埋下环保的种子,但同时它对于孩子的探究水平和理解能力而言又较难理解,所以我们不打算和孩子深入探究,只让孩子感知现象同时当做是这节课的引子。

  3. 在尝试使用各种方法将泥土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幼儿积极探索。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习5以内的数数,序数和排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趣味识字: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活动准备:

  1、 贴绒水果娃娃5个(背后贴有水果),颜色不同的卡车5辆,二进制游戏图片一张,各种水果拼图20张。

  2、每组1----5数字卡片若干。识字卡: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水果娃娃,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

  二、基本部分

  1、猜数和排序

  (1)猜数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

  ①梨子娃娃说;“我比2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

  ②葡萄娃娃说“我比5少1”

  ③橘子娃娃说“我是1-----5数字中最小的那个数,是数字几呢?

  ④你们看看1----5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那西瓜娃娃和苹果娃娃谁是2谁是5呢?西瓜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苹果娃娃大,谁能告诉大家是几?那苹果娃娃是数 字几?

  (2)巩固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加以验证。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

  (3) 猜猜少了哪个数?

  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

  (4) 排序现在,我要请小朋友给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从小到大排队,其余的小朋友在位子上排,我们先来看看他排的对不对?(集体检查)请小朋友数数,自己排的对不对?幼儿手口一致点数一遍。

  2、复习序数和认数

  (1)你们喜欢吃水果吗?我们到水果店里去看看有些什么水果。(出示二进制图)我们帮水果点运点水果去好吗?

  (2)(出示卡车)“嘀嘀,什么车开来了?开来了几辆卡车?”第一辆是什么颜色?那 么第三辆?……

  (3)幼儿动手拼水果现在我们要帮水果店准备水果,请小朋友先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拼成一个长方形,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

  (4)二进制游戏“我知道你的 水果是什么?”

  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能干,把水果都装上车了,水果店的阿姨要谢谢你们帮了一个大忙,现在让我们一起开着车把水果运到水果店里去吧。(幼儿开车出教室)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猜测、证实桔瓤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桔子,盘子、笔、毛巾、统计表、一次性餐盘。

  【活动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桔子的数量。

  1、教师出示大小两个桔子。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是什么?

  师:这两个桔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师小结:这两个桔子的大小、高矮不一样?

  2、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盘桔子。

  师:这两盘桔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师:你来猜猜大橘子有多少个?

  师:小橘子有多少个?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数桔子。

  师:怎样才能知道这两盘桔子的数量呢?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数好后,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上)

  师:谁来数数这盘小桔子有多少个?(请一名幼儿上前来数)

  师:你用的什么方法数的?(一个一个)有没有谁有更快的方法?

  师:你用的是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数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数数。我们数了几次数好的,(6次)有没有谁能更快数好?

  师:你用的是几个几个数?(3个)我们也来数数。输了几次数好的?(4次)比刚才快了?还有更快的吗?(4个4个数)

  师:老师还有更快的方法(6,12)我数了几次就数好了啊?(2次)比你们都快吧。

  师:刚才我们用2个2个,3个3个,4个4个,还有6个6个数的方法数出小桔子有12个,可能还有其他数的方法,回去我们再试试。

  4、讨论:为什么大小相同的两个盘子,小桔子装的多,大桔子装的少?

  师小结:同样大小的盘子,大桔子装的少,小桔子装的多。

  二、猜测大小橘子的瓤数。

  师:桔子皮里有什么?(桔瓤)那大桔子和小桔子的桔瓤一样多吗?请你猜一猜?(记录在统计表上)

  三、验证大小桔子的瓤数。

  师:想不想来试一试,喜欢大桔子的就拿大桔子,喜欢小桔子的就拿小桔子,桔子老师洗干净了,小手用小毛巾擦干净,剥下来的皮放哪儿?(中间的空盘子里)

  师:你剥的是大桔子还是小桔子,有几片桔瓤?你是怎么数的?(教室记录在统计表上)

  (1、一片一片数;2、围圈数:先找好第一片一个手指固定好,然后围圈一片一片数,数过的要数吗?3、分成两半数4、边吃边数)

  师:老师还有一个方法肯定是你们喜欢的?(教师边吃边数)什么方法?边吃边数,那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大桔子的桔瓤最多有几片,最少有几片?小桔子的桔瓤最多有几片,最少呢?

  师小结:桔子里桔瓤的数量与桔子的大小没有关系,有可能大桔子里的桔瓤少,也有可能小桔子的桔瓤多。

  师:现在,我们和班级里其他朋友一起去边吃边数吧。

中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优美的音乐能给人带来美好和安静。

  2、学习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对故事的理解。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感知红、黄、蓝、绿四种色彩与生活、情绪的关系。

  2、物质准备:实物梨子2个,小提琴1把,音乐磁带《梦幻曲》,故事PPT与故事视频。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梨子,导入活动

  1、出示梨子,请幼儿说说:切开来的梨子像什么?

