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

发布于:2022-01-30 18:31:22 作者:

草原教案模板锦集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原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教案模板锦集5篇

草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写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藏北草原之“美”,体会作者对藏北草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藏北草原。

  2、你们对“藏北草原”了解多少?

  3、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信息。

  4、再让同学们谈体会。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3、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整体感知,师相机板书。

  5、请你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6、指名回答:

  7、师小结:第1自然段、2——6自然段、7——8自然段。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2、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3、采取多样的读书方式要读,读中进行体会。重点句子“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四、练习本课生字,进行书写。

  第二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

  一、通过朗读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师:“我深深爱着藏北草原”,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藏北草原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只有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划下来。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指名读2——6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集中写了藏北草原的什么特点?

  2、再读,把能表现草原“温柔之美”的语句和词语圈出来,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3、同座位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4、指名反馈。

  5、指导朗读“阳光下,绿绿的草地闪着迷人的色彩。最吸引人的是那雪白的羊群……吃着嫩草。”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的生命中……在草地上飞舞。”

  再引导读重点语句。

  6、小结:是啊,这绿绿的草地,雪白的羊群,飘香的酥油茶构成了这藏北草原独有的美景。难怪作者不禁心中赞叹“美啊!实在令人兴奋”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

  7、师:“我欢呼、我兴奋、为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藏北草原不但自然风光美,草原上的人们更美。他们勤劳好客、勇敢善良,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师和同学们齐读7——8自然段。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田字格前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课时计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 5 草原的早晨

  3、解题:

  ⑴ 学习生字:原

  ① 指名呼读音节:yuán

  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 教学厂字头。

  ③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

  引导用熟字记忆。

  ④ 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

  ⑵ 师述:

  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幻灯片: 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

  2、看图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思考:

  ⑴ 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

  ⑵ 图上有谁和什么?

  ⑶ 牧民们在干什么?

  ⑷ 羊儿怎么样?

  3、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⑴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

  看图理解。 无与元比较字形。

  ⑵ 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

  ⑶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① 牧:教学牛字旁。

  ② 民的笔顺。

  ③ 要求学生用民扩词。

  ⑷ 骏马:指好马

  指名拼读音节:jùn

  ⑸ 远处:

  ① 指名拼读音节:yuǎn chù 。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ù 是翘舌音。

  ② 远与运比较。

  ③ 处与外比较。

  ④ 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

  ⑵ 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⑶ 领读几个长句子:

  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写字

  1、处是左下包右上的字;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2、教学处的偏旁。

  3、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⑵ 思考讨论:

  ① 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理解词语:铺满新绿。

  师述:因为冬天里,草原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

  ② 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宁静:举例理解。

  ③ 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

  ④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⑤ 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

  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

  ⑶ 指导朗读。

  2、细读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

  羊儿涌奔

  牧民跨追

  ⑵ 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

  ① 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

  ② 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

  ⑶ 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

  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

  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 指导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

  板书:像白云

  ⑵ 课文中把羊儿比成了什么?

  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

  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⑶ 看录像,体会意境:

  录像内容:与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

  ⑷ 指导朗读。

  三、作业 1、练习写生字:无、民

  无、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无民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

  3、指导背诵:

  ⑴ 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草原醒来羊儿出圈 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近处远处

  ⑵ 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1、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2、牧:左右等宽、等高。

  四、作业

  1、在书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两遍。

  3、口头填空:

  ( )的鞭声 铺满新绿的()

  ( )的羊群 朵朵飘动的()

  4、练习用飘动说一句话。

  〖板书

  5 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涌 奔 跨 追

  像白云 唱

草原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走进西部这个专题研究中的第一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有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设计理念】

  有创造性地运作“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引经据典”地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4个生字,会写“渲、勒”两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情感目标:

  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认识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导言,板书课题:

  草原

  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能读几遍就读几遍。

  2、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⑴ 带拼音开火开读。

  ⑵ 去拼音指名领读。

  3、指导写字:

  ⑴ 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⑵ 学生仿写。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自由读文,把自己读懂的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品悟:

  ⑴ 汇报。

  ⑵ 朗读指导:

  ① 出示草原美景图,教师配乐范读。

  ② 指名配乐读。

  四、拓展延伸

  看一组草原被破坏的图,与草原的美景对比谈谈感受。

  五、全课总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草 原

  风光美

  人情美

  草原风情画

草原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识字卡片、有关草原的风光片或图片。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草原的录像,激趣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二)指导读课题,读出喜爱之情。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读准字音。 2、拼读会认字,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内检查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

  4、教师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1)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指名读、齐读“枣红马、百灵鸟、忘记、因为、这里、最鲜艳、壮、不管”。

  (2)开展拼读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词语接龙朗读,看哪一组读得又快又准。

  (3)让学生质疑:哪个词不懂?理解“壮”:在文中找一找带有这个字的句子读一读,(这里的牛儿最壮)学生自己说一说“壮”字在这句话中的意思。

  (4)自己小声读文,看看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请老师和同学帮助。

  5、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标画自然段。(四)朗读感悟。 1、分小组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喜欢草原?

  2、指名回答,老师贴图。(枣红马、百灵鸟、小作者) 3、学习“百”。(1)这个字怎样记?(白加一横)(2)教师板书,学生注意观察占格。(3)学生们练习书写,注意把第一笔横写长点儿。

  4、学习课文内容。 提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草原?读文找答案。

  5、自己读文,找答案。谁找到了就告诉大家,自愿选择汇报。(学生说哪部分内容,教师就和学生共同学习哪一小节)

  6、学习第一小节。(1)师生配合读文。(2)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为什么马儿喜欢草原?”

  (3)出示练习:草儿( )牛儿( )羊儿( )(4)指导朗读“最鲜、最壮、最欢”。读出草原的美丽和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7、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百灵鸟为什么喜欢大草原?

  (1)谁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请读出来。

  (2)指导朗读。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喜爱之情?请你试一试,读一读。

  8、学习第三小节 作者为什么喜欢大草原?可以结合前边所学习的内容说一说,齐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你喜欢草原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口语交际练习。(根据学生情况任选其一)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家乡或祖国)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1、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乡,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开课导入(二)背诵课文采取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三)学习生字词

  1、复习“什、抓、把、地”的读音。

  2、观察“朋、什、抓、挂、打、把、地”这几个会字的结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

  3、记忆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先自己记一记,然后小组交流记字方法,最后集体反馈(以旧带新)。

  4、练习巩固字形

  (1)看偏旁组字组词。

  (2)给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月—( ) 十—( ) 巴—( ) 也—( )

  5、指导书写,注意把字写匀称。

  (1)指导“朋”字的占格,左右相同。

  (2)观察其余几个字的结构特点是什么。(都是左窄右宽) 请学生注意:在书写时右边部分占了左半格一点。

  (3)练习写字 先描一描,再自己写,注意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草原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小黄鹂鸟》演奏《筷子舞》《银杯》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万马奔腾,三首不同风格的歌曲,感受了解蒙古草原音乐的魅力并了解两首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表现内容、旋律特点及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学唱欣赏曲的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复习。

  5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听全曲。

  2介绍演奏家。

  3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4复听全曲,同时随音乐打拍子。

  5学唱主题音乐。

  6表演。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小黄鹂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鸟的美好感情。

  通过合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用正确的方法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部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

  4节奏训练。

  5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听范唱带。

  2、教师范唱。

  3、有节奏的读歌词。

  4、学习歌曲。

  5、演奏《筷子舞》随音乐边唱边打拍子。

  6、掌握音乐的强、弱。

  7、齐唱。

  8、自评、互评。

  三、结束部分: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银杯》,培养学生热爱蒙古族音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复唱时正确演唱。

  教学难点:正确演里二声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听范唱带。

  2、教师范唱。

  3、随音乐打拍子。

  4、掌握音乐的强、弱。

  5、齐唱。

  6、指导不足之处。

  7、反复练唱。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