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美术教案

中班美术教案

发布于:2022-03-12 14:32:37 作者:

【精选】中班美术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美术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中班美术教案汇总10篇

中班美术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秋风来了,带来了丰硕的果实,也带来了秋天的花儿朵朵。说到菊花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见过,因为菊花在乡村随处可见。但是,能叫的出花朵的名字的孩子却很少。因此,我选择了《美丽的菊花》这节课。由于条件限制,没办法带领幼儿置身花海,所以我制作了一个PPT,带领幼儿欣赏各种美丽的菊花的基础上尝试绘画菊花。

  活动准备: PPT、勾线笔、画纸等

  活动目标:

  1、尝试表现菊花的外形特征,并将画面画大画满。

  2、感受秋天菊花盛开的美。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了解菊花的外形特征。

  1、秋天来了,美丽的菊花开放了,小朋友们看见过菊花吗?

  2、我们这里开了一个菊花展览会,看看菊花长什么样?引导幼儿从花、茎、叶几部分观察菊花的特征。看过了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请你们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可能:菊花是一根一根的;菊花像个球一样的;有的菊花是很小的,黄黄的。)

  :菊花有长长的花茎,大大的叶子,花开花开在顶端,叶子边缘有锯齿,花有黄、白、紫等颜色。形状多样:有的花象个球,有的花瓣象一条条萝卜丝,有的象妈妈的卷头发,有大有小,有直有弯,有宽有窄。在枝头上,花瓣细细长长。

  二、幼儿作画——大胆表现,教师进行指导。

  1、菊花真美,今天我们都来做小园丁,一起来种菊花好吗?把我们的幼儿园打扮得更漂亮!

  2、先画上细细长长的花径,在花茎的两边画上大大的叶子。在花茎的顶端画放射状的花瓣,尽量画上密密的一圈。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1)引导幼儿有顺序地画:花蕊——花瓣——花茎——叶子,并且知道画花瓣、叶子。

  (2)教师鼓励幼儿将菊花画大,将画面画满。

  三、交流讲评——美丽的菊花

  1、谁画的菊花大?谁画的菊花小?(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同伴作品)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用来布置班级环境。

中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不同侧面观察橙子,了解橙子的横切面和竖切面,并根据橙子的两种切面展开想象。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橙的联想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想象导入(出示单线条的一个圆以及在圆中添加一点,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引出“橙”。)

  PPT2:――今天,美丽的大森林里可热闹啦,熊要给小动物们表演一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呀?

  PPT3:――这是什么图形?(圆形)――猜猜熊会把这个圆变成什么东西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熊把这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圆上一点---橙子)

  二、橙子的切面――现在熊要用刀把橙子切开来,瞧,这就是橙子切开来的样子,这是橙子横切面。

  ――熊接着又切了一个橙子,瞧,这也是橙子橙子切开来的样子,这是橙子的竖切面。

  教师小结:同样是切一刀,但是从不同方向切下去,切出来橙子里面的图案是不一样的。

  三、橙子变变变

  1、横切面变魔术——现在熊要把橙子的横切面来变魔术啦,咦,橙子的横切面可以变成什么呢?

  幼儿观看课件第三部分(根据橙横切面展开的想象)橙横切面变电风扇(幼儿逐步猜想)教师揭晓谜底并小结:小乌龟吹着橙子变的电风扇,再热也不怕了!

  横切面变自行车(幼儿逐步猜想)教师揭晓谜底并小结:小兔子骑上橙子变的自行车在草地上可开心啦!

  2、竖切面的创意画――橙子的竖切面会变成什么呢?(幼儿回答)――把你想到的竖切面的变法画下来!

  幼儿尝试竖切面创意画(用记号笔在老师画好的竖切面上添画)教师把幼儿的画展出在黑板上,并请幼儿说一说你把竖切面变成了什么?幼儿教师总结:橙子是一种非常好吃、非常有营养的水果。今天我们发现了橙子的小秘密,知道了它的横切面和竖切面,也看到了在横切面和竖切面上添上一些图形和线条变能把它们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现在我们就回到教室去把刚才我们看到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吧!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中班美术教案 篇3

  课 题:淘气的老鼠

  教学目的:1。尝试通过头和身体的方位变化表现老鼠的各种

  动态。

  2。创造性的想象并表现老鼠一家的有趣情景。

  3。在欣赏、讨论作品的过程中激发创作欲望。

  教学要点: 通过头和身体的方位变化表现老鼠的各种动态。 教学准备:《猫和老鼠》碟片、老鼠各种不同动态拼图、 活动过程:

  一。欣赏《猫和老鼠》碟片,引起兴趣

  二。 观察与讨论:说说老鼠的有关知识。他们住在哪?喜欢吃什么?

