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

发布于:2022-02-09 08:45:51 作者:

草原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草原教案 篇1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谈一谈如何记住本课生字。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解答。

  二、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小组讨论。

  2、小结板书:

  草原美景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结合下列词句,体会自然之美:

  ⑴ 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⑵ 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

  ⑶ 羊群……大白花。

  ⑷ 那些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找出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同时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在进行教学时,我根据课文的重难点提出了三个有效的问题: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大草原的广阔美丽的?学生通过画出相关句子,并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看谁读得精彩,读得美。

  (设计意图:生读、划重点词句,师引导充分读,交流、感受。结合图片,让学生观察,披文入境,发挥想象。在词句品读中,体现阅读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比较,揣摩,体会,突显了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

  (2)、默读思考“欢腾”什么意思?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再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在欢腾的各种动物和牧民中你最喜欢什么,你来表演一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表演体会“欢腾”的情感内容。体会草原上动物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情境。把内容体会内化为学习课文的兴趣和热爱草原的情感,再把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师设问:在这广阔美丽的大草原上,你愿意作欢唱的百灵,还是自由飞翔的雄鹰,还是跑得象风一样的黄羊……,百灵鸟,你唱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能唱得这么欢快呢?牛啊,羊啊,你为什么能这样安闲呢?小牧民,你为什么能唱得这么醉人呢?模仿马蹄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声音,体会牧民骑马高歌的情景。)

  (3)、草原上的人们在草原上骑马高歌,他们还会做些什么?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草原,你会体会到草原的什么?你最希望在草原上做些什么?(翻筋斗,捉迷藏,骑马,唱歌,喝奶茶……学生自由表达)。

  (设计意图:激发想象,发散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草原上自由驰骋。)

草原教案 篇3

  教材分析:艺术课《草原赞歌》为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艺术课本第十单元《民族大家庭》中的教学内容。教材注重学生的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的融合。通过各种艺术活动使学生乐于投入到艺术活动中,提高其对艺术的认识,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歌曲与形体舞蹈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通过演唱、律动、舞蹈、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心感悟艺术,用心表现艺术。与我合作的是一年六班的学生,这个班的特点是学习气氛相对良好,有部分同学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这些学生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大多数同学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应给予他们恰当的评价。

  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鼓励创造,弘扬民族艺术,提倡学科综合。”同时,以音乐为主线,通过演唱、律动、舞蹈等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艺术的情趣,发展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服饰、风俗等特点。学习骑马、挤奶、摔跤等律动,感爱蒙古族的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欣赏具有蒙古族风格的儿童歌曲《草原赞歌》,体会歌曲中的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体会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深厚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表演和演唱,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感及想象力,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音像资料的欣赏,感受草原特有的风光和辽阔。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VCD光盘,草原风光的图片,歌曲《火车开啦》的磁带。

  教学流程:

  一、导入部分

  师: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坐上火车,开始我们今天的旋行吧!

  (播放歌曲《火车开啦》师生共同表演律动。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学习兴趣)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要去哪儿呀?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屏幕,一会儿你们就知道啦!(观看课件)

  [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大草原特有的风光和辽阔,激发学生对蒙古族的了解的愿望]

  师: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

  生A: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成群的牛羊。

  生B:我听到了好听的歌曲,是唱草原的。

  生C:我看见了大草原。

  师:优美的音乐,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草原,那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朋友,他们要邀请我们一起去草原,你们想去吗?

  生:想去!

  师:可是他们有问题要考考大家,如果你们都能答对了,才可以去呢!同学们有信心答对吗?

  生:有!

  师:好,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课件显示:在辽阔的草原上,居住着许多勇敢、热情的人们,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民族。

  A、回族B、汉族C、蒙古族)

  生:蒙古族!

  师:大家要知道蒙古族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我们接着来看第二个问题。(课件显示:蒙古人经常在草原上放马、放羊,所以又称他们为A、农民B、牧民)

  生:牧民。

  师:对,牧民放马,放羊也可以叫放牧!来看第三个问题是什么?

  (课件显示:蒙古人居住的房子叫什么?A、竹楼B、蒙古包)

  生:蒙古包。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蒙古包是什么样的?(黑板上展示:蒙古包)

  师:蒙古包是圆形的,墙壁用木头做成的,大家看看包顶是什么形状?像什么?

