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长征读后感

长征读后感

发布于:2022-05-27 23:48:11 作者:

长征读后感(通用13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征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征读后感(通用13篇)

  长征读后感 篇1

  红军长征的故事是多么震撼人心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背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没有了粮食就啃树皮、吃树根、挖野菜,尤其在爬雪山时,连野菜都没有了,甚至用雪充饥;担架员还抬着重伤员,一直在坚持,坚持……有时还会遇到大风雪,把身子都埋了半截,冻得浑身都僵硬起来了。但在这种环境中,默默支持他们的是浓浓的战友情!他们可以为了让队伍增快进度,悄悄地割断了大动脉!他们可以为了让更多的人走出去,省下自己的干粮!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要把他们牢牢记在心中!把党牢牢记在心中!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换过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和幸福,发奋图强将祖国的未来发展的更好!更强大!

  说到这里,我回想起以前的我。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都要让妈妈盛好饭,再吃。衣服也要拿在床边放好。而那时候,战士们每天挨饿,也没有睡觉的地方!我却在那里挑食,真是有愧于那些创造出美好生活的烈士们!当我看完这本书,我便下定决心,要改掉这些坏习惯!

  我们应当学习他们那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我不仅被他们吃苦耐劳所感动,还被他们之间浓浓的战友情所感动!长征是令人难忘的,长征中战友之间的关心,友爱更是让人难忘的。有些战友的生命就是由其他战士的生命换来的。红军战士邓士俊就经历了这样一段经历。他还在发烧,是由几个担架员抬着他走。但却因为过度劳累而壮烈牺牲了,而他却被平安送到四川丹巴!每一位战士都是那么无私,总是奋不顾身的救人,为别人着想,却不注意自己受伤了没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精神!在长征途中和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战士们时刻不忘自己的任务。他们把生命,完全奉献给了革命。努力的描绘宏伟壮观的革命蓝图。

  我们也应该时刻不忘自己的任务。努力学习,将来报答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烈士们;报答伟大的党;报答伟大的祖国母亲!

  让党以我们为荣!党永远在我心中,永远,永远……

  长征读后感 篇2

  今天我听爸爸讲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使我了解了什么是长征,中国红军为了革命和新中国,不怕牺牲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在长征徒中有好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最让我感动是一个小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战友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进挎包,刘天佑老奶奶是四川巴州县人。一九三三年红军长征部队到了她的家乡,那年她才十七岁。村里人听说红军来了都害怕的跑了,但刘奶奶听说红军是“打土豪、分田地的,不欺负老百姓”,于是她不但没有跑,而且还参加了红军,跟随红军开始了长征。

  一九三六年刘奶奶所在的部队开始过雪山和草地。雪山上风雪交加,战士们身上少衣,肚中没食,头疼缺氧。如果一脚踩空,就会滚到山下。虽然喘不过气来了,但谁也不敢休息,因为一坐下就起不来了。

  过草地比爬雪山更艰难。刘奶奶的部队过草地一共走了十几天,白天晚上都要行军,肚子饿了就冷水和着炒面吃,渴了就喝地上的脏水。最可怕的是好多战士在泥泞的草地里,一个个陷下去,别人看着干着急也没办法抢救。

  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故事家喻户晓,战士们千辛万苦才取得胜利。例如:在夹金山上发生的“雪山上的小太阳”这个故事,很感人。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着大片雪花翻卷着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粟。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许多战士已经在这片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突然在这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这充满活力的歌声穿过风雪,驱散了战士们寒冷与疲惫,给前进的队伍带来了暖意。大家抬起头看,哦!原来是穿着红衣裳的一个小姑娘,她就是被战士们称为“小太阳”。这歌声鼓励着大家。翻雪山时,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这时,她突然看见路上又一名受伤的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大家继续走着,突然发现小女孩不见了,战士在雪地里找到小女孩,而那件红毛衣在受伤的战士身上。

  长征读后感 篇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主席对长征的概括,从这儿我读出了红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他们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途中,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不会忘记《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军神》《丰碑》《草地夜行》《三人行》等感人至深的故事。故事展现给我们的有激烈的战斗场面,有钢筋铁骨般的战斗英雄,有舍己为人的普通战士,有同志间浓浓的亲情。在这些故事中,《金色的鱼钩》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怀。

  一位年过半百的炊事班长,为了让患病的几个小战士吃到足够的食物,宁愿自己啃他们吃剩的鱼骨头,喝漂着一点菜叶的所谓的野菜汤,最后饿晕在钓鱼的小水沟边。即使在他生命垂危时,也不愿浪费一点儿食物。他为了红军队伍,为了革命,为了长征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和红军相比,真是生活在天堂里呀!鸡鸭鱼肉,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服装鞋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红军过草地时,一人只带了一包青稞面,吃完了挖野菜,啃树皮,吃草根,最后甚至连皮带也煮着吃了,除了饥饿寒冷,还有枪林弹雨,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红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呀!

