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案
实用的狼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狼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狼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准备
1、生字和词语卡片。
2、挂图。狼和小羊的图片。
3、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贴狼图)认识它吗?认识生字“狼”,读一读。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贴羊图)谁能告诉老师,羊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温顺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 (板书:和)结果怎样?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学习课文
1、课件演示,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初步熟悉课文的内容。说说你在看录像和听老师范读课文的基础上,懂得了什么?
2、自读课文,标出小节号,目视双行,读谁字音。碰到不理解的词句画上记号。
3、出示生字词。
弄脏 吃惊 温和 倒流 经常 争辩 扑去 亲爱
可怜 坏蛋 找碴儿 背地里 气冲冲 骂
你觉得哪些词语难读,或容易读错,提醒大家。
指名读,跟读,齐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4、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不好读?
5、指名分段读。注意不读破句。
6让学生简单说说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一课(学生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看你们会认了没有,读准了没有。
二、精读课文。
1、师范读,生思考:想想狼到底想干什么?(范读课文,读出角色的不同性格)
学生交流。(狼想吃掉小羊)(出示狼和小羊的图片)
2、学习二、三自然段。
师:狼想吃小羊,想到什么程度呢?找出课文中的话读一读。(指名读)
师:我发现你把“狼很想吃小羊”的“很”读得重,为什么这么读啊?狼这么想吃小羊,心里会想些什么?狼心里是这样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样呢?(课件演示)狼是个专做坏事、非常残忍的家伙,他打算怎样吃掉小羊?他对小羊说了什么?自己读读第二、三自然段。
生自读。
师:狼对小羊说了些什么,小羊是怎样反驳他的?谁来读读。(课件出示句子)
师:狼说这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指导看课件)你能再读一读吗?
谁还想来读?
师:小羊能把狼喝的水弄脏吗?为什么?(出示句子)指名读。
师:(出示反问句)师读。小羊会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呢?这是反问句,它的意思就是说小羊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出示陈述句)齐读。用反问句比用一般叙述句更有力量,这里更加强调小羊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小羊不会把水弄脏的理由是什么呢?
指名读。
画简笔画,理解“上游、下游、倒流”。
师: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羊绝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可狼偏说羊弄脏了水,这就是书上说的……(出示找碴儿)读两遍。
3、学习四、五自然段
师:狼第一次找碴儿被羊驳倒了,他甘心吗?他的态度变得怎么样了?他又找了什么理由,对小羊说了什么?小羊又是怎样反驳的?
同桌互读,一人扮演狼,一人扮演羊读。
(出示句子)分组读。
师: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文中说“就算这样吧”说明狼承认小羊说得有道理,这样是怎样啊?狼第二次说去年小羊经常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而去年小羊还没出生,狼这样指责小羊,这叫什么?
(出示找碴儿)读两遍。
4、学习第六自然段
齐读第六自然段。
师:狼两次找碴儿都被小羊用事实驳了回去,这一次狼又找了什么理由?
师:诬赖小羊不面,狼在毫无事实根据的情况下硬说骂他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这又叫什么?
(出示找碴儿)读两遍。
师:现在谁来说说“找碴儿”是什么意思?
师:对,找碴儿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挑别人的毛病,甚至是毫无根据地找借口,跟别人吵。
质疑。“争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想再争辩了?
指导看图。狼的凶相。指导朗读。
5、分角色朗读。先指名读,再男女生读。
6、体会寓意。(出示课件)
三、拓展延伸。
狼扑向小羊,小羊有什么反应?小羊被狼吃了吗?小组讨论。
狼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参与战胜大灰狼的绘画活动,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2.初步学习用粉水彩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3.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听故事《战胜大灰狼》,理解“篱笆”的含义。
2.小鸡头饰若干(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鸡妈妈头饰一只,请一名老师配合扮演“大灰狼”。
3.录音机一台,录有欢快、沉闷的音乐磁带一盒。
4.幼儿作画纸、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
2、提问:故事中有谁?大灰狼来干什么?
