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案
综合实践教案模板汇总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综合实践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采用多种途径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在这一环节采用研究性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完成活动任务。
2 其次,在制作《我们心中的科学家》手抄报活动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搜集的关于科学家的 资料进行筛选,从而制作出精美的手抄报,在体会科学的贡献 的同时,认识到科学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知道科学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道科学家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找蔡伦造纸术的资料读给学生听.
2. 听了这段故事中的人物你知道吗?你搜集了哪几位科学家的资料?
3. 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一同参与本课的活动,认识更多的科学家?
二、 活动一
预习了课文,谁能结合课文来说说主要内容吗? 同学们我们能过上今天的生活,科学家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是他们的发明改变了我们生活, 是他们的发明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现在就请你说一说,哪位科学家是你最崇拜的,为什么? 交流后提示:
1、同学们,我们知道科学家的发明,打开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大门。 (出示课前在白度网 上的搜集到的科学家简介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书中所出现的科学家,说一说他们的发明是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3、完成书中 58 页连线,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科学家的称誉的?
4、科学家的贡献也让我们认识到他们是我们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说一说你打算向哪一位科学 家学习?你现在又该如何做?
三、活动二
编绘《我们心中的科学家》手抄报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科学家的故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起你的小手,制作一张《我们 心中的科学家》手抄报,展示一下你的编辑能力。
1、小黑板出示制作要求: (1)、搜集有关科学家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准备 4 开纸一张,彩笔。 (3)、在纸上设计版面。 (4)根据版面设计,用搜集的材料编写每个栏目中的内容。 (5)进行版面美术装饰。 (6)要求图文并茂。
2、(1)出示在百度网上找的小报样本,为学生设计自己的小报提供参考。 (2)指导学生制作手抄小报。 3、作品展示与评价
四、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充分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能积极参与活动中,态度 认真,希望同学们在“活动延伸”环节中能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并实施。
综合实践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使学生知道回收垃圾、变废为宝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培养垃圾回收意识,自学进行垃圾分类。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并能自主设计更多的处理方法。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辨别分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相、口香糖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观看录相:参观废纸加工厂,明白回收一吨废纸并把它加工成纸的意义非同小可:把一吨废纸加工成再生纸比生产一吨纸可节约用水100吨,减少水污染35%,少砍大树17棵,制成再生纸800千克。
二、查一查
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了解垃圾处理的基本方式。
三、说一说:研究垃圾的处理办法:
1、提问:那么如何来处理这些垃圾呢?
2、分组讨论,并设计处理垃圾的方案,由组长负责写下来。
3、全班交流:比一比,哪组的方案最科学合理?
4、上网了解世界上对垃圾的处理办法。
▲垃圾分类。垃圾混装是把垃圾当成废物,而垃圾分装是把垃圾当成资源;混装的垃圾被送到填埋场,侵占了大量的土地,分装的垃圾被分送到各个回收再造部门,不占用土地;混装垃圾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会污染土地和大气,而分装垃圾则会促进无害化处理;混装垃圾增加环卫和环保部门的劳作,分装垃圾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
▲垃圾回收。生活垃圾中,铝制易拉罐再制铝,比用铝土提取铝少消耗71%的能量,减少95%的空气污染;废玻璃再造玻璃,不仅可节约石英砂、纯碱、长石粉、煤炭,还可节电,减少大约32%的能量消耗,减少20%的空气污染和50%的水污染。回收一个玻璃瓶节省的能量,可使灯泡发亮4小时。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 ,每张纸至少可以回收两次。办公用纸、旧信封信纸、笔记本、书籍、报纸、广告宣传纸、贷物包装纸、纸箱纸盒、纸餐具等在第一次回收后,可再造纸印制成书籍、稿纸、名片、使条纸等。第二次回收后,还可制成卫生纸。
▲垃圾变宝(堆肥、发电等)。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
