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2-02-27 04:01:55 作者:

【精华】中班教案范文汇总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中班教案范文汇总四篇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意图: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习关心我们的生存环境,利用可以再生的废旧材料,我让孩子们收集了各种大小不同、种类不同的盒子,每天孩子们都会从家里带来一些盒子,有药盒、牙刷盒,饼干盒、鞋盒等各种各样的盒子,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玩盒子,他们把盒子放在地上跳,顶在头上走,有的还会把大盒子放一块、小盒子放一块对盒子进行分类,我想既然孩子们那么喜欢玩盒子,何不利用盒子来进行教学活动呢,于是我设计了《玩盒乐》进行教学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问题、大胆创新,体验集体合作的快乐。

  活动目标:

  1、 积极参与玩盒子的活动,大胆创新玩盒子的新方法,体验玩盒子的快乐。

  2、激发幼儿喜欢利用不同的盒子进行造型活动,培养幼儿爱惜物品的好习惯。

  3、 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合作、交往,感受集体活动的愉快。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各种盒子、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等。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各种盒子,引起幼儿兴趣。

  二、户外游戏:玩盒子。

  1、 幼儿每人拿一个盒子,围成圆圈,随着音乐做活泼、轻松的准备操。

  2、 请幼儿找同伴一起动脑筋、商量玩盒子的各种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幼儿游戏,及时发现并推广玩盒子的方法。

  (玩盒子的方法很多:可以把盒子放在地上跳来跳去;把盒子顶在头上走;把盒子按一定间隔放好,绕着盒子走或跑跳等,让幼儿在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去玩、去尝试、去探索,体验与同伴一起玩的兴趣。)

  3、活动:请幼儿介绍自己玩盒子的方法,分享玩盒子的经验。

  三、 室内活动:盒子造型。

  1、出示用盒子粘贴的小汽车,引起幼儿兴趣。

  2、请幼儿2——4人一组,先讨论:“你的盒子是什么形状的?” “象什么?” “可以做什么”“如果再多一些盒子放在一起又能做什么?”然后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把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幼儿适当安排一组,分工合作,使幼儿间的相互协助能力得到发展。)

  3、:请每组的幼儿介绍自己用盒子进行的造型,是怎样做的?

  4、鼓励幼儿多收集各种各样的盒子,变废为宝,培养幼儿爱惜物品的好习惯。

  设计评析:

  本次设计的活动来源与幼儿对生活中接触的某一物品的喜爱,活动的展开中是以幼儿参与、自发生成和教师的适当指导为特征的。

  本活动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于幼儿对盒子的喜爱,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各种盒子的大小形状,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想象和发现。

  第二部分,是让幼儿在户外自由玩盒子,探索盒子的各种玩法,这样,在玩盒子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创造能力,又能促进孩子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的提高,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第三部分,是让幼儿几人一组,一起对盒子进行造型活动,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也能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本活动是以说盒子——玩盒子——对盒子进行造型组合一起的三个部分,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展开的。在活动中没有采取:“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动脑思索、自己讲述、自己玩、自己动手操作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玩得高兴、学得轻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内容大胆想象、猜测故事的发展变化。

  2.感受家的温暖与快乐。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1.《一座小房子》教学挂图、语言CD(盒带)。

  2.幼儿学习资源2第1~5页。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讨论,说说“我家的房子”。自己家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房子里都住着谁?他们在房子里都做什么事情?

  二、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房子的温暖。

  1.结合挂图,观察画面,想象、猜测画面内容及故事的发展变化。

  (1)出示故事首页,观察了解故事主人公小房子的心情。

  提问:猜猜这是谁的家?小房子为什么不开心?

  (2)观察小鸟和大象图片,猜测图片的内容,尝试推理故事的发展,讨论:小房子会对小鸟、小老鼠、大象说些什么呢?他们会怎么回答呢?

  (3)观察小房子的表情变化。

  2.听了小动物们的回答,小房子的心情会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怎样让小房子变得高兴起来?

  3.观看挂图,大胆表述故事后半部分的情节发展变化。

  小房子迎来了谁?他们都在小房子里做什么?

  小房子会喜欢现在的生活吗?它现在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4.展开故事结尾,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并感受家的温暖。

  (1)引导幼儿猜测,在这一刻谁最幸福?为什么?

  (2)小结:因为在这座房子里发生了许多令小房子快乐和幸福的事情,所以小房子也感到很幸福。

  三、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自己家的温暖。

  1.引导幼儿讨论:你的家有这样一座幸福的房子吗?说一说房子里的幸福事情有哪些?

