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桥教案

桥教案

发布于:2022-03-18 10:52:59 作者:

有关桥教案集锦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桥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桥教案集锦九篇

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城市交通中现代的桥:立交桥、天桥,了解它们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合作并采用多种方法制作立交桥模型。

  3、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课件“立交桥”欣赏。

  2、故事图片“马路上面的桥:天桥”、“交叉的桥:立交桥”

  3、积木,各类废旧纸盒、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故事“交叉的桥”,引出活动,了解立交桥给人类交通带来的便利:

  提问:狗熊司机为什么急得满头大汗?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2、欣赏立交桥,进一步了解立交桥。

  (1)幼儿小组交流:

  提问:你见过立交桥吗?在哪里见过的,是什么样的?

  (2)欣赏课件

  教师引导幼儿主要从造型上欣赏。

  你喜欢立交桥吗?为什么?(教案来源:) 你喜欢晚上的立交桥还是白天的立交桥,为什么?

  3、教师介绍天桥。

  故事“马路上面的桥”。

  4、幼儿分组讨论合作制作立交桥或天桥。

  (1)介绍材料。

  (2)小组讨论,并把打算和想法介绍听。

  (3)幼儿分组制作。

  5、作品介绍参观。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时在学习同伴作品基础上再次创造。

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纸的折叠方式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丰富幼儿对力的感性经验。

  教学准备

  相同大小的纸、塑料小兔若干、两块高矮相同的积木,记录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纸折叠越多越能承受压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演示法、探索操作法;实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问题

  师:“我请小朋友看徐老师做一个有趣实验。”

  教师把一张纸架在两块积木上,先让孩子猜想往上面放塑料小兔,纸会不会掉下来,然后往纸上放塑料小兔,请幼儿观察,鼓励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幼儿观察教师实验,并猜测纸上放小兔会不会掉下来。

  二、得出让纸结实的办法

  1、请幼儿想想怎样能使这张纸桥变得更结实,能承受小兔的重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使这张纸桥变得更结实?我请小朋友说一说。”

  2、尝试按照自己思考的方式实验,验证哪种折法承受的重量最大。

  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方法,并说说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想。

  以幼儿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幼儿探索怎样折纸桥可以使纸具有较大的承受能力,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三、验证猜测结果。

  师:“现在,我们想了好多办法,我要请你们来试一试,用纸来折一折结实的小桥。我要求,每个小朋友折的要和你的小伙伴折的不一样,我们要动动脑筋,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两两讨论一下自己想怎样折,然后操作

  幼儿一边操作,教师引导“试试看把纸折成拱形的会不会增加桥的承受力”、“有没有小朋友折成瓦楞的形状”。

  教师有目的的要求小组幼儿折的方式不要全部一样,也有利于幼儿比教。通过自己动手,观察比较的方式自己来得出结论,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养成。

桥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开放式作文题目,最易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设计本课的目的,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桥”这个话题进行理解和想像,使学生能释放心灵,张扬个性,自觉进入写作的亢奋状态,写出颇具特色的作文来。

  【导写过程】

  一、导入

  板书“桥”字,提问:看到这个字,你最先想到的词语和事物是什么?

  1.词语:疏通、交通、沟通、联通等。

  2.事物:南斯拉夫电影《桥》、南京长江大桥、黄河铁桥、童谣中的“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

  二、练习

  1.课件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激战场面、日本侵华战争场面、身陷海湾战火的贫民照片。

  旁白:人类可以创造世界,也可以在一瞬间毁灭世界,战争受害者是无辜的人民,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无尽的创伤和抹不去的记忆。

  参考题目:《和平之桥》。

  设例:以桥作中心词,可以给它加许多修饰语,组成新的题目。如:《美丽的桥》、《英雄的桥》、《腐败的桥》、《没有终点的桥》等。

  学生讨论,创设题目,陈述写作意图。

  2.课件展示:七七事变战争场面、现今卢沟桥风貌。

  旁白:卢沟桥下流水已经干涸,作为“桥”,卢沟桥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但它见证了历史,留给世人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参考题目:《桥的历史》(通过考察家乡的一座桥,见证它的历史变迁、岁月交替)。

