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我的家教案

我的家教案

发布于:2022-04-05 10:18:37 作者:

我的家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家教案15篇

我的家教案1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谈谈、讲讲、整理物品的过程中,了解、感知卫生间、厨房、卧室所不同的功用。

  2、体验帮妈妈做事的快乐,萌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卫生间、卧室、厨房”物品若干、创设卫生间、厨房、卧室的情景、录象。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

  哪个小朋友愿意和老师,好朋友讲讲自己家有几间房子啊?你们是在哪里吃饭、洗手、睡觉的呢?

  1、幼儿间互相讲讲

  2、请个别幼儿讲讲

  原来,小朋友家里都有卫生间、卧室、厨房,老师家里也有卫生间、厨房、卧室,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的家?

  二、播放录象

  卫生间、卧室、厨房。分别提问: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它有什么用?

  总结:刚才,小朋友都看了老师家的厨房、卫生间、卧室,发现这三间房子是不同的,里面的物品也是不一样的。

  三、整理收拾

  1、今天娃娃家里的妈妈在大扫除,妈妈把卫生间、卧室、厨房里的物品都拿到了外面,洗洗晒晒,妈妈一个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很累,想请小朋友来帮助妈妈一起整理收拾。

  2、帮妈妈把厨房间的物品送到厨房间;把卫生间的物品送到卫生间;把卧室的物品送到卧室,千万别送错。

  3、收拾好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一起帮妈妈整理的家,看看都放对了吗?

  四、分享交流

  小朋友帮妈妈做了那么多的事,现在妈妈请小朋友快快回到座位上休息,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我今天帮妈妈整理什么物品,放到了哪里。

  妈妈今天很感谢小朋友,希望小朋友回家后也能帮自己的妈妈整理整理家中物品,好吗?

  活动反思:

  在每一次活动的实施前,老师都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为孩子思考一下,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什么?孩子的兴趣热点是什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活动,我想效果会是不错的。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在讲讲自己的家,看看自己家的基础上充分的感知、了解了卫生间、卧室、厨房的不同特点;在动手操作整理家的过程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卫生间、厨房、卧室的不同功用;并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也体验了帮妈妈做事的快乐,萌发了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我的家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大家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准备:每个同学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你什么时候最想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

  板书课题:

  1、我爱我的家

  二、学习新课

  1、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1)让学生认真看课本第2页插图,想一想图上的人们都在干什么?

  生答:都在准备回家

  (2)问: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家?用一句话说。

  (3)想一想: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4)学生动手画画自己的家,然后介绍家的位置,家里的样子,以及在家里的生活情况。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给我们带来温暖安全,家里有我们最亲的亲人,我们在这里出生,长大。

  2、我的一家人

  (1)教师介绍自己的一家人。

  (2)学生分组交流,每个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家庭。

  (3)展示家庭照片。

  交流:①你长得像谁?为什么?

  ②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

  小结:我的家,你的家、他的家都是平凡普通的家。全家人一起做事,一起游戏谁生病了,大家都着急、担心,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着家里的每一个人。不管怎么样,全家人总是互相关心、互相惦记。

  三、课后调查

  1、问问家里人,他们出差或外出做事,想不想家。想一想他们为什么想家。

  2、完成课后“我的家庭小调查”

我的家教案3

  第一单元家庭、学校、社区

  第一课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课程准备: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成长,你们爱自己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二、认识自己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己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及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己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孩子是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的。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己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己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己的家居。比如,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师先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或自己父母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谈我的烦恼。

  1、教师: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己谈谈与父母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3、教师设置三种选择,学生先选其一,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4、选读一位学生的习作,宣读。

  八、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我的家教案4

  第xx个国庆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孩子们在节前感受节日的气氛,我们围绕:庆祝祖国xx岁生日,开展了以“大中国我的家”为主题的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活动。我们通过认识国旗、国徽、唱国歌,分享交流自己对我们国家的认识和了解以及老师的介绍,孩子们对祖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有关祖国的知识,这些可从孩子的日常交谈中发现。通过一系列的情景创设将文化古迹,风景名胜,民族风貌等人文地理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启迪幼儿无限遐思,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品德。

  其中《中国地图》是活动之一,通过认识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引导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组成的土地辽阔富饶的国家。

  第一环节认识地图,孩子们对于地图有很多都不是很熟悉,所以在一开始,我设计了找找自己的家在地图上的位置环节,初步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地图,知道自己家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我们在地图上找到了浙江,也找到了平湖,孩子们惊讶的发现,在地图上我们的城市只有那么小小的一个点,中国真大呀!

  第二环节通过回忆去过的地方,为幼儿了解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提供方便,知道还有许多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激发孩子们有了解祖国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到祖国的各个城市去看看,知道更多的知识。我们在地图上找到了五角星的位置,知道了祖国的首都是北京。孩子们在今天的活动中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祖国的知识。

  《大中国》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一段时间的电视机里都在播放这首歌,有许多的孩子也能哼唱。但是这首毕竟是大人的歌曲,其中的歌词都过于成人化。

我的家教案5

  教案目标:

  1、了解家里的成员,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2、学习《我的家》,了解家人的称呼及各种称呼之间的关系。

  教案准备:

  每人带一张全家福照片。

  教案过程:

  一、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家人。

  1)教师出示一张全家福,问:猜猜看照片里的是谁?请小朋友说说其他小朋友讲的对不对。

  2)同样出示3——4张全家福,让幼儿说说是谁?