  2.小结:小朋友也有一个温暖的家,家里有爸爸、妈 妈等许多亲人的疼爱,所以小朋友也是幸福的。

  四、阅读幼儿学习资源2第1~5页,自由看图讲述故事。

  活动延伸:

  1.将故事投放到阅读区中,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大胆与同伴讲述故事内容。

  2.请幼儿回到家中给爸爸妈 妈、爷爷奶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为家人做事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需要的教具很多,又需要图谱的展示,因此,在活动先后出现的教具很多,而我却将图谱的颜色有的很多,一是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而是显得教具有点繁琐。应该将图谱颜色集中在儿歌中提到的绿色和红色,再适量加点其他颜色就可以了,太多颜色会造成视觉的审美疲乏。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诵读。

  2:发挥想象力,感受儿歌意境美。

  活动准备:

  哑剧表演、轻音乐、与儿歌相关图片若干及完整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以观看哑剧表演"月亮下来吧"引入,调动幼儿学习热情。

  二: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共同猜猜哑剧表演中的动作,并根据幼儿讲述内容出示图片。

  三: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欣赏儿歌,感受儿歌意境美,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1:提问:你们听完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

  儿歌中还有什么是我们刚看完哑剧表演没有猜到的呢?

  2:添补幼儿未猜到的图片。

  四:结合图片,再次欣赏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提问:儿歌中月亮都被变成了什么?(球、镜子、小船)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把月亮变成形状不一的球、镜子、小船呢?并出示月相变化图。

  师小结:月亮有时是弯的,有时是圆的。它在每个月月初时是又弯又小,随时间一天天过去,它渐渐变圆,当它再变到又弯又小时,一个月就过去了,所以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状其实是不一样的。

  3:提问:当它变成球、镜子、小船时,谁都把它怎样了?(小弟弟把它拿在手中玩,小妹妹拿在手中照,小弟弟小妹妹坐它到天上。)

  4:出示与儿歌相关的完整图谱。

  五:通过完整的图谱,学习诵读儿歌。

  1:根据图谱,师幼共同诵读儿歌。

  2:请个别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读。

  3: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配乐读。

  4:请幼儿为儿歌配上动作完整诵读。

  六:活动结束:请幼儿来当魔术师,发挥想象,看看月亮还能变成什么,把它画下来,比比谁变得多,画得美。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对于一些活动已有很高的要求,他们基本上是三四岁的儿童,对新鲜的物体、情景和新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成人教他做的事,并且有试着做的愿望。这些能力的发展是三四岁儿童接受教育的最好条件。三四岁儿童社会**往关系已不限于母亲和亲人之间,而是扩展到和同伴的关系上,他们很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也愿意管别人的事了。本班学生有些就显得比较害羞,不愿意跟同伴玩,因此设计老鹰捉小鸡这个活动方案以期能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表演,边看边演,边看边听的能力。

  2. 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难点:通过游戏练习儿童各种感官能力。

  活动准备

  分组,制作老鹰头饰作为教具,小鸡头饰教具

  活动过程

  1.开始

  教学如何玩老鹰做小鸡这个活动,讲游戏规则。

  2.进入游戏

  将中班幼儿分成若干个组,然后挑一组师生合作玩作为示范,其他组边看边玩

  3.教师适时到各组参与游戏,并对不敢做的幼儿耐心引导,帮助其进入到游戏的氛围中。

  教学反思

  1. 中班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同伴关系的发展迅速,他们有这强烈的合群愿望。并且在活动中他们能有所创新,他们会改变活动中的一些小细节规则,更加的适合他们的心理需要。

  2. 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 对幼儿发展的反思:这个活动设计得还是很成功的,大部分儿童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很多儿童积极配合老师组织活动,但是从这个活动看,也有一些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平时不爱动的孩子,要给予多一些鼓励,但是我只是关注大部分儿童,并没有做到面面俱到,还有就是对于儿童在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没有及时给予表扬。

  (2)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由于自己刚出来工作,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强,以后要多实践,要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儿童的心理特点,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制造多套灵活的活动方案,根据不同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安排活动内容。

  (3) 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师生进入游戏角色的伊始,我耐心讲解,学生很快进入游戏角色。师生在游戏过程中气氛浓厚。

  3. 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活动由始到终都进行得很顺利,但是随着儿童对活动的熟悉度和玩耍时间的推移,有一些儿童明显有些厌倦了此项活动,他们想玩其他的游戏了,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一定要考虑到儿童对游戏热情度的持续情况。

  4.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关注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会选拔一些能力强的做小老师,去教不是很会玩的儿童,这样一来能更好的发展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要给予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儿童一些奖励。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