▲垃圾填埋。
▲垃圾焚烧。
四、做一做
课上做一做口香糖垃圾的处理实验,课后到学校和社区宣传正确的垃圾处理方法。
综合实践教案 篇3
一、课题的提出
今年是孙先生诞辰143周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从11月12日至18日定为孙文化周。学校打算在五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到孙故居进行寻找伟人足迹。在上课时,我就把这大好的消息告诉学生,同学们一听很高兴,突然有一个同学大声说:“老师,孙真正的老家在我们左步村。”同学们一听就哈哈大笑,我一愣,我也曾经听到过这么一回事,孙的祖屋在左步村。这时,我灵机一到,头脑一转,便说:“既然有同学提出孙的故居是在左步,这一话题很有趣,同学们,你们想参加这个问题的研究么?”我们常常为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伤透脑筋,怎么就忽视了身边的资源呢?在课上当我一提出开展以“走进孙氏宗祠 寻找伟人足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全班顿时,找到话匣子似的,争相说着自己的设想,如何分工,如何开展……于是,我们决定以“走进孙氏宗祠 寻找伟人足迹”为课题,开展孙文化周系列的学校、家庭与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对象
本次活动在五年级学生实施。
三、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
通过访谈、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家乡风景名胜的分布情况及其历史和现状,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生活,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快乐。
2、技能目标:
通过小组活动和信息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贴近与生活,亲近与生活,走进生活亲自体验活动的的一种模式,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
通过活动,深化孙文化周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自觉保护家乡风景名胜的具体行动。
四、活动过程设计
(一)成立活动小组
经过讨论,按照同学们的兴趣和意见,将实践活动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小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成员开展活动。每个兴趣小组重点开展一个项目,分别是:
1、孙足迹组:
这些同学分别通过查资料、访问、调查、写观察日记等途径了解以下几个有关孙家乡的问题:
A、以了解同学们对“孙是左步人认识情况”为内容制定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写分析和结论。
B、考察孙是否到过左步?
C、孙氏后裔到左步祭祖的历史证据?
2、宗祠建筑组:
同学们到孙氏宗祠实地考察,并研究以下内容:
A、了解孙氏宗祠的建筑风格。
B、孙氏宗祠的雕刻艺术。
3、孙氏文化组:
这些同学分别通过上网查资料、访问、调查、考察等途径了解以下几个有关问题:
A、孙的家谱?
B、孙子兵法。
C、孙氏宗祠的命名。
4、对联文学组:
孙氏宗祠里有很多对联,小组同学收集对联,并通过查资料、访问,研究对联的意思及其价值。
(三)教师进行深入、有效、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进行情况,为他们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并热心地为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正实践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各小组要及时将所调查访问到的内容集中起来,并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分类处理,大家一齐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合作、整理、判断和处理信息资料,展开探索和研究。指导教师主动向他们了解获得的信息。
(四)各小组积极进行活动,做好记录
1、各小组的组长做好带头作用,按要求按内容分配组员,力求人人参与。
2、各小组成员及时将活动情况,有趣的见闻和体会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3、各小组将自己整理好的材料及作品和体会在班上展出,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4、大家讨论,以怎样的形式在全校展出活动成果。
五、活动成果展示设计
(一)激情导入(教师课堂实录)
师:从将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以及我们所搜集和整理的资料看,我们可爱的家乡历史积淀深厚,人文景观较多,被专家和媒体称为“伟人故里”,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于是,我们一起研讨并确立了《走进孙氏宗祠 寻找伟人足迹》这样一个课题。这个课题源于同学们激烈的争论,孙的故居究竟是哪里?至今,将近过一个月,据我了解,这一个月里,你们可忙坏了!都忙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受,想向大家说说吗?
师:哪个组先来?这样吧,和以前一样,每个组派代表到前面来用大家喜爱的方式自己决定好吧!
(二)各活动小组成果展示
将学生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组展出。
1、孙足迹组
生1:这个课题一提出,我们小组便讨论: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孙的祖屋在左步村?有谁会认同这个观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全体小组的同学在陈老师的亲自带领下,进行了一次调查:
小记者:周家铭调查时间:11月6日调查对象:
1、你知道孙是南朗人吗?
2、孙的故居在哪里?
3、你认识左步村吗?
4、左步村有三大姓,姓欧、姓阮,还有姓什么?
5、你知道孙到过左步村吗?
6、你认为孙的故居是在左步村吗?