  3)师:我请你们告诉我你家里都有些谁?

  4)师:他们长的什么样?(启发幼儿讲出家人的主要特征: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头发长,有的头发卷。)

  二、学习

  1)教师朗诵,请幼儿倾听。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听看,里面的家里都有些谁?

  师:刚才里面的家里都有谁?

  2)幼儿学念。

  师:那你们家里是不是都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呀?那我们也一起来说说看。

  2)请幼儿根据自己家里的情况改编。

  师:那你的家里除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谁?哦还有哥哥,那请你把哥哥也加进里好不好。

  3)还有谁家里有不同的家人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的家教案6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教案。2、通过聆听和表演等音乐活动去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进而产生对草原及蒙古人民的喜爱之情。3、通过合作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地编创与活动。4、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了解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赞美,对祖国热爱。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且表演。2、聆听器乐曲《挤奶舞》表演。3、编创与活动:多声部的节奏练习。教学重点:在音乐活动中感受蒙古音乐,了解蒙古风土人情,引导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多声部节奏的练习与编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奖励品(黄色小丝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 铺垫1、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与学生一起拍手进教室。2、引导: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我们祖国的56个民族象56朵花一样缤纷、美丽。列举几个知道的民族名称。让学生进入愉快的音乐氛围之中,让学生通过歌词了解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下环节作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1、“比比谁的耳朵灵”:今天来了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呢?不急,先来听听他的歌声吧!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2、多媒体:蒙古族小朋友做自我介绍,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教案》。小朋友来自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三、学唱歌曲并表演1、多媒体播放歌曲音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欢迎这个新朋友。再次感受蒙古的音乐。2、你能想象描述一下大草原上的景象吗?3、说得真好,我们随蒙古小朋友去草原游览一下吧!(展示多幅草原图配上歌曲音乐),正象歌中所唱得那样(图中配上歌词)聆听歌曲。4、作为朗读的奖励,老师代蒙古小朋友教大家几个蒙古族特有的舞蹈动作,表达开心的心情。5、随着歌曲做蒙古族的舞蹈动作。分组编创。6、小组展示,其他学生配唱歌曲。巩固歌曲。

  四、编创与活动1、奇奇说:我们蒙古族人民不但能歌善舞还善于骑马、射箭、摔跤。听!(多媒体播放欢呼声)那是在举行那达慕大会呢!(播放大会画面)作简介。了解“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人民在每年7、8月份举行的“祭神节日”中举行的射箭、摔跤、骑马大会。2、举行我们的“那达慕大会”(媒体出示表示不同节奏的运动项目供选择)学生选择自己想参加的项目,分三组念节奏,打拍,然后三声部同时拍出。3、更热闹,要求为节奏配上象声词。4、比一比,哪组能拿到冠军。三声部同时读出。

  五、聆听蒙古乐曲,欣赏、体验、表现。1、庆祝大家的胜利,蒙古人民跳起了舞。(播放《挤奶舞》录象)说说他们的动作是在做什么?并且模仿挤奶动作。2、这些都是蒙古族人民在劳动中积累学会的技能。他们在劳动中也不忘唱歌跳舞,把劳动的动作也编进了舞蹈中。体会蒙古族人民的聪明与勤劳。3、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跳一跳!学生合着音乐跳一跳,表达快乐开心的劳动心情。

  六、总结、拓展1、作为一名善琏小朋友,我们怎样感谢这位蒙古的小朋友呢?引导学生挖掘家乡的特色。(多媒体出示家乡风景图片)2、 大家说一说怎样向他介绍自己的家乡,请他也来江南小镇玩一玩3、总结:送一首诗给奇奇:草原是你们美丽的家;水乡是我们可爱的家;祖国是我们繁荣的家;我们都爱共同的家!(配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4、宣布草原之旅结束,让我们骑上小红马回家吧!!(音乐《我是人民的小骑兵》)

我的家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句子介绍自己父母的工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护。

  2、引导幼儿围绕“我的家”这一话题进行谈话,培养幼儿安静地听同伴谈话,和轮流谈话的习惯。

  3、让幼儿初步体会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知道关心家人,爱护家人。

  二、活动准备:

  1、实物玩具:小猫。

  2、每个幼儿一张“全家福”照片。

  3、录音机磁带录有《世上只有妈妈好》、《让爱住我家》、投影机、照相机(请一名老师帮忙拍照)。

  4、主题墙:一幅画有别墅的画。

  5、让幼儿回家了解父母的工作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平时在家主要做些什么事。

  三、活动过程: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1)放录音《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表演动作。

  (2)请个别幼儿讲一讲“家里有谁”要求语句完整。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好妈妈,我们和妈妈相亲相爱,在我们的家里除了妈妈还有谁?谁能告诉老师?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让幼儿看着照片讲,教师重复幼儿的话,练习说话的完整性。(有……有……还有……)

  (3)请小朋友拿照片,互相交谈“照片上有谁?”