  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也会像工农红军遇到的大雪山、大草地一样,遇到许多挫折和失败。有的时候,我们因为学习方法不恰当而成绩落后;因实力不足而在比赛中失利;因自己的错误受到同学、朋友的冷落等等。这些时候我们都不能灰心失望,甚至放弃自己,因为长征途中红军叔叔面对那么多艰难险阻都能克服,我们所面对的失败和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敢于面对、总结教训、及时调整自己、坚持不懈,一定能像红军战士们一样,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诱惑,面对同学,我们需要长征精神。

  长征读后感 篇4

  每当我读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时,我就会想起那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想起在这过程中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呼啸的寒风,鹅毛般的大雪,脚下松动的冰块和不可测的深渊,一步,又一步……这是红军过雪山的一幕。每一个人只有一块木板,然后把木板架在铁链上,一步一步的爬过去,这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时刻。饿了,就挖野草充饥,渴了,就喝河水,这是他们行走的身影……

  尽管在《长征的故事》一书中,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不为人知的军人,但是他们为长征做出的一切,是功不可没的!他们凭着绝无仅有的意志在前行中踏出了一条神奇的足迹,而正是这万里长征的钢铁意志才有了我们民族的新生与独立。此刻,我的心又一次地提了起来,泪水在眼眶内打转。因为在生活中,我像一位“小皇帝”,爸爸妈妈什么都不让我干,仿佛我是一块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正因为这样我被宠坏了,连吃饭都要妈妈盛好。现在,我觉得我该长大了。因为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也会像红军一样遇到大雪山、大草地,遇到许多挫折和失败。有的时候,我们因为学习方法不恰当而成绩落后;因自己的错误受到同学、朋友的冷落等等。这些时候我们都不能灰心失望,甚至放弃自己,因为长征途中红军叔叔面对那么多艰难险阻都能克服,我们所面对的失败和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敢于面对、总结教训、及时调整自己、坚持不懈,一定能像红军战士们一样,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长征,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限的深思。这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更需要我们去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成长的道路上发扬。我觉得今天的美好生活都要感谢那些红军战士们,所以我们就要更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去好好学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富强。

  长征读后感 篇5

  这支伟大的队伍不愧为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题记

  我喜欢读书,喜欢从书中汲取精神食粮,并常常为书中的故事而感动。最近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地赏读了一篇红军长征故事《一袋干粮》,真是受益匪浅。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在长征途中那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这一袋干粮是多么珍贵啊!可是这袋干粮却在她照顾一位伤员过桥时不慎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小兰没有把这件事告诉战友们,她自己偷着挖野菜吃,并用野菜把挎包塞得鼓鼓的。渐渐地,她的身体不行了,直到这时,她的事才被护士长发现,也只有这时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战友们都主动地把自己的干粮分一点儿给她.

  十三岁,仅仅十三岁的小战士,竟有如此高尚的情怀!她宁可自己挨饿,也不拖累战友们,因为她如果说出自己的干粮没有了,战友们就会主动拿出各自的干粮给她;在忍饥挨饿的日日夜夜,她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以满腔热忱照顾好伤病员,直到身体跨下来.这是什么精神?这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读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感动之余,我也想起了许多--如今与红军战士小兰年龄相仿的我们,当自己正在为一顿不很可口的饭肴而抱怨时,可曾想过当年的红军小战士正忍受着饥饿的煎熬?当自己随手丢掉只吃了一半的方便面的那一瞬间,可曾联想到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到处挖野菜的情景?然而,又有谁会想过今天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正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呢?

  读罢这个故事,我爱不释手。我喜欢这个故事,我喜欢故事的主人公小兰,我也由衷地喜欢我们的红军队伍!

