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2-02-20 17:10:12 作者:

【必备】小班教案范文集锦4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小班教案范文集锦4篇

小班教案 篇1

  目标:

  1、积极参加活动,体验为家人准备“开饭”的快乐情绪!

  2、能初步根据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等餐具。

  3、尝试运用手指揪泥条,以准备“饭菜”。

  准备:

  1、幼儿已多次欣赏歌曲《炒小菜》。

  2、大小不同的碗、勺若干(多于幼儿人数),每人一张餐垫(自创的,把洗碗布减半,然后在上面贴上孩子,妈妈,爸爸的头像)

  3、纸条、纸片、橡皮泥若干。

  过程:

  一.萌发参加活动的积极情绪。

  1、边欣赏歌曲《炒小菜》,边自由跟唱,表演动作。

  2、回忆自己在家和谁一起吃饭。

  二.感知餐桌和餐具,为选择餐具做准备。

  1、观察餐垫。

  2、观察碗

  三.自由选择餐具,体验一一对应。

  1、师:爸爸妈妈和宝宝肚子饿了,要吃饭了。请你们为他们每人选一只碗吧!你觉得大碗比较适合谁用?为什么?中碗准备给谁?那为什么把小碗给宝宝用?

  2、交流选择、摆放的经验,并做调整。

  3、幼儿自选勺子,并对应摆在碗里。

  四.自主选择材料做“饭菜”

  五.带领幼儿去洗手,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水,在玩的过程中感知水会流动、水能溶解糖和盐等特点。

  2.乐意用语言表达所看到的现象。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水会流动的特性。

  2.难点:用语言表达看到的现象。

  材料及环境创设

  塑料筐、杯子、瓶子、勺、叉、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必须以幼儿的操作摆弄为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此外,小班幼儿对事物的了解过程要比中大班幼儿长,一次活动不宜安排较多的内容,如水的流动性和水能溶解的东西幼儿往往不能同时都掌握。小班的活动更适宜于在横向上多展开,纵向发展则不能太快。

  活动进程

  操作感知一发现讲述一实验思考

  1.操作感知(个别活动)

  玩水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

  (1)为幼儿提供塑料筐、瓶子、叉……,让幼儿玩水、体会水的流动性。

  (2)玩水感知水能溶解某些东西。

  为幼儿提供瓶子和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糖和盐被水溶解的现象。

  2.发现讲述(小组活动)

  (1)让幼儿用勺子往塑料筐和瓶子里灌水。然后说说灌水的结果,讨论筐里为什么盛不住水。

  (2)让幼儿用调羹、叉子舀水。然后谈谈发现了什么现象。讨论叉子为什么不能舀水。

  (3)让幼儿把糖、盐、沙子、石子分别装人四个瓶子里然后猜猜,如果往瓶子里灌水会发生什么。

  (4)让幼儿往每个瓶子里灌水,并用小棒搅拌,然后观察瓶内的.变化,讨论四个瓶子里的东西是不是都不见了。哪些东西仍在瓶子中,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5)讨论水的用途和如何节约用水。

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毛毛虫

  2、能运用动作、声音表现“挠痒痒”

  3、锻炼手指动作的灵活性,感受身体接触以及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

  二、活动准备:毛毛虫头饰若干、音乐<毛毛虫挠痒痒>、多媒体课件、情境布置颜料水彩等、白纸、胶棒

  三、活动过程

  1、热身游戏

  (1)教师扮演毛毛虫妈妈,跟着音乐带着小毛毛虫向前爬:“孩子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外面去玩吧,快,跟着老师,出发!(教室内)

  (2)毛毛虫们真棒,找个朋友拉拉手,头碰头,肩碰肩,抱一抱,我们是快乐的毛毛虫。(音乐起)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模仿挠痒痒(中指弯曲,身体跟着手指的动作慢慢向前,当音乐发生变化时提醒幼儿去慢慢接触别的幼儿或者老师的身体模仿挠痒痒)

  2、音乐游戏

  (1)提问:哪里像是毛毛虫在挠大树爷爷的痒痒?请幼儿一起找出音乐中节奏强的部分

  (2)提问:怎么”挠痒痒“?(启发幼儿用手指来比划:左手扮大树,用右手的食指毛毛虫在左手掌上演示”爬行“。)

  (3)引导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边唱边做动作。

  3、互动游戏

  (1)、教师(或家长)扮演毛毛虫,幼儿扮演大树,音乐到节奏强处,教师挠”大树“痒痒(注意观察幼儿表情)

  (2)、幼儿可选择当毛毛虫,游戏反复进行。

  (3)、小毛毛虫累了,咱们休息一会儿吧(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毛毛虫的图片,让幼儿找出毛毛虫的共同点

  4、动手游戏

  (1)引导幼儿想象毛毛虫的样子(浑身毛毛的胖乎乎的)

  (2)教师示范用手指蘸上颜料在白纸上印出毛毛虫的身体

  (3)幼儿自由创作

  四、活动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玩了《挠痒痒》的小游戏,也观察了毛毛虫的图片,请幼儿回忆游戏内容,帮助幼儿园巩固复习,并根据幼儿的参与情况进行表扬及鼓励

  (2)提醒幼儿将《挠痒痒》游戏带回家跟家人一起玩五、活动延伸户外游戏:互相做挠痒动作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体验故事中动物朋友越挤越多、越挤越快乐的情感。

  2. 注意地倾听老师讲故事,并观察画面中角色的变化。

  3. 能理解并复述作品中的重复句:他钻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

  4. 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 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愿意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1. 邀请大班幼儿排练故事《挤呀挤》

  2.木偶及图片:小老鼠、小猫咪、大灰狗、花公鸡、大肥猪、大奶牛。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顾生活经验。

  提问:你和谁挤着睡过觉吗?挤着睡觉有什么感觉?你喜欢吗?

  二.讲故事《挤呀挤》

  宝宝一个人睡觉,真害怕呀!他“哇哇”哭着去找妈妈。

  “吱吱吱”,来了一只小老鼠。他钻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

  “喵喵喵”,来了一只小猫咪。她钻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 “

  “汪汪汪”,来了一只大灰狗。他钻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

  “喔喔喔”,来了一只花公鸡。他钻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

  “呼噜噜”,来了一只大肥猪。他挤呀挤,挤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

  “咩咩咩“,来了一头大奶牛。她挤呀挤,挤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

  “吧嗒吧嗒”,宝宝回来了。他挤呀挤,挤进被窝里,高兴地说:“有这么多朋友在一起,我不害怕啦!”

  三.提问:为什么小动物要来挤者睡觉?宝宝喜欢吗?他怎么说的?故事里有谁?

  四.教师操作木偶表演,以情景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按照出场的先后顺序将动物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五.欣赏大班幼儿表演故事,幼儿跟学重复句。

  六.和老师一起讲故事,重点讲重复句。

  教学反思

  幼儿听故事时注意力要集中,能模仿小动物的不同声音,重点讲重复句。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小班教案

下一篇:小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