  师:大家一定也想说说自己的家。好!拿好照片,给自己旁边的好朋友说说“照片上有谁?”要求用(有……有……还有……)说一句完整的话。

  (4)了解、丰富词汇“全家福”的含义。

  刚才,小朋友们介绍的很好。谁知道一家人在一起拍的照片叫什么?(丰富词汇“全家福”)拿出几张全家福请幼儿猜:“这是谁家的全家福?”

  2、引导幼儿围绕话题交谈,集体讨论,要求声音响亮地表述。

  (1)老师出示玩具小猫。师: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小猫咪咪.。咪咪与大家打个招呼。大家好!小朋友怎么说?(幼儿回答)

  师:它很能干,能大胆地说出爸爸妈妈的工作?

  老师以小动物的语气回答问题:

  听!小朋友我叫咪咪,我的爸爸在学校当老师,妈妈在医院当医生。

  (2)教师提问请幼儿回答。

  A、小猫咪咪说:“小朋友们你们能告诉我,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请幼儿回答。

  B小猫咪咪说:“小朋友们真能干。谁还能告诉我,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做些什么事?”请个别幼儿上台讲给大家听,对于讲得好的小朋友,可以让他抱抱亲亲小猫咪咪。

  (3)幼儿完整讲述。

  师:现在老师要请一位非常能干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照片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家有谁?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他们经常在家做什么事?”

  3、拓展谈话范围。

  师:你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幼儿A:我喜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给我买好吃的'还有漂亮的衣服。

  B:我喜欢我的爸爸妈妈,我生病了他们带我上医院。

  情感教育: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家人说一句“甜甜话”。

  (1)小结提问,引出话题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自己爸爸妈妈的工作以及在家经常做的一些事情,还说非常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那其他小朋友喜欢爸爸妈妈吗?(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很喜欢爸爸妈妈,因为他们给你们买好吃的,买爱玩的,帮你们做了许多事情,爸爸妈妈很爱我们,我们也很爱他们,希望他们天天开心,永远年轻、漂亮,对吗?

  (2)说一句甜甜的话。

  师:爸爸妈妈今天他们就在我们的身后,让说一句甜甜的话让他们开心开心好吗?(幼儿回答)

  师:大人们听了孩子的话是否很开心?

  4.布置“全家福”专栏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1)谈话引出师生一起合拍“全家福”

  师:我们小七班就像一个幸福的大家庭。老师像你们的妈妈,你们也像老师的宝宝,小朋友之间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亲亲热热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老师知道大家都很爱这个大家庭,希望能天天看见她们,现在老师有个好主意,让我们一起来拍一张“全家福”然后把这张大家庭的照片和自己小家庭的照片贴进老师画的别墅里,组成一个幸福的大家庭贴在教室走廊的墙壁上,让大家每天在进出教室时能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好不好?

  (2)拍照、粘贴幸福大家庭,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讲解粘贴方法:搬进别墅,每个窗户就是一间房间,我们拍完照后,请大人帮忙在塑料筐里拿四枚图钉,孩子拿着照片共同把照片贴进每一个窗户里。放录音《让爱住我家》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把自己的照片布置在一间房间里。

  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家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幼儿了解、感受到家人为自己劳动的辛苦。

我的家教案8

  设计意图:

  家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地方,幼儿对家中的各种物品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为了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人的情感,并了解自己家庭的主要成员,我特设了这个语言活动-----《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我的家》,知道自己家庭的主要成员,丰富词汇:亲亲热热,产生热爱自己家庭的情感。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幸福”的含义,尝试替换诗歌中的部分词语进行简单的仿编活动。

  3、感知体验在家庭中的快乐和幸福。

  活动准备:图片

  活动过程:

  一、通过语言引起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天天从哪里来到幼儿园的?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家,家里除了你,还有谁呢?在这个家庭里,你们和你们的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感到快乐吗?

  师出示图片:今天老师把这个快乐的家庭还可以编成一首好听的诗呢!小朋友想听吗?小朋友仔细地听好了,老师在诗歌里说了什么?

  分析: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只是为了和孩子沟通,使孩子能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来学习诗歌。使孩子知道家庭中的主要成员。

  二、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让幼儿感知诗歌的内容。

  现在,请你们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在这个幸福的家里有谁?

  在这个家里,大家是怎样的?

  三、师引导幼儿一起朗读诗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1、师幼把刚才听到的复述一遍。

  2、师指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2—3遍)

  案例实录:由于诗歌简单、简洁,所以孩子一会儿就学会了。而且很熟练。

  四、引导幼儿重点理解诗歌中词语“幸福”“亲亲热热”的含义。

  五、启发幼儿仿编诗歌。

  师启发幼儿用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替换诗歌中的爸爸妈妈:在你的家里,除了有爸爸妈妈,还有谁?