  2、小松鼠捡到了一只大梨子,它把梨子做成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二)分段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故事PPT图片第一、二幅,教师讲述故事“小松鼠捡到了一只大梨子,他把梨子切开来做成了一把小提琴”。

  (1)小松鼠为什么把梨子做成了小提琴?

  (2)出示小提琴,教师简单介绍小提琴。

  2、教师继续讲述:“小松鼠拉起了小提琴,琴声传得很远很远,这样好听的音乐,森林里从来没有过”,同时播放音乐《梦幻曲》。

  (1)听到琴声你感觉怎么样?

  (2)那么,森林里的动物们听到了琴声会怎么样呢?

  3、逐一出示图片,讲述故事第二段。

  (1)逐一出示狐狸捉小鸡的图片和狐狸对小鸡说话的图片。提问:狐狸正在干什么?狐狸听到这样优美的琴声,它怎么了?为什么狐狸听到音乐不捉小鸡了?

  (2)逐一出示狮子追兔子的图片和狮子对兔子说话的图片。提问:狮子正在干什么?狮子听到优美的琴声,它怎么了?为什么狮子听到音乐不追兔子了?

  (3)回忆经验:你们在哪里也听过这种音乐,让自己变得很舒服、很美好呢?

  (4)出示图片,教师继续讲述:“动物们都来到松树下……星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静”。

  4、逐一出示故事图片的后三幅,讲述故事第三、四段。

  (1)突然,小提琴上掉下来一粒东西,咦?这是什么呀?

  (2)继续讲述故事到最后。提问:这粒东西到底什么呀?你怎么知道的?

  (三)幼儿完整欣赏故事,用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1、师:故事中的小提琴是用什么做的?所以故事的名字就叫《梨子小提琴》。我们在来完整地欣赏这个故事吧!

  2、幼儿边欣赏音乐边用动作表现。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图片信息,猜想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故事的发展,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

  2、在感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了解故事结局,知道牛的成功来自于它的努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芭蕾舞有初步的了解。

  环境准备:故事PPT、图画书(大、小)建议用大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芭蕾舞演员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她在干什么?跳的是什么舞?

  (2)这个跳舞的姐姐身材怎么样呢?

  2、尝试学芭蕾舞演员用脚尖来跳舞,感受芭蕾舞的特点。

  师:你刚才用脚尖跳芭蕾舞有什么感觉?(酸、痛)

  3、出示牛的图片,猜猜牛能跳芭蕾舞吗?

  师:在有一头奶牛要学跳芭蕾舞,你们觉得它能成功吗?为什么?

  觉得它能成功的小朋友坐红色椅子,觉得它不会成功的小朋友坐绿色椅子。

  到底你们谁会猜对呢?大家一起到故事书里去找答案吧!

  二、引导幼儿阅读画面至第4页。

  1、封面:

  这本书的名字叫《跳芭蕾舞的牛》,请你观察一下封面,说一说故事里可能会有谁?会讲一个什么故事?

  2、第1页:

  (遮挡窗口)牛在干什么?它练习得认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是啊,月亮出来了,星星也出来了,已经夜深人静的时候了,可牛还在看芭蕾舞节目,它被芭蕾舞深深的吸引了。

  3、第2页:

  看着看牛忍不住跟着电视学起了芭蕾舞,你觉得它学的怎么样呢?(丰富词汇:满头大汗)

  谁在窗口,揭开窗户)牛练芭蕾舞的事情被谁发现了呢?它们会支持牛牛学跳芭蕾舞吗?它们可能在说些什么悄悄话呢?

  4、第3页:

  小鸭、小羊都不支持牛,农场里的动物都知道牛学芭蕾舞的事,纷纷嘲笑牛。

  我们来看一下动物们是怎么嘲笑牛的?(根据画面教师提问)

  那你觉得牛会放弃吗?

  5、第4页:

  是的,牛没有放弃,当同伴们吃着美味的青草时它还在坚持跳,一直跳。

  你觉得它的伙伴们会对牛说什么?

  小结:是啊,牛练芭蕾舞肯定非常辛苦,动物们嘲笑它,伙伴们也不看好它。你觉得这时候牛还会坚持吗?你会对牛说什么鼓励的话?

  6、出示PPT5。

  师:瞧,这里出现了爷爷一家,他们会支持这头奶牛吗?接下来我们从书袋里拿出小书,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幼儿自主阅读。

  1、幼儿自由阅读5~8页,结束后第二次交换位置。

  提问:这次你认为牛成功了吗?如果牛成功了,请做到红色的椅子上。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幼儿肯定会说最后一页,教师可以出示这一页的PPT)

  2、师幼共同阅读大书,理解故事的转折和结局。

  第5页:牛来到爷爷家里,他们欢迎牛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第6页:牛在爷爷家表演很成功?爷爷一家人看得怎么样了?

  第7页:动物们准备做什么?小羊和小鸭呢?他们怎么了?

  第8页:你能用连贯的语言说说故事的结局吗?

  四、完整阅读。

  师幼完整阅读图画书,进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牛的努力。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