鸡妈妈和小鸡是用什么办法战胜大灰狼的?
3、丰富词:篱笆、密密的、长长的
二、结合情景,开展绘画活动。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作小鸡,一起随音乐做起床、做操、吃米等模仿动作。
2.插“篱笆”,学习用水彩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1)“大灰狼”第一次袭击,激起幼儿插"篱笆"的兴趣。
“大灰狼”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走到小鸡的家,嘴里不停地说:“我的肚子饿极了,小鸡的肉好香啊!”老师嘱咐幼儿别害怕,并不时地对“大灰狼”作出反击。“大灰狼”突然摔了一跤,狼狈地逃回了家。
(2)插“篱笆”,初步学习用水彩笔在纸上画直线。
师:“大灰狼”就住在附近,实在太危险了,我们怎么办呢?
师:孩子们真勇敢,想了这么多办法,妈妈喜欢你们!这样吧,我们把家造得牢一些,在家的周围都插上篱笆,大灰狼就进不来了!好吗?"
(3)老师先让幼儿观察插“篱笆”的过程,老师边插边讲:“我们在家的周围插上篱笆,要从上到下直直地插下来,插得长一些,多一些,不让“大灰狼”钻进来。”然后幼儿练习插“篱笆”。
(4)“大灰狼”第二次袭击,补插“篱笆”,部分幼儿继续用水彩笔在地上画直线。“大灰狼”第二次恶狠狠地出现了,边走边说:“哇,插上了这么多篱笆,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钻进去。”幼儿跟随着老师观察“大灰狼”的行迹,当“大灰狼”发现篱笆稀疏或插歪的地方想钻进来的时候,老师鼓励幼儿勇敢些,马上补插上篱笆。过了一会儿,“大灰狼”看了看,说:“今天实在太累了,下次来一定吃个饱!”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5)继续插“篱笆”,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密密、长长的直线。
师:看来大灰狼还会来,我们的家还不够牢固,我们怎么办呢?
师:孩子们的办法真好,我们一起再插上些篱笆,插得直一点、插得多一点、插得长一点,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地方,补插“篱笆”。最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检查。
3.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声响起,“大灰狼”第三次出现,围着小鸡的家走来走去,不时地用肩膀挤挤“篱笆”,还气呼呼地说:“这里的篱笆太多了,怎么进不去!……”然后灰溜溜地走掉了。老师和幼儿一起随着欢快的音乐庆祝胜利。
狼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狼的形象;学习课文叙事生动、语言明快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中狼的形象。
教学性质:
讲读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准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二)设问:课文中狼的形象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提示:在《狼》一文中,蒲松龄通过对两只恶狼动作神情的描写,着力揭露了狼的凶残而又虚弱、狡诈而愚蠢的特点。在屠夫与狼周旋的过程当中,狼的本性逐步表现了出来。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凡写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狼的本性。如:“缀行甚远”----狼贪婪而又小心翼翼;“后狼止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狼懂得配合作战,又会虚张声势;“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胆怯,并在伺机而动;“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在变换手法,制造危机;“目似瞑,意暇甚”----伪装轻松善良;“一狼洞其中”----狼在迂回包抄,准备前后夹攻。几个回合下来,狼的本性被揭示得淋漓尽致。
(三)提问:纵观全文,文章是如何详写屠户的动作神情的?