  设例:以桥作修饰语,从不同角度构思中心词,组成新的题目。如:《桥的命运》、《桥的未来》、《桥的悲哀》、《桥的骄傲》等。

  学生讨论,创设题目,陈述写作意图。

  三、迁移

  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桥的故事》。

  画面:古代的桥(赵州桥)、现代的桥(南京长江大桥、浦东大桥、伊丽莎白大桥等)。

  提示:这些桥外观优美、结构坚固、质地优良。

  参考题目:《我想造这样一座桥》。

  四、想像与联想

  1.想像。古往今来我国有许多关于桥的动人传说:七月七之鹊桥、白蛇许仙之断桥等。

  要求:快速想像,构思一篇有关桥的寓言和童话。

  2.联想。人类靠桥传递信息,交流情感,桥承载生命,承载历史,承载人生。由“桥”联想开去,展现生活中“桥”的要义。

  提示:

  (1)人际间的沟通——网络之桥。

  (2)助产士——生命的交递。

  (3)母亲——生命的延续。

  五、布置作文

  1.题目:以“桥”为话题作文。

  2.文体不限;字数600字左右。

  3.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内容要具体、丰富、生动。

桥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他人,团结互助。

  3、能根据文字提示和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选择表演、说话、唱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一、读题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象鼻桥》,齐读课题。

  2、读完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噢,下面请小朋友带着问题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让我们好奇的象鼻桥吧.在读之前老师有两个小要求,请小朋友听清楚噢.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不会读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用“——”画出描写象鼻桥的句子。

  2、小朋友读得可真认真!有几个词语宝宝特别想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交朋友?谁来认识他们?(蘑菇、亲戚、热闹、冲坏、高兴、感动、惭愧、齐心合力)

  (1)、指名读

  ( 2)、请小老师带读全班

  (3)、有感情地齐读 开火车读

  3、小朋友读得可真聪明,相信刚才的问题一定难不倒我们班的同学,谁来说说象鼻桥是怎么样的?

  4、出示:原来是两只大象分别站在河的两岸,把他们的长鼻子搭在一起,架起了一座“象鼻桥”。

  (1)、指名读

  (2 )、这真的是一座可爱的桥,指名读

  (3)、这真的是一座奇怪的桥,指名读

  三、学习1-3自然段(9-10)

  1、为什么小河两岸会架起一座象鼻桥呢?请小朋友读读1-3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1)、请学生自由说

  2、出示:就这样,你等我,我等你,小桥一直没有修好.

  (1)、随机,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两岸架起象鼻桥的原因呢?指名读

  (2)、没有了小桥,小动物时常怀念以前有小桥的快乐日子。

  2、出示:每天他们来来往往走过小桥,摘野果,采蘑菇,走亲戚,看朋友,可热闹啦!

  (1)导读,那时候,指名读

  (2)、走过小桥,它们可以----,可以---,可以----.

  (3)、是啊,多么的快乐啊,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可现在:

  (1)、小松鼠要去摘野果,走到河边,看看河对岸,叹口气说:“桥没修好,我还是下次再来吧!”

  (2)、小白兔要去采蘑菇,走到河边,看看河对岸,叹口气说:“桥没修好,我还是下次再来吧!”

  (3)、——要去——,看看河对岸,叹口气说:“桥没修好,我还是下次再来吧!”

  师小结:往日快乐的生活,没能激起小动物去修建一座新桥,就这样,你等我,我等你,小桥一直没有修好。(齐读)

  (1)、小鸡生病了,鸡妈妈带着小鸡来到河边,看看河对岸,焦急地说:“这桥什么时候能修好啊!”

  (2)、山羊爷爷提着一大筐好吃的,想去看望多年没见的孙子,来到河边,看看河对岸,伤心地说:“今年又不能见我的孙子了!”

  (3)、——,看看河对岸,——地说:“这桥什么时候能修好啊!”