  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与孩子聊天和提问,解决诗歌中的难点,再运用图片使孩子进一步了解家庭中的人员,也为创编奠定了基础。由于这首诗歌简洁、通俗,孩子们学起来也特别的快。在创编时,由于孩子都特别熟悉家庭中的成员,所以在创编方面也没什么问题。

我的家教案9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也准备付己的爱。

  2、渗透爱劳动的教育。

  知识目标:

  识字12个,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

  难点:能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

  课前准备:多媒体 生字卡 全家像 字娃娃 红花 笑脸娃娃 湿帕子

  教学过程:

  一、入激趣,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开学的时候,我给你们介绍了两位新朋友冬冬和丁丁,你们还记得吗?(齐答:记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冬冬家去看一看,你们想去吗?(教师展示大屏幕——冬冬家的图画)

  2、师:(边指边说)这就是冬冬的家。(稍停顿)冬冬还给我们作了介绍,你们想听听冬冬的介绍吗?(放课文录音,大屏幕随朗读逐句出现课文)

  3、师:小朋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边说边板书:我的家),你们想学吗?

  (齐答:想)这一课在书上12页,请小朋友轻轻地翻到书12页,看谁翻得快,翻到的小朋友请坐好,听清老师的要求再去学,好吗?(好)为了帮助你们学习,老师建议小朋友这样做:首先仔细看图,看冬冬家是什么样的,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你怎样向大家介绍冬冬的家,也可以同桌的小朋友商量商量,准备好了就举手。(学生看图,读课文,互助商量,老师巡视。)

  4、这么多小朋友都准备好了,谁来介绍冬冬的家?(可抽一个中等生,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有重点的肯定。)

  师:还有谁能说得更好些?(抽优等生)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我们掌声鼓励他。

  二、读背课文

  1、师:我知道小朋友非常喜欢读课文,会读这课文的请举手告诉老师。请你们起立一起来读一读。

  2、师:看来,你们都会读了,不过要想读得更好,还要多练习,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齐答:想。)老师看谁最虚心听得最认真。(范读课文)小朋友听得很认真,等一会儿我们要进行读课文比赛,你们愿意参加比赛吗?好!现在就请同桌认真练一练,看谁练得最认真,练好了就举手告诉我。(待大部分人举手,可示意停止。)

  3、师:现在我们朗读比赛开始,我们先请1~2组和3~4组来比一比,好不好?钟老师来当评委。(根据学生情况指出读音不准的地方,并指导朗读,读得好的加红花)

  4、现在我们请两个小朋友来参加比赛,其他小朋友当评委,听听谁读得最好,为什么?老师代表小朋友给这位同学加一朵红花,你们同意吗?你们愿意听听老师的意见吗?指导朗读,谁读得怎么样?如果前面读得好可以不抽学生读,如果没读好可说:有谁能读得更好。

  5、这位小朋友读得这么好,你们想读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6、这么好的课文,想不想记住它?(齐答:想。)请小朋友仔细看课文的题目《我的家》下面有一条横线(老师画上“——”),这就要求小朋友要会背诵这课文。刚才我们练习了读课文,现在要练习背课文,背课文比读课文更难,为什么?有谁知道?

  7、谁已经会背了,请举手,请会背的孩子关上书来背一背。

  8、以后我们要进行背课文比赛,请小朋友先同桌认真练习,开始。

  9、哪些小朋友通过刚才的练习会背课文了,请举手。下面我们请会背的小朋友关上书来背一背,不会背的小朋友可以看着书读。

  三、听读识字

  1、这么多小朋友会背课文了,说明大家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今天我们的游戏是“捉迷藏”,不过我们今天捉的可不是人,而是这一课的生字娃娃,他们都躲在课文的词语里,为了帮助你们迅速地找到这些生字娃娃,请小朋友拿出铅笔,学老师这样在这课的词语下面画上横线(大屏幕展示:有 幸福的家 爸爸 妈妈 爱 也 家中 快乐 长大)这些词语你们会认吗?自己认一认。我们一起来认一认。这一课有多少个生字娃娃呢?请小朋友数一数。(学生数时,教师迅速地在黑板上出示带音节的12个生字娃娃)

  2、多少个?(一起说:12个。)现在请小朋友听清要求再做游戏好不好。小朋友读课文,读词语,找到一个生字就用笔圈起来,请小朋友看老师这儿,“家”是生字,老师在“幸福的家”这个词语中找到了“家”就圈起来,“有”是生字,我们把“有”也圈起来,“的”也圈起来。小朋友会圈吗?请小朋友把剩下的9个生字圈完,谁最先圈完就举手。就是这次游戏比赛的第一名,开始。(奖励圈得快的:这位孩子真能干,老师奖励你一个笑脸娃娃。)

  3、这么多小朋友都圈完了,请你们看看老师圈的对不对,再看看你自己圈的有没有漏掉的和多圈的?有就马上改过来。

  4、你们会认这些生字吗?会认的举手。老师还没教,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认识了这些生字的吗?

