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水教案

水教案

发布于:2022-04-11 18:43:57 作者:

【精华】水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水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读汉字:海、浪、洗、澡、汗、泪、汁、泳。

  (2)使幼儿知道以“ミ”为偏旁的汉字均与水有关,并组词。

  (3)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标有海浪、游泳、洗澡、流汗、流眼泪、橙汁等汉字的幻灯片。

  2、幼儿人手一套操作卡片。

  3、教学重点:认读与“ミ”有关的部份汉字。

  4、教学难点:用与“ミ”有关的汉字组词。

  教学过程:

  幼儿看幻灯片认读汉字 教师把标有汉字的幻灯片投影到荧幕上请幼儿观察画面旁边的汉字。教师提问:这些字表示什么意思?与画面有什么关系?请幼儿认读每张画面旁边的字。请认识这几个汉字的幼儿到黑板前带领其他幼儿认读,并介绍自己结合图片认字的经验。

  教师和幼儿一起认读汉字 ①教师带领幼儿认读汉字,在认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认读两遍后,教师手指汉字,让幼儿集体认读。

  ②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这些汉字的结构特征,提问:

  A、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汉字都有一个三点水的偏旁,每个字的构成都与水有关。)

  B、这些汉字的结构是怎样的?(教师帮助 幼儿分析字的结构,引导幼儿说出这些字是左右结构。)

  C、教师请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字与水有关,讲出一些带“ミ”旁的字。

  围绕认读内容开展活动 老师告诉幼儿,中国的汉字很有趣,每一个字都表示一个意思。如果把一个字和另一个字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词,意思就变了。今天就请小朋友玩一个组字的游戏,看谁能把这些字和别的字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先请个别幼儿组词,然后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拼板儿组词游戏“。

  归纳认读内容

  “认字竟赛“,采用小组抢答形式,帮助幼儿复习认读内容,老师举图片,幼儿要念出相应的汉字,老师念汉字,幼儿要举相应的图片。看哪一组的幼儿先摇小玲,就请这组的幼儿回答认读内容,答得快、准、多的小组为优胜组,教师发给他们每人一个奖牌。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哦、股”等八个字,会写“互、泉”等九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学习懂得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从小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资源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技术,创设课文所表现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朗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放课件:泉水从山间流下的情景。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泉水》(板书)

  二、分段学文,理解领会

  1、教师美读第一段,读完后启发:瞧!多美的景色呀!你想读吗?赶快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正音、齐读。

  2、课件出示:一个小女孩,提着瓦罐到水池边打水的情景。

  (1)、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2)、想象泉水会说些什么?

  (3)、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认读。

  (4)、质疑:“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

  (5)、自由读、指名读,有感情朗读。

  3、课件出示:美丽的杜鹃花在水中照自己的影子的情景。

  (1)、学生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2)、想象泉水会说什么?

  (3)、出示第三自然段,继续朗读。

  4、按照以上方法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5、课件出示第六、七自然段,学生朗读感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连读全文,学习字词。

  1、连读全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自读、同桌读、对话读)

  (2)、齐读

  2、课件领读生字、新词两遍

  3、小组合作学字、词。

  4、检查自学情况。

  四、再读韵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1、小朋友们字词全学会了,咱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

  2、师生对读

  五、扩展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3、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些事,收集泉水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指导书写。

  三、我会读。

  出示课后“我会读”练习。同桌互读、指名读。

  四、自编韵文,延伸拓展。

  1、启发拓展。

  (1)、除了文中所提到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泉水的用途。

  (2)、学生讨论发言。

  2、自编韵文。

  (1)、把你所说的内容编成像课文这样的句子,先自编,再小组交流。

  (2)、每组推荐一位,准备全班汇报。

  3、小组推荐者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水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别致,贴近儿童生活。课文中的主人翁小洁宁可长时间地把面包纸攥在手里,也不愿弄脏那“清澈的湖水”,从点滴小事中反射出了小洁美好的心灵。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小洁坐在游船上都欣赏到了哪些美景?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清澈的湖水》学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感受风景美:

  1、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湖水的清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的读一读课文,读完后在有关句子下边作上记号。

  (1)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班内交流品读感悟。

  “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指名读-----想像画面-----配乐欣赏画面------同桌试背------指名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指名读------生生评价-----教师范读------自由练背------男、女生比赛背

  2、看大屏幕,展开想像观察山石像什么?出示句子“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

  教师领读――学生配上动作练读――齐读――交流诵记的好办法――指名背诵――师生同背――练习用“像”仿说句子。

  三、自主阅读体会小洁心灵美

  1、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3、4、5自然段,看看小洁吃完面包后是怎么做的?

  2、班内交流,体会小洁为什么要这样做。

  “她吃完面包,刚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却被湖里美丽的景象吸引住了。”

  “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

  “小洁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

  “船靠岸了,……”

  四、拓展、升华

  1面对如画的美景,文中两个小伙伴一个紧攥面包纸一个乱扔香蕉皮,学到这里你想对他们说点儿什么?