  (4)、师小结:生活中的种种不方便都不能激起动物去修建一座桥,就这样,你等我,我等你,小桥一直没有修好。这些小动物真的是——自私自利,斤斤计较. (板书:自私自利)

  四、学习4-6自然段

  1、有一天清早,河上突然出现了一座奇怪的桥。这就是“象鼻桥”,两只大象分别站在河的两岸,把他们的长鼻子搭在一起,架起了一座桥.快来看看,小动物们走过小桥去做什么呢?出示图:

  (1)、请小朋友自由说说

  2、有了象鼻桥小朋友可高兴了。小朋友想想这都是谁在付出啊?出示:两只大象在河边静静地站了好几天.(指名读)

  (1)、小蜗牛跳上大象的尾巴上,一路留下它的小脚印,弄得大象痒痒的,大象还是静静地站着。

  (2)、小刺猬笑眯眯地走在大象的背上,身上的小刺,偶尔不小心扎得大象疼疼的,我们的大象还是静静地站着。

  (3)、笨重的猪大哥也想到河对岸,看望朋友去,它踩到大象的鼻子上,好疼啊,大象还是静静地站着。

  ……

  师小结:晚上,大象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躺在床上,它心想:明天还是不去了吧!第二天,大象又早早地来到河边,架起象鼻桥,一天,两天,三天,一连过了好几天.

  (4)、小白兔、小猴子你们想对大象说什么呢?

  出示:看,小白兔来到大象的面前,流着泪说:________________.

  小老鼠爬到大象的鼻子上,摸摸象鼻子说:________________.

  小动物们深深地被大象的行为感动了,他们一齐大声地说:________________.

  这时,小猴子走到大象面前,红着脸说:________________.

  小鹿也走到大象面前,低下头说:________________。

  小动物们被大象的行为感动了,也为自己过去你等我,我等你的想法而惭愧。让我们再来一齐读读这句话吧。两只大象在河边静静地站了好几天.

  4、师小结:就是因为感动,就是因为惭愧,大家齐心合力修建了一座新桥 (板书:齐心合力)

  五、拓展延伸

  小朋友,我们来给这种新桥取取名字吧?

  板书:

  象鼻桥

  自私自利 象鼻桥 齐心合力

  总结:是啊,象鼻桥让开始自私自利的小动物们,后来懂得了齐心合力。让我们的心中也架起一座象鼻桥,让我们懂得关心他人,懂得齐心合力吧。

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二、作者简介

  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整体感知

  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 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

  明确: “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四、研读与赏析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芦苇石桥: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细柳拂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令人销魂。长桥卧龙: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宛如史诗。风雨廊桥: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形式独特。

  五、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表格使其更加清楚,表格设计如下:比较篇目说明对象着眼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征中国石拱桥石拱桥,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举例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语言平实自然而又准确、严密桥之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桥的美学价值,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总—分—总举例子文章语言优美,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七、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令人销魂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桥之美 长桥卧龙—宛如史诗 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风雨廊桥—形式独特

桥教案 篇6

  中班优秀游戏教案《桥》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积累幼儿拼搭汽车、桥的经验,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优秀游戏《桥》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积累幼儿拼搭汽车、桥的经验。

  2、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

  各种拼搭积塑。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师:这是什么桥?"请幼儿描述高架桥的样子。

  2、教师示范路上的汽车和桥。

  3、幼儿分组拼搭。

  (1)建议用宝石花积塑拼搭。再请幼儿搭,鼓励孩子在老师搭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创造。

  (2)帮助孩子想办法将桥搭得更稳定。

  4、集体展示并讨论。师:"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作品。""你是用什么办法将桥站稳的。"

  活动三:结构游戏--桥(2)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高架桥和周围的事物,(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并初步学会构图进行拼搭。

  2、进一步巩固拼搭汽车、桥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各种拼搭积塑。

  2、可乐罐、吸管等材料。

  3、十字路口的简单结构图。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在讨论在十字路口的结构图上将看到的桥、汽车、人行道、房子等物体的位置在图上表现出来。

  2、幼儿分组拼搭。将幼儿分成四组。

  搭桥设计组:合作拼搭高架桥和十字路口的结构交通组:拼搭各种交通工具建筑组:拼搭各种房子环境组:拼搭公路上的各种路灯、树等。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重点指导幼儿按构图的位置进行拼搭摆放和搭桥组幼儿合作拼搭。

  4、组织幼儿共同欣赏作品。请幼儿说一说你觉得今天的作品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下次我们该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桥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抒情旋律。

  2、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外婆的喜爱之情。

  3、在说说、唱唱、做做、玩玩中,拓展幼儿的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活动准备:

  准备外婆头饰一个,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引出话题:老师问,幼儿答。《组织形式灵活性》

  (二)谈话:

  1、你们都有外婆吗?外婆住在什么地方?

  2、你去看外婆吗?你是坐什么车到外婆家的?

