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在幼儿已初步掌握水墨画表现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根据主题进行创作性绘画。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讲述能力,使之萌发爱美的情趣。
3.加深幼儿对夏天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①毛笔、宣纸、颜料、擦手巾;②录音机和音乐磁带、图片四幅。
2.知识准备:布置幼儿平时注意观察夏天的景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启发性谈话,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夏天的认识和感受,萌发幼儿进行“美丽的夏天”主题画的创作愿望。
1.引导幼儿讲出夏天最喜欢去的地方。
2.丰富幼儿关于夏季的知识,激发创作欲望。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四幅不同特点的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掌握主题画的画面安排及色彩运用的方法,并能大胆用水墨画的手法进行创作绘画。
2.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进行主题绘画;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3.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画面进行讲述,要求讲得有顺序,较完整。
(1)请幼儿为自己的画命名。
(2)两人一起互相讲述画面。
(3)请个别幼儿独立讲述。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挂在活动室四周,给幼儿欣赏。
2.请幼儿评选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3.教师启发幼儿从画面安排、色彩运用、形象处理、想像力丰富等方面进行讲评。
4.幼儿随音乐做轻松活动,出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颜色渐变作品中的色彩变化美。
2.尝试用颜色渐变的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并注意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画纸、油画棒等。
活动重点: 能够感受颜色渐变作品中的色彩变化。
活动难点: 能够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
活动过程:
一、欣赏秋天的树林,感受景色的美丽。
播放PPT: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对,这里是一片树林。)你觉得它是什么季节的树林?(秋天)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树叶?(绿的、黄的、红的)
二、向幼儿介绍颜色渐变的范画,学习渐变画的画法。
1.秋天的树林真美啊!你们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老师还把它画出来了。(PPT)你们看这幅画上画了什么?跟我们平常看到的画面颜色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哪里不一样呢?(幼儿自由回答):秋天到了,树叶由青转黄,还有的变红了,这种画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颜色渐变,我们以前没有学过这种颜色渐变的画法,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吧!
2.你们猜猜看这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请你上来试一试。(引导幼儿大胆猜测,鼓励幼儿验证自己猜测。)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讲解颜色渐变画的技法。
先将树叶的轮廓画好,涂上一层颜色,再用另一种颜色涂上去。(比如:画树叶的时候可以先涂上绿色,再涂上黄色或者红色。)
4.引导幼儿观察范画上树林的布局。
师:小朋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树一样吗?(幼儿发现这些树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树枝相互交叉,有的树只能看见半棵。)
三、幼儿动手画,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合理的建议。
1.幼儿构思自己要表现的树林的布局,要求使用颜色美观丰富。
2.提示幼儿主线条要注意画粗,注意整体画面的疏密安排。
3.幼儿作画时,教师提醒幼儿保持桌面、衣服的清洁。
四、作品展示。
1.展示幼儿作品。
2.互相欣赏并。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热爱小动物。
2、培养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通心面, 胶水
活动过程
[导入]
1. 通过唱“小狗”这首歌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
- 小狗小狗,汪汪汪,蹲在门口啃骨头。
小狗小狗,汪汪汪,伸着舌头摇尾巴。
小狗小狗,跑跑跑,别让小球跑掉啦。
小狗小狗,找一找,闻闻宝宝哪去了。
[展开]
1. 谈谈你的小狗
- 向朋友们讲讲你养的小狗。
- 你还养过什么宠物? (小狗, 小猫, 小鸡仔, 金鱼, 海螺, 仓鼠等等)
- 朋友们为了宠物都做了些什么?
2. 用准备好的通心面制作出小狗的样子
-用什么材料才能制作出小狗的毛呢?应该怎样做呢?