  老鼠是对人类有害的动物,它不但偷吃粮食,咬坏家具、衣物、书籍文具、毁坏建筑物、咬断电线等,传播鼠疫等传染病。掘洞栖息。繁殖很快

  提问:老鼠长的什么样?

  老鼠头部有又尖又长的鼻子,嘴在鼻子的下边,有长长的门牙。嘴的两边有胡须。眼睛很小,还有一对小耳朵。老鼠的身体肥得像个口袋,肚子下面有四只短腿和爪子,屁股后面拖着一条长尾巴。

  三.启发创作:

  1。 老鼠的家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 可以从一只老鼠开始画。引导幼儿通过拼摆发现

  身体和头的方位变化可以表现老鼠的各种动态。 3老鼠一家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

  四.教师辅导:

  小 结:欣赏并展示作品

  教学反馈:

  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对有创意的想象同时加以肯定,并展示。 针对幼儿画面给予提示,帮助幼儿不断深入画面表现。

中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由于中班幼儿对周围环境及自然变化的敏感性较差,因此活动一开始就可引导幼儿观察自身及同伴,看看衣着上与夏天有何不同?然后请幼儿想想:娃娃有秋衣吗?没有秋衣怎么办?引起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

  中班幼儿已会有意识地调换颜色,并能注意与客观事物的固有色相对应,但还不能有目的地配色。因此,在活动中通过观察“花布”这一环节,让幼儿了解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并学习有目的地用对比的.颜色配色,避免色彩混乱,使画面更鲜艳。

  活动的最后环节——折衣,可延伸到区角活动中去完成,谁先完成就先在“商店”里展示出来,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区别颜色深浅,会用对比的颜色配色,使以彩鲜艳。

  2、了解季节特征,萌发关心别人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知道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

  【活动准备】

  1、彩色水笔、蜡笔、水粉笔、小毛笔。

  2、在角色游戏中的商店里设置好挂“衣服”的绳子。

  【活动过程】

  一、语言诱导,引起兴趣

  建议可用设问:“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到了天气有什么变化?”“小朋友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娃娃没有秋衣怎么办?”等,引起幼儿思考、讨论,激起幼儿为娃娃“织”花布做秋衣的愿望。

  二、欣赏范例、讨论。

  设问:

  (1)为什么叫它“花布”?

  (2)上面印的是什么图案?给花布取名。

  (3)每块花布的图案是否都一样呢?

  说明这部分设问,主要让幼儿通过讨论,知道花布的图案有各种各样的。

  (4)这块花布上的图案有几种颜色?

  (5)是哪二种颜色?哪个深?哪个浅?

  说明这二个问题主要是引导幼儿观察、分辩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还可让幼儿在蜡笔盒里找找,什么颜色也是一支深、一支浅?(浅绿、深绿、深紫、淡紫等)提高分辩同种颜色深与浅的能力。

  三、讨论作画方法。

  建议可通过讨论及幼儿示范,帮助幼儿掌握绘画顺序:画图案—>涂底色(小点、线条、色块都可),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想出与别人不同的图案。

  四、幼儿创作。

  建议教师加强观察,及时介绍不同于别人的图案,同时也可使用提示性的问题帮助较低层次的幼儿,如:画出小铃铛可以吗?画苹果花布行不行?等。

  对先画好的幼儿可建议去涂底色:找一个不同的颜色,使花布更鲜艳。(找对比色)

  五、引导讲评

  幼儿自己介绍花布的名称,集体说说“鲜艳”“不鲜艳”(想想可以怎么改?或提示为爷爷妈妈做件衣)。

  六、折秋衣(四角向中心折的方法)

  建议此环节可在区角活动中去完成,谁先完成了就先把“衣服”挂在“商店”里。随着秋意更浓,秋衣也渐渐增多。

中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包糖果的技能,锻炼幼儿手部肌肉发展。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橡皮泥、各种糖纸,一盘糖。