  3、有一个宝宝他也要到外婆家,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去外婆家的?《活动过程问题情景性》

  (三)欣赏歌曲:

  1、录音机里的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2、你们乘过船吗?乘船的时候船是怎么摇摆的?(请幼儿做做摇船的摸样)

  3、宝宝摇着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

  4(欣赏音乐后提问)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搭一座桥?

  5、听音乐摇船、搭桥去外婆家。(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做不同的动作)

  (个别能力强的: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去看外婆,这只船太小,能不能造得大一点,让老师也能乘)《学习要求针对性》《以上几个环节体现了递进性》做让幼儿动脑筋做船、搭桥体现《教学方法的探索性》

  有外婆《体现环境》(听音乐幼儿在听觉感受)(幼儿做动作有了动作感受)

  (四)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听听唱唱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外婆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吃点心。

桥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了解通讯的特点

  2.说明文和记叙文作比较

  教学方法:

  注意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和交叉。

  从目的,记叙的完整性与比重,描写的程度等方面同第一课作比较;将某些代表性段落改写成说明文,达到更鲜明直接的比较目的,对于交叉,可重点分析几个代表性段落,摘取说明部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预习作业:思考题

  (1)里有哪些记叙成分?

  (2)与《石拱桥》的不同表现在哪?

  生词注意

  匝道(zā) 翌日(yì) 迥导(jiǒng) 鸟瞰(kàn) 湍急(tuān)

  老妪(yù) 并行不悖(bèi) 疏浚(jùn) 矗立(chù)

  徜徉(dnáng)(yáng) 茴蓿(mù)(xu) 豁亮(hu)

  俨然(yǎn) 姹紫嫣红(chà)(yān) 惬意(qiè)

  栓塞(shuān)(sè) 偃旗息鼓(yǎn)

  文学常识:通讯是新闻体裁,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通讯必须真实、详细、生动、文学色彩较浅。

  课文分析

  是一记事的通讯,它报道了北京立交桥的修建和建成后的情景,在给划分段落时,我们要思考以下问题:

  (1)“立交桥”这个名词最先出现于哪一节?(3节)

  (2)课文介绍立交桥时,先用什么顺序?从第几段起改换了记述顺序?(先以时间为顺序,从10节后改成空间顺序)

  (4)从哪段开始是回顾立交桥出现之前的情景?(15节)

  (3)哪些段落是带性的段落?

  (8节,从时间上总括上面几段,介绍建桥速度和数量,9节、14节,从空间上总括,介绍立交桥的造型姿态)

  (5)从第几段开始又说起立交桥了?(17节)

  弄清了上面几个问题,我们就给课文找出了几个分界处,那就是:2、3节之间;8、9节之间;14、15节之间;16、17节之间。

  是不是就应当以这四个分界处将课文分为五部分?若不是该如何合并划分呢?(见书)

  (一)十年中北京立交桥飞速发展的情况。

  (二)北京立交桥的多姿多彩。

  (三)北京立交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现在我们对这三点逐一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

  请在课本上标出表示时间和桥名的词语。

  (板书)

  从图表上我们看到文章记叙了1974复兴门桥,1978以后十年间建成的共61座桥,其中点出名称的共八座,为什么1980以后的就一般不再点名了呢?

  (因为桥太多了,速度太快,不能也没必要一一列举)

  从课文中哪体现出来了?(见书5节)这些正烘托了立交桥纷纷出现的气氛。

  7节、为什么记叙完“去年一年”建桥13座后,又打乱了时间顺序,说起“1984年建成的三元桥”了呢?

  (前面以时间为序,体现出建桥速度快,而三元桥是这61座桥中较大的一座,若放到前面就无法突出这个“大”,若突出了“大”,就干扰了“快”,所以放后面合理)

  6节、连用时间词,说明建桥之快之多,而且是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要力求真实,准确,时间词的三运用,正体现了这一点。

  :同学们回想一下初一读过的《新闻两》你以为通讯和消息有什么不同?

  1.通讯的叙述比较详尽具体;消息的叙述比较简明概括。

  2.通讯较多地报导人物(当然也有事件);消息以报导事件为主。

  3.通讯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主要表现手法叙述,但也常常有较多描写,有时也用抒情、议论等手法,描写手法上,描写占了相当大比例。

  作业:课后一二三六。

  第二课时

  课文写北京的立交桥,为什么从护城河说起?为什么要这样写护城河?