  2总结

  板书设计:

  27 清澈的湖水

  湖水清 山石趣 小鱼乐

  落石出 自觉爱护

水教案 篇4

  一、直接入题: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这“清澈的湖水”该是什么样子?生答。一位叫小洁的小朋友亲眼看到了这样清澈的湖水。板书:小洁。下面,让我们随她一起去看看吧!

  二、检查预习:

  1、课下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想不想再把课文读一遍?(想)那就请同学们开始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放声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对你喜欢的部分还可以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书

  3、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生说。

  4、文中几个词语可难认读啦!出示生词认读:(计算机显示课文中的生词,生字用醒目的色彩显示)①指生读②齐读l遍

  三、学习课文:

  过渡:小洁跟着爸爸妈妈出去游玩,乘坐在游船上,欣赏到了非常美丽的风景。

  l、自由读2—4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风景优美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再朗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在读中体会景色的优美。

  A、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

  (1)生答:“我喜欢山石”这部分,因为山石很美。

  屏显文字:“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

  师:你能给大家读出你感受到的美吗?

  生读:

  师:谁还喜欢这部分?(生举手)你来说说。

  生:我喜欢山石这部分,因为这些山石形状很有趣。

  师:你能给大家读出这种趣吗?

  生读:

  师:谁还能比他俩读得还好?(自己先试试)

  指生读:其他同学当评委,大家评议。

  (2)师:你们都读得这么好,我也想试试了,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读怎么样?点击句子,(“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字体变成绿色;“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变成红色。以区分师生该读的部分。师生接读。这是我们通过读书知道的小洁看到的美丽神奇的山石,你们想不想也亲眼看看?生:想。

  (3)屏幕显示课文中的山石图:谁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山石?

  指生看图说。

  你想怎样来形容这些山石?生答。板书:奇。

  (4)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有趣美丽的山石?生说

  (5)老师也查找了许多山石的资料,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想看吗?

  按顺序点击形状各异的山石画面(有像大蛋糕的、有像大象的、有像青天柱的……共有5种)

  谁来看图说说这些山石的样子并给这些山石起个合适的名字,进行说话训练师小结:这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本身真是奇妙无比。

  B、过渡:你还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1)生答:我喜欢潮水这部分,因为湖水很清、很静。板书:湖水。

  屏幕显示文字:“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2)师:这句话该怎么读,你当老师,我当学生,教教我,行吗?

  学生自已练习

  (3)生读:(师:你是用自己示范读的方法来教我)

  师提示:还可以用具体方法教我。比方说:哪句话应当快读,哪句应该慢读,哪个词语应当重读等等。www.jiaoanba.com

  (4)生指导。

  (5)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读。

  (6)愿意读的同学都站起来配乐读。

  (7)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变幻的山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山峦还变幻呢”?点击“变幻的山峦”(在后面显示出一个彩色问号,并闪动两下)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你很会读书,谁能帮帮他?

  指生解答。

  (8)屏幕显示画面:(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面显示:湖水清澈见底,岸边座座山峰,倒映在水中,人们乘坐在一艘小船之上,徐徐前行)。再问刚才提问题的同学,你现在明白了吗?让他说说。

  指生读这一部分,其他同学欣赏画面。(重复播放刚才的画面)。

  谈谈看了画面后的感受。板书:静。

  (9)小洁乘着游船,行进在这蓝天碧波之上,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生补充)。

  屏幕显示句子:“她觉得自已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多么美妙的感受啊!练习感情朗读。师: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自己再完整地读读这段话。体会湖水的清和静。

  C、还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1)生答:我喜欢小鱼这部分;因为小鱼很快乐。

  屏显画面:(清澈的湖水里,游船徐徐向前,一群群小鱼悠闲的游来游去。忽然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了水面,又迅速地在浪花中消失了)。说说这些小鱼在这清澈的湖水中生活得怎样?

  生答,教师板书:小鱼乐

  (2)屏幕显示文字:“瞧,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表演呢厂指导这名学生读出小鱼的快乐。

  (3)四人小组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快乐。

  (4)男女同学各选一名同学比赛,大家评议。齐读

  (5)小结:(指板书)这里的景色静也美,动也美,所以小洁看得——(生补充:入神了)。板书:入神了。

  过渡:可是后来,小洁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什么呢?

  4、自由读第4自然段后面的部分。

  (1)指生读:说,其他学生补充。

  (2)老师:是啊,小洁的心里也像这起了皱坟的湖水一样不再平静,她用企盼目光望着湖水。

  (3)什么是“企盼”?小结在企盼什么?

  生答。其他同学补充”

  (4)齐读。突出小洁的不满。

  5、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想:小洁跨上岸,四处张望什么?