在调查的20位学生、20位家长中全部的同学都知道孙是南朗,知道孙曾经到过左步的只有一位家长,没有人认为孙的故居是左步的,这个结果我们很惊讶,立刻告诉老师。随后,老师指导我们上网和到左步村调查访问。
生2:在上网查找中,我们找到了这样一则报道:
资料:市孙研究中心副会长原孙纪念馆馆长李伯新:孙,南朗翠亨人,对于任何一个学过中国近现代史的人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左步村有孙氏宗祠却罕有人知。明代洪武初叶,自东莞上沙迁徙于此,距今已有600多年了,然后孙氏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直到孙的父亲把家迁到百里外的翠亨。建于清末民初年间的双壮孙公祠一直是孙氏拜谒祖先、举行庆典的场所。
1912年5月29日,孙携夫人卢慕贞,女孙娫、孙婉、兄孙眉与夫人谭氏,秘书宋霭玲、戴恩赛等及近卫30人回左步孙氏宗祠谒祖。故乡人民对于总理的回乡探访反应十分热烈,邻村的很多相信都赶来,像一睹总理风采,孙所到之处都围满了热情的乡亲。孙氏宗祠张灯结彩,孙在孙式宗祠里会见孙姓宗亲,并进行茶话,茶话会后与乡们会面,并在孙氏宗祠大门口前石级与左步孙姓190多位族亲合影;接着,卢太夫人、孙娫、孙眉夫人谭氏等与37位左步老中青妇女合影。由于孙不信迷信,所以不上香,不祭拜,而是热情和宗亲欢叙。
从资料看来,孙真的到过左步村祭祖,而且留下珍贵的照片。
生3: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左步村村委采访,村里的人谈到提起孙家三座祠,村民都引以自豪,随后我们就参观了孙氏宗祠、孙文谒祖祠。
采访者:采访时间:采访对象:
我访问了:孙是左步人吗?照片
我知道了:
生4:在孙氏宗祠,我们看到很多孙儿子和曾孙到孙氏宗祠祭祖的照片,其中最显眼的是孙携夫人卢慕贞,女孙婉、孙女女廷,兄孙眉与夫人谭氏等与537位老中青妇女合影。
结论:孙确实到过左步村祭祖,而且村里都建有纪念孙的“孙文谒祖祠”。
小组将调查和采访的结果,和原始资料、照片在班上汇报并以总结的形式展示给同学看。
2、宗祠建筑组:
生1:我们这一组的组员主要一个特点就是住在左步村或者在相邻左步的村子。我们组到左步宗祠3次,主要研究孙氏宗祠的建筑结构。
孙氏宗祠的历史:左步孙氏大宗祠由于年久失修,内外已有破捐。5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被拆。直到 1992年初,孙氏族亲为了纪念先祖和孙,于是发起重建。海内外乡亲自愿乐捐,便在左步阮氏大宗祠左侧属孙家的空地动土。二年后建成一座有天井、前后堂、凉亭和庭院,款式有别于古祠的新纪念祠。1993年1月3日竣工,命名为孙文谒祖祠。
这些资料在祠堂奠石查到的。
生2:孙家大祠堂是建于清代,清式的砖瓦木梁花岗岩结构,因为是三进堂殿,所以称为三座祠。请看照片
生3:我们也对祠堂的石雕和绘画进行采集,请欣赏:
把相关照片和宗祠写生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3、孙氏文化组:
生1:我们这一组在孙氏宗祠看到孙氏家谱,但是我们看不明白孙是哪传的?后来我们通过上网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32656.html找到了孙的家谱。我们将用展板把孙氏家谱画出来。
生2:在孙氏宗祠里,我们还看到用竹片刻画的孙子兵法,与此同时我们小组也对孙子兵法进行拓展4、对联文学组:
生1:提起孙家三座祠,左步人无不引以为荣。因此,在祠堂的对联里都写有:
A、“寻根别处须知完水至香山正统开基业敬四海五洲难忘孙氏宗祠,
史册有标名华竟革命路坎坷伦敦遇险总理一家数代同称左步头人。”
B、“发源为汭食采乐安脉韶江西锦世泽,
辟乱南雄隐居东莞支分左步衔流长。”
C、“推翻抵制千秋伟业英雄气,缔造中华万里山川日月光。”
我们上网查阅和请教了语文老师,基本把对联的意思翻译了。这些对联高度概括孙先生一生并强调他是左步人。
生2:笔是最美的语言,我们通过数据整理,撰写孙是否左步人的小报告。
(三)心得与感受的交流会
日记、手抄报、作文、画、电子小报、收集到的活动照片展示
1、图片展:展示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各小组自拍下来的照片。
2、日记展:展示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各同学写下的日记。
3、画、手抄报、作文展
4、ppt制作课件展示。
5、同心协力制作孙文化展示橱窗。
(四)开成果展示后教师总结
师:研究、考察了孙氏宗祠,同学们又向大家做了介绍,老师把它总结:孙的故居在翠亨它的理由是孙是在翠亨村出生的,但我们所了解的左步村是孙先生的父亲所居住的,孙也曾经到孙氏宗祠问祖,我们也可以说孙的祖屋在左步村,这两个观点各有道理。下面就请同学们充分开动你的脑筋,发挥你的想象力,设计一套方案,把孙氏宗祠宣扬开去?把我们方案的收集到得资料递交到有关部门,让大家也了解左步村的孙氏宗祠吧!