-用通心面来制作小狗吧。
① 准备好通心面
②把通心面贴在小狗的身上,要让小狗的毛弯弯的卷卷的
③ 给小狗起一个名字
[结尾]
1. 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 总结活动
[出示图片]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并通过语言绘画成粘贴的形式表现出来。
2.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生命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绘画成粘贴的形式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蜗牛图片、材料:半成品剪贴画、八开白纸、油画棒、胶棒、手工布、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一听
放录音,童话故事《小青蛙旅行记》边讲边出示背景图。
2.说一说
老师引出主题:故事里的小青蛙去旅行,可高兴了。咱班自然角的小蜗牛丢了,小朋友都很着急。其实,小蜗牛也去旅行了,你们想一想,小蜗牛可能到哪里去旅行呢?它会碰到谁呢?看到了什么?又能遇到什么事呢?请幼儿讨论并一起交流。
3画一画
(1)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介绍提供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幼儿,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需要的材料。
(2)幼儿绘画,粘贴,教师细心观察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和指导。
(3)对于不会画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挑选适当的半成品材料、粘贴蜗牛及背景。
4.讲一讲
(1)教师引导画完的幼儿讲画,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把小蜗牛去旅行的经历讲给老师小朋友听。
(2)教师协助幼儿将作品粘在展示板上,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活动延伸:幼儿将自己的绘画作品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录音后送给小班小朋友,教师协助幼儿将绘画作品装订成书,放在图书区供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汽车造型特征,进行临摹绘画。 2、能用二、三种水粉色平涂,欣赏不同色彩之间的晕染、渗透。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和技巧,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组织活动前带领幼儿在马路边观察各种各样的汽车的外形特征,汽车的形状以及细节;
2、范例图;
3、幼儿每人一张铅画纸、油画棒;
4、稀释的水粉颜料(红、黄、蓝、绿等) 、水粉笔。
活动重点:
绘画方法。(先画轮廓,后画局部、按顺序均匀平涂。)
活动过程:
一、提问、讨论各种各样的汽车
1、教师提问:马路上的情景是什么样的?回忆看到的汽车有哪些?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启发幼儿结合几何图形来说说。如:公共汽车的车身象长方形,下面添画上圆或半圆形的车轮;小轿车的车身象梯形、下面添画圆或半圆形的车轮;大卡车车头象梯形,车身象长方形,下面添画上圆或半圆形的车轮。
2、引导幼儿回忆汽车的细节:汽车上有什么?(有车门、窗户、车灯、倒车镜、广告画等)
二、展示范例图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汽车的外形特点,比较它们的不同点。
三、教师示范画汽车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画汽车时,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教师小结,分步骤示范、讲解绘画要领:先画大轮廓,再画细节。
四、教师提出作业要求请幼儿有选择的练习绘画汽车。
要求:
1、先用油画棒画马路上的汽车;
2、画好后用水粉色平涂;
3、要注意平涂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均匀地涂色;
4、涂色时,要注意身体及画面的干净整洁。
五、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提示、帮助、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涂色,在颜色交界的地方不要停笔,两种颜色可以碰在一起。并启发幼儿有创意的进行添画。
六、展示、分享幼儿作品请幼儿将自己的绘画作品粘贴到'小小绘画天地',大家一起互相交流、分享颜色搭配好看、造型丰富、涂色均匀的作品,体验不同底色间互相晕染、渗透的美感以及成功的喜悦心情。
活动延伸:
1、可结合主题活动丰富画面内容
2、家庭教育,家长可利用上街机会,带幼儿观察不同车辆,丰富幼儿有关汽车的知识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起初在设计时,是因为幼儿对汽车的兴趣,但在实际设计本次活动时我还加入了特定消防车、救护车、洒水车等几种特殊的车,幼儿在活动中参与积极性很高,有几名幼儿对特殊车辆用途也很清晰,幼儿的知识概念上掌握较好,在活动开始环节我用了听录音,孩子的兴趣很高,可是到了第二遍放录音时幼儿,幼儿对车辆的声音不是很清楚,有点乱,在开始环节,应该不放录音,用别的话题导入可能效果会好一些,还有在操作部分,幼儿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应该告诉幼儿制作要求,比如安全教育,垃圾的投放,老师都没有提示幼儿,导致活动后的混乱。在结束部分,幼儿的讲述都是不错的,都能说出自己做的是什么车,有什么样用途。如果再组织一次本次活动,我会活动的材料上准备的更加丰富些,老师的语言要精练些,整体上本次活动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努力在今后活动中,要准备的更加充分,不断的积累经验,使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起来。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新学期开学了,孩子们过了一个寒假又回到幼儿园,和好朋友小别重逢,显得十分开心。今年是牛年,“牛”就成了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成了新学期第一个活动主题“快乐新年”中的一个小主题。孩子们在假期里已经了解到了不少关于牛年的趣事,于是,结合我园的教学特色,用国画的形式满足孩子画牛的愿望自然顺理成章。
根据目前孩子们对牛年了解的程度、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兴趣,我希望能改变以往单纯让孩子画牛的教法,从话牛引发,然后通过玩牛和赏牛,最后画牛,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将内心积累的经验以及对牛年的真切感受尽情地表达出来。整个活动将更注重孩子们的创造和想象以及情感的激发,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国画的神奇和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联想和想象,大胆运用简练、夸张的线条和色块表现“牛”的不同动作和形态特征。
2.体验与同伴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新年好》音乐磁带、古筝音乐;有“牛”字的成语卡片;四肢会活动的牛的图板;画家画牛的作品(PPT);宣纸、毛笔、颜料等国画材料。
活动过程
一、牛年话牛
1.幼儿跟随《新年好》的音乐旋律自由地说唱和舞蹈,尽情表达过新年的快乐心情。
2.《新年好》的音乐又把我们带回到快乐的新年里。你们在新年中碰到过哪些开心的`事?
