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体教案
我的身体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身体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身体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听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有兴趣关注自己的四肢
活动准备:
围成一个圆,尽量腾出空间让幼儿伸展四肢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动动我的身体
——我们的身体很神奇的,你看有好多地方都能动一动的。
1、 伸出手臂
——这是什么? 我们一共有几只手臂呀?
——让我们一起来动一动,伸伸臂,前面伸伸,后面伸伸,上面伸伸……抱个大气球
(同时念“伸伸臂、伸伸臂”)
2、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动一动的?
拍拍腿、踢踢腿、跳一跳。
3、弯弯腰,转一圈
二、游戏《木头人》,进一步感知身体的动作
1、说明游戏规则
音乐停止随意做一个动作,变成木头人
2、教师示范
3、游戏开始
“请问,你变的是什么?”
三、讨论、总结
我们的身体能变成什么?
我的身体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初步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学跳律动《我的身体》,体验其中的乐趣。
3.乐于参与集体性韵律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材料挂图:我的身体、节奏卡(XXI)律动视频《我的身体》。
2、讲椅子摆成马蹄形,每把椅子下面放操作单页以及相应的贴纸。
3、音乐《谁能跟我这样做》
活动过程:
(一)、预备导入:
1、放音乐《谁能跟我这样做》,让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做,动动头,甩甩胳膊,扭扭屁股。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活动了一下,现在呢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活动了一下身体都活动了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
幼儿回答。
小朋友们说的真棒我们的身体有这么多部位,哪刘老师跟小朋友呢再来做一个游戏吧!
2、游戏二”在哪里”
谁来告诉我你的肩膀在哪里?
还有你的胳膊在哪里?
你的膝盖在哪里?
3、引导幼儿完成老师的操作单页,叫一两个小朋友来完成。
(二)、感知体验
1、今天我们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我的身体》。
2、播放律动《我的身体》中的音乐,引导幼儿完整欣赏两边,第一遍可以让幼儿完整倾听,第二遍教师随音乐表演动作。
3、出示节奏卡XXI,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拍节奏。
(三)、音乐表现
1、播放律动视频《我的身体》中的音乐,幼儿听音乐跟唱歌曲。
2、难句跟唱。
3、教师播放律动视频《我的身体》,并整体师范律动动作,幼儿模仿动作。
4、师幼共同做两边。
结束活动
小朋友再见,老师再见!
小班幼儿刚入园,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探索世界不妨从幼儿自身开始。身体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去仔细观察它,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感受,在游戏中萌发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我的身体》是一首幼儿歌曲,旋律活泼有趣,歌词生动形象,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歌曲具有很强的游戏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此活动在通过动作表演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曲内容,并达到手眼协调、一一对应的感觉综合的协调发展。此活动是在认识身体部位的基础上学跳律动,跟随音乐进行表演。
我的身体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积极地探索人体的奥秘,初步了解身体的关节部位。
2、初步了解关节的作用,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一段音乐,录音机。
2、幼儿用书。
3、纸、牙签、透明胶。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发现自己身上会弯曲的部位。
(1)、幼儿随音乐做各种动作,音乐停止时,幼儿保持不动。
教师:看看你们现在的动作,身体哪些地方弯曲了?
(2)、游戏反复进行。
(3)、请一个幼儿当模特,个别幼儿回答并指出该幼儿身体弯曲的部位。
2、引导幼儿了解关节可以使身体弯曲。
3、引导幼儿了解关节弯曲模型。(幼儿用书)
4、游戏:找关节。
幼儿用书第5页。幼儿给娃娃的关节处画圈。
5、谈话: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的身体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动动,感知自己的身体部位。
2.尝试用"刷刷刷,刷XX,XX刷得真干净""搓搓搓,搓XX,XX搓得真干净"的话来表述画面内容,提升表达能力。
3.感受熊宝宝与熊爸爸之间的亲情以及快乐洗澡的乐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认识角色,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动物朋友,看看是谁呀?几只熊?
我们听一听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宝宝和贝贝长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熊爸爸和熊宝宝今天要去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逐页看图,尝试表达
1.看看,他们准备去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你们经常洗澡吗?是的,爱干净的宝宝要经常洗澡。
3.熊宝宝和熊爸爸会怎么洗澡呢?我们来听一听。
4.宝宝帮爸爸洗哪里?用什么洗的?贝贝用什么洗的?宝宝怎么说的?贝贝呢?
5.他们又帮爸爸洗哪里呢?(幼儿自由说)宝宝、贝贝和你们说得一样吗?
6.宝宝、贝贝真能干,爸爸要夸奖它们呢。(录音)
7.呀,熊爸爸怎么啦?为什么会哈哈大笑?听,爸爸怎么说?