  5、老师这学期也教了小朋友认识生字的一个方法,叫听读识字,我们还学了一首儿歌,大家一起拍手背。

我的家教案10

  教学内容:

  1、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蒙古舞蹈基本动作。

  3、综合练习:双声部节奏练习及双响筒及多种伴奏乐器。

  4、音乐游戏“****会”、大型粘贴图画创作。

  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提倡音乐与姊妹艺术综合为指导思想,将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学习,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即兴的为歌曲创编动作表演。和对不同音乐意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蒙古舞的基本动作,及对音响的探索能力。

  3、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唱、聆听、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绪,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动作表演。

  2、通过对草原****情景的表现,对的马蹄声,及加油声的模仿,掌握双声部的节奏。

  教学难点:“****会”音乐游戏的挖掘,及游戏中孩子们的合作,配合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放“马跑”的律动的音乐。

  学生:随“骑马”律动进入教室。

  老师:孩子们,看!我们骑着马儿来到哪里了?

  学生:大草原!

  老师介绍大草原

  老师:对,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大草原,它像一幅巨大的绿毯铺在地上。美极了!

  二、新课引入

  1、老师舞蹈引入(背景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老师:有没有谁知道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学生:蒙古族

  老师:(出课件)介绍蒙古族族的穿着服饰、蒙古包。

  老师:(出课件)非常正确,看这就是蒙古族的小朋友。蒙古族是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长年草原上生活,喜欢穿美丽的色彩鲜艳的长袍,漂亮的马靴。他们最常的打扮是在头上栓一条美丽的头带,非常的神气。

  老师:(出蒙古包图)看这是什么?这是他们的房屋,由于他们长年在草原上生活,他们的房子不是用砖瓦盖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圆形的墙壁上面加一个伞型的顶组合成的帐顶的四周用厚厚的毛毡子覆盖着用毛绳固定。房屋可以移动。这就是蒙古包。

  2、学习几个蒙古舞蹈动作,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蒙古人的生活。

  老师做蒙古舞的马跑步,挤奶,雄鹰展翅的动作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三、学习歌曲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学生念一次歌词。

  a、为歌词加上动作。

  b、孩子们一起表演,选出一个做得特别好的孩子再带着大家做一遍。老师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次。

  3、听。

  a、老师范唱。

  b、学生听磁带。

  c、学生跟琴有感情的演唱,老师做提示让孩子唱得更有感情。

  d、用动作表演歌曲。

  四、扩展歌曲

  1、表现欢乐的草原。

  a、老师提供彩纸和孩子们一起把自己打扮成蒙古人。

  老师:(出****图)

  老师拿出两样乐器,问哪一个发出的声音更象马蹄声。

  学生:双响筒

  b、老师将乐器发给一些同学,拿到手串铃的孩子想想怎样用它为****的选手加油,拿到双响筒的孩子用他来模仿马蹄声。

  没拿到乐器的孩子,动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用身边的音响来模仿马蹄声。或用怎样的动作表情来加油!

  c、将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加油,一组模仿马蹄声。(各队选一个拉拉队长。)

  2、一起跟着音乐制造热烈的****场面。(请几个孩子表演****的场面。)

  3、粘贴图画。

  a、老师放变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

  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b、老师拿出为孩子们准备好的粘贴画,让孩子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创作图画表现美丽的大草原。

我的家教案11

  教学目标:

  1、爱亲人、爱同学、爱家、爱祖国,有奉献爱的愿望,体会幸福的核心是爱

  2、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

  3、按照简单的提纲介绍自己的家。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亲请,体会亲人的爱,也准备付出自己的爱。

  2、同时渗透爱祖国,爱集体,爱动物的教育。

  教学过程:

  1、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调查家人的生日、年龄、职业等情况,观察家人的喜好,并记录在家庭档案表格中。

  2、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师:孩子们,喜欢听歌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听?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认真听,仔细看,歌中的宝宝生活的快乐吗?让我们跟随歌中的宝宝一起唱起来吧!(师生一起做动作唱)

  (2)播放动画歌曲《吉祥三宝》

  (3)师:同学们都说歌曲中的小宝宝很快乐幸福,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4)师:奥,和家人在一起就是快乐幸福的!那你快乐幸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我们一家子。

  3、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师:同学们认真地看这一张家庭生活照,看你能认识谁。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认出了我。对,这就是我的一张全家福。这是妈妈,我妈妈是一位医生;这是爸爸,是一位教师。

  (2)师:同学们根据课前调查的“我的家庭档案”,介绍自己的家庭。

  同桌相互介绍,再小组内介绍,最后小组内推荐代表到台上介绍。

  4、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现在我们来再来看一幅图片。图片上有莉莉的全家福。莉莉快乐的说: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一起。旁边一个小男孩骄傲地说:我是爷爷的乖孙子,爸妈的好儿子,叔叔的好侄儿……

  (2)师:同学们想不想也这样来说一下,在家里你是谁?