  生A:三角形

  生B:椭圆形

  生C:像锅盖

  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但蒙古包顶大多都是伞形的!好,我们一起来看第四个问题。(课件显示:蒙古人喜欢穿的衣服叫什么?A、长袍B、蒙古袍)

  生:蒙古袍。

  (课件显示:蒙古袍的图片。)师:蒙古人一年四季都有喜欢穿蒙古袍,因为很实用,在骑马时,可以防寒,夜晚在野外住宿时还可以当被子盖。

  师:好,让我们来看最后一个问题。

  (课件显示:蒙古族有一个传统的节日,叫什么?A草原盛会B那达慕盛会)

  生A:草原盛会。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B:那达慕盛会。

  师:那达慕盛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7?8月份举行,那达慕盛会上有许多比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

  (观看课件)

  生A:有赛马,摔跤。

  生B:还有射箭、赛骆驼。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那谁能用动作模仿一下这些比赛?(几名学生分别到讲台前模仿骑马、摔跤、射箭,找学生评价谁模仿的最好。

  师:所有的问题都被大家答对了,表现的真棒。你们听草原上的小牧民正在用蒙语向大家问好呢!(教师用蒙语向学生问好)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好吗?请同学们互相说说!

  师:小牧民说草原上有很多好听的声音,同学们一起来听一听。

  (课件播放:流水声,马的嘶鸣,牛羊的叫声,马奔跑的声音。让学生模仿各种声音,并用节奏听辨声音的强弱。)

  师:老师也听到了声音,是来自草原的歌声,你们想不想听?好,让我们一起欣赏《草原赞歌》(板书课题,学生聆听歌曲)

  师:谁来说说听完这首歌,心情怎样?

  生A:高兴、快乐。

  生B:舒服。

  师:对,因为这首歌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下面就让我们有表情的跟唱歌遍歌曲,看看哪位同学最高兴。(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师:大家表现的不错,这首歌描写的是草原上的小牧民在向我们赞美他的家乡,谁来说说他为什么要赞美家乡?

  生A:因为他的家乡很美丽。

  生B;他想让小朋友们一起去他的家乡做客。

  生C:因为他很热爱自己的家乡。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

  生:热爱。

  师:那就请大家把热爱家乡的情感表达在演唱歌曲中,好吗?让我们边拍手边来演唱一遍。(学生表现:注意集中,积极主动,乐于表现)

  师:大家说这首歌曲好听吗?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听的故事,和这首歌曲有关叫《草原英雄小姐妹》

  (教师结合课件讲故事,学生注意集中,认真聆听)

  师:大家听了这个故事,谁来谈谈你学习到了什么?

  生A:学习小姐妹的勇敢、坚强。

  生B:学习她们保护小羊。

  师:老师希望大家能像草原英雄小姐妹一样勇敢、坚强、舍已为公!而我们刚才唱的《草原赞歌》就是专门为《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个故事创作的。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歌曲。好吗?

  (学生表现:积极热情、兴趣极大、乐于学习表演)

  师:老师找同学来到前面来表演一下,其它同学仔细看看哪位同学表演的好。为什么?(学生表现:有的跃跃欲试,有的拍手欣赏,有的就在座位上表演,学习兴趣很大)

  生A:我认为XX同学表演的好,因为他的表情很好。

  生B:我认为XX演的好,因为他的动作很到位。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编动作来表演一下。

  (小组内讨论用什么动作来表演)

  师:找几名同学表演自编的动作,其它同学唱歌。(学生表现:兴高采烈,个个都想表演,有的记着唱忘了跳,有的能边跳边唱,上面的学生在表演,下面的学生或帮忙伴唱,或者情不自禁的跟着上面的同学又唱又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愉快的舞蹈歌唱表演中提高了艺术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最后老师教大家用蒙语说“再见”(师生用蒙语说再见,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带给我的收获很大,我认为课堂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受益。以前我出公开课时,备课时总是对学生不放心,担心他们答非所问,可是通过这次课,使我感觉到自己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相信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能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思维是很活跃的,课堂上的生成资源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这次出课让我感到欣慰的就是与我合作的一年六班的孩子,他们带给我很大的触动,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让我感到很满意。在刚开始导课时,由于准备的不够充分,我还有点紧张,突然间大脑一片空白,可是看到孩子们都在积极的配合着我,就好像给了我一种动力,使我很快放松了心情,后面的'教学思路就很清晰了,也许是我的亲和力感染了他们,孩子们在课堂上都非常的投入,认真,积极。可能是我们之间的这种默契,使得课堂氛围很轻松、很活跃。

  由于这节课准备的时间很仓促,在课堂上很多语言不够简单,不够到位,说的有点儿罗嗦,还有就是整个的课堂节奏掌握的不够好,有点前紧后松,讲解蒙古袍时,再添加一个内容,让孩子欣赏蒙古袍的图片,说说蒙古袍的特点,这样课堂就完整了。还有在讲《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时,让孩子们边看画面边听故事,效果会更好,我在备课时是这们设计的,可是找不到相关的音像资料,这部分感觉挺遗憾的。

草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

  为歌曲创编不同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感受大草原

  1、师:小朋友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瞧!(出示小红马画面)它来自辽阔的大草原,今天特意来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体起立,我们拉好缰绳,摆好姿势,跟着小红马出发吧!