提示:写屠户的动作极有层次。先写他的“惧”“大窘”“恐”等心态,生动地描述了他与狼周旋时的高度恐惧、紧张、只求逃生的神情。再写他的“顾”“奔倚”“弛担”“持刀”等行动,表明他在险恶的处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急中生智,想方设法和恶狼斗。最后写他的“暴起”“刀劈”“数刀毙之”“欲行”“转视”“断其股”“亦毙之”等动作,突出表现了他与恶狼搏斗时的情景,既写出了他战胜恶狼时的勇敢,也写出了屠户“转视积薪后”的冷静、细心。这样,屠户由害怕到想方设法,到奋起杀狼自救的神态就被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四)自读课文,领悟课文叙事生动、语言明快的写作特点。
狼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懂得坏人总要找借口做坏事的,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懂得对狼这样的'坏蛋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教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投影。
主要板书计划:
11 狼和小羊
狼 小羊
找碴儿 讲理
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 您在上游
去年你在背地里骂我 去年我还没出生
反正都一样 ……
(蛮横不讲理) (温和善良)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扩词。
课外: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听过很多狼的故事,你们认识的都是怎样的呀?
2、板书课题:11 狼和小羊
3、教学“狼”
指名拼读,注意读准边音。
狼是什么字?为什么用“反犬旁”?
4、看到“狼和小羊”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狼为什么要和小羊在一起?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小羊会有什么遭遇?)
二、范读课文
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读后讨论上述思考思考题。
三、教学生字字音
1、轻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词。
2、重点拼读要求掌握的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抽读生字卡片。
弄脏 温和 亲爱 倒流 背地里 啊
扑去 吃惊 骂我 可怜 找碴儿
提醒学生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脏 zang(平舌音) 怜 lian(边音)
弄 nong(鼻音) 碴 cha(翘舌音)
亲 qin(前鼻音) 惊 jing(后鼻音)
4、巩固。
(1)找朋友游戏。
将生字和音节分别发给小朋友。师要找一个字,拿到该字音节和生字卡片的小朋友走上讲台,找对了,全体同学读三遍。
(2)给下列生字加上声母。
( )ang ( )ang ( )an
狼 脏 站
( )ai ( )eng ( )ian
再 争 怜
四、试读课文
1、轻读课文。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讨论: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要求:(1)不掉字,不添字,不错字,不破词破句。
(2)边读边思考:狼找了几次碴儿?狼为什么要找碴儿?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五、作业
正确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话练习
听老师说句子,完整的拍三下手。
1、天上飘着一朵朵百云。
2、公园里的花
3、看见小羊在河边喝水
4、狼故意找碴儿
二、讲读课文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观察插图。
图上画的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和谁?它们在干什么?
(2)指导说具体。
一只( )小羊在( )小溪边喝水。
一只( )狼走来,想( )。
(3)指名连起来说图意。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谁先来到小溪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5)小结段意。
2、精讲第2-6自然段。
(1)指名读2-6自然段。
A 思考:这五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B 读后讨论下列思考题。
(2)精读第2、3自然段。
A 指名读2、3两段。
B 讨论:狼第一次找了什么理由?
“你安的什么心”是什么意思?
C 羊是怎样回答的?
看图理解“上游”和“下游”及小羊说的话。
“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谁能换个说法,使原来的意思不变?(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的)
D 指导朗读。
狼的话要读出凶狠的语气,小羊的话要读出温和的语气。
E 小结:第2、3自然段写狼第一次找碴儿,羊用事实驳斥了它。
(3)精读第4、5自然段。
A 轻声读4、5段。
B 讨论:狼第二次找的什么理由?小羊是怎样回答的?
C “就算……总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D 教学词语:气冲冲、可怜、背地里
气冲冲: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可怜:值得同情。
背地里:背后。
E 指导朗读。
(4)精读第6自然段。
A 听老师读课文。
B 讨论:狼第三次找什么理借口?
(板书:反正都一样)
“反正”什么意思?(情况不一样,结果还是一样。由此可见狼的蛮不讲理)
C 教学生字词的意思。
再:表示又一次。
争辩:跟人家争论。
D 为什么这一次不写羊讲理的话?
谁来说说狼向小羊扑去,结果怎样?
