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案
【精选】幼儿园社会教案范文集锦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表达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快乐。
2、鼓励幼儿学习劳动方法,即使用清洁工具有顺序地洗椅子。
3、教育幼儿要爱护小椅子,轻拿轻放,养成良好的习惯。
重点:教育幼儿要爱护小椅子,轻拿轻放,养成良好的习惯。
难点:学习使用清洁工具洗椅子,感受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椅子每人1张;水盆若干,抹布若干(数量和幼儿人数相同)、音乐、“椅子”录音。
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椅子哭了
●录音:“呜呜……”师:是谁在哭呢?
●椅子:“呜呜……”小朋友,我是小椅子,你们身上都很干净,你们看,我的身上很脏,我身上为什么会这么脏呢?
●你们能帮我洗个澡吗?
二、我来给你洗洗澡
1、洗椅子
●师:你们愿意帮助小椅子洗澡吗?那我们用什么来给小椅子洗澡呢?(老师在肯定幼儿正确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抹布、水盆)今天我们请它们来帮忙。怎么样才能把小椅子擦干净?(每个地方都要擦到)
●幼儿尝试用抹布开始擦洗椅子,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快乐。
2、交流
你是怎么洗椅子的?鼓励个别幼儿来示范并用语言表达洗椅子的过程。
3、总结
●胡老师还把擦椅子的步骤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边念儿歌一边擦椅子,这样我们会把小椅子擦得更干净。
●师幼一起边念儿歌边擦椅子。(小抹布,洗一洗、拧一拧;椅子面、擦一擦;椅子背,擦一擦;椅子脚,擦一擦;椅子档,擦一擦,小椅子,开心啦!)
●椅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还应该怎么更好地爱护它?
三、送椅子“回家”
●椅子:小朋友,谢谢你们把我洗得这么干净,以后你们要好好的爱护我噢!
●我们去看看小椅子干了没有,我们带小椅子一起回活动室吧!
创设情景,帮助产生想帮助小椅子的欲望。
开拓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用什么材料与方法去进行清洁小椅子。
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结合儿歌,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擦椅子的步骤。
通过讨论培养幼儿爱护小椅子,轻拿轻放的好习惯。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快乐元旦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2、在活动中,感受与同伴一起辞旧迎新的喜悦。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旧挂历、新挂历、布做的“龙”二"三条。中华风俗CD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将身体缩成圆柱形状,并发出被点燃的爆炸声“砰”的声音,请幼儿猜猜:“老师刚才表演的是什么?”
问幼儿:“鞭炮声让你想到了什么?”
2、音乐游戏:敲锣打鼓放鞭炮
师:“过年了,除了放鞭炮,还有什么呀?”(出示图片)
随音乐做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动作。
3、换挂历:欣赏新挂历上的图画,翻开第一张,念一念上面的字,了解一月一日是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
4、生肖年的祝贺:了解今年是什么生肖年。
问:“今年的生肖是什么呀?”“明年是什么呀?”
欣赏当年的生肖图案。模仿拜年的情景。
5、教唱歌曲《恭喜恭喜》
师:“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唱新歌”。
6、耍龙灯。
老师在小朋友唱歌时出示“龙灯”引起幼儿兴趣。
问:“这是什么呀?”“它有什么用呀?”
“我们也来耍龙灯好吗?”
请幼儿来跟着音乐耍龙灯二"三次
四、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做音乐游戏的同时,感受到元旦活动其其中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
五、活动延伸:
师:“我们小朋友一起跟着龙灯去给其他小朋友拜年去。好不好?”