  2、律动:随《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做骑马动作

  二、走进大草原

  1、欣赏草原风光

  2、学跳筷子舞

  师:(出示筷子)咦?这是什么?(筷子)你可别小瞧它,在蒙古人民的眼里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似乎有些怀疑,那让老师给你们跳一段吧!

  (1) 师示范动作

  手位:简单的筷子交叉敲击动作 脚位:前蹲、后仰

  (2)师:怎么样?信了吧!谁学会了?

  (3)指名学生上台示范动作——师指导——台上学生带领大家一起跳——全体学生跟音乐齐跳

  3、变化筷子舞节奏

  (1) 师:简单的筷子舞小朋友一学就会了,现在老师要给筷子舞变个魔术,你们仔细找一找,它变在哪?

  (2) 师示范

  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加入XX X

  (3)学生说——练习XX X

  4、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出示节奏谱)变变变,你们瞧!这个新节奏变到这儿来了,老师用红色的符号表示,还变了一个动作在这儿呢!(师示范)

  5、师生合作表演节奏:我邀请你们跟老师合作一下,我来念前面的节奏,你们来念后面红色的节奏,可以吗?

  (1) 师念前面节奏,生念后面

  (2) 念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3) 师:敲的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我来敲前面的节奏吧,你们还是敲后面的部分(师敲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4) 师:用你们的节奏告诉老师它的节奏,让筷子发出声音吧!(学生完整敲击歌曲节奏)

  (5) 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生随音乐齐跳

  (6) 师:这么厉害,看来难不倒你们,如果让你们加入脚步来跳,会吗?

  6、加入脚步师生齐跳

  7、师生随音乐齐跳筷子舞

  三、歌唱大草原

  1、师:欢快的筷子舞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们勤劳、勇敢、放牧、欢歌,你们听

  2、聆听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2、 随琴哼唱:你觉得小牧民在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跟着老师的琴声高兴的唱起来吧!

  4、指导缺点:

  “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

  5、随老师琴声再唱

  6、师生用欢快的歌声对唱: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师生随琴接龙唱)

  7、师:唱得比老师还神气,我可有点不服气,我要拿出筷子,边唱边跳跟你们比一比。————师生接龙加入筷子舞表演唱

  8、师:小朋友的表演就像草原上一个个神气的小牧民,现在就让我们唱起歌,跳起舞,做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好吗?

  9、拓展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在草原上度过了快乐的一节音乐课,我们一起骑马、唱歌,最高兴的是一起学习了筷子舞。其实呀,筷子舞只是蒙古舞蹈中的一种,聪明的蒙古人民还能用许多生活中的东西跳出一段一段好看的舞蹈呢。你瞧(出示蒙古族各种舞蹈画面)

  四、告别大草原

  1、师:蒙古的舞蹈多姿多彩,蒙古的人民热情好客。瞧!小红马又来了,让我们骑上小红马跟大草原告别吧!

  2、播放歌曲,生随音乐唱起歌,边跳边出教室。

草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蒙汉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6、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

  高歌──低吟

  五、布置作业

  背诵第一自然段,抄写生字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自由朗读课文2至5自然段,思考:这部分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2、全班交流。

  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3、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4、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2)第三自然段──相见。

  (3)第四自然段──款待。

  (4)第五自然段──联欢。

  5、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对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热爱──依恋

  6、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我们通过读文,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

  高歌──低吟 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五、布置作业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3、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让学生理解这些美,从中受到美的教育。

  读懂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第二部分重点体现。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概括出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迎客、相见、款待、话别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学重点。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这一点体现得不够明显。

  主要问题:

  1、 学生放手不够,有迁的迹象。

  2、 教学目标落实的不实。如;背诵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

  3、 第二部分处理的较仓促。

  4、 教师的点拨语,过渡语,总结语缺乏感染力。

  5、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有待研究。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上一篇:草原教案

下一篇:草原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