六、学习评价
评价的重点是学习过程的评价,参照下面的评价表,表一是学生自评表,表二是教师对学生全过程评价表,也是家长评价及意见反馈表。
评价项目具 体 内 容评 价 等 级我对自己的评价:
情感态度①积极参与活动
②主动提出设想、建议
③不怕困难和辛苦 小伙伴们对我的评价:
合作交流①主动和同学配合
②乐于帮助同学
③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
④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作出贡献 爸爸妈妈和社区对我的评价:
学习技能①活动方案构思新颖
②会用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
③实践方法、方式多样
实践活动①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参与 老师对我的评价与激励:
②会与别人交往
③活动有新意
④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
成果展示①心得、调查报告等
②表演、竞赛、汇报等
③成果有新意
回头看看,我的感想:
七、总结反思
课题的生成来源于学生一句不经意的话,它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自始至终的参与热情都很高。从课题的确定,到研究方案的制定,活动的开展,成果的展示,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学生的思考和智慧。本案例,从活动形式看,由主题研究到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已初步形成了平等的对话关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内成员相互分工,又密切合作,教师则适时地担当了参与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时时迸射,活动热情前所未有,这在一般课堂上是很难出现的。尤其是在交流汇报中,学生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创新,学会了研究,既获取了知识,又形成了能力,培养了责任感,树立了价值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的研究热情,树立了他们继续研究的信心。
综合实践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人类最早踏进太空的 人物、国家及时间 .
2了解我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进程。
3知道太空中的生活与地球上的区别。
4能够搜集有关的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5培养学生热爱航天事业,能为祖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和自豪。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人类最早踏进太空的人物、国家及时间。
(2)了解我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进程。
教学难点:对有些航天专业术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图画纸、彩笔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吗?谁来说说?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一成就的取得,使我国进入太空探索的新阶段,实现了我们在太空行走的梦想,圆了中国人的一个梦(板书:第十二课课题)
二、新课:
(一)古人探索太空的愿望
在太空这个大家族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它们形态各异,充满神秘,探索太空的奥秘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对太空充满了无限的幻想,留传了很多动人的传说,也有很多诗人由此写下了精彩的诗句。
1、你都知道哪些动人的故事呢? 小结:这些故事都是古代人民对神秘的太空的美好的幻想。
2、你还知道描写人们探索太空的愿望的诗句是吗?小结:晋代有“月桂高百丈,有人常斫之”的记载,唐代也有“白兔捣药之说”,宋代也有“着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的精彩诗句,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三感情呢?这些精彩的诗句表达了诗人们的情感以及试图遨游太空。访问外星、探索太空奥秘的美妙、神奇、浪漫的幻想。
3、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想呢?
因为太空太神奇了,对人类来说这就是一个谜,有了这个谜,就想解开这个谜,就想探索天空的奥秘,直到现在,解开太空之谜一直是我们的梦想。
4、但是他们探索太空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
(二)人类探索太空愿望的实现
导: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终于能够对太空进行探索了。
1、同学们,你们知道最早踏进太空的人是谁吗?他是哪个国家的,在什么时间?(1961年4月12日 前苏联 尤里 加加林)
小结:1961年4月12日,白俄罗斯人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2、后来又有哪个国家对太空进行了探秘?