  2、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

  1.猜猜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一盘糖"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糖)"小朋友吃过糖吗?好吃吗?""娃娃也想吃糖,我们来给它们做糖吧。我们一起来包糖果。"2.请能力强的幼儿来包糖果。两手拿住纸的两条花边,反面朝上放好,橡皮泥摆放在纸的中间,将纸的前后两边分别往里折,包住橡皮泥,左右两头的纸分别收拢并扭转一下,糖果就好了。

  3.交代要求,开始操作。

  --在操作时,提醒用正确的方法。

  --包好一颗糖果后,还可以包另一颗糖,比比谁包得又多又好。

  4.展示糖果"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包得又多又好看。"表扬那些在活动中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延伸:将糖果送到娃娃家去,给娃娃吃。

  教学反思:

  《糖果》这个活动很有趣味性,效果也很好,受到很多老师的运用和赞许。因为这个活动中所运用的教材是幼儿们平时都常遇到的,对于他们来说都不陌生。然后这个活动,运用了语言,数学,手工等多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活动的综合性。同时该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非常投入很愿意积极参与。在做这个活动开始,我以为幼儿们会不认识糖果妹妹身上的汉字,而不会给糖果穿上正确的衣服,但是因为孩子们对糖果的喜欢,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操作时却基本能选择正确,这个活动增强幼儿们对汉字的学习,也能更好记住,所以我认为这个活动还是比较成功。

中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秋风起来啦,树叶像彩蝶翩翩起舞。好奇的孩子们在树底下忙得不亦乐乎。这样情景当然不能错过,引导孩子用树叶来拓印的大好时机。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了解树叶的奇妙以及树叶的外形和叶脉的不同之处。

  2、了解拓印的方法,乐意与同伴探索交流。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拓印树叶的方法,从中得到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各式各样的树叶若干,厚薄画纸人手一份,蜡笔每桌两盒,胶水每桌2个。

  教师:事先做好的挂图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介绍各种奇妙的树叶

  教师:你们搜集的树叶都是什么样的,有谁愿意和大家介绍下自己带来的树叶。

  幼儿自由介绍个子搜集来的树叶,大家欣赏交流树叶的特点。

  2、欣赏教学挂图中“奇妙的树叶”,感受树叶,叶脉的奇特之处。

  教师:请大家欣赏了一些奇妙漂亮的树叶(引导幼儿自由想象)。老师考考小朋友,看看谁的小眼睛最漂亮,小脑袋最聪明。

  “小朋友看到图中的这些树叶,大家想到了什么?好像什么?与平时我们见到的树叶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

  “这些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中间一条一条的小线线(叶脉)谁知道是什么,谁能告诉我”?

  小结:秋天到了,小树叶们都换上了新衣服,离开了自己的妈妈,他们都到哪去了?树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不见了会着急么。小树叶都离开了妈妈,它们还回回家找妈妈么?什么时候还会去找妈妈呢?(当春天来了小树叶就会回来找妈妈了)

  3、出示拓印画,引发幼儿对拓印画的兴趣。

  教师:这里有一副奇怪的画,从这副话里面,小朋友们能看到些什么呢?画里面又藏着些什么呢?谁能看出来?

  4引导幼儿观察拓印画,讨论怎样进行拓印。

  教师:画里面的树叶是怎么样画进去的?可以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引导幼儿对拓印画的兴趣

  阅你读幼儿用书,了解拓印树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先选好树叶,可以用一种或者两种、

  2>然后把树叶用胶水贴在厚纸上做底板固定住,把薄纸铺在上面固定好。

  3>再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蜡笔均匀地涂在薄纸,进行拓印。

  5幼儿动手尝试拓印画。

  教师:

  大家想用什么样的树叶拓印呢?想怎么样拓印呢?

  1>幼儿分小组进行版画游戏

  2>在幼儿练习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手上脏了及时擦干净,

  鼓励幼儿发挥独创性设计出新颖的拓印画。

  3>把印好的画用蜡笔进行装饰成各种各样的树叶拓印画。

  6、互相交流各自拓印的过程,并讨论,分析成功与否的原因。

  教师:请大家说说自己刚才是怎么拓印树叶的,拓印出来了吗?为什么?

