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精华】大班语言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2、运用“如果······就”的句式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并尝试仿编。
活动准备:
多媒体,PPT,图文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叫《逃家小兔》(出示画面),你们知道“逃家”是什么意思吗?森林里住着一只淘气的小兔子,它很想离家出走,有一天,它对兔妈妈说:“妈妈,我要跑走啦!”
1)关键提问:听了小兔子的话,你觉得兔妈妈心里会怎么想?
2)教师小结:兔妈妈说,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找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二、感受故事,学讲句式
过渡语:小兔子可不想被妈妈找到,它说,如果你来找我,我就变,让你找不到我,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兔子想变成什么?
1、画面一:小鱼和捕鱼人
1)关键提问:小兔在哪里,它变成了什么?兔妈妈该怎么办呢?(出示捕鱼人画面)兔妈妈在干吗?兔妈妈的鱼饵和我们平时用的鱼饵一样吗?她为什么用红萝卜做鱼饵?
2)教师小结:兔妈妈想得可真周到,她用了自己宝贝最爱吃的食物。
3)教师运用故事中的“如果······就······”的句式进行表述,并出示图文.
4)幼儿集体学讲对话。
2、画面二:石头和爬山人
过渡语:淘气的小兔又有了新主意。
1)关键提问:瞧,这是一座怎样的山?小兔又变成了什么?你认为她会对妈妈怎么说?(出示图文卡,引导幼儿运用句式学讲“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我就变成高山上的一块石头,让你找不到我。”)
2)关键提问:刚才兔妈妈是捕鱼的人,这次它会变成什么?兔妈妈变成爬山的人,它带了哪
教师小结:每个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到哪里,妈妈的心总会牵挂着孩子,妈妈的目光总会跟随着孩子。
2)感谢妈妈
今天是感恩节,在这样一个特别的节日,听了这样一个有趣而温馨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会对你的妈妈说什么呢?那我们回家把对妈妈的爱向妈妈表达出来吧!
些东西去找小兔?它为什么要带那么多东西?
3)教师小结: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远,妈妈也要找到小兔,因为孩子,是妈妈心中最深的牵挂。
4)师生扮角色学讲对话。
1、画面三:小花和园丁
过渡语:接下来小兔还会变吗?你认为小兔会变成什么?
1)关键提问:小兔变成了什么?兔妈妈在做什么?园丁会做些什么?
2)教师小结:兔妈妈变成园丁,给小花浇水施肥,让小花更好地长大,每个孩子都是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慢慢长大的。
3)请幼儿两两结伴自主扮演角色运用句式练习对话。
三、表达表现,尝试仿编
过渡语:这真是一场有趣的捉迷藏。
1)教师出示图文卡片,总结以上三个句式。
2)出示画面自主仿编:
过渡语:瞧,小兔还在不停地变。
天空中的一只鸟;大海里的一艘船
3)幼儿个别交流
四、完整欣赏,迁移情感
过渡语:故事里的小兔还变成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关键提问:你喜欢兔妈妈吗?为什么?小兔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兔妈妈很不放心的一次又一次找到它,让宝贝回到了自己的怀抱,是不是只有小兔的妈妈才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幼儿偷偷告诉我,他长大要想他的舅舅一样当名解放军。许多孩子孩子见到他偷偷地跟老师说话,感到很奇怪,于是问我,他在说什么悄悄话?我说,他告诉老师他的梦想。谁知,引起许多孩子的共鸣——老师我也有梦想。于是我利用一次活动的时间,专门围绕“我的梦想”这一话题和孩子们共同谈论他们的梦想,斌进行详细的记录,公布在“家长之友”报栏中。孩子们更加兴奋,自由活动中总在谈论,并灵活地做着动作,因为我设计了这个综合性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学习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梦想,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鼓励幼儿学习选择不同表达形式表达自己的梦想,体会梦想成真的喜悦。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活动中,让幼儿尽量有自己的梦想,不能千篇一律,看到其他同学的理想而改变自己最初的梦想,培养幼儿自己的主见。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绘画工具:纸和笔,其数量为幼儿人数的3分之2
2表演道具:红灯,绿灯,小碗,听诊器,方向盘等能体现职业特征的道具。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有一次活动,小朋友向老师说了许多美丽的梦想,今天我们来用小火车装每个小朋友的梦想。
老师做火车头,接每个拥有美丽梦想的小朋友。呜----火车快开,火车快开,XX告诉我们你的梦想是什么?接上火车,继续游戏。
好了,满载梦想的小火车到站了,一起祝愿我们的梦想成真吧!