小结: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载着阿姆斯特朗等3名美国宇航员成功飞天,7月20日第一次成功登月,这次登月活动,是人类对地球以外天体的首次造访。
3、随着科学的发展,我国也对太空进行了探秘活动,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首次太空探秘活动是在哪一年吗?当时是谁参加的活动。
小结:说得好,20xx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这次创举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4、我国第二次进行太空探秘是在什么时间,由谁参加?
小结:20xx年10月12日,费俊龙和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一起踏入太空,展开为期五天的中国航天的第二次载人飞船飞行。
5、我国第三次太空探秘呢?
小结:20xx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舟七号飞船顺利飞天,9月27日,翟志刚的太空行走,圆了我们中国人太空行走的梦想,是
祖国和人民的骄傲。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目前能够进入太空进行探索的国家只有三个:前苏联、美国和中国。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宇航员,为什么?
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我们应该喜欢所有的宇航员,因为他们为我们人类探索太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人。
(三)月球探秘
同学们,你们了解月球吗?它是离我们最近的星球,随着科学的发展,我国也要对月球进行探秘,你知道我国的探月工程计划吗?谁能说说?
小结:我国的无人月球探测工程计划于20xx年前后完成,今年年内我国将发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步“绕”开始进入任务实施阶段,嫦娥一号卫星将在轨工作一年。卫星成功发射之后,将适时启动二期工程。一期工程将发射1颗绕月卫星,二期工程计划进行2次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即2个月球车),三期工程计划发射1颗返回器采样返回。
听了这个计划,你有什么打算?
(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能够参加个这计划。)
(四)学生的太空梦
太空是神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探索,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太空梦呢?你们说得太好了,下面就拿出你们的画笔来描绘一下你们的太空梦吧。
小组内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三、总结:
同学们,太空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探索太空的奥秘将是人类一段时间内所奋斗的目标,你们想探索太空的奥秘吗?那就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你们有信心吗?
综合实践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⒈ 知识: 通过活动,能了解家庭幸福的含义,即相互关心,相互体贴, 相互尊重。
⒉ 情感: 通过活动,培养对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的真诚情感,更爱自己的家。
⒊ 能力: 在今后的生活中,能主动关爱家人和朋友。
教具准备:
⒈ 照片、碟片、画片、录音带、录象带。
⒉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DVD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⒈ 在做成长记录袋时,我们班的一位同学以“我的家”为主题拍了一段录象,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学生看录象。
⒉ 你觉得他的家怎样?指名发言。
⒊ 大家都觉得这位同学有个幸福的家。是啊,幸福的家谁都羡慕, 我们再次一起感受一下幸福的家吧!
看碟片。(歌曲《让爱住我家》)
二.明理。
⒈ 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是呀,人人都想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那你的
家庭又是怎样的呢?小朋友们已经从自己的家庭影集中找出了一些快乐幸福的精彩瞬间,待会儿老师请你们上来介绍。现在,可以先准备一下,先把这一份快乐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吧! 小小组交流,指名发言,
随机板书:关心 体贴 尊重 和和美美
⒉ 家里人人都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互尊重,和和美美的,这样的家就
是幸福的家。
⒊ 下面,老师来和大家做个拍手游戏好吗?
⑴ 出示:“我的家里有▁▁▁▁”大家边拍手边跟我说:“我的家里有爸
爸”,看谁跟得上。我们来开火车,记住,每个人要说不一样的喔!
学生开火车做“说家庭成员”拍手游戏。
⑵ 出示:“我的家庭真▁▁▁”会说的小朋友拍着手站起来说。
学生游戏形式同前。
⒋ 这么多家庭成员构成了相亲相爱、幸福美好的家。你能把它演出来吗?
可以小小组合作,扮演不同的家庭角色,先准备一下。
小小组表演,指名表演。
三.导行。
⒈ 我们人类每个人都有个幸福可爱的家庭,再动物世界里又是怎样的呢?
看,在一棵大树上住着乌鸦妈妈一家,(出示图)乌鸦爸爸出远门了,呀,
乌鸦妈妈怎么了,小乌鸦又到哪里去了呢?