3.今年是牛年,你能说说带有牛字的成语吗?
(出示有关的成语卡片,让幼儿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同伴一起说说讲讲玩玩,认读简单的成语,如牛气冲天、泥牛过海、对牛弹琴、牛头不对马嘴、初生牛犊不怕虎……)
二、玩牛
1.(出示四肢会活动的牛的图板)你们知道牛会做哪些动作吗?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模仿一下。
(幼儿自由结伴,与同伴交流并扮演牛的各种姿态,或用图板演示牛头、四肢、身体和尾巴的活动变化。)
2.(集体交流)谁愿意把刚才和好朋友一起模仿的“牛”的不同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三、赏牛和画牛
1.赏牛
(播放PPT,欣赏画家画牛的作品。幼儿边看边交流自己的观感。)
(教师提示:画家在画牛的各个部位时用的笔法和用色:侧锋、中锋;深墨、淡墨。)
2.(交流)画牛时你感觉哪里最难画?为什么?
(教师可以先让个别幼儿回答同伴的问题,尝试让幼儿自己先思考;教师总结国画画“牛”的方法。)
3.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要画的牛。
4.幼儿两人或三人一组合作绘画;教师边巡视边适时指导。
四、活动延伸
1.幼儿结伴欣赏同伴的作品。
2.用有“牛”字的一句话或一个成语给你或同伴的画命名。
3.师生共同布置“牛年画牛”展示园地。
活动反思
如何将我园的特色课程“国画”更好地融入主题活动,如何处理绘画技能与幼儿学习兴趣和情感表达表现的关系,一直是新课程实施至今大家感到困惑并始终在积极探索的话题。我们在实践中曾进行过多次尝试,我们认为作为幼儿的学习活动,不管属于哪个领域还是哪种形式,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学习兴趣,善于从幼儿的需要和情感出发。尤其是绘画,更应该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以发挥幼儿的艺术天性和创造力。对幼儿而言,幼儿热爱绘画、愿意绘画和绘画的过程比绘画的结果更为重要,这是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极好机会。此外,我们还认为,幼儿是否大胆想象和敢于创造也对幼儿前期经验的积累和后续经验的丰富和梳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活动改变了我们在以往国画活动中普遍使用的方法――临摹,我们尝试让幼儿摆脱范例的束缚而大胆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让幼儿在国画活动中真正体验创作的乐趣,进而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艺术魅力的感受和认知。
本次活动在以下几方面值得总结:
(一)本次活动关注了幼儿情感的激发和体验。幼儿绘画的过程,是其情感和思想表现的过程。活动以欢快的、富有喜庆色彩的音乐《新年好》引出,充分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热情;幼儿在音乐中再次回忆过新年时的快乐场景,使同伴间的交流和讲述有了共同的话题,也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幼儿话“牛”的话题。
(二)本次活动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活动中有几个重点环节都提出了让幼儿自由结伴、合作活动的要求,弱化了集体活动的结构性,强化了幼儿互动学习的游戏性,其实质是为每个幼儿的交流、想象和创造提供了机会和空间,避免了以往在集体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表现和受益明显突出的情形。从活动结束后幼儿所画出的精彩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幼儿的普遍进步,也说明这样的活动设计思路和活动效果对幼儿发展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三)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针对大班幼儿喜欢探索,独立能力强和已具有一定的合作和交往能力等特点,用有分有合的策略放手让幼儿自由结伴交流。合作点评画家作品后,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幼儿,而是让幼儿用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去诠释(讲述)和发现(欣赏)。教师还注意鼓励幼儿用赞赏的目光和语言去发现并肯定同伴的长处,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和对培养良好个性的重视。