  学生看着动画,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动作唱。

  看完后回答老师刚才提问的问题。

  生:生活得很快乐,过得很幸福,因为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和家人在一起。

  学生看图说一说,认真听老师的介绍,然后模仿老师去介绍自己的全家福。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指名说说“在家里我是谁”。

  情感的熏陶是最好的良药,先让孩子感受快乐幸福,从而体会家庭温情。

  5、总结

  了解家庭角色,有条理的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开始关注家庭成员的信息,勾起美好回忆。锻炼说话能力,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后,初步形成家庭角色阿意识。

我的家教案1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一单元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唱歌和欣赏外,还有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的连环画和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因此,我们要用四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这一单元。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要学会演唱歌曲《长江我的家》和欣赏歌曲《长江之歌》。

  2、欣赏《长江之歌》

  3、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1)欣赏范唱录音。

  (2)与学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我”主要是指港、澳、台和海外侨胞的小朋友们,长江已经不是单纯指长江,而是指整个祖国了。所以才有“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的词句。

  (3)随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这首歌较难唱,一是大跳音程较多,音准不易掌握好;二是节奏较为复杂,有不少切分节奏;三是有几处相同的词句谱以相似的旋律,容易混淆。请同学们特别注意。教师带领学生重点练习“长江是我的家”、“长江长江是我的家”和两句旋律相似的“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

  (5)再随录音学唱两遍歌词。

  (6)随教师琴声学唱歌词。

  3、学唱歌曲的学习效率。

我的家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知道家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2、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体验动手探索的快乐,产生积极的创作欲望,尝试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一个未来的家。

  3、通过活动,适当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和安全教育,并注意幼儿自我管理习惯的培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房子的结构已有初步的了解,有初步的设计经验。

  物质准备:省编主题课程《幼儿操作材料》、胶水、课前做好的各种微型家居物品、剪刀、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实录

  一、活动导入

  1、布置展墙。教师与幼儿一起将收集来的幼儿自家的室内外照片粘贴在墙面上,形成一面展墙。(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幼儿的民主意识,激发参与兴趣,让他们自主参与到活动中来,效果非常好。)

  2、幼儿欣赏图片,从中找出自己的家,并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从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孩子兴趣非常高,争先恐后地发言,活动出现第一次高潮。)

  3、教师谈话:小朋友们,听到你们的介绍,老师非常高兴,因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可爱的家,我们每天在家里学习、休息、娱乐,开心极了。刚才有的小朋友说自己家要盖新房子了,还有的小朋友说自己家就要装修房子了,那么你们想过吗?如果要你来设计一个自己未来的家,你会设计成什么样子呢?(问题提出后,个别幼儿没有认真思考就急着发言,教师提示仔细想想。)

  4、幼儿纷纷说出自己的设计构想

  李昊然:我未来的家的外型是汽车形状的,安有两个轮子,冬天可以开到温暖的南方,夏季现回到北方的家乡。

  张洋:我未来的家是两屋小楼,外表与现在的楼房没什么两样,但是我要把它安在月亮上。

  李双:我未来的家有两间漂亮的小屋,一间爸爸妈妈住,一间我住,这两间小屋都是飞碟形状,能像飞向世界不同的地方。

  马帅:我未来的家建在大树上,有像滑梯那样的梯子上下,现在的土地腾出来种粮食,让家里有更大的收获……

  (幼儿在这一环节兴趣依旧浓厚,展开想像,积极表述自己的想法,部分幼儿表述得十分精彩。)

  5、小朋友们的愿望太美了,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现在让我们来听听一个与我们一样大的小朋友的愿望吧!

  二、欣赏诗歌

  1、教师朗诵诗歌,要求幼儿闭上眼睛,认真倾听,体会诗歌中的意境。(观察到幼儿倾听习惯很好,都能认真去听。)

  2、这首诗好听吗?好,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播放课件),幼儿在认真倾听观赏的基础上,感受着诗歌中温暖温馨的气氛。(观察发现:幼儿注意力非常集中,陶醉在课件音画设计的情境和氛围中)

  3、请幼儿说出诗中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这个愿望是送给谁的?他建的新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踊跃,可谓争先恐后。)

  4、播放音乐,随老师朗诵诗歌,师生共同创编动作。(这一环节中幼儿乐于表现自己,自主创编动作,并能有感情地朗诵读。)

  5、小朋友们,诗中小朋友的新家漂亮吗?你的新家会更漂亮的,如果你的新家建好了,你想在里面放些什么呢?谁愿意告诉老师?