  (通过护城河桥的破败不堪,映衬立交桥的雄伟壮丽)具体分析一下对比:

  (“颤魏”:带缝的“桥板”“——”壮丽雄伟的钢筋混凝土桥

  桥下是“浊流”——车水马龙

  桥边是“乱坟岗子”“农家柴草堆”——“姹紫嫣红”立体花园)

  课文为何要连写护城河桥,五带桥、卢沟桥?

  (突出桥与水“形影不离”)

  于是作者对桥的旧有观念做了“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物”这里是为了与陆地桥区别,而引出立交桥。

  那么立交桥特点是什么?(陆地桥)

  4节、“在桥上凭栏下望”,为什么要“凭栏下望”?

  (按习惯,凭栏下望会见到水)

  文中为什么要特别用这个词呢?

  (1节写护城河桥时曾描写过“透过桥板缝就问窥见浊流”,用这个词比较就更明确了;还有一层对比意义)

  当年“窥见浊流”,如今“凭拦下望”见到的是什么呢?当然没有河,没有水,文章用“旧日的桥的概念似该修正了”进一步突出了立交桥的特点,但这只是说“没有”了什么,那见到的是什么呢?

  (车水马龙)3节做了描述性说明(见书)

  通过说明,作者又点明了立交桥路上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

  我们已经知道这一部分是按空间顺序介绍的。

  那么9节是从(一)到(二)的过渡,是从什么过渡到什么?

  (由立交桥的发展转入到立交桥的造型和姿态)

  在这部分中分四段分别介绍了四座立交桥,列图表这四座桥的特点:

  (板书)

  14节总括了桥的艺术性

  第三部分

  立交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交通问题确定不可忽视,课文用“动脉栓塞”形象的喻出路口堵塞给建设事业带来的巨大障碍,从而突出了立交桥在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做书后练习二(区别记叙文、说明文)

  做书后练习三五(两种文体的交叉)

桥教案 篇9

  一、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尝试,发现同一个物体改变它的形状,它的承受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变。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及探索愿望,并能与同伴合作分享自己成功的体验。

  4、培养幼儿凡事动手试一试的思维方式,在不断的动手尝试中体验实践的意义。

  5、让幼儿了解创造发明并不神秘。

  二、 活动资源准备:

  1、广告纸若干、易啦罐做成的“小国王”若干、椅子、积木若干。

  2、电脑课件故事《纸桥》

  三、 活动过程:

  1、利用课件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与兴趣。

  师:小朋友你想去童话王国吗?好,现在我们一起进入童话王国,看看童话王国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一边看一边动脑筋想问题。

  2、幼儿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利用操作材料自由地探索。

  (1)师:“小朋友你们想当建筑师帮助纸国王用一张纸造一座坚固的纸桥吗?瞧,纸国王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宝宝,你们能把这一张纸宝宝变形,让它变成一坐可以让国王站上去的纸桥吗?

  (2)师:“小朋友真聪明你们把纸宝宝变成波浪型的纸桥,国王就可以站桥上了,真棒!

  3、在幼儿已经了解把纸变形的基础上,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了解,一张纸改变了形状它所承受的力也不同了。激发幼儿带着问题继续实验,并向同伴说说自己成功的桥是怎样做成的,可以做成怎样的纸桥。

  (1)师:“小朋友,真棒做了这么多的纸桥,谁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的纸桥是怎样做的?

  (2)师:“小朋友你能告诉老师你的新发现吗?(纸改变了形状后它承受的力也改变了)

  (3)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帮国王造了一座坚固的纸桥,国王可高兴了,可是他说波浪型的纸桥不好走,走起来很难受,还想请聪明的小朋友帮帮他,让波浪形的桥面可以平整一点,好走一点,你们谁想到了好办法?在桥面上在放些什么?(放多一张纸)

  4、游戏体验,师幼合作利用纸桥的原理造一座“快乐桥”。

  (1)师:“瞧,现在国王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桥,去看看美丽的世界了。”

  (2)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做工程师用纸宝宝为我们造一座快乐大桥,你们可以去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来帮忙。”(幼儿造桥)

  小百科: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上一篇:师说教案

下一篇:自选商场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