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教案
触摸春天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触摸春天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触摸春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 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会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2、 体会到安静对生活的热爱。3、 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等方式表达出来。
重点:1、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2、 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
难点: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认读词语。
2、 本文介绍了一件什么是?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3、 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二、 披情入文,释疑感悟。
1、 在现实生活中,真是任何人都能很好地享有生活赐予的权利;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买?怎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板书:乐观 坚强 热爱生活
2、 从哪儿看出文中的安静是这样的人呢?用画出有关的句子。(第2~~3自然段)
三、 潜心会文,交流体会。
1、 全班讨论,汇报,朗读句子。
2、 是引导生重点体会句子。
(1)、安静经常在花香中流连,今天她有一次全新的经历,这次全新的经历是什么?为什么对于她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
(2)、再次阅读文中描写拢蝴蝶相关描写。
3、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1)、一个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的女孩的内心世界会是怎样多姿多彩的?请看第六自然段。
(2)、用安静可能在想.来说出来。
(3)、理解张望。
(4)、朗读第六自然段。
四、 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 再次出示:谁,谁。
2、 引导谈感受。谁都可以--------,只要你--------;谁都可以--------,只要你--------。
3、 创设情境。假如安静就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什么?
五、 总结。
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体魄,都有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权利,都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珍惜生命。
六、 作业。
1、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2、 阅读海伦.凯勒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 搜索资料。
触摸春天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3分钟)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好,听我讲个故事,听后给这个故事加个合适的题目。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视力正常的人接连摔了几跤,而双目失明的人走起路来四平八稳。
视力正常的人深感疑惑,于是问盲人:为什么你看不见路却能够走得如此稳健,我看到路却不断摔跤呢?盲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你有明亮的眼睛,而我什么也看不到。视力正常的人一听更加疑惑不解了。盲人不慌不忙地接着说:就是因为你拥有明亮的双眼,能看清楚远方,却也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脚下,对于眼前坎坷的道路还没有看清楚就大步地走了过去,所以一不小心就被绊倒了。而我与你相反,因为看不到路,所以我全神贯注,将脚下的路探清楚后再踏出每一步,因此才走得很平稳,不会摔跤。
视力正常的人听了连连点头。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讲述一个双目失明的人的故事的,题目叫――17 触摸春天(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请说一说你们的疑问。(谁触摸春天?怎样触摸春天的?为什么要触摸春天?春天怎么触摸?)
二、引导初读(9分钟)
1、我知道你们已经按捺不住读课文解决疑问的心情了,那就先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不动唇、不出声、不用手指读,只用眼睛扫视,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跳过去,不回读。时间为2分钟。读后说说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触摸春天的。
(1)自读
(2)反馈,板书:安静
盲童
(3)评价:同学们的学习是两个齿的钉耙锄地――有两下子啊!随着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对安静为什么要触摸春天的问题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2、大家默读课文时遇到的不认识的字词,请自学解决:自由朗读课文,依据拼音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3、学生读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评价初读(14分钟)
1、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吗?(投影出示)
盲童 小径 流畅 权利 磕磕绊绊
一瞬间 弧线 飞翔 缤纷 清香 袅袅
(1)先自由地读一读,不会读的字词可以看看课文里的拼音。
(2)指名读,读错纠正,
(3)齐读。
2、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就为读通课文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再抓紧时间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等一会儿和杨老师比赛读书,好不好?
(1)自读
(2)比赛
哪些同学想和我比试比试?请举手的同学都站起来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我的挑战者们,你们和我谁先读啊?
四、指导写字(6分钟)
1、课文我们暂时先读到这里。课文中有些词语不但要能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美观地听写。(投影出示词语)还认识这些词语吗?齐读。
小径流畅磕磕绊绊权利
弧线飞翔一瞬间缤纷
2、请你们认真观察、分析、记忆字形。
3、在今天所学的生字中,弧比较难写。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弧左窄右宽、右半部分瓜的竖提中的竖是这个字的主笔,要写得垂直。弧这个字才端正美观。瞬容易写错。这个字的倒数第二笔是竖折。
4、听写生字词。
5、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词语自改,正确的打Ⅴ错误的订正,并在写的美观的字上加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同学们通过读书,对安静为什么要触摸春天这个问题有新的认识了吗?其实要想全面准确地弄懂这个问题,必须要到课文中找到描写安静触摸春天的语句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才行。这个工作,我们到下节课做。
触摸春天教案 篇3
一、导入课文
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上天入地。老师想把这五彩的季节画下来,用什么来画呢?(……)我们的主人公安静是个盲童,她用纯洁的心画出了一幅缤纷的画卷。今天,我们来细细品味这幅画卷,齐读课题(……)这么重吗?应轻一点,为什么?(……)好,那么我们轻轻地再来一遍。
二、整体感知
师: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通读全文,读到哪儿你的心里怦然一动,有所触动,请画出句子,在旁边画一个“!”,并用简单的一两个词记下你的感受。
(生读书,作批注,师巡视。)
三、品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将透过这散发着墨香的文字走进盲女孩安静的内心世界,和她一起触摸春天,感受美好的春光。谁最先来分享你感受很深的句子?