  小结: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只有画面产生凹凸不平时才能拓印的,树叶可以拓印出来,拓印的时候,要把上下两张纸固定好。

  7、幼儿根据刚才的发现,再次进行拓印画的尝试。

  8、展览、欣赏各自拓印画的作品,分享、尝试探索拓印画带来的快乐。

  延伸活动

  下节课也可以提供不同的拓印工具(颜料、油画棒、铅笔、水笔等)和不同纸质的纸张。引导幼儿探索什么材料拓印的清楚,也可以选择树皮、轮胎、布条、不同粗糙程度的墙面等一些其他有纹路便于拓印的东西。由拓印引发幼儿对不同物质的表面机理的关注兴趣。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们的参与性都是很强的,掌握了一定的捏贴技巧,在拓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制作出了各种形态与颜色的树叶拓印,而且能积极的与教师配合探索拓印的方法。

中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吹画和添画的方法表现各种形态的小鸡。

  2、在作画过程中能细心操作、掌握吹画的方法、步骤。

  3、感受画面的美,体验泡泡吹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黄色泡泡水(用水、水粉颜料、洗洁精自制而成),吸管,黑色记号笔,画纸,抹布,"草地"展板一块,母鸡图片一张。

  (2)小鸡出壳PPT,音乐磁带《小小蛋儿把门开》。

  2、经验准备幼儿有吹泡泡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PPT故事导入,揭示主题。

  师(出示演示文稿):暖和的春天就要来了,鸡妈妈产下了许多蛋宝宝,它多想把这些蛋宝宝孵成小鸡呀。于是,鸡妈妈耐心地孵起蛋来。过了许多天,可爱的小鸡终于出壳了!(教师播放小鸡出壳录像并配音:"小鸡用尖尖的嘴巴啄破蛋壳,用力往外钻,哎哟、哎哟,终于出来啦!快瞧,可爱的小鸡'叽叽叽'地叫着走来了。")师:小鸡长什么样?谁能来说一说。(幼儿表述)师幼共同归纳:小鸡有着圆溜溜的头和身体,尖尖的嘴巴,黑黑圆圆的眼睛,小小的翅膀,和两只脚。

  师:这些在干吗呢?(幼儿大胆想象并表达。)教师小结:这些小鸡有的头朝下,像在找虫子;有的头朝上,像是在唱歌;有的面对面,像是在做游戏;还有的靠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师:多么可爱的小鸡啊,我们把它们画下来好吗?

  (评析:小鸡出壳故事PPT既引出了主题,又丰富了幼儿对小鸡外形和动态的认识,为幼儿作画打下了基础。)

  二、师幼合作示范

  1、教师介绍画纸、记号笔、吸管、泡泡水等作画用具。

  师:老师想问一问,平日里小朋友们画画时都会用到哪些工具?(幼儿自由回答。)今天,胡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画画工具,一起来认识一下(重点介绍吸管和黄色泡泡水)

  2、师幼合作示范吹泡泡。

  (1)观看视频,教师示范吹泡泡。

  (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示范:竖直拿吸管蘸泡泡水,蘸完之后轻轻抖掉多余的水,最后在距离画纸一点点高度处轻轻吹出泡泡。教师吹出一大一小两个泡泡靠在一起。小的泡泡可作小鸡的头,大的泡泡可作小鸡的身体。)

  (2)个别幼儿示范吹泡泡。

  师:都知道怎样在纸上吹泡泡了,是吧!有人想要来试试吗?

  (如幼儿示范成功了,教师可请他介绍自己是如何吹泡泡的。如幼儿示范未获成功,教师可询问大家:这可奇怪了,他为什么吹不出泡泡?为什么吹出来的泡泡很小……有人发现问题了吗?从而引导幼儿归纳吹画的要点:竖直蘸水可以让吸管吸到水,往下轻抖可以防止颜料水滴落,轻轻吹可以吹出大的泡泡等。)

  (3)幼儿集体徒手练习吹泡泡。

  教师:看来,这些都是吹画的秘诀,我们可得记牢,胡老师还把它编成了一首儿歌,一起来学一学:拿起小吸管,竖直蘸点水,往下抖一抖,轻轻吹一吹。)

  3、教师示范给泡泡添画,变出各种形态的小鸡。

  师:接下来,胡老师就要把这些泡泡变成可爱的小鸡,仔细看哟!(师幼合作添画。)(评析:为了帮助幼儿掌握吹画的方法,老师采取了比较有效的策略,例如,教师通过视频示范,让幼儿通过探索操作、分析比较得出吹画的要点;再通过徒手练习和朗诵儿歌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幼儿巩固吹画的要点。)