  (1)指生读最后一段。

  (2)指生回答。

  生:她在寻找清洁工。

  生:她在寻找那位扔香蕉皮的小孩。

  师:如果你是小洁,会对这位小孩说些什么?同桌试着表演。找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生:她寻找垃圾箱,想把面包纸扔进垃圾箱。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可联系上文)

  生答。及时鼓励。

  四、总结全文

  l、如果小洁就在你身边,你想怎样夸夸她?

  学生夸小洁。

  师:是啊,小洁的心灵就像这清澈的湖水一样美丽。

  2、我知道,咱们班有很多智多星,想一想,为了使这清澈的湖水永远清澈,我们今后应当怎么做?,生答。

  对,通过我们齐心合力,共同努力,潮水将更加清澈,小草将更加葱绿,天空将更加蔚蓝,地球上将生机一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设计两则保护环境的广告语,并配上插图,比一比,看谁做得好

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导入 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齐声回答:杨朔。 )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学生介绍: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石山》《三千里江山》。

  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并大胆发言。让学生能回答:画出来的山和绣出来的水。教师指导,这是用了互文,画和绣都是形容山水的美丽。

  5.字词教学:

  褒贬(b?obin):评论好坏。 袅袅(nio):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玲珑剔(t‰)透 精髓(su):比喻精华。

  恬(tin)静:安静,宁静。 怠(di)慢:冷淡。

  嶙峋(lnxn):借人消瘦露骨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积攒(zn):一点一点地聚集。 瞭(lio)望:登高远望。

  攒(cun)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

  黑黝黝(y?u):没有光亮;黑暗。 黝(y?u)黑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中所饱含的思想感情。有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提出疑问。

  2.巡视课堂,然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谈各自的体会。文中语言优美,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文中讲的故事很吸引人等等。

  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

  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

  最后归纳出: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4.引导学生明确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是分两个层次来写的。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

  第一层(第45段),写江山如诗如画的景色;

  第二层(第6 一15段),写关于山岩的名称和有关传说。

  5.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三、朗读小结:

  1.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好。点名让几位学生朗读,每位学生读l一2段。

  2.读完后作比较评价。然后小结: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总是极力描绘,写得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

  3.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进入新课。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感情。

  2.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课文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问题呢?

  学生大胆发言,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我们接下来就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来讨论交流。学生边听边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

  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选几个重点问题指导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除了语言很有特点,在选材上也是别具特色的。课文写桂林山水,选了哪些景点来写的?

  学生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点。回答:主要写了从桂林到阳朔180里漓江水上所见到的景色和传说。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教师指出:在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中,也有重点,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重点写,但是也只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明确: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工于构思。他在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3.我们领会到了杨朔散文在构思上的特点。接下来请大家思考:本文写了船家讲述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都是讲述旧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的故事呢?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作者是不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生活呢?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难道不仅仅是赞美漓江优美的山水?

  4.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两者是怎样结合起来的。提示: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白:在旧时代里人们过着艰难苦恨的生活,于是就把这种生活状况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构成了许多传说和故事。我们在欣赏山水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联想起这些故事来。

  5.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学生听教师讲解。通过教师提示明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

  1.小结:杨朔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而且还很有深意。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

  学生交流学习中的感想。

  四、本课总结 。

  本文是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了_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板书设计 :

  画山绣水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清奇峭拔

  第二部分(第415段):沿途景色和传说诗情画意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牢记过去,畅想未来人生理想

水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全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破折号、问号、叹号所表达的语气,读出诗的节奏美、音乐美、意蕴美。

  3、体会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破折号、问号、叹号所表达的语气,读出诗的节奏美、音乐美、意蕴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这是一首英雄的赞诗!这位英雄曾说:“我的名字叫“解放军”,我的家在“中国!”当代诗人魏钢焰在1963年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这位英雄的怀念与敬仰。诗文反复咏叹这位英雄,咏叹他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

  这位英雄的名字就是——雷锋!同学们,让我们满怀激情来学习这首诗!

  二、朗读诗歌

  1、课件出示全诗。

  2、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整首诗。

  3、学生自由朗读。

  4、指名逐节读诗。读后评价,并作朗读指导。

  三、品读诗歌

  1、指名朗读第一节。(提示:读得深情一些)

  2、全班齐读第二节。我要唱的这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重点品味“他是如此的平凡,如此的年轻”)

  3、接下来诗人设置了一个悬念:“为什么呵为什么......?”

  4、作者分别从三方面作了回答:(1)、光辉的足迹:(学生交流收集的雷锋的故事,联系故事谈理解,课件出示几个片段):

  一滴水——

  刚展翅的鸟——

  才点亮的灯——

  刚敲响的鼓——

  (2)、崇高的精神:

  四个“不为”——公而忘私

  (3)、名字的分量:

  一个音符

  一根纤维 平凡而伟大

  红花一瓣

  最清的一滴

  5、最后一节反复的咏叹,雷锋精神永远放光芒!

  四、课程资源利用

  1、雷锋的牺牲经过;

  2、雷锋语录(雷锋精神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3、毛主席的题词;

  4、欣赏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推荐阅读:《雷锋故事》、《雷锋日记》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