1、第二段的句子:(评价预设:针对文本内容及学习方法进行评价)
生:从“流连,整天”说明她喜欢花。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来理解,不错,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是啊,春天五颜六色的,那么美丽可爱,又是那么生机勃勃,可这一切安静却无法看到,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遗憾,开心……
师:是呀,她虽然眼睛看不见,可她在春光中仍然是那么快乐,那么开心。谁能用朗读将这美丽的春天带给大家?请将这句话所在的自然段读一读。
朗读评价:
一般:是,这春天并不吸引人。
中:我闻到了淡淡的花香。
好:这掌声是感谢你带给我们浓郁的花香。
2、“她走得……磕磕绊绊。”(略处理)
生:因为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所以走得流畅。
师:可见她对春天的热爱。
“安静在一株……露珠的月季花。”(评价预设:针对文本内容及学习方法进行评价)
师:一位盲童,如何能极准确地将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花?
生:……
师:是这样的吗?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她对花很熟悉。
师:花香能指引她,说明什么?
生:……
师:联系上文,还从哪里看出她熟悉这儿?
生:……
师:是的,正是由于她经常来这儿散步,穿梭,才能如此熟悉。一位盲童,身体不健全,但她不自卑,和大家一样享受这美好的春光。她伸出手时,脸上还带着微笑呢。从这儿你感受到了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热爱生活。
师:请你用朗读来表现她对生活的热爱。
朗读评价:
一般:不错,字音准,只是语句间的停顿与轻重把握不够。
中:微笑在哪儿呢?对生活的热爱呢?还要加油哦!
好:你一定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孩子。
3、“安静的手指悄然……奇迹!”(评价预设:针对文本内容进行评价)
生:“悄然”指声音很低,没有声音。“竟然”即出乎意料。
师:正常人都很难捉到蝴蝶,而一个盲童竟然在浓郁花香的指引下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奇迹。这是个怎样的奇迹?
(齐读“睁着眼睛……灵性抓住了。”)
既然是奇迹,应读出惊讶,不可思议的语气。再读一遍。 ……
这灵性不正是来自她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同学们,你们相信这个奇迹的发生吗?
生:相信。
师:让我们来听一位盲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切身体会吧。(读资料)
这就是海伦。凯勒触摸到的大自然。此刻,安静手中就捧着一个大自然中的小生命,结合生活实际想象一下,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想些什么?
生:……
师:这就是安静以往从来也没有过的体验呀!带着这种体验,再读这一段。(与同桌一人读一句)
4、“我仿佛看见……感动着。”(略处理)
生:(理解”多姿多彩”)
师:好一个”多姿多彩”,盲童的内心理应一片漆黑,何以见得她的内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生:(联系前文的一系列动作,如:走,伸手,拢住……来体会。)
师:她的眼睛虽然失明,可她的内心是丰富的,是多彩的,她用心,用全部热情去感受,去触摸,她的内心同样是一片明媚的春色。
5、“许久……飞翔的概念。”(评价预设:侧重朗读评价)
师:为什么“张望”?
生:喜爱,留恋蝴蝶。
师:怎样“张望”?
生:用心张望。
师:看啊,一位盲童对着一只飞走的蝴蝶张望许久,看到这感人的一幕,你会怎样?
生:……
师:我也会流泪的。蝴蝶飞走了,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这就是一个八岁盲童要传播的整个春──天──啊!
谁愿意通过朗读再次走进盲女孩的内心?