  6、幼儿纷纷说出设想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

  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设计想法,现在咱们讨论一下,谁的想法好,好在哪里?谁的想法有不合适的地方,哪里不合适了?(参与态度比较积极,部分幼儿评价很好,能切入问题要害。)

  7、教师表场环保、安全、创新的设计想法。

  师:好,现在我们我们就来动手按自己的想法建座自己未来的家送给爸爸妈妈好不好?(活动出现第二次高潮,幼儿创作欲望强烈。)

  三、动手操作

  1、播放音乐,幼儿拿出省编幼儿操作材料《盖房子》—13页

  2、剪下纸条做围墙粘在虚线上。

  3、再按自己的设计想法把家具等放在房子里。(对操作有困难的幼儿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和鼓励。同时注意提醒幼儿随手收拾好用完的物品,注意卫生的保持等)。

  4、作品展示

  (1)把作品放在操作台上,播放音乐《可爱的家》,幼儿间互相欣赏。〔这一环节中幼儿心情是愉悦的,听觉和视觉上都感受着家的温暖,情感体验深刻。〕

  (2)教师适当评价鼓励创新设计。

  5、畅谈感受:小朋友们,家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由于有了上面的体验,幼儿很轻松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总结活动

  1、播放音乐《可爱的家》,师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我的家》。

  2、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心灵的驿站,家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为自己有个温暖的家感到幸福和骄傲,我们也会用自己的双手把它建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对家的感受吧。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家 》。

我的家教案14

  【教材分析】

  1.解读教材:

  本课选自“道德与法制”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主题活动一。他包含四个话题“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二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的来历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引导学生学会不给家人添麻烦,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构建者。

  【学情分析】

  现在孩子们的成长、生活都在家里。他们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熟悉他们的习惯,对性情特点也有所观察和了解。家里人的称呼都知道,可是为什么这样称呼?对家庭结构、伦常关系,以及自己来历?却不清楚。孩子们在家庭中受到家人的关心,关注。因为一切都太自然,让他们反而不能觉察。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我和我的家》这一课。

  【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班学生情况和教材的分析,我希望能达成两个总的目标。1、“感知家人之间血脉相连”(这是本课的重点)2、“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的温暖”(这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学生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2、了解家人故事。(家人工作照,运动照,兴趣照,特长照……)

  3、准备全家福照片。

  【教学方法】

  1.探索名字的意义----初识自己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喜悦。

  2.动手完成关系树----理清家庭伦理关系。

  3.听故事,找“影子”-----突出重点,体会家人之间血脉相连的意义。

  4.讲述家人的故事------突破难点,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思路】

  一、初步了解——家人之间血脉相连

  二、深入探究——家人之间血脉相连

  (一)关系树——家庭伦理关系

  (二)找“影子”——自己与家人的相似

  三、讲述家人故事——夸夸我的家人

  【教学流程】

  一、初步了解——家人之间血脉相连1、板书“我”,出示名字“但玉”,因为我爸爸姓但,所以我也姓但,“玉”有宝贝的意思,爸爸认为我是家里的宝贝,所以给我取名但玉,这就是我名字的故事。

  2、全班交流“你叫什么名字,这个名字有什么故事?”

  师:你知道你的名字有什么故事?谁还想来分享自己名字的故事?谁还想来说?

  同学们都还想说一说,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评价语:你的名字里有家人对你的祝福!你的名字里有家人对你美好的希望!你的名字代表家人对你欣喜的等待!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以家为话题,说说我和我的家(出示题目)。

  二、深入探究——家人之间血脉相连

  (一)关系树——家庭伦理关系

  1、你家里都有哪些成员啊?

  预设学生回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姨妈……

  2、师生同理关系树。

  师:有这么多的家庭成员,真是个大家庭。在我家,大家都说我是我们家里爱的结晶,你知道我是哪里来的?

  生:因为你的父母相爱、结婚,之后就有了你。

  师:不仅是我,我们所有人都是爸爸、妈妈爱的结晶,爸爸、妈妈除了生育了你,还生育了谁?

  生:哥哥、弟弟、姐姐、妹妹

  (孩子们真能干,把我们自己这辈人都理清楚了!)

  师:老师要考考大家了,仔细想想爸爸是哪来的呢?

  生:是爷爷和奶奶生了爸爸。(你平时真是留心了生活啊!)

  师:哦?爷爷、奶奶只生了爸爸吗?

  生:是的,有同学的爸爸还有哥哥、弟弟、姐姐或者妹妹的吗?给我们说一说。

  生:我爸爸有哥哥。

  师:你称呼他是——伯伯

  师:还有么?

  生:姐姐、妹妹——姑姑(看样子孩子们平时都认真跟着爸爸、妈妈学会了对长辈的称呼。)

  生:弟弟——叔叔(他们有相同的父母,身上就流着相同的血。)

  师:爸爸,这边的亲人理清楚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妈妈这边的亲人。谁来试试说一说都有谁?生:妈妈的妈妈是外婆,妈妈的爸爸是外公。妈妈的哥哥、弟弟是舅舅,妈妈的姐姐、妹妹是姨妈。

  完成关系树后小结:孩子们真棒理清这棵大大的“关系树”。我们这一大家人就像枝繁叶茂的树一样,每个人都很重要!