  我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红军战士所具有的不畏艰险、英勇顽强、高尚无私、意志坚定的优秀品质。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更何况这支伟大的红军队伍呢?所以,我爱我们的红军,因为这个队伍纯洁、高尚,因为这个队伍威武、强大,还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这个部队勇往直前呢?

  我喜欢故事中的小兰,因为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坚强与执着,看到了无私与伟大。正因为我们有这样钢铁般的战士,我们的军队才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站在历史故事长廊,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浩浩荡荡的长征队伍--那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长征读后感 篇6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长征是即使经过漫长岁月,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的事件;长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皆成为一种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个人与世界的命运。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大渡河两岸间的河谷上铁索空悬。下午四时,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没有任何别的可以选择的出路,只有迎着枪林弹雨强行冲过十三根寒光凛冽的铁索。激越嘹亮的军号声震荡着千年峡谷,二十二个年轻的红军勇士向铁索冲去。看着在铁索上越来越近的红军,川军不知道世间除了红军,还有什么人能够空悬在万丈深渊上顺着那些摇晃的铁索发起冲击。这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意志和勇气的较量。

  他们为什么会如此疯狂地向铁索冲去?他们为什么会舍生忘死地冲进火海?是因为萦绕在他们心头的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坚定信念,是因为引领着他们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革命精神。所有的红军战士,无论是政治军事精英,还是贫苦的农民官兵,也正是因为这种信念与精神,才能让战士们无数次跌倒又爬起。

  对于受到敌人重重阻挠、层层包围的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大雪山是比任何残酷的斗争更为艰难曲折的过程。即使只剩两万余人,在翻越夹金雪山时,杨成武政委在一个雪坎上喊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同志们,老乡都说雪山是神仙山,只有神仙能过,如今我们上来了,岂不成了神仙!”……毛泽东对身边的人说:“蒋介石认为红军不能从雪山上爬过去,咱们今天就是要创造出个奇迹来。”—毛泽东真正盼望的奇迹不只是翻越大雪山,而是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合……只是愣了片刻,两支队伍的红军官兵开始奔向对方,然后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敌人拦不住他们,雪山困不了这些红军战士。每翻越一座山岭、强渡一条急流,每夺下一个阵地、击退一次敌军,他们本就刚强的意志就会更加坚定。

  长征,作为全人类勇敢奔赴理想的宣言,将永远向世间传送希望,播送灿烂的信仰之花。

  长征读后感 篇7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凭着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

  历史也将证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还将继续激励中国青年坚定地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抚今追昔,共和国和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的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远大的理想,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顽强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青年的人生道路才会焕发光彩。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我们要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进行艰苦的努力。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就人。青年要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历风雨,经受锻炼,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作文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走进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接过前辈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

  长征读后感 篇8

  长征中我最熟悉的大概就是飞夺泸定桥了,我想上学时大家都学习过这段事迹,应该都不陌生,课本当时怎么写的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其中的.艰险至今不曾忘记,正如王树增在书中这样写道“泸定城一半在山腰,一半紧贴河边,正对桥的城门上城墙高两丈,上面也修筑了几座堡垒,配置的火力在桥面上形成了一张火网。”万丈深渊之上,敌军在对面,但仅凭几根铁索二十二个年轻的红军勇士就冲过去了,没一个人落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但它确实真实地发生了,我想那个时候的敌军肯定是被二十二位勇士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信念和勇气给击垮了!

  其实长征中类似这样的大小战役很多,遇到的困难艰险也数不清,但是走在长征路上的英雄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一路浴血奋战、无所畏惧、舍身忘死、勇往直前,而这正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

  作者的一段话令人难忘: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正如书中所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念的远征。”即使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但它所留下的坚定的信念、坚强的一直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是我们中国精神的最高体现,使我们中国人的民族魂,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今天我们行进在中华民族崛起的新长征路上,是站在革命先烈的贡献和牺牲上发展,这更需要我们虔诚地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发扬长征精神,汲取自己需要的精神滋养,为祖国的发展奋斗,让中国在世界之林的道路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会碰到很多这样的事情,好像没有路了,绝望了,但是其实只要我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再坚持一下,努力一下,不要轻言失败,不要轻言放弃,很有可能下一秒就会绝望变希望!所以,面对生活、面对工作,我们应该秉持长征精神,不怕艰难,坚持信仰,为实现心中的理想不抛弃、不放弃,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长征读后感 篇9