  三、幼儿吹画,教师指导。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和注意点。

  师:吸管蘸了颜料水后要轻轻抖一抖,这样颜料水就不会滴下来;吸管不要碰到纸,要轻轻、慢慢地吹,这样吹出来的泡泡才会美。小心泡泡水弄到衣服上,如果手上碰到了泡泡水,可以拿抹布擦一擦。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播放轻音乐)

  四、展示作品,共同讲评

  1、教师请幼儿将作品展示到"草地"上。

  师:请你们将画好的小鸡送到"草地"上来吧。

  2、师幼共同欣赏。

  师:(出示母鸡图片):鸡妈妈来了,你们觉得鸡妈妈会喜欢这些小鸡吗?为什么?(引导幼儿从作品的整洁、造型上来表达。)师:这些小鸡真可爱,让我们也来学做一只快乐的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吧!(在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中结束活动。)(评析:教师事先制作的"草地"背景可以让幼儿的每幅作品都得到展示,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感;教师以鸡妈妈的口吻展开讲评,提高了幼儿参与讲评的积极性。)

  五、拓展延伸师:今天,小朋友们和胡老师一起将两个连在一起的泡泡变成了小鸡,如果是三个泡泡、四个泡泡或者更多的泡泡连在一起,又可以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回去研究研究,下次我们再来试一试。

  教学反思:

  1、在课前要带小朋友先观察生活中母鸡孵小鸡是怎样的,并做好记录。

  2、师幼配合得还不是很好,以后我会注意这个方面。

  3、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我会加配电脑画面,使活动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中班美术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由于中班幼儿平时认识的蔬菜不多,对常见的蔬菜只是了解其表面的颜色、外形等,对它们切开后的横截面形状是怎么样的,却不是很清楚,刚好在一次区角活动中,幼儿对展区的几种蔬菜切面的形状产生了兴趣,议论着是哪些蔬菜会切出这些不同的样子。于是为了使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各种蔬菜的内在形状,拓宽幼儿的绘画方式和激发孩子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设计了这节以蔬菜拓印、添画等方式为主的美术创作活动。同时,希望能够通过本节有趣的拓印画进一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在自我操作中,感受不同的美术创作方式带来的乐趣。

  教学详案

  教学备注[课时建议]

  1课时

  [活动目标]

  1、能用蔬菜的切面进行拓印,并通过大胆想象,以添画方式丰富画面内容;

  2、了解美术活动的多样性,感受拓印画的乐趣。

  3、感受作品的美感。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蔬菜:菜花、油菜、胡萝卜、大辣椒、莲藕等蔬菜;2、水粉颜料及调色盘若干、海绵块、抹布、彩笔、蔬菜筐、菜板、水果刀、画纸、黑板、夹子等。

  3、蔬菜拓印范画、操作纸各一张。

  [活动过程]

  1、认一认:

  (1)出示各种蔬菜:看看老师带来了哪些蔬菜?让幼儿分别说出蔬菜名称。

  (2)比较蔬菜的切面:设问----你们知道蔬菜切开后是什么样吗?让幼儿大胆想象,并说一说。

  (3)教师分别切开几种蔬菜,引导幼儿观察切面的形状,了解都像什么。

  小结:每种蔬菜的切面纹路不一样,切出后的形状也不一样。

  在认识蔬菜的过程中,启发幼儿思考:蔬菜切开后会是什么样?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幼儿观察蔬菜切面后,了解每个蔬菜切面的不同形状,并通过想象说一说分别像什么。

  2、看一看:

  (1)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这幅画与平常的画有什么不一样,都用到了哪些蔬菜宝宝完成了画面内容。

  (2)看看除了用蔬菜拓印的图案外,还想象添画了什么内容让画面更漂亮了。让幼儿在观看范画中感受拓印画这一不同的作画方式,学习拓印画的步骤和添画的方法。

  3、学一学:

  (1)你们想做一幅这样漂亮的画吗,那仔细听、认真看,老师告诉你们是怎么完成的。

  教师示范讲解蔬菜印画: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宝宝切面,蘸上颜色印在纸上,可选择不同的蔬菜进行拓印;在印出不同图案后用彩笔给蔬菜宝宝添画,让它变成一幅漂亮的画。

  (2)教师提醒幼儿拓印需注意的事项:如手要用力向纸上按,将纸固定不能移动,用完的蔬菜宝宝要放回原处,不和别人抢着用,蔬菜宝宝的图形及蘸的颜色可多选择一些,作品完成后拿到前面展示区等。