⑴ 听听,乌鸦妈妈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小乌鸦又是怎样对待妈妈的?(播放录音〈〈小乌鸦爱妈妈〉〉)
学生看图听歌曲。指名回答。
⑵ 想一想,小乌鸦找东西回来给乌鸦妈妈吃,妈妈会说些什么?小乌鸦
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同桌分角色说说。指名表演。
⒉ 你们这些小乌鸦可真懂事,家里有你们这些懂事的孩子肯定很幸福。
⒊ 可是,刚才看了华仁杰的录象,有的小朋友觉得没有他幸福。
是的,在这首欢乐幸福的家庭主旋律中,难免会有些不和谐的音符,
当我们家中出现不愉快的事,作为家中的一份子,你该为创设幸福的家做
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四.总结。
是啊,幸福的家是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一起精心营造的,有了你的一份努力,相信你的家庭会跟幸福。其实,我们不光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小家,还有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那就是──我们的班级。在这个大家里,我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奋发向上,使我们时时感到这也是一个温暖幸福家!小朋友,让我们一起为生活在幸福的家里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吧!师生随着〈〈幸福拍手歌〉〉的旋律唱唱跳跳。
综合实践教案 篇6
活动主题:拒绝垃圾食品 倡导绿色生活
活动背景:
现在社会上不健康的食品冲击着整个食品市场,特别是在校园门口的各小店中的垃圾食品,数不胜数。那些食品从形状、色彩、口味都特别受小学生的青睐,孩子们往往经不起这些食品的诱惑,想尽办法去买那些垃圾食品。所以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倍感关注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同学们一致认为研究“垃圾食品”很有意义,为了让学生们亲身体会到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决定开展《拒绝垃圾食品 倡导绿色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辨别食物是否卫生、安全的基本方法,以及常
见的几种食品添加剂,增强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
2、通过“实践活动”,关注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增强自我分析、判断意识,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3、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实践问卷调查;
4、学会如何进行实地观察,并进行观察记录;
5、学会撰写简单的倡议书;
6、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如图书馆、新华书店、网络等,收集资料。从收集资料、记录资料到整理、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们逐步形成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7、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
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8、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正确地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日常生活中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了解学生食品安全意识,预防食物中毒;初步了解和掌握辨别绿色食品的基本方法;了
解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绿色生活准则,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网络、媒体、采访等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信息。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调研和访谈,填写调查表、写倡议书、学会自己动手制作手抄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主题活动使学生视野开阔,学会关注生活、关爱他人;养成同他人合作的态度和能力;能够正确地看待社会问题并积极地参与,认识到作为社会一员自身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活动重点:
充分认识到垃圾食品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坚决拒绝垃圾食品入口。
活动难点:
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拒绝垃圾食品的诱惑。
活动设计:
1.总体设计
课内活动则主要安排在课室内,课外活动主要安排在校园、社区内进行。由学生进行小组调研。在调研实践中整理出调查结果,然后进行交流评价活动,最后把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
2.课型设计 开题活动
3.方法指导 展示交流
4.调查与展示时间:
20xx年5月11日—5月30日为调查时间,6月1日—7日为展示时间。
5.调查内容:本校学生的饮食和零食情况、身边的食品安全隐患、有关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
6.调查方式:班级中或放学后校门外实地调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7.活动成果形式:填写《“生活中的食品安全”研究活动评价表》,说感受、写感受,讲“我身边的食品安全故事”、办“食品安全手抄报”。
活动准备:
1、教师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本校、本班存在那些食品安全隐患。
2、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收集相关的资料。
3、教师或有条件的学生可准备照相机或摄像机。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开题活动)
1、 诱发问题 生成主题 幻灯片展示:A.食品摊点出售的食品类型等;B.近几年世界环境日我们中国提出的主题。
教师提出问题:
(1)、小学生应如何响应号召倡导绿色生活?