E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小结第2-6自然段。
A 自由练读2-6段。
B 练习说话。
指名用“先……再……最后……”的句式把狼三次找碴儿的经过说出来。
指名用羊反驳的话来说明狼是故意在找碴儿。
C 师述:凶恶的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由此可见狼是多么的蛮横、不讲理,温和、善良的小羊认为自己有充分的理由,就一次又一次地和狼讲理,最后还是被狼欺负。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对于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不能太善良,要认识他们的本性,要设法和他们斗争。
D 启发想象,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羊,你会怎样和狼作斗争?
三、作业
1、口头扩词。
冲( )( )( )
温( )( )( )
2、填空
“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词语卡片。
可怜 温和 故事 气冲冲 坏家伙
小溪 先生 争辩 不可能 弄脏了
2、用“总是”、“经常”各说一句话。
3、用下列生字扩词。
先 争 再 温
二、教学生字
1、教学生字字形。
“背、啊、倒、温”按笔顺描红。
2、指导写字。
在要求写的字中,“狼、温”,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且都是左窄右宽;“倒、啊”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写时要把握好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弄、亲”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弄”字下面一横最长,“亲”字中间一横最长。
3、抄写生字。
4、听写词语。(复习的词语)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课文做记号。
1、先用波浪线画出狼找碴的语句,再用。。。。。圈出表现狼的神态和动作的词。
指名试读写狼的句子。
2、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写小羊的句子。
指名试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可戴头饰表演)
四、课堂练习。
复述课文。
按照“看见——想吃——就找——扑去”的顺序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五、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2.抄写字词。
狼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本课的写作思路是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分析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教训中概括出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文章故事浅显、道理深刻,是引导学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进行人文熏陶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学生要理解故事不难,难的是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维护生态平衡去保护环境。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用各种学习技能去体验文本。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方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本课教学我打算鼓励学生作一个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我摒弃繁琐分析,重感悟体会。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历、已有的学习能力及丰富的情感,去感知课文;在编应用题、组织故事、还原画面、交流赏析句子等活动中,达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重点段落的体会,获得对语言的深刻感受和情感的美好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大自然中生物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科学地处理问题;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2、情感价值观
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不走向极端,不完全以习惯判断事物的好坏。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在自然中生物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科学地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巧妙设疑
1、师:我们学〈〈蛇与庄稼〉〉一课,你记得蛇与庄稼之间具有怎么样的联系吗?
2、用下面几个词语说一段话,表达一个意思
蛇田鼠庄稼地生态平衡
3、导入:同学们,小时候大人们经常给我们讲故事,你对“鹿”和“狼”各有什么印象?你知道它们与生态平衡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听听〈〈鹿和狼的故事片〉〉板书课题。
二、设计活动,激趣自学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成立4个新型的学习小组,它们分别是数学神探组、故事讲演组、专家分析组、马良神笔组。
2、自由组合小组
3、分配学习任务,出示活动要求
同学们,阅读是活动的基础,是感悟的前提,所以活动的第一个程序是认真阅读课文,才能深刻地体会文章的内容呢!下面请认真听听活动要求:
(1)充分感悟有关内容,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想象编写应用题;把所编的题目计算出来,说明什么问题(找文中语段或概括,起到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2)故事讲演组
充分感悟课文内容,把文章内容变成故事的形式来讲演,准备或创设一个旧时童话“狼与其它动物(如小羊)”的故事,并且要与文章内容相结合,说说你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找文是语段,起到加深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专家分析
充分感悟课文内容,能从不同角度选出文中的佳句;用自己的话来点评句子(起到抓住并理解重点句子的作用)
(4)马良神笔组
充分感悟课文内容,把文章内容展示有画面上;画面下所配的文字说明要从文中选取(图文能起到突出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搭建生生互动的平台,为后续教学活动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营造出特定的课堂情境,并能使学生在自读课文中,自主读书,熟悉课文内容。]
三、角色体验,诱发情感
师:同学们已经熟悉课文内容,而且都已跃跃欲试了,那么就来展示一下大家的智慧成果吧!