  结合现场示范作画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拓印画的方法,并在示范中将操作的注意事项提前告知幼儿,使幼儿能规范有序地完成作品。

  4、做一做、画一画:

  (1)幼儿选择蔬菜的切面操作印画,教师指导幼儿操作;(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对拓印的图案进行添画,适当提示幼儿添画的内容要丰富。幼儿按步骤进行拓印画制作,教师要随机根据幼儿的制作情况,适时进行引导与帮助。

  5、评一评:

  把幼儿陆续完成的作品悬挂展示,布置成幼儿拓印作品展的场景,创设美术欣赏活动氛围。

  教师以小组评价、个别评价及采用幼儿间互相交流自己作品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幼儿评一评,说一说:你喜欢哪些画面?为什么喜欢?

  结合幼儿互评、教师个别评价及集体评价等方式,共同欣赏分析作品。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与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蔬菜拓印画,给爸爸妈妈讲一讲作画的过程与画面的内容。

中班美术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活动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桃花盛开的春天,很多优美的景色对于中班的孩子恐怕很难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用传统的绘画方式,有些孩子可能又不太感兴趣。在《桃花瓣儿》这节活动中,我尝试运用借形想象的方法让孩子将拓印的桃花瓣儿进行添加想象的,这一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是本节活动的特色。幼儿只有对感兴趣的活动才会注意力集中,主动参与,本节活动旨在让幼儿充分体验绘画乐趣的基础上,掌握新的技能,例如:我会用“调皮的”、“捉迷藏的”等语言引导幼儿初步的感知“出穴”和“遮挡”的表现方法,提高幼儿审美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借形想象的方法将拓印的桃花瓣儿添画成各种形象。

  2、能用语言大胆地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背景音乐。

  2、纸、水粉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现在是什么季节?

  2、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粉色的水粉,春天什么是粉红色的?

  3、我们用这些粉色的水粉在纸上印出美丽的桃花瓣儿吧!

  二、自由拓印

  1、教师边说儿歌边示范。

  (通过儿歌将拓印的规则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幼儿)

  技法学习:拓印出“出穴”和“遮挡”的桃花瓣儿。

  2、幼儿尝试拓印

  (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合理的安排画面的布局)

  三、经验积累

  1、课件播放:刚才故事里的小动物把桃花瓣儿变成了什么?如果你也捡到一片桃花瓣你会把它变成什么?

  (启发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讲述)

  3、一起看看刚才我们拓印的桃花瓣儿都能变成什么?

  四、借形想象

  1、出示部分拓印作品,提问:你觉得这片桃花瓣儿的形状像什么?

  2、我们换个角度看看,说不定有其它的发现?

  3、教师示范“借形想象”。

  (要求幼儿按色快的形状勾出轮廓并加以添加想象)

  重点指导:(1)色块的勾边(2)眼睛的画法

  4、请你把你的发现也画出来。(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让我们给桃花瓣儿送去春雨吧!

  技法学习:用两支笔沾上颜色,贴近画面轻轻敲打,让颜色“洒”在纸上

  五、讲述作品

  我们来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请你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它在做什么?

  教学反思:

  刚开始借助语言和动作带领幼儿感受桃花的优美意境,非常的合理。我只带领幼儿做了一遍桃花飘落的动作。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在创编动作的时候可以让个别幼儿上前示范,但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毕竟还要节约更多的时间用于散文的欣赏。

中班美术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使用剪贴画等不同的方式制作全家福相框。

  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绘画的“幸福一家人”作品。

  2、长方形彩纸1张,相框彩纸1张,不干胶粘贴1张(剪幼儿活动资源包),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花纹贴纸或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几何图形等。

  活动过程

  1、鉴于在活动“幸福一家人”中,幼儿已经分享并介绍了自己绘画的“幸福一家人”,所以在本次活动开始教师可直接出示提前装饰好的全家福相框。

  提问: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呀?这是用什么做的?我们一起为自己绘画的“幸福一家人”制作一个漂亮的相框吧!

  2、分配材料、请幼儿观察一下材料,教师现场示范材料的使用方法,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的制作属于自己的“全家福”相框。

  (1)将绘画的“幸福一家人”作品贴在长方形彩纸上,选择贴纸或几何图形,进行有规律的粘贴。

  (2)作品分享。

  3、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共同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