(朗读评价: 你和她一样,触摸到了春天;你也感受到了飞翔的快乐。)
6、“谁都有生活的……缤纷世界。”(评价预设:结合文本及生活实际进行评价)
师:作者也和大家一样,在安静的感染下,细细品味着这份甜甜的生活滋味。请读最后一段,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安静热爱春天,热爱生活。)能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一谈吗?(张海迪,邰丽华……)
从安静身上,作者默默感受到了这个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因而有感而发,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四、总结全文
师:今天,在这个书声琅琅的教室里,安静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对于我们来说,生命就如这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让我们用自己的心来触摸春天,触摸春天其实也就是在触摸生──命──。
触摸春天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新学生字词,正确体味流连、穿梭、流畅、悄然、神奇的灵性、张望、飞翔、多姿多彩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味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是课文理解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预习,从生活中、网络中去寻找盲人的生活,体会盲童的内心世界
2、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了解海伦凯乐的生活
3、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舞蹈《千手观音》
【教学过程】
出示幻灯片:本册语文书封面插图(触摸春天的插图)
一、看插图寻找美
师:你们曾经在哪见过这幅图?当你第一次看到这幅图有什么感觉?当你通过上节课学习了《触摸春天》这课,再看这幅图,什么感觉?(图美,图中的盲童安静更美)
学生说后,教师板书:盲童安静
二、读文章感受美
师:盲童安静虽然看不见红花绿草、小路、美丽的蝴蝶,但她热爱生活,把自己触摸春天的事写了下来。(出示以安静的口吻写的文章《触摸春天》)
触摸春天
我是一个盲女孩,名叫安静。
春天来了,小区的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我。我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早晨,我在花丛中穿梭。我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我在一株前停下来。我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我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我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给抓住了。蝴蝶在我的手指间扑腾,我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
我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我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我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在我的心上,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我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师:听了安静写的文章,你想说什么?(安静仿佛不是盲人,而是正常人)
师:我读了她的文章,也感觉有的地方似乎写得不真实。咱们来共同结合课文研究她的文章写得是否真实。
三、品文章感悟美
1、是真是假:我在花丛中穿梭。我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盲人走路一般为摸摸索索、磕磕绊绊、踉踉跄跄,而安静却不同,这是真的吗?(在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依据,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体会安静所创造的是奇迹。)
感情读句子,突出很、一点儿。
2、是真是假:我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者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我们有明亮双眼的人捉蝴蝶都很困难,而安静这样一个盲童却能捉到蝴蝶,这是真的吗?(抓住合拢、拢住、灵性边做动作边想象体会句子。)安静把手寂静无声地合拢,不伤害蝴蝶,是她用聪明智慧捉到了蝴蝶。这是安静创造的奇迹。
感情读句子,边做动作边读文。
3、是真是假:许久,我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我仰起头来张望。
安静为盲人,不能看到东西,张望一词用错了吧?
安静想看到美丽的蝴蝶,更想看到蝴蝶飞,这个词写出了安静对光明的向往。
师:安静虽然看不见小路,却能走得很流畅;虽然看不到花,却能以花香为向导;虽然看不到蝴蝶,却能捉住蝴蝶;虽然看不到蝴蝶飞,却能触摸到飞翔,这是安静创造的奇迹!让我们合作读安静所写的文章,体会她所创造的奇迹。
(师生合作读文)
四、对比文挖掘美
师:安静是一个盲童,她渴望了解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像安静这样的盲人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春天。(出示幻灯片)这是在南京的一所公园里几位美丽的盲姑娘在感受春天。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师: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是作者看到安静的深切感受,所以他写了《触摸春天》一课,在这课中他有几处写了自己看到安静之后的表现及想法,请同学们拿出笔画下来。
幻灯片:我几乎要喊出声来
(感到惊讶)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
(深受感动)
我没有惊动安静
(深受触动)
师:作者所说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里的谁指的是谁?(所有的人和动物)
五、巧拓展升华美
1、师:安静虽然看不见,但她的内心世界却是多姿多彩的,在生活中,像她这样热爱生活的人还有许多。
出示幻灯片:海伦.凯乐的照片、张海迪的照片、舞蹈千手观音的照片。
介绍像他们这样身残志不残的人的事迹。推荐读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轮椅上的梦》
2、你想对身残志不残的谁说什么?想对自己说什么?
3、学完这课再看书的封面,想编者为什么选这幅图做为封面?希望同学们每次拿起语文书时都对自己说:我是生活的主人,我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触摸春天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
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
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四、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暂时不做讨论)
五、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1、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语句,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同学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感悟)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触摸春天教案 篇6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安静,知道了她的故事。今天我们将透过这散发着墨香的文字走进盲女孩安静的内心世界,和她一起触摸春天,感受美好的春光。
2、请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通读全文,读到哪个句子,你的心里怦然一动,用笔勾出它。
二、透析“奇迹”
师:你找的是哪一句?
学情预设:
1、找的不是关键句子。
2、找到第四段第一句。
评价预设:
1、你找的是这一处,你呢?