1、故事讲演组
我们组精读课文后,组织了两个故事:
A、〈〈狼与小羊〉〉:狼很凶残,想方设法要吃掉小羊。这个故事说明了:在任何一个民族,凡是以动物为题材的童话,狼几乎永远担着一个欺负弱小的恶名。人们这种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导致了鹿和狼的悲惨故事,下面请听第二个故事:
B、〈〈鹿和狼的故事〉〉:美国凯巴伯森林中,狼是鹿的大敌.为了保护鹿,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决定由政府雇猎人去消灭狼,森林中的鹿杨了宠儿,大量繁殖,大肆啃食植被.结果植被被吃光了,鹿大量死亡,疾病流行,枯黄的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这个故事说明了狼吃鹿,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糟蹋得面目全非,而没了狼鹿无限度繁殖,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可见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数学神探组
我们组的同学认真阅读了课文,大家共同编了16道应用题,还算出了答案.我先根据第5自然段编的题:一只鹿一天吃了3的植被,十万只鹿一天吃多少斤植被?计算结果是30万斤.天哪,凯巴伯森林能撑多少天呀!一心只为保护鹿,可家(森林)都没了,鹿又怎能保护得了呢?
我又根据第6自然段而编:饥饿与疾病使鹿大量死亡,2年中,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求每天鹿群减少多少只?10万只鹿能坚持多久?显然,没有了狼,鹿也活得不理想,甚至更糟糕.可见,狼也是森林的保护者!......
3.马良神笔组
我们组画了四幅图,第一幅是根据第1自然段的内容画出了狼在疯狂地咬吃鹿,说明狼是凶残的;第二幅是根据第2~3自然段的内容画出了猎人举枪消灭狼,因为狼是凶残的,而鹿是善良的,所以要消灭狼,保护鹿;第三幅是根据第4自然段的内容画出了鹿在森林中自由自在地啃食植被并大量繁殖,说明鹿没有了敌人,生活很安逸,后代繁育越来越多;第四幅是根据第5~6自然段画出了鹿吃光了森林中的植被,有的饿死骨的病死,即林毁鹿亡.说明了鹿的数量一旦超过森林可能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我们这四幅图想说明书的是:恶狼也是森林的保护者,森林里需要善良的鹿,同样也需要凶残的狠.我们应该改变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因为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我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关系.
4.专家分析组
我们组细细品读了课文,重点想分析以下三个句子.第一句是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这句写出了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森林中鹿的数量过多,就需吞食大量的植被.植被的生长供不应求,大地就会逐步枯黄,森林就会毁灭.第二句是地任何一个民族,凡是以动物为题材的童话,狼几乎永远担着一个欺负......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这是人们习惯的看法,这种看法并非正确的.生物界既需要凶残的狼,也需要善良的鹿,这样才会保持生态平衡.因此,我们要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第三句是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园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这是说地球上的不同生物学之间都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类必须保护生态的平衡,否则就会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这一环节,我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解学生之所疑,思学生之所思,想学生之所想,把语文课堂真正还给了孩子们,让他们在体验各种不同的身份中,历经研读课文,搜集信息.自由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自己创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兴趣盎然地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完成了对文本的理解.内化,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欣赏了4个小组的精彩表演后,你们一定有许多收获与想法吧!现在请你们以XX,我想对你说写一段话,XX可是文中的罗斯福总统.鹿.狼等,或者对某个学习小组,也可以说说你知道的类似的事例.快把你的收获与他人分享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让学生说和写自己最想说的话,既起到回归整体.概括中心和提升人文教育的作用,又很好地体现了阅读教学读.写.说有机结合的特点.]
板书设计:
狼吃鹿
消灭狼要改变习惯的看法
20*鹿和狼的故事鹿吃植被保护生态平衡
林毁鹿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