  暑假,我读了毛主席的诗词《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细读了几遍,但还是不太明白诗词的涵义,便让爸爸给我解释一下。爸爸想了一下说:“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千里路。书不但要在纸上读,还要到实地去读,实地去看,实地去听,实地去感受,才会有更深的体会。”

  于是,我们父女俩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于20xx年7月15日,踏上了重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征程。我们从红都瑞金出发,经过江西、湖南、贵州、重庆、四川、甘肃、陕西六省一市。途中,我们攀登蜀山秦岭,穿越海螺燕子,“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上冰川,下峡谷,终于在20xx年7月28日胜利到达革命圣地延安。

  一路上,我们有烈日下的暴晒,有大雨里的行进,有寒风中的攀爬。一路上,我们吃过难以下咽的行军简餐,忍受了三日没法洗澡的无奈,挨过了二十多个小时的通宵火车。一路上,我们出入过有野兽出没的危险路段,行走过滑坡塌方的泥泞山路,登攀过令人仰止的高山。一路上,我们有饥寒交迫的囧途时刻,有喘不过气来的高原反应,有发烧拉稀的身体不适,有延安保育院的热泪盈眶……

  但这一切,所有的一切,和当年红军在万里长征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相比,又算得了什么?我和爸爸站在高山之巅,望着已变成青山绿水的黄土高坡,一起大声朗诵着毛主席的这首《长征》。这不禁让人顿感意气风发,心旷神怡。

  爸爸略显激动,满怀豪情地对我说:“长征,长征。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次自我的长征。不管未来的道路有多么的曲折坎坷,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我们就能胜利完成自己人生的长征。”

  “是的,爸爸。”我在心里默默地说:“你常对我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也记得你跟我说过的许多先前被人极为不看好,但最终却化不可能为可能的人生故事。现在,就是现在,让我们为各自的理想,一起长征吧!”

  长征读后感 篇10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拼搏团结,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一篇光辉奇特的史诗,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伟大丰碑.

  红军长征的精神是永恒的。其中有一段红军战士们过雪山的故事使我犹为感动,也令我领悟到了学习上也必须具备这种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作风。

  红军战士们一路杀敌,夺取泸定桥之后,一座高耸入云的大雪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夹金山。在空气稀薄,呼吸十分困难,忽而下雪,忽而下冰雹,忽而又是狂风暴雨的恶劣气候下,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克服了衣服破的,草鞋烂的,没有棉衣、棉鞋,更没有绒帽、手套等困难,手拉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向巍峨的大雪山进军。由于雪下的很大,积雪也很深,不少红军战士们都陷在了雪堆里,难以逃脱.此时,就有许多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把他们扶起,处处体现了长征路上战友们之间浓厚的兄弟般情义!翻越雪山固然艰辛,但乐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当战士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到了山顶。举目四眺,只见冰峰环立,云涛汹涌,像到了神话中的琼玉世界。红军跨过了雪山顶,开始下山了,下山反倒比上山难,由于山体很滑,身子总往下倾滑,站也站不稳,可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大家向着同一个目标,怀着同一个信念,手拉着手,连成一串,勇敢地向下滑去……

  在经过了28年的顽强奋斗之后,终于建立了人我们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第一声礼炮,使天安门迎来了新生,使中华大地迎来了新生。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的主席台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所以,我们应学习他们的舍己为人,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记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长征读后感 篇11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大江流日月,岁月代古今。至今那长征途中的壮丽诗篇,那雪山草地的传奇故事,在我的心中掀起层层热浪漫漫长征路,悲壮与艰辛,一支濒临绝境的队伍,在重兵围追堵截中,靠双脚走完二万五千里,这是亘古未有的英雄壮举,是惊天动地的英雄篇!从红军的种种事迹中。我懂了许多。

  第一,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挫折。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就要鼓起勇气面对它。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学会克服,想尽一切方法来解决,不要让它们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你退缩了。那么想一想红军叔叔们那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就会知道我们所经历的这一点点困难和挫折根本就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和他们所经历的磨难相比较,我们的这些小小挫折更加是不值得一提了。所以作为我们中国人就要有那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意义的活下去;只有这样,才不会让那些牺牲了的红军叔叔们为我们争取来的这学习、生活的机会白白浪费;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脸面活下去;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为我们的国家出一份力,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第二,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