(2)、食品安全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多的联系和影响?同学们想多了解吗?引发学生对了解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及多吃绿色食品与倡导绿色生活的联系,确立班级活动主题“拒绝垃圾食品 倡导绿色生活”的主题活动。
2、分解班级活动主题
根据班级活动主题分解成四个小组,每组6人,每组确立一位小组长由组长负责相关事宜,小组成员根据分工不同,负责各自的分工任务。每组活动主题分别是:垃圾食品知多少、垃圾食品的危害、我眼中的绿色食品、呼唤绿色食品。
3、制定方案 :小组合作制定活动方案,写好计划书 。
4、确立实践活动时间:20xx年5月11日——6月7日四周时间。
5、收集有关资料。
1、内容:相关的“生活中的食品安全”知识
2、途径:走进图书馆查阅相关;上网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相关资料。
6、检查准备工作。
指导教师检查各组人员准备的工作情况,并交代若干注意事项。(例: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活动器材、活动人员安全等)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过程
1、教师集中指导,进一步完善各小组活动安排。
2、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明确活动过程。
(1)第一小组主题:垃圾食品知多少
活动过程:小组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垃圾食品的种类,再通过查找书籍、上网查找、访问等形式丰富调查的结果,最后交流讨论整理收集到的资料。
(2)第二小组主题:垃圾食品的危害
活动过程:小组各成通过采访校园里的师生了解他们对垃圾食品危害的知识知道多少先,然后查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对垃圾食品的危害进行了解。最后通过调查采访表等形式丰富调查研究的结果。
(3)第三小组主题:我眼中的绿色食品
活动过程:上网查找资料 了解和辨别食品卫生、安全的方法,认清绿色食
品标志,再上超市走访调查,用实物来展示辨别绿色食品标志。
(4)第四小组主题:呼唤绿色食品 实践过程:设计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查找书籍、上网查找等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3、撰写“选购安全食品”倡议书,对“生活中的食品安全”提出看法和建议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
1.回顾导入
(1)教师导言导入新课。
(2)各小组进行交流回顾所开展的实践活动,选择合适的人选和方式交流。
2、风采展示(展示方式:1.手抄报展示;2.调查报告展示)
(1)第一小组:垃圾食品知多少。
这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垃圾食品的分类。 并且想以实物的形式提醒同学们垃圾食品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非常有必要认识垃圾食品,了解它们的危害。
(2)第二小组:垃圾食品的危害。
这个小组的同学将把调查采访的结果分析给同学们,然后通过丰富的视频资料告诉同学们垃圾食品的危害。
(3)第三小组:我眼中的绿色食品。
这个小组的同学将收集整理的资料制成了幻灯片,将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绿色食品方面的知识。还从网络上下载了如何辨别绿色食品的视频资料。
(4)第四小组:呼唤绿色食品。
这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以幻灯片的形式告诉同学什么是绿色食品及贴近生活
绿色消费准则有哪项。还制作了倡议书,倡议更多的人加入到绿色生活的行列中来。
3.讨论辨认
教师课堂展示许多食品,学生应用收获的知识辨别哪些是绿色食品?
4.教师小结
根据本课的收获和体会,以倡议书的形式告诉身边的人。
5、拓展延伸
拒绝垃圾食品,倡导绿色生活,我们在行动。走进社区、到商场路口等去宣传绿色生活理念。
活动效果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分析、处理信息材料,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原则。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发现问题、筛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激发了他们探究的热情,让学生知道了不健康食品对身体的危害,丰富了知识面;让学生通过自主调查、访问、探讨心得,让学生在自己实践操作中去收获知识,使学生视野开阔,学会关注生活、关爱他人;养成同他人合作的态度和能力,懂得了与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能够正确地看待社会问题并积极地参与,认识到作为社会一员自身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促使了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并开始关注生命。
综合实践教案 篇7
教学
目标
1、根据自己对妈妈的了解,写一写有关妈妈的事情。
2、和妈妈谈谈心,进一步了解妈妈的生活与工作,并把情况记录下来。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写一写有关妈妈的事情,进一步了解妈妈的生活与工作。
课前
准备
和妈妈谈谈心,并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妈妈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从小就享受着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妈妈吗?
二、教学过程。
1、根据自己对妈妈的了解,写一写有关妈妈的事情:
妈妈的年龄,妈妈最喜欢吃的东西,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情,妈妈最大的心愿……
2、齐来写一写“我的妈妈”。(可以写一写自己妈妈的外貌、性格特点等)
3、根据自己的记忆,写一写妈妈让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情。
4、四人小组讨论:我对妈妈的感受。然后派代表面对全班讲一讲。最后师小结。
5、就课前预习,汇报对妈妈生活与工作的了解,以及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工作和家务情况的调查:
A、 四人小组内汇报。
B、 由小组长汇总小组成员意见后向全班汇报。
C、 师小结。
三、师总结:本节课,同学们都能按要求了解了自己的母亲,很好!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最想跟妈妈说的话告诉妈妈。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课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