2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形式来表现梦想。
(1)引导幼儿说说是不是能够用其他形式表现梦想。
(2)幼儿分组表现梦想:一部分画画,另一部分在中间表演。
(3)展现幼儿的表演和绘画。
3选择不同的表演工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学反思
大班的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幻想,在本活动中我给每个孩子语言表达,形体表演或绘画的机会,孩子兴趣十分浓厚,表现欲极强。
在幼儿分散、自由选择表现方式展示梦想时,一大半孩子倾向绘画,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只留下12个孩子表演,此时我有些紧张,因为十几个人表演的时间远不能与幼儿绘画的的时间相等同。于是我灵机一动,在幼儿表演的同时,插入了一些游戏,如表演警察时插入了“汽车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表演教师时,我增加了说反义词的游戏,这样使得表演更加丰富,因此,灵活的教学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从活动效果来看,孩子们极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的每一幕,每一个镜头,都演绎的淋漓尽致,甚是有趣,整个活动给了老师和其他孩子很多惊喜。
最后,虽然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在对梦想的.表达方式上还过于拘谨,不够丰富。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会说儿歌。
2.能运用手偶大胆表演儿歌。
3.体验说儿歌的乐趣。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学会说儿歌。
难点:能运用手偶大胆表演儿歌。
教学准备:
1.电脑模型一个,教师教具小老鼠、大花猫手偶各一个。
2.儿歌示意图一幅。
3. 幼儿学具小老鼠、大花猫手偶各16个。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谈话:教师出示电脑模型, “小朋友,这是一台电脑,那你们知道电脑都有什么用吗?”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电脑有很多用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小朋友是不是都喜欢玩电脑呀? 幼儿回答
老师:“有只可爱的小老鼠,它也喜欢玩电脑,可是它在玩电脑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事情,你们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小朋友听。”
二.幼儿学说儿歌
1.教师演示教具,说儿歌,提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老鼠到底要在电脑上找什么?为什么小老鼠逃跑了呢?请小朋友再听一遍。”
2.出示儿歌示意图,幼儿看图欣赏儿歌,并回答问题。(教师边指图边示范)
教师教幼儿叠词:蹦蹦跳跳、咔嗒咔嗒,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加深幼儿对词汇的进一步理解。
教师:小老鼠看见大花猫会怎么样呢?(害怕)
教师:小老鼠害怕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吓一跳)
3. 幼儿看示意图与老师学说儿歌。
a.老师大点声,小朋友小点声,与幼儿一起说儿歌.
b. 幼儿看简易图自由练习说儿歌,教师指导。(“老师看哪个小朋友最先记住儿歌内容。”)
c.幼儿分组到前面说儿歌。
d. 幼儿做动作说儿歌。
三.表演儿歌
鼓励幼儿带上小老鼠和大花猫的手偶有表情的来表演儿歌。
附儿歌:
小老鼠玩电脑
小老鼠玩电脑,蹦蹦跳跳真灵巧。咔嗒咔嗒按鼠标,想把美味菜单找。
打开窗口吓一跳,蹿一只大花猫。哎呀呀不得了,吓得老鼠赶紧逃。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的讲述,让孩子明白,在幼儿园学习的期间,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从而对孩子的常规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绘本教材。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绘本图片。讲故事前给孩子留下问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大卫上学去》。大家要好好听哦。
生:好!
师:那你们听好了。等故事讲完老师要问两个问题:
(故事的题目叫什么?
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不可以”?)
生:好的老师!!
2、老师开始讲故事。小朋友认真听。
3、故事讲完后。老师提问。
师:小朋友,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能告诉老师。故事的题目是什么么?
生:a老师,是《大卫不可以》
b老师,是《大卫上学去》。
师:好的。那么故事里提到哪些”不可以”呢?
生:小朋友踊跃发言。(不可以迟到:不可以吃口香糖:不可以大喊大叫:不可乱涂乱画:不可以……)
4、结束。老师总结。
课堂反思:
老师认为,总体感觉还好。???子上课前半段时间注意力较集中,反应较活跃。但是后半段时间孩子注意力开始分散,开始玩自己的。老师觉得可能和自己时间的控制有关。孩子的自制力有限。活动不能将时间拖得太长。否则孩子就会失去耐心。而且与孩子的互动还不够。绘本教材,不同于一般的文本教材,注重老师提示,让孩子多讲。这一点也是需要注意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