  现在的社会有部分人是自私自利的。在生活中,他们做的一切事情只是为了自己。比如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很少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当看到一个弱者受到欺负时,大多数人都是绕道行驶,生怕自己也会受到牵连。但是再想一想我们的红军叔叔们,例如他们在踏沼泽时,有一个同伴如果掉下去了,其余红军战士们会竭尽全力去救那个人,他们全然不在意自己是否会在救人的过程中自己身陷沼泽,而只是一味地区帮助那个人。再比如说,如果他们当中有人受伤了,他们绝不会扔下他不管,而是几个人搀扶着他,甚至背他前进。要知道,多带一个受伤的人会使整个部队受到影响,但是他们还是帮助了那个受伤的人。他们的这种精神把我们每个人都变得那么的渺小。他们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说,我们应该要向他们学习。

  第三,我们要学习他们……

  长征的伟大壮举,带给我们不竭的源泉,长征的辉煌胜利,注入我们无尽的动力,长征的无数牺牲,换来我们幸福美满的生活。我希望在今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能够继承红军传统,勇往直前,弘扬长征精神,无往不胜。

  长征读后感 篇12

  我读过很多书,其中一本书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它就是《长征的故事》,读了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中国红军为了革命不怕牺牲和坚忍不拔个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讲的是那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长征故事,长征二万五千里,像一条蜿蜒了二万五千里的丝带,以他那无与伦比的绚丽飘过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出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长征是一段风水轮回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的磨练,一路拼荆斩棘,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这一壮举,从1934年十月开始,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先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战士们从长征启程开始,他们的传奇人生途中,经过福建,广东,湖南,广西等11个省,直通陕西,他们爬过了18座山脉,其中还有五座长年积雪,称为雪山,度过了24条河,其中便有我们熟知的金沙江大渡河,占领过大小城市62做在这遥远的路程中,他们穿的是布衣草,吃的是野草树皮,凝聚的却是无尽的英勇顽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将军的马,不吃将军的粮食,最后英勇的牺牲了;雪山上,军需部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冻僵了;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的埋在了沼泽地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才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宝贵啊。当我读完这本书的那一刻,那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仍萦绕在我的眼前。

  长征的故事很多,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彭德怀率领红军过草地的情形,当时因为彭德怀的部队负责殿后,而前面的部队因为饥饿已经将大部分也在挖了,吃了前面挖过的,后面队伍就找不到食物了,所以彭德怀部队的战士们基本都是因饥饿昏倒在地了,这时彭德怀舍弃一直陪伴着他的大黑骡子,这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员又驮粮食,虽然彭德怀不舍得,但也只能忍痛割爱,那晚战士们吃饱了,恢复了精力,彭德怀一口没吃。

  面对困难,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无法想象的毅力被部队探索出了一条前进的道路,因为长征的故事,这本书我知道了什么字,坚强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团结,现在是20xx年,我们早已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过上了衣食无忧,幸福安定的生活,我们能做得到的便是将这些高尚的品德发扬下去,好好学习,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立爱国之志,陈报国之才,让我们好好努力吧,让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刘慧清)

  长征读后感 篇13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艰难地前进,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胜利到达了陕北。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五年级上学期, 我们学习了《七律长征》,从课文中学习到,回首起七十年前那漫长的征途,红军队伍的脚印踏遍了十一个省份,进行了三百多次的战斗。勇敢地冲出敌人的重重包围。长征队伍宛如一把锐不可当的箭,永远向前进。两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芜人烟的地区,开创了中国革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尽管路途有多么的遥远,征途有多少的艰辛。但他们仍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如今,我们的生活虽然富裕了,但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长征精神依然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

  作为初中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顽强的毅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我们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属于我们的明天。这是我们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与网络游戏,浪费大好时光的时候;当你留恋于武侠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洋快餐,为明星疯狂的时候。想想长征吧,想想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浴血奋战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老一辈的先烈们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们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列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即将担负国家建设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长征精神是一种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精神,告戒我们青少年要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它的精神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长征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一个军队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精神就能成就事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只要有了长征精神,就一定能成功。让长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并且铭刻在每个人心中!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读后感

上一篇:简爱读后感

下一篇:简爱读后感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