2、你被这样的奇迹震撼了。
师:什么是奇迹?你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吗?你呢?你呢?(快速追问,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你们都认为这是个奇迹,为什么?
学情预设:
1、我们健康人很难拢住蝴蝶。
2、运用文中语句回答。
评价预设:
1、不错,你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来谈,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2、真会读书!能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来证实你的判断。
师: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真是一个奇迹?
学情预设
1、没抓住关键语句。
2、抓住了关键语句。
评价预设:
1、你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还有不同的吗?
2、又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你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这真是一个奇迹?
(生抓住关键语句来谈。)
学情预设:
1、找到“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真是一个奇迹!”
2、找到“睁着眼睛的……灵性抓住了。”
3、找到“……极其准确……”
评价预设:
1、这的确不可思议,真是一个奇迹!
2、还有比这更神奇的吗?的确是个奇迹。
3、听出来了,你特别突出“极其准确”,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词让我感觉到了不可思议。
师:一个盲童能极其准确地将手伸向一朵月季花,不可能啊!同学们,这可能吗?
生:可能。
师:这怎么可能呢?
生:有花香的引导。
师:仅仅是这样,她就能拢住蝴蝶吗?再看看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情预设:
1、找到“她走得很流畅,……磕磕绊绊。”
2、找到“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师:你真会读书,联系上文找到了依据。
评价预设:
1、她,一个盲童,为什么走得如此流畅?
生:因为她对这儿很熟悉了。
师:你联系生活实际来谈,真棒!她为什么熟悉?
2、是什么促使她整天流连其中?
生:是浓郁的花香。
师:看不见鲜艳的花朵,只能闻到浓郁的花香,却整天流连在花丛中,她爱的是什么呀?
生:春天。
师:是啊,这奇迹就源自她对春天的热爱。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她对春天的那份爱吧。
学情预设:
1、读得不到位。
2、较好。
3、很好。
评价预设:
1、可以看出你对课文很熟悉,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用心来体会她对春天的那份热爱。谁再来试一试?
2、谢谢,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看见了这精彩的一幕。可这是个奇迹呀,应该打动我们的心啊,谁再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震撼我们。
3、不想把掌声送给他吗?字字句句都能打动我们的心,太棒了!
三、感受人物内心
这奇迹打动了你,打动了我,更打动了作者。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也认为这是个奇迹?
学情预设:
1、找到“……多姿多彩……”
2、找到“……张望。”
3、找到“……弧线……概念。”
评价预设:
1、“多姿多彩”是什么意思?
生:丰富多彩,什么都有。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你们的眼前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作者却用了“多姿多彩”这个词来形容盲童的内心世界,合适吗?
生:合适。
师:为什么能说一个盲童的内心是多姿多彩的呢?
生:因为她的心中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师:她的心中有些什么?
生:有鲜花。有蝴蝶。有小树。有小溪。有叽叽喳喳的小鸟……
师:是啊,她的心中装着整个春天,怎能不说她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呢?
2、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生:“张望”。
师:做个张望的动作看看。她看得见吗?
生:看得见。她是用心来看的。
师:原来,她的心中有一双眼睛呢!
3、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个奇迹?
生:“弧线”,她能看见蝴蝶飞过的痕迹。
师:她为什么能看得见?
生:她心中有一双眼睛。
师:是啊,所以她不仅看见了鲜花,蝴蝶,还看见了蝴蝶划过的美丽的弧线。
四、明理,升华
1、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师: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谁都有生活的……缤纷世界。”)
齐读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学情预设:结合文本内容谈。
2、结合生活实际谈:
评价预设:
⑴ 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谈,不错!
⑵ 对,我们每个人,不论你是否健康,只要热爱生活,就能创造一个缤纷的世界!是啊,象张海迪这样的残疾人都能做到,更何况我们呢?
师:带着我们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⑶ 谢谢大家,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就如这多姿多彩的春天,只要我们用心去触摸,就能拥有缤纷灿烂的世界!
五、赏读、背 诵
1、一篇好文章读上百遍也不够啊,再来读一读,把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背下来。
学情预设:
⑴ 第三段
⑵ 第四段
⑶ 第六段
⑷ 第七段
评价预设:
⑴ 你被安静那份执著的爱深深地感动了!
⑵ 这神奇的一瞬吸引了你。
⑶ 安静心中那双明亮的眼睛让你为之一动!
⑷ 你一定读懂了蕴含其中的道理,真棒!
这节课大家的收获都挺大的,祝贺你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