  3、合作游戏《称谓歌》

  老师要奖励同学们玩一个游戏,“我问,你答”《称谓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

  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哥哥叫什么

  爸爸的哥哥叫伯伯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

  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

  爸爸的姐妹叫姑姑(真棒,爸爸这边的亲人我们都认识了,接着来哦!)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

  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

  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

  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

  妈妈的姐妹叫阿姨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棵关系树,这一排是我们的祖辈,爸爸妈妈是他们的孩子,是我们的父辈,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孙辈,我们这个家就是这样祖辈、父辈、孙辈一代代延续到今天。

  3、自己动手完成”关系树“接下来,但老师要考考大家咯!

  听清楚要求:孩子们都带来了自家的全家福相片,让我们自己动动手,看着相片,完成我们自家的关系树吧!在称谓里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拼一拼拼音,时间两分钟,开始吧!

  (1)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全家福”完成自己家的关系树。

  (2)同学们,很快的完成了关系树,请你对照着“全家福”将家人介绍给同桌,同桌仔细听听看,称呼都对了么?

  (3)全班交流汇报。

  师:哪组同学愿意给全班同学介绍家庭成员?(同时投影关系树和全家福)

  师:先拿着照片介绍下,照片里面的家庭成员。再出示关系树同桌的同学评评,关系树填写正确了么?

  a、学生介绍家庭成员后,询问同桌,他的称呼正确么?

  小结:孩子们,看看我们填写的关系树,我们的亲人间血脉就像这棵树一样,紧紧的连在一起。

  B、你再看他的全家福,他和他爸爸的眼睛好像哦!你们还发现他和谁像啊?

  是啊,不仅他和爸爸、妈妈,你看他爸爸和爷爷也长得好像哦!为什么他们一家人这么像呢?

  小结:是啊,我们和父母有着血缘关系,在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还和妈妈同心跳共呼吸呢!

  (二)找“影子”——自己与家人的相像

  过渡:家人们血脉与我们相连,除了长的很像以外,还有许多相像的地方,仔细听绘本故事,找找我和弟弟有哪些相像的地方!

  1、阅读绘本故事《我和弟弟》

  (1)我来到我家时,可不是一个人,还有我的弟弟小亮。(长相像,你听故事真专注,不仅认真听,还仔细看,一下子就找到相像的地方了,真棒!)

  (2)听说弟弟只比我晚出生半小时,那我也是哥哥呀,所以(我们要找别人还没有说过的相像哦!)

  (3)弟弟总喜欢跟我在一起,我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行为相像)

  (4)不管做什么,我们都会一起来。(行为相像)

  (5)奶奶看着我们经常说你们和你爸小时候一样。性格都那么开朗还爱好运动。有时候连走路的背影都像。(性格、背影)

  (6)就连小区里的叔叔看见我们都说我们长得像妈妈。一看就是一家人,我们听了可开心了。(我们一家人都很像)

  (7)我到底像谁呢?我觉得我更像弟弟!

  (8)我和弟弟商量好了:长大了一起去航海。(我们还有共同的愿望)师:同学们好能干,一下子从故事中找到了哥哥、弟弟那么多的相像!

  二、家人的“影子”

  过渡:咦!我们和家人除了样子像,还有什么相像的地方?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找一找,说一说,看看谁能找得多!

  1、同桌交流,我们有哪些相像的地方。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演一演。

  2、小组合作讨论后汇报。(性格、爱好、兴趣、口味)

  3、我们的相像说明我们的关系(一家人)

  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说了那么多和家人相像的地方,这些都说明什么呢?长相,性格,口味还有兴趣都有相像的地方这些说明了什么?一家人(板书)所以我们的脸上和身上才有家人的影子,我们和家人有着血脉的关系,是这个家庭的传承和延续。

  三、提升拓展——讲述家人故事,学会关心他人。

  同学们找了家人那么多相像的地方,看样子大家对家人都非常熟悉。

  课前我们还收集了许多家人的照片,谁来谁来夸夸家人最能干、最厉害的地方!

  同学们出示准备好的相片讲述家人故事。

  老师相机小结,我们对家人的介绍中,充满了爱,因为有了爱,我们的家枝繁叶茂,因为有了爱,我们的家充满温暖,因为有了爱,使我们对这个家有了更多的依恋。

  播放《我爱我的家》

我的家教案15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与单元、房间位置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课前引导幼儿观察过自己家、姥姥、奶奶等亲属家的门牌号码;在黑板上按《小朋友的书??数学》第13页图样画好小区的楼房。

  3、设计门牌号码用的长条形的纸,笔。

  活动过程

  1、了解门牌号码的作用。

  邮递员叔叔去送信,可到了小区,却不知道应该把信送到哪里?你们能帮邮递员找找信的主人吗?

  通过读信封上相关的信息,知道“2幢1单元101室”所代表的意思,并在图中准确地找到。明确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如,501室,数字5表示5层楼,数字1表示这层楼中的第1间房。

  说说门牌号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为小区的楼房设计门牌号。

  出示黑板上楼房大图,讨论应该怎么样设计门牌号。

  3、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为《小朋友的书??数学》第13页“去做客”上的楼房标上门牌号,并和同伴互相交流,检验是否正确。

  按照书中提供的地址信息,幼儿找到好朋友的家。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