8.最后看看洗哪里了?宝宝和贝贝是怎么洗的?
9.熊爸爸变成怎样的了?听听熊宝宝开心地说了什么?宝宝和贝贝变成了什么?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冲水吧。
10.熊宝宝和熊爸爸浑身洗得干干净净,瞧,他们在浴缸玩游戏,多开心呀!
三、快乐游戏,体验乐趣
1.说一说熊宝宝帮熊爸爸洗了身体的哪些部位,
熊爸爸:熊宝宝帮我洗了这么多地方,你们还记得是哪里吗?
2.玩泡泡游戏,巩固对身体部位的认识。
3.帮同伴洗澡,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我的身体教案 篇5
活动目标:1、使幼儿通过想象、创编出多种用身体唱歌的方式。
2、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体验用身体唱歌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力。活动准备:一段优美的音乐、一段欢快的音乐、电脑、数码摄像机、手、脚、嘴、舌头、拍屁屁、排腿、拍肩的图片,节奏谱、小蜻蜓音乐、《你好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请幼儿随欢快的音乐入场。
2、请幼儿有节奏的回答老师的提问,并且和老师一起有节奏的拍手或者拍身体的其它部位互相问好,同时伙伴之间互相问候唱《你好歌》。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刚才问好的时候,我们都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唱歌了,请幼儿边说,教师边用图片表示出来,同时请幼儿来实际操作(演示用这些部位来唱歌例如捏鼻子发出声音,叩牙齿发出声音,弹舌头发出声音,伙伴之间拍手或者拍肩等),感受用身体的这些部位来唱歌。
2、教师出示一段节奏谱,请幼儿说出想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唱出来,并且用图片标记记录下来,接着请幼儿来表演(可以用一种方式、也可以用多种方式、或者大家一起商量、讨论出最好听的唱歌方法一起来表演)。
3、教师播放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请幼儿按照自己喜欢方式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唱歌”。
4、再次播放这段音乐,请幼儿换一种方式用身体来“唱歌”表演,教师用数码摄像机录下幼儿的表演。
5、请幼儿通过电脑欣赏自己刚才的表演。
(三)结束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2、请幼儿随《小蜻蜓》音乐做动作走出教室,到外面去寻
找更多更美妙的声音。
我的身体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幼儿活泼、好动、好奇,摸、爬、滚、打是他们自娱自乐,相互嬉戏的最爱。大班的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各部分有一定的认识,在嬉戏中能有意识地积极寻找多种方法运用身体某些部位去完成一些高难动作。本人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意在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积极动脑,相互合作团结,主动地探索出多种动作,按实际能力达到要求。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自己身体的灵活和作用,从而意识到要爱护自己身体的`每一部位,健康成长。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身体不同部位的不同作用,学习运用身体不同部位移动身体,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身体动作的表现力。
2、指导幼儿积极探索新的动作,从不同角度自主思考,独立或合作完成不同的动作要求,发展幼儿朋友的创新技能。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灌输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想办法让幼儿运用不同部位移动身体,并完成手不沾地爬着移动身体
活动过程
1、在大家数数下指导幼儿进行走、跑、跳、蹲、扭动身体、钻、爬等基本动作训练。
2、情景导入:“我们的胳膊疼了,让它们休息一下吧。”幼儿自由地在教师身边坐下。
3、教师深入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小手,可以用其他部位代替手移动身体吗?”
教师启发幼儿多角度思考:“大家试试看,还可以用什么部位移动身体,比比谁的办法多。”鼓励幼儿独立尝试或自由选择同伴合作,教师观察、启发、引导辅助,发现不同的方法,以语言点拨、肢体动作、表情激发保持幼儿活动兴趣。
4、组织集体练习:请个别幼儿示范有代表性的手不沾地爬着移动身体的动作,集体练习,享受合作学习的愉快。如用胳膊挪动、膝盖顶着脚往后踢、横躺滚、翻跟头等。教师亲切地帮助个别动作发展差的幼儿。
5、讨论:我们还能用灵巧的身体变什么?(各种动植物、人物等的模仿动作)。
6、小结:“我们的身体真灵巧,会做那么多有趣的动作,还能手不沾地做高难度动作,所以我们要爱护身体的每一部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幼儿在这节活动课之后,对身体的每一部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知道如何保护身体,用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怎样完成各种动作,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2、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多数幼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新知识。
3、各部分衔接自然,使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完整。
不足之处:
1.由于本人对大班幼儿的了解不够,在活动中,没能调动起所有幼儿的兴趣。
2.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很好的将五大领域的知识融汇贯通,还要加强对《纲要》的学习。
3.本人还要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以应对在教学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多运用鼓励教学法,使幼儿学起来更有自信更积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