(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序有效。教师一直把幼儿放在活动的主体地位,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唱唱跳跳、说说讲讲、看看画画,有交流、有想象、有尝试,教师仅作为组织者发挥着推动幼儿学习的作用,如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并首先自己来尝试解决问题,而不是急于解答;当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注意点拨、提升和总结。
(五)教师提问具有开放性,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提问避免了无意义的循环问答,提问注重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让幼儿有话可讲。尤其是“画牛时你感觉哪里最难画?为什么”的问题,既激发幼儿思考,同时又给了幼儿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当然也有遗憾,如让幼儿话“牛”的环节,对大班幼儿而言可能较有难度,教师在掌握时要适可而止,否则用时冗长而幼儿受益不多。此外,当幼儿在绘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如何及时介入并给予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如何在保护幼儿作画热情的前提下,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如何引导幼儿提高赏画水平等,还需要明确思路,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运用媒体的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在自己印制的手形上添画出新颖的形象。
2、鼓励幼儿想象、大胆尝试,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3、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脑、投影仪,视频转换仪各一台。
2、自制软件一份。
3、幼儿绘画用品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哥哥、姐姐的画,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大屏幕上展示作品) 你看到了什么?有没有发现这些画中的小秘密?(原来这些画都由各种手形变成的。)
二、玩一玩、变一变,引导幼儿探索:
1、让幼儿玩手指游戏:握一握,张一张,分一分,并一并,看看小手会变成什么?
2、引导幼儿讲述:我把两手握一握,并一并,翘起小指变成小猫……
三、多媒体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手形画:
1、展示手形
(1)想一想,这个手形会变成什么?(先让幼儿自由想象,再展示孔雀)
提示:这个手形是怎样变成孔雀的?孔雀的身体在哪里?羽毛在哪里?(手掌是它的身体,手指是它的羽毛,添上头和颈就变成了美丽的孔雀。)
(2)这个手形能不能再变成其它的呢?(展示刺猬)
提示:这个手形是怎样变成刺猬的?手掌是小刺猬的什么?手指部分又是刺猬的什么呢?(手掌是小刺猬的身体,胖胖的,手指是它的刺,长长的,还挂上了一个个果子,多可爱)。
2、展示手形二
想一想,这个手形添上几笔变成什么?(展示鸡) 添上了哪些部分?(添上了鸡冠、眼睛、嘴巴、翅膀和脚)
四、幼儿绘画,老师指导:
1、励幼儿自己变化手形,大胆尝试。
2、指导幼儿在纸上摆好要画的手形用笔从最外面的手指开始,仔细地沿着手的形状走,一直画到最后一个手指,启发幼儿添画并进行装饰。
五、用视频转变仪展示作品,清幼儿介绍,你的小手变成了什么?怎么变的?
【简评】
此活动设计的最大优点是:教师能较好地把握培养幼儿创造力与提高幼儿美术技能的关系,既给幼儿留有较大的想象创造空间,又能帮助幼儿解决绘画技能上的难点。 开始部分,通过欣赏作品和手形变化游戏,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帮助幼儿积累创作素材。 中间部分,教师抓住了如何"将幼儿的想象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这个重难点。
在方法上,变传统的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注入式、封闭式为教师点拔、幼儿创造的启发式、讨论式;在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将幼儿的想象以动感的画面展示,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观察、比较、判断的机会,找准了由手形添上什么变成什么这一技能上的关键,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结束部分,利用视频转换仪,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同伴面前,便于幼儿参与评价,促进交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