(带幼儿随着欢庆的音乐出活动室。)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我们班很多孩子干事磨磨蹭蹭,我们对孩子一日生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或多或少有磨蹭习惯的幼儿高达78%。在家中,幼儿磨蹭的行为习惯更为严重。早晨起床让家长很头痛。大班孩子将要升入小学,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现状急需改变,于是,我设计组织了“一分钟”的社会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时间的价值,初步树立时间概念。
2.体会一分钟的长短,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
3.学习制订作息时间计划,并能按计划执行。
【活动过程】
1.在理解故事中初步感受时间
活动开始,我给幼儿讲述了故事《一分钟》,孩子们都被元元的慌张、忙乱逗笑了。“为什么元元只是在床上懒了一分钟,最后到学校却迟到了20分钟?”当我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有的说:“因为元元太懒了!”有的说:“因为元元碰到了红灯!”还有的说:“因为元元没有挤上公共汽车。”他们的认识都停留在元元做的事情上,没有把元元的行为与浪费时间挂钩,同时也充分表明孩子们没有时间概念。我在肯定了幼儿的回答之后,出示了一副图:晚起床一分钟一十字路口遇红灯耽误时间一没赶上公共汽车走着上学,耽误时间一上课迟到20分钟。
在图的提示下,幼儿明白了由于元元晚起床一分钟,导致了在十字路口和车站都耽误了时间,于是一分钟就变成了20分钟。但是,一分钟到底是多长呢。从孩子的目光中我觉得他们的理解仍然是混沌的,于是引出了下面的环节。
2.在操作实验中体会一分钟的长短
我先请幼儿进行猜想“一一分钟可以干多少事情”?孩子的猜想五花八门:“一分钟看一本书、一分钟可以看电视、一分钟可以玩儿电脑、一分钟能听一首歌、眨一下眼”……一分钟到底是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呢?我计时,幼儿开始做实验,并把做事的结果记录下来。一分钟后,
幼儿开始交流自己记录的实验结果。“我一分钟眺了87 个绳、我用一分钟涮完了牙;我用一分钟洗干净了脸;我用一分钟穿好了大衣、戴好了帽子;我用一分钟时间叠好了被子;我用一分钟看了3页书”……“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干这么多事情,我们小朋友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我及时进行了小结。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在操作和实验中真正体会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3.在制定计划中理解时间与做事情之间的联系
幼儿有了对一分钟长短的经验,我就开始引导幼儿制定作息时间计划。首先,我们一起讨论:每天早晨起床、叠被子用几分钟时间,从家到幼儿园需要多长时间等。然后,幼儿开始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计划。由于幼儿尚不认识时间,只是对多长时间能干多少事情有初步的体验。因此,我们选择了图表形式制定作息计划。
在做计划的过程中,孩子们真正把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时间紧紧联系在一起了。计划完成以后,我们进行了小组内交流,每个幼儿都能够把早晨需要做的事情和需要的时间说给同伴听。最后,孩子们自己提出要把这份时间计划贴到家里,并决心每天早晨严格按照计划做事,不浪费一分钟时间。我从孩子的表现中欣喜的发现:孩子体验到了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计划的重要性,从内心产生了自己做决定的需要。经过家园的共同努力,必将慢慢内化成他们的行为。
附:故事:一分钟
丁铃铃,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多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过了一分钟,元元起来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师看着手表,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
元元非常后悔。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当今物质条件优越的时代,孩子们感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宠爱,成为了"家中的宝",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的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习惯接受别人的关心爱护,而不知道积极主动地用爱心去对待别人,甚至骄横跋扈。本次活动以身边熟悉的"爱的故事"为支点,截取生活中常见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加深孩子对爱的理解,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快乐生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都要拥有一颗爱心。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分享爱的故事,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最感激的人和事。
2、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初步懂得人人都应有一颗爱心。
3、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活动重点:
分享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活动难点:
感受、理解爱的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
1、爱心卡片,音乐《让爱传出去》。
2、公益广告"关爱他人";PPT课件。
3、心愿卡、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爱心卡",导入活动。
"这是什么?"(打开爱心卡,认读"爱"字)"什么是爱?猜猜华老师为什么要送爱心卡给你们?"--爱就是喜欢。
2、感受、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的爱,我这里还有一些爱心照片,我们来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爱?"阿姨这个手势表示什么意思?(爱),模仿手语。
(逐一观看爱心照片),这里的爱心表示什么意思?
(1)婚礼现场的爱心气球---------爱是相亲相爱。
(2)给灾区爱心捐款、爱心车队------爱是互相帮助。
(3)点燃蜡烛许愿------------爱是一种祝福。
(4)医院里的爱心气球----------爱是关爱生命。
(5)爱心书屋--------------爱是一起分享。
(6)奥运火炬爱心传递----------爱是传递。
(7)爱心小屋无偿献血----------爱是奉献。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爱,每一颗爱心里面都藏着一个爱的故事。
3、观看公益广告"关爱他人",分享生活中的爱心故事。
"在下面这段爱心广告中也藏了许多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提问:你在广告中看到了哪些爱心故事?(幼儿自由交流讨论)(1)小朋友踢足球,差点砸到婴儿车里的宝宝,大哥哥及时用头顶起了球。
(2)叔叔手里的书太多,快要滑下来时,大哥哥帮忙扶了一把。
(3)老爷爷骑着装满东西的山轮车,爬不上桥,大哥哥在后面推了一把。
(4)看见倒在地上的自行车,马上把车扶起来。
(5)姐姐的羽毛球挂到了树枝上,大哥哥帮忙拿下来。
(6)大姐姐把可乐罐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生活中有这么多人给了我们爱和帮助,我们应该从心里感谢他们。我们也要有一颗爱心。
4、体验爱带来的快乐。
(1)讨论:有谁帮助过你?帮助你什么事?想对他说些什么?请你大声的说出来,我想他们会听到的。
(2)除了用语言来表示感谢,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
(3)刚才大家在感谢别人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原来被别人帮助是件开心的事,感谢别人同样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4)记录爱的故事。
"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爱心卡,你们可以把最想感谢的人画下来,还可以画一画你们之间爱的故事,感谢的话不会写可以请客人老师帮忙,画完后可以送出你的爱心卡。"活动延伸:
1、送爱心卡,共同分享爱的故事,体验爱的快乐。
2、小小发布会--爱的故事。利用晨间谈话十分钟,讲讲爱的故事。
3、家园配合。请家长和孩子讲要感谢的人或事;关注身边发生、媒体报道的爱的故事;带孩子一起用行动对周围的人或事表示感谢。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4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交通也飞速发展。车辆增多,交通伤害事故也日益增多。####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46%,约每8分钟死一人,其中不少是幼儿。那么,如何避免幼儿被车辆伤害呢一方面,采取保护措施,带幼儿外出要提高安全意识,严守交通规则,严密组织工作;另一方面是根据幼儿特点,用心而有步骤地培养交通安全意识和预防车辆伤害的潜力。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帮忙幼儿掌握交通规则,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潜力和习惯。
2用具体、生动的交通事故案例,增强幼儿交通安全意识。
3发展幼儿有关的心理素质:(1)街上行走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四处乱看乱跑;遇事不慌张;(3)提高幼儿正确决定车辆距离与速度的潜力。
4发展身体的灵活性,提高躲闪车辆的潜力。
具体来说,应教育幼儿做到以下几点:
1行人要走马路两侧的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时,要靠路边走。
2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或过街桥;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上穿过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能乱穿乱跑。
3不能在马路上玩耍、蹋球,骑小自行车、放风筝或追逐打闹。
4透过铁路道口时,要看清指示信号,不能翻穿栏杆抢行。家住铁道附近的幼儿,不要到铁道上玩耍。
5不要往马路或铁道上扔石子、砖块等杂物。
6认识一些交通标志牌和指示灯,并懂得它们的含义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
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难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
1、玻璃杯、玻璃缸;
2、毛巾一条;
3、背景音乐;
4、袋子、气球。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
2、教师: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
3、教师: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一说)
4、教师: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气原理。
1、教师: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毛巾)这是什么?(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哦。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气泡产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呢?(请你说说看)
2、教师:到底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为什么会湿了呢?
3、教师: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一说什么跑进去了?(水)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
(三)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1、教师: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气,你们说一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师:老师捉了一袋子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好了一个袋子,都有了吗?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空气又多又快?(表扬幼儿)
3、教师:现在我们把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能看得见里面的空气吗?(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的。那么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空气是没有颜色的)
4、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来捕捉)袋口张开,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是有没有味道的呢?(对,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气吗?(空气是摸不到的)
(四)周围捕捉空气,加强对空气的认知。
1、教师: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捉空气好不好?试试能不能捉到空气?(带领幼儿到各个地方捉空气,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好,请小朋友把袋子收回来,我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你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在哪里捉到空气的,自由发言)
3、教师:好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气啊?那么你们说空气能看得见吗?有颜色吗?有味道吗?摸得着吗?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的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什么感觉?说明空气是存在的,流动的。
(五)与空气宝宝做游戏。
1、教师:小朋友们玩过气球吗?(玩过)今天老师也请你们来玩气球,高兴吗?不过,你们先想一想,怎样让气球变大呢?
2、教师:如果气球小说明我们吹进去的空气是多还是少呢?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气球。(幼儿操作,个别指导)吹好了以后捏紧你的气球。
3、教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气球最大,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多。谁的气球最小,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少。好了,气球宝宝累了,我们让它在边上休息一下。
(六)保护空气,争做环保小卫士。
1、教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来做一个实验,把你的嘴巴闭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来,我请小朋友来说说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把嘴巴闭上,把鼻子捂起来,空气就不能进入我们的嘴巴和鼻子里,我们就不能进行呼吸了。所以我们就会感觉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你们说我们人需不需要空气呀?
2、教师:我们人需要空气,动物呢?花草树木呢?它们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气。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呢?会无法生存。
3、教师:我们虽然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怎样的空气呢?是干净的空气还是受到污染的空气呢?如果我们吸进了不干净被污染的空气就会生病,对我们的身体就不好,所以小朋友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空气,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垃圾能不能乱扔,能不能随地吐痰,爸爸抽烟了,我们应该怎么对他说?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幼儿说一说)他们在做环保小卫士,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干净,我们吸入干净的空气,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身体才会健康。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好玩的空气》通过看得见的实验和游戏,让幼儿亲子体验空气力量的存在。为了能有序的进行活动,我在活动场地安排上进行了调整,设为第一活动区和第二活动区,利用场地的标记让幼儿熟知游戏规则,能有序的、有目的的进行探索。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我通过设计的三个游戏环节,帮助幼儿发现,感知空气力量的存在。在幼儿自主的探究中,引导幼儿发现空气的秘密。从活动现场来看,我觉得游戏环节还是有点凌乱,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教师的语言还要更加游戏化、情景化,带领孩子们玩起来。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及水的用途。
2、萌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及水的用途。
教学难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实验用的小瓶、杯子、颜料、可乐、醋、透明的塑料细软管。
被污染水的挂图。
活动过程
1、引题:
(1)师:你口渴的时候,首先想到了什么?
(2)你手脏的时候怎么办?
(3)你见过什么地方有水?
2、实验、示范:
(1)小瓶里放入颜料,让幼儿观察。
(2)杯子里分别放入醋、水、可乐让幼儿闻一闻,品尝一下。
(3)盆子里的水倒入杯子里。
3、幼儿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1)水是流动的(2)水是没有颜色的(3)水是透明的(4)水是无味的4、师: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用途?
幼儿讨论总结(1)日常生活中用水(2)生产建设中的用水(3)动植物的用水。
4、(1)师:水分淡水、咸水两部分,而淡水的用途非常大,地球上的淡水正在减少,应知道并告诉你周围的人节约用水。
教师总结:
水被污染成了脏水,脏水可浇花、浇树、浇稼,而污染了的水没有处理,里面有细菌和有毒的物质就成了废水,全世界每年有很多人因喝了污染的水而生病甚至死亡,水里的水生物也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们要爱护水资源,不乱扔垃圾。
[活动延伸]
游戏:玩水《流水走迷宫》
幼儿了解水的流动与水的形状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反思
1、注重活动内容的生活性,与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导,幼儿对“水”的这一活动认识是很肤浅的,通过老师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儿园的课题,让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2、注重活动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讲述动手、观察、总结,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充分的“动”起来,老师只作引导者,提出一些问题,做一些简单的评价,使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设计背景
我园是一所农村园所,农村有多处可见小溪、小河,还有著名的汶河,就在我园的附近。幼儿喜欢在水中嬉戏、游玩,每天有多次接触到水。比如:洗手、刷牙等。但是,我发现幼儿对水的认识是肤浅的,并不知道它的变化与性质,没有节约用水及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此活动,并制定了以下目标。
小百科: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约用水,我们要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浪费到3.6公斤水;1个月里可集到2.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一个人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有的。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吨;哗哗